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契訶夫《凡卡》說課稿範文(精選6篇)

說課稿1.46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契訶夫《凡卡》說課稿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契訶夫《凡卡》說課稿範文(精選6篇)

《凡卡》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這篇小說由俄國著名作家契珂夫寫於1886年,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着苦難的生活,無數貧苦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訶夫在父親的雜貨店裏,親眼目睹了父親對小學徒的欺負,十分同情小學徒的命運。

《凡卡》這篇課文透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有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一)認知和能力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語。

2、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瞭解舊俄時代窮孩子的悲慘生活的真正原因。

3、弄懂文中敘述、信、凡卡的回憶三個部分內容,理清課文條理。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5、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1、以多種形式快速讀文,並做好批註。

2、與同伴合作學習,交流體會。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明白凡卡的悲慘生活只是舊俄黑暗社會的一個縮影,舊俄時代的窮苦孩子之所以生活悲慘是因爲黑暗的社會制度,激發學生對窮苦人民悲慘生活的同情,對舊俄黑暗社會的憎恨。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透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2、教學難點: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境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五、說教學程序

(一)初設疑問,匯入新課

1、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心願是什麼?

2、契訶夫筆下的凡卡又有什麼心願呢?

(二)簡介背景,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三)再讀課文,弄清文中敘述、信、凡卡的回憶三個部分內容,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四)深入學習,設疑探究

引導學生回顧《凡卡》一文的主要內容,並在學生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凡卡的生活悲慘在哪兒?凡卡的生活爲什麼這樣悲慘?然後引導學生就以上兩個大問題爲統帥,進行探究、討論和交流。由於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問題由學生自己提出來,探討也就有了熱情。

(五)讀信悟情,解答疑問

1、快速讀信,指導學生精讀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樣的欺負,設身處地地體驗凡卡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

2、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並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透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養成邊讀邊思、讀中存疑的良好讀書習慣。

3、結合課內課外思考:凡卡的生活爲什麼這樣悲慘呢?

4、有感情地讀一讀信的全部內容,教師質疑:這篇小說一半寫苦,一半寫甜,這是不是有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寫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快樂”,更襯托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六)再問再議,拓展練筆:

1、學生自由讀20、21兩個自然段,重點討論問題:凡卡寫的這封信,他爺爺能收到嗎?爺爺能把凡卡帶回去嗎?

2、任選一題做課後擴展練習:

(1)、凡卡睡醒以後……

(2)、我想對凡卡說……

《凡卡》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凡卡》這篇小說由俄國著名作家契珂夫寫於1886年,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着苦難的生活,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珂夫在父親的雜貨店裏,親眼目睹了父親對小學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學徒的命運。

《凡卡》這篇課文透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本學期提出了兩項閱讀的新要求,一是體會的思想感情,二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透過前幾組課文的學習,學生已有了一定基礎,本組課文應該進行較爲綜合的練習,而《凡卡》則是難得的例文。由於在第一課時中已經完成了初讀感知、整體建構、略讀“回憶”和學習生字的教學目標,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2、初步領悟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透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達方法比較獨特,學生初次接觸,學生領悟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初步領悟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境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三、說教學程序

(一)複習匯入,初設疑問:

匯入新課,從複習課文內容入手,回顧《凡卡》一文的寫作特點,並在學生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追問:凡卡的生活悲慘在哪兒?凡卡的生活爲什麼這樣悲慘?然後引導學生就以這兩個大問題爲統帥,進行探究、討論和交流。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問題由學生自己提出來,探討也就有了熱情。

(二)讀信悟情,解答疑問

由於課文篇幅比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突出重點,因此我要求學生快速讀信,找出內容最重要、感情最強烈的段落。接着直奔最重要的部分,指導學生精讀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樣的虐待,設身處地地體驗凡卡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在此基礎上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接着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並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透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養成邊讀邊思、讀中存疑的良好讀書習慣。到此,學生解決了課始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然後解決第二個問題:凡卡的生活爲什麼這樣悲慘呢?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及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使學生認識到凡卡不幸的命運不是偶然的,而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必然結果。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到回憶處,停下來想一想凡卡的“快樂”生活,在學生有所感觸的情況下,教師質疑:這篇小說一半寫苦,一半寫甜,這是不是有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寫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快樂”,更襯托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再問再議,拓展練筆:

