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剪枝的學問》說課稿怎麼寫

說課稿2.05W

一、教材簡析:

《剪枝的學問》說課稿怎麼寫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語文第六冊最後一課《剪枝的學問》。

這是一篇記敘文,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爲線索,以輕鬆活潑的筆調娓娓到來。最後,“我”的感悟寫得含蓄蔚籍,雖未一語道破,但讀者心中自明。

二、設計理念和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設計時我以情爲基點,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語文的重要特點是“情”,注重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本課教學從情入手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師全情感染下,學生切己體察、感同身受地與文字對話。 以讀爲主線,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本文字裏行間蘊涵着作者豐富的情感。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知道“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 以悟爲強音,加深學生認知的深度。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於學生的課堂行爲,並影響和改變學習的質量。因此,教學中教師透過文字資訊“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等讓學生從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內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義,品味出字裏行間的意境。爲此,我制定瞭如下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悟,基本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剪枝是爲了來年能收穫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 能組織語言,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

三、設計特色:

本課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有自讀、精思、感悟、鑑賞、吸納,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學過程設計以及意圖

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字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字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字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學文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1、複習匯入,探究學文

課文中的“我”三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誰能告訴我小作者三次走進桃園都看到了什麼?指名說後板書: 冬 剪枝 春 開花 夏 結桃 這個環節設計鞏固了課文內容,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按照學生的意願來學習課文,尊重學生的個性。

讓孩子們帶着“對這三次進桃園哪一次最感興趣,就去讀一讀,並想一想,爲什麼最感興趣?”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着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體展示了“紅雲片片的桃園”,並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第 ———次去桃園,因爲———”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教師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學效果就會越好,透過啓發引導學生既感到老師的問題簡單,又感到新鮮有趣,這一環節巧妙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輕鬆、和諧的課堂教學的氛圍,這樣一方法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爲師生互動、爲下一步的朗讀作好了鋪墊。

2、讀讀說說三進桃園,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園看到的情景,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後呼應,依次展開,有機地拓寬知識面。透過學生練讀、 指名讀,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點評。指導讀好“我”的話:“王大伯您怎麼啦?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爲孩子搭建一個展示朗讀的舞臺,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