小說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我要求學生自由讀20、21兩個自然段,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並重點討論問題:凡卡寫的這封信,他爺爺能收到嗎?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引導學生聯繫“地址不詳”,認識到他爺爺不能收到信。然後我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就算凡卡的爺爺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帶回去嗎?在此基礎上,播放最後一節課文錄音,讓學生領悟:對於凡卡來說,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最後,讓學生任選一題做課後擴展練習:1、課文在凡卡睡熟並做着甜蜜的夢的地方結束了。但夢總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2、讀了課文,你可能有很多話想對凡卡說。先說一說,再寫下來。這樣,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思想感情的體會得到深化。

四、說板書和作業

板書:加上題目只有十個字,簡明扼要地將凡卡現實生活的悲慘與回憶中生活的快樂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深入體會小說的思想感情和小說表達上的特點。

作業: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情真意切。有描寫人物外貌的,有描寫景物的,也有抒發思想感情的。這些精彩的語句、段落都有積累的價值。因此,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把他們喜歡的詞句

《凡卡》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凡卡》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第12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透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寫的信的內容”和“凡卡的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爲: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透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景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三、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匯入,初設疑問

由“聖誕節”這一西方節日談起,此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那樣隆重。當我們沉浸在新年的快樂之中時,在19世紀的俄國有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樂的聖誕節夜裏,孤零零的正邊哭邊給他爺爺寫信,大家想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1、快速讀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讀書就有了熱情)

2、瞭解課文內容,分清作者敘述的內容、信的內容、回憶的內容。

(二)重點段落,精心研讀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比較複雜,必須突出重點段落,才能觸類旁通。信的內容中,重點感悟是“凡卡學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憶的內容中,精讀“凡卡與爺爺砍聖誕樹”(第13自然段),深入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導感悟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指導過程如下:

師:凡卡在信中向爺爺訴說學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師:那好,大家再認真閱讀這些內容,看看透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最深?(學生自讀本段)

生:我對凡卡捱打這件事情感受最深。透過“揪”、“拖”、“揍”這些詞,我彷彿看見了凡卡捱打時滿地翻滾的樣子。

生:我對老闆娘拿魚嘴“戳臉”,夥計們“捉弄”他,老闆隨手“撈起”個傢伙就打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們拿凡卡不當人,我們彷彿能聽見凡卡捱打時痛苦絕望的慘叫聲。

師:說得好,體會得很深。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對凡卡捱餓這件事情感受很深。從“一點麪包、稀粥”等詞我能體會到凡卡幾乎天天捱餓,我彷彿能看見他瘦得皮包骨的樣子。生:我對凡卡挨凍、睡不好這些內容同樣感受很深。“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還有一處“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從這些內容中,我彷彿能看見凡卡縮在牆角里瑟瑟發抖的樣子。

師:大家體會得多深啊!從凡卡受到的這些苦中,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什麼?

生:他的命運很悲慘!

接着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透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了凡卡的悲慘生活。

凡卡回憶的“快樂”生活,是和爺爺去砍聖誕樹的情景。這一段放手學生去讀,讀出凡卡的快樂和爺爺的有趣。讀後教師質疑:課文寫了凡卡學徒生活苦,爲什麼又回憶凡卡鄉下生活的“快樂”,這是不是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這樣寫更反襯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拓展想象,深化主題

課文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凡卡》的末尾段寫道:“過了一個鐘頭,他懷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裏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爺爺,搭拉着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着尾巴??”本片段以省略號結尾,作者沒有告訴讀者小主任命運的最終結局,對此,我爲學生創設一個拓展想象的空間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去共同完成這個懸念,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師:小凡卡滿懷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願望能實現嗎?

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後,跟自己的學習夥伴交流或討論一下。

四、板書設計:

15凡卡

乞求爺爺帶他回去

捱餓捱打睡不好被欺負

{沙皇統治,命運悲慘}

《凡卡》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說課內容是《凡卡》,下面我從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凡卡》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節選,全文記敘了九歲的凡卡在聖誕節前夜給爺爺寫信,向爺爺訴說自己在鞋店當學徒的悲慘遭遇,乞求爺爺帶他回鄉下的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內容以凡卡寫信的順序(準備寫信—寫信—寄信)安排,並有兩處插敘(憶守夜、憶砍樹)和意味深長的結尾(以夢結尾,含義深刻)。

本文表達上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講凡卡的悲慘遭遇時,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映襯。第二,採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文中以引用寫信的內容爲主,基調是“苦”;文中插敘回憶的內容,基調是“樂”。最後,課文以凡卡的夢結尾,暗示了他願望的破滅,給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們對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憤怒。

選編這篇課文,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讓學生對外國文化有所瞭解,關注人物的悲慘命運;二是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三是激發學生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興趣。

情感價值取向、隱含點:

透過學習課文,瞭解沙皇統治下窮孩子的悲慘生活,讓學生明白凡卡的悲慘生活只是舊俄黑暗社會的一個縮影,激發學生對窮苦人民悲慘生活的同情,對舊俄黑暗社會的憎恨。隱含點就是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養愛國之情。

教材地位:

透過前幾組課文的學習,學生已有了一定基礎。本組選編的4篇文章,有兩種呈現方式:一種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們是安徒生童話和契訶夫短篇小說中的名篇;一種是外國文學名著《魯濱孫漂流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片段,它採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斷的編排方式。4篇課文都有鮮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運同樣引人關注。

本單元是繼五年級下冊第五組中國古典名著之後又安排的外國名著名篇專題。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礎上,進一步走近人物的內心,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並能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本單元的設計,不僅澗河小學吳明霞

強化了“閱讀整本書”的觀念,同時也很好地體現了小學向初中教材的過渡。這與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導讀”的安排是比較切近的。

二、重難點及目標的確立

1、課標要求:

《新課標》中關於第三學段閱讀教學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

單元課標: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資訊。

2、閱讀要求:

本冊的閱讀要求: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生識字量不斷增加,閱讀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抽象、歸納的能力。閱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習作的能力。

單元目標要求:一是能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關心人物的命運。二是瞭解外國作品,激發學生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興趣,並總結閱讀外國文學的方法。

3、教參提示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透過閱讀,關注凡卡的悲慘命運,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結尾句子的含義。難點是體會文中回憶的內容和寫信的內容對比、襯托的寫法。

4、課後問題提示

(1)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幾個方面的內容。體現了閱讀要求中的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在讀中分析、概括、抽象、歸納的能力。

(2)課後第2題“把凡卡信中的內容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提出的就是朗讀的要求。加強朗讀指導,既是教學的重要目標,又是學生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悟寫法的重要手段。

(3)課後第3題“你發現本課在表達上有哪些特點?和同學交流交流。”設計的意圖是落實領悟表達方法的教學目標,並且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4)課後第4題“把本課與《賣火柴的小女孩》對比讀一讀,看看從中能體會到什麼。寫幾句話,分別贈給兩位小主人公。”此題的設計是進行拓展延伸訓

練,透過對文字的深入理解,表達對沙俄統治下的窮苦人民的同情。

根據新課標第三學段的要求,依據單元導讀,結合課後習題和教學參考,我確立了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禮拜生鏽揉皺黑糊糊笑眯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主要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體會他極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來寫的表達效果,體會課文結尾中“夢”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凡卡》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表達方法比較獨特,學生初次接觸,學生領悟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學習課文的細節描寫和敘述、信、凡卡的回憶穿插在一起描寫的方法。

三、教材處理:

這篇課文結構複雜,篇幅較長。本設計採用直奔重點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抓住信的內容和凡卡對爺爺的哀求,體會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並且圍繞教學重點,品讀悲慘遭遇,引導感悟凡卡生活的痛苦,做到了重點突出。

1、感知悲慘,突出重點

(1)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給爺爺的信,而信中最集中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教學中要把這三個自然段作爲理解、體會的重點,尤其要把第8自然段作爲重中之重,使內容和情感在學生心靈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①課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讀,注意用紅線標出的詞語,說說你發現了什麼。②教師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想,想象看到了怎樣的畫面。③讀到這裏,你有什麼樣的感受?④小結:9歲的凡卡在老闆家過的就是這樣痛苦的生活:捱打捱餓整天干活還睡不好覺。沒有自由,沒有尊嚴,連做人的基本權利都沒有。所以,凡卡才寫信乞求爺爺趕快帶他離開,逃離這種非人的生活。

2、感受悲慘,突出重點

結合8、10、15自然段中的三次乞求,引導學生從三個歎號,兩個省略號,指導朗讀信中凡卡乞求爺爺帶他離開的三段話。讀出他內心的痛苦和絕望。學生

配樂朗讀,此時學生再一次加深了對凡卡痛苦生活的理解,此時引讀中心句“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相機引導學生思考理解“指望”是什麼意思?凡卡來大城市做學徒曾經指望過什麼?爲什麼凡卡說他的生活沒有指望了,生活連狗都不如!進而深入理解句子,感受凡卡現在生活的悲慘。

3、討論結局,感受命運

關於文章的結尾,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凡卡的信爺爺能收到嗎?爲什麼?

對這個問題不能僅停留在“凡卡沒有寫清收信人的地址,凡卡的爺爺收不到信”這個表面答案上,還要深入理解,即使收到信,爺爺也無能爲力。

(2)文章用“夢”結尾有什麼含義?

最後,課文以凡卡的夢結尾,暗示了他願望的破滅,給人留下深刻的思考,因爲夢醒之後,生活依舊,甚至更加悲慘。激起人們對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憤怒。

4、感悟寫法,突破難點

結合文中回憶的內容與信相關的內容對比、襯托的寫法,深入體會思想感情。作者在凡卡寫信過程中穿插了兩次往事回憶,一次是爺爺守夜的情景和鄉村聖誕節前夜美麗的夜景,一次是跟爺爺一起去砍聖誕樹時的“快樂”生活。這部分採用插敘描寫,這樣安排,意在與現實的悲慘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他在城裏當學徒的悲慘生活。

5、拓展訓練:

(1)課文在凡卡熟睡並做着甜蜜的夢的時候結束了,這正是契訶夫的高明之處。但夢總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請你展開想象寫一寫。

(2)契訶夫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不僅爲我們塑造了“凡卡”這樣一個令人難忘的形象,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課後可以去閱讀他的其他作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但是,我們的閱讀教學不可能滿足於每位學生的需要。那需要我們教師做的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潛能,讓我們的課堂鮮活而靈動,真正實現富有生命的課堂。

《凡卡》說課稿5

一、說教材

《凡卡》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節選自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全文記敘了九歲的凡卡在聖誕節前夜給爺爺寫信,訴說自己在鞋店的悲慘遭遇,並苦苦哀求爺爺帶他脫離苦海,回鄉下的事。揭露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反應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冷漠,和社會制度的黑暗。文章描寫細膩,結尾以暖境襯哀情,催人淚下。

本文在表達上很有特點:

1.文章以凡卡寫信爲主線(準備——寫信——寄信——夢境),穿插回憶了他跟爺爺在鄉下的快樂生活。採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和悲劇色彩。

文中以引用寫信的內容爲主,基調是“苦”;插敘回憶的內容,基調是“樂"。寫信和回憶相互映襯,使凡卡的形象更加立體豐富起來,我們從文中不僅僅能讀到中9歲凡卡的悲苦生活,還能讀到他的童心孝心和懂事。他雖然遭受着非人的待遇,但是他還記得要聖誕節的禮物,喜歡小動物,還知道囑咐爺爺代他問候別人……他始終都對未來的生活充滿着希望,但是他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上帝和爺爺的身上。上帝虛無縹緲,爺爺連自身都難保。由此可見,小凡卡註定死路一條。而結尾處的暗示也正好應證了這一點,滿懷的希望和現實的絕望形成鮮明的對比,讀後不由讓人深深悲嘆。這種構思緩和了文章的悲劇節奏,增強了文章的悲劇色彩。

2.文章細節描寫生動形象。文章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如凡卡爲寫信作準備的描寫,受老闆、老闆娘折磨的描寫等等,都寫得非常生動感人。

二、說目標

本單元是圍繞“外國名篇名著”主題組編教材,其目的是拓寬學生閱讀的視野,引導閱讀適合他們閱讀水平的外國名篇名著,激發閱讀興趣;透過閱讀,瞭解不同國家多元的文化,關心作品中人物命運;進一步培養學生把握主要內容(尤其是概括能力),體會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極強的學科,我們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兼顧語文的本體性和非本體性目標,而且本體性目標必須佔主要。

本文寫作年代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很遙遠,要讓學生從課文中讀到社會制度的黑暗,非常難,而且也沒有必要。因此,我把本文的情感目標和人文目標定位在感悟人和人之間的冷血自私摧毀了美好,鼓勵學生給予愛,創造和諧。我認爲這更切合學生實際,也更具有實際意義。鑑於以上種種,特制訂以下教學目標。

1.會寫15個生字,掌握本課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並對他寄予深深的同情,明白人和人之間無情冷血所帶來的罪惡。學會關愛他人,創造和諧社會。

3.透過重點句段的學習,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的表達方法。

本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本文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應確定爲:透過對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達方法比較獨特,學生初次接觸,領悟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的表達方法。

三、說結構

本文篇幅較長,文章內容旁逸斜出,學生閱讀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按照讀通——讀細——拓展的結構,分兩個課時來展開教學。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資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激趣,讓學生充分感悟,內化語言,指向語用,落實語文課程的本體性目標。鼓勵學生課外收集契訶夫的相關資料,鼓勵學生課後閱讀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套中人》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四、說教法

刪繁就簡,讓語文課堂簡約高效,在本節課中,我沒有過多的媒體介入,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考。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展示凡卡的圖片,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激發繼續學習的興趣。展示契訶夫以及他的小說封面,擴大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慾望。在感悟結尾暗示的表達技巧的時候,我設定了懸念:這封信凡卡的爺爺能不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積極地在文字中尋找答案。另外,創設生活情景,鼓勵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寫學文的感受。

2.對比閱讀法。感悟作者對比反襯這種表達方法的妙處的時候,我讓男女生對讀,在對比朗讀之中,表達的妙處也顯而易見,老師只要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梳理總結就可以了。

五、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新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因而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課前佈置學生充分預習,查找資料,處理資訊。課中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之下,思考發現,獲得感悟和方法,形成學習能力。

2.討論交流法。課堂的主人是學生,讓學生交流閱讀感悟,最後討論凡卡的信到底能不能送達。學生在討論中得到答案,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樂趣。

六、說過程

本文分兩個課時展開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是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學習生字,讀通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分清哪些是寫信的內容,哪些是回憶的內容。細讀回憶部分的文字,從中感悟凡卡鄉村生活的快樂,爲第二課時感悟悲慘的學徒生活做鋪墊。

第二課時細讀寫信內容,抓住重點段落感悟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激發學生對凡卡深深的同情。透過對比閱讀,感悟作者在寫信的過程中插敘鄉村生活,這種表達的妙處。推薦閱讀篇目,激發閱讀興趣。

第一課時

(一)圖片展示,初識凡卡。

展示課本插圖,認識本文的主人公,簡單說說對凡卡的第一印象。

(二)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1.檢查預習,感受多元文化。

分別出示課文中的人名、錢幣單位、重量單位,學生認讀,結合註釋理解。拓展學習,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鉛筆單位和重量單位。

學生在認讀之中感受不同國家的多元文化,爲讀通課文鋪墊。

2.學習生詞,感知詞性。

出示一組詞語:犘平揉皺蘸墨水

撇嘴搓菸葉打攪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較強的獨立識字的能力,教師不用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其中易錯的生字進行教學,指導學生把字寫漂亮。因此,我重點學習“犘平”的讀音,指導書寫“蘸”“撇”。讓學生觀察,找找這些詞語的共同特點,形成詞性概念,爲進一步學習服務。

3.瀏覽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篇幅很長,必須讓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旨,實現長文短教。因此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思考課文主要寫凡卡做什麼。(一邊寫信,一邊回憶)然後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哪些內容是寫信,哪些內容是寫回憶。有了這些做鋪墊,學生很夠很快地把課文讀成四個部分:寫信前——寫信中——寄信——夢境。在此基礎之上,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會迎刃而解。

(三)文字細讀,感悟凡卡之“樂”。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凡卡回憶了哪幾件事情,從字裏行間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凡卡,並在旁邊用一兩個詞寫出自己的感受,然後全班交流。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邊讀相關文字,邊說自己的讀文感受,感受到凡卡在鄉下跟爺爺一起守夜,一起去砍聖誕樹的快樂。

重點教學凡卡和爺爺砍聖誕樹的內容,引導學生想像砍聖誕樹的時候,爺爺怎樣和小凡卡逗樂,想象小凡卡看到野兔或其他小動物的時候的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落實語言訓練。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爺爺對凡卡的疼愛,和生活的快樂。

在此基礎上拓展契訶夫原文選段,學生會從中感受到凡卡的快樂,甚至會發現凡卡之所以會寫信原來可能是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小姐的功勞。

……忙得最起勁的是凡卡喜愛的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小姐。當初凡卡的母親彼拉蓋雅還活着,在老爺家裏做女僕的時候,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就常給凡卡糖果吃,閒着沒事做便教他念書,寫字,從一數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爾舞。

最後梳理得出凡卡在鄉下的快樂來自於爺爺的疼愛,來自於朋友的關愛,甚至於來自於泥鰍的可愛乖巧,哪裏有愛那裏就是春天,哪裏就有快樂的笑聲!有效落實教學目標。

(四)激發興趣,鼓勵閱讀原文。

前面補充閱讀的部分,給了學生不小的震撼,原來凡卡在鄉下還有一個朋友,這種發現激發了閱讀的興趣和慾望,這種開放的結尾,把課堂向課後延伸,擴大了課堂容量。

第二課時

(一)開門見山,細悟凡卡之“悲”

課文篇幅比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突出重點,實現長文短教,因此我要求學生快速讀信,找出課文中直接寫凡卡學徒生活的一句話:我的生活沒指望了,連狗都不如!這句話高度概括了凡卡悲慘的命運,學生可由此想開去找到本節課學習的重點第八自然段,使教學既有點,又有面,從而點面結合。

第8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細節描寫細緻到位,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藍本。在細讀的時候,學生自主閱讀發現作者從捱打、捱餓、睡不好三個方面來描寫凡卡的悲慘生活,然後細讀捱打的內容,抓住“揪”“拖”“揍”“撈起”“戳”“打發”等動詞,體會凡卡的悲慘遭遇,激發學生內心的同情和憤慨,並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接着老師創設情境,讓學生仿寫,凡卡還可能受到那些折磨,注意動詞的使用。這種課堂小練筆既能加深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還能讓學生習得語言。

在感悟的過程中讓學生設身處地體驗凡卡的內心世界,他在鞋匠店裏,從老闆到夥計都打他,他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從而理解他內心深處的孤苦,也理解他一次次哀求爺爺帶自己離開的迫切心情。多麼可憐的孩子!在此基礎上引讀凡卡向爺爺發出的一次又一次的哀求的文字內容。因爲前面情感的積澱,學生的朗讀就會水到渠成,情感豐滿,不需要生硬的朗讀技巧。

(二)對比閱讀,感悟表達技巧

1.男女生對讀,悟對比描寫之巧。

男生讀第八自然段的部分內容,女生讀第13自然段。有比較纔有鑑別,學生思考如果去掉回憶部分的內容,文章的表達效果會怎樣。由於在第一環節中,學生已經深深感悟到凡卡在城裏生活孤苦無依,受盡折磨。那麼凡卡在寫信時回憶曾經的美好時光是表達的必然,符合人物當前的心境。在對比朗讀中這種苦樂的感受會更深,更明顯,從而明白對比反襯的表達之妙處。

2.師生合作梳理全文,悟結尾之妙。

小說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我要求學生自由讀20、21兩個自然段,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並重點討論問題:凡卡寫的這封信,他爺爺能收到嗎?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引導學生聯繫“地址不詳”,認識到他爺爺不能收到信。然後我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就算凡卡的爺爺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帶回去嗎?在此基礎上,有感情朗讀最後一自然段,讓學生領悟:對於凡卡來說,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讀後讓人心疼,心碎,更加突出了凡卡的可悲,明白凡卡的生活只有死路一條。有了前面充分的鋪墊,此時學生心中應該有許多話要說,鼓勵動筆給凡卡寫幾句話,或者寫一寫學習本文後的內心感受。

(三)走近契訶夫,拓展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拓展閱讀不能泛泛地說,要推薦具體的篇目,簡介內容,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因此在本課的結尾處,隆重介紹本文的作者契訶夫,向學生推薦他的短篇小說《變色龍》《套中人》,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這位短篇小說大師。

七、說效果

本說課稿,我緊扣新課程標準,努力營造開放民主的課堂氛圍,創設情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讀寫結合,落實語文課程的本體性目標。應該有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都能有所得。

1.異域文化微風拂面。如聖誕節的相關風俗,瞭解外國貨幣和重量單位。

2.語言訓練紮實有效。在第二課時中安排了兩次小練筆,一次是仿寫,學習作者動詞的使用方法,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另一次是學生寫感受,這種小練筆,內容以文字爲出發點,又超越了文字,跟自己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體現了語文的生活性。

3.表達技巧感悟得法。感悟作者對比反襯和結尾暗示的表達技巧是本課的難點,透過對比閱讀,自主討論等方法化解了難點,明白了這種表達的妙處,基礎較好的同學在以後的習作中都能夠很好地運用。

4.情感薰陶真摯到位。感悟凡卡生活的悲慘,激發學生的同情之心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聚焦重點句段,實現長文短教,文字細讀,獲得情感體驗,然後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情感,讀悟互促,落實情感目標。

【點評】

《凡卡》是一篇傳統的精讀課文,文章篇幅很長,文字之中可教的東西很多,處理不好容易導致課堂拖沓。張老師的這篇說課稿,緊扣新課程標準,抓住重點段落,有點有面,很好地達成了課時目標,學生也一定會學有所得。

一、教材處理得當,目標定位準確。

一堂好課首先要解決的不是怎麼教的問題,而是教什麼的問題。張老師對教材進行了細緻深入的分析解讀,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並且見解頗有獨創性。在此基礎之上擬定教學目標,凸顯了語文課程的本體性特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張老師將本課的人文情感目標定位在“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並對他寄予深深的同情,明白人和人之間無情冷血所帶來的罪惡。學會關愛他人,創造和諧社會。”這一教學目標比“感悟社會制度的罪惡”要簡單,而且對學生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聚焦語用訓練,重視能力培養。

語文課程的本體性目標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本說課稿的設計理念很明顯地指向語用教學。張老師創設情境,設計課堂小練筆。讓學生在細讀文字後,鼓勵學生展開聯想仿寫,鼓勵學生寫出閱讀的獨特感受,尊重學生的個性表達。這種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更訓練了語言。透過對比、討論等方法感悟作者的表達技巧,在提升學生閱讀欣賞水平的同時,學生獲得了一些習作的表達技巧,並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習作。

三、緊扣單元主題,注重拓展閱讀。

本單元的主題是“外國名篇名著”,旨在對學生進行多元文化的薰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本說課設計,張老師處處致力於此,學生在學習課文中瞭解俄國的民風民情。另外,張老師在兩節課的結尾處開放的設計,都着力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良好習慣,引導他們在外國文學的殿堂中盡情玩賞。

總之,本說課稿依標扣本,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各種語文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鼓勵學生廣泛地閱讀,重視對學生進行美好情感的薰陶。本說課稿把語文和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課堂向生活敞開一扇大門,把課堂向課後延伸,增大課堂的容量。

《凡卡》說課稿6

【教材分析】《凡卡》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優秀短篇小說,文章篇幅長,結構複雜。課文寫小凡卡被爺爺送到城裏當學徒,受盡了種種磨難,想急切回到鄉下,卻實現不了這個小小的心願,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內容以凡卡寫信的順序(準備寫信—寫信—寄信)安排,並有兩處插敘(憶守夜、憶砍樹)、多出細節描寫和意味深長的結尾(以夢結尾,含義深刻)。

【學情分析】這個故事發生的年代距離學生比較久遠,學生需要提前對舊俄國沙皇統治時期的有關背景知識進行深入瞭解。就文章內容而言,語言通俗易懂,情感又表達的樸實真切,學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方面是容易的。但文章篇幅較長,結構複雜,要想牢牢抓住文章幾條主線,做到入情入境,深刻體會和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仍然需要老師發揮主導作用,爲學生創設情感體驗的情境,以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促進學生思想的提升。

【教學理念】新的課程理念強調我們的語文教學貴在要喚醒埋藏在學生心靈深處的情感,使它們藉助文字,跟隨語言文字、跟隨教師情感,在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兩個靈魂的相交與相遇中,喚醒學生的人格心靈,彰顯學生的人性,伸展生命的張力,涵養生命的性情。本課教學活動始終是稟持着這樣的人性化教學理念設計的。

【教學方法】爲了實現教學理念中入情入境的目的,爲學生創設一種情境,提供一個方向,設定一種梯度,引領學生思維進入一種更加深刻、更加廣博的境界。設計時注重啓發式教學,處處設疑,層層引入,並結合了小組自學、小組討論、小組探究以及開放式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法。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透過凡卡的神態、動作、聯想,瞭解凡卡的內心世界,感受凡卡悲慘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3、揣摩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來寫的表達效果,體會課文結尾中“夢”的含義。

4、激發學生思維,觸發學生情感,喚起學生對凡卡強烈的同情心和對沙皇統治的憎恨。

【教學重點】理解寫信內容,瞭解苦難生活,感受內心痛苦,體會悲慘命運,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插敘、對比、襯托這種複雜的穿插和變化人稱的表現方法。

【教學準備】插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明確任務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俄國作家契科夫寫的《凡卡》一文,知道了課文主要寫了九歲的凡卡在聖誕節前夜給爺爺寫信的事情。大家想一想:凡卡爲什麼要給爺爺寫信呢?板書:想回家

二、情境導讀,直奔重點

1、凡卡在信中寫了什麼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信的內容,當你讀到哪兒心有所觸動感到憤怒、傷心、疑惑……的地方作上記號,把你的感受批註在旁邊。

2、小組交流感受

3、集體交流

生:學徒生活乞求爺爺帶他回家莫斯科的情況

師:凡卡的學徒生活怎樣?

生:悲慘

4、自由朗讀第8自然段,想一想:從哪些方面寫了凡卡的學徒生活?把感觸最深的詞句劃上記號,從中體會到了什麼?(着重從捱打、挨凍、捱餓三方面進行引導)

①出示幻燈片(描寫凡卡捱打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拖”、“揪”、“揍”等動詞認真加以體會,再想象凡卡捱打時的慘狀,並結合凡卡捱打的原因深入體會凡卡生活的苦。

②引導學生從“睡在過道里”、“簡直沒有”、“一點兒”、“稀”等描寫凡卡挨凍、捱餓的詞句中進一步體會他生活的苦。

③綜合老闆、老闆娘、夥計們對凡卡的態度,從“直戳”、“捉弄”等詞中體會凡卡生活的孤獨。

5、引導學生透過有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凡卡生活的苦。(着重從語氣、重音、停頓、心情幾方面進行引導)

師:也許是痛苦,也許是憤怒,我們已經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感受。九歲的凡卡過着非人的生活,遭受着這樣的磨難。他承受的住嗎?因此他想念着親情,想念自己唯一的親人爺爺。一次又一次的哀求爺爺帶他回家。誰願意讀讀凡卡哀求爺爺帶他回家的句子呢?生讀。

師:同學們讀的真好,老師也和同學們一樣爲他感到難過。

③那凡卡此時寫信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這些帶點的詞語中體會凡卡極度痛苦的心情

三、進行對比,突破難點

師:凡卡把他的痛苦壓抑在心裏,在這熱鬧的聖誕節前夜凡卡卻躲在這冰冷的角落裏向爺爺哭訴着自己經受的種種苦難,寫着寫着不禁想起了以前和爺爺在一起日子。接下來咱們一起來看看凡卡回憶了什麼?回憶給你怎樣的感受?請同學們自由讀回憶部分。

生:(板書:回憶快樂)

師:鄉下生活真的就那麼美好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引導學生從“爺爺冷得吭吭地咳”、“縮成一團兒”、“凍僵”等詞句中得出結論――鄉下生活實際痛苦)

鄉下生活既然很苦,爲什麼在凡卡的回憶中確是那麼美好呢?(引導學生把鄉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進行對比,進而弄懂作者寫鄉下生活“樂”是主了襯托學徒生活的苦)

四、小結:

美好的回憶背後隱藏着什麼?凡卡的這封信爺爺能收到嗎?他回家的願望能實現嗎?咱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板書設計

凡卡

學徒生活悲慘痛苦回憶美好快樂

對比(社會的黑暗)

六、設計反思

我覺得要想讓學生與文字展開真誠的對話和真摯的情感流露,還需要教師入情入境,需要巧妙的課堂構思,需要疏密相間、貫穿全文的優美語言,纔會使課堂如行雲流水般流暢,纔會讓課堂教學更有效!在這一點上,我不足和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在這一課的具體教學中,我沒能把以讀促情中這個讀子抓住,讀的方式不多,讀的力度不夠,沒能預設到可能的教學情景,以致沒能捕捉到一些有價值的教學素材,或者對這些突然的可教學的素材利用的不是很充分。

爲了實現和落實本課所提出的一些教學設想和理念,以及凸顯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具體設計是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提出了許多教學方案,反覆斟酌修改了好多次,以期能把自己所想表達的教學理念能夠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展現給大家,雖然,在教學時想做到盡善盡美,但是也會有許多欠缺的方面和沒考慮到的地方,懇請專家、同仁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