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森吉德瑪》說課稿

說課稿2.91W

作爲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森吉德瑪》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森吉德瑪》說課稿

《森吉德瑪》說課稿1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中由於速度、力度變化而產生的不同音樂形象和情緒,體驗優美、安靜和歡快、熱鬧兩種不同的意境。

2、積極運用語言講述及創編動作的形式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3、隨樂曲舞蹈的過程中,能注意到人與音樂的協調及人與人之間的協調,能共享表演空間。

活動準備:

1、幼兒對蒙古族已有一定的認識。

2、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音樂磁帶《森吉德瑪》以及跟音樂匹配的蒙古族景色錄像帶各一。

3、表示樂曲名稱和情緒的漢字卡片。

活動過程

1、感受樂曲的段落及情感,引導幼兒用語言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1)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蒙古族人民生活在什麼地方?

2)完整欣賞樂曲,並介紹曲名《森吉德瑪》。問:聽了這首樂曲,你好像看到了大草原上哪些美麗的景色?

3)再次完整欣賞樂曲。問:你覺得音樂的前面和後面有什麼不一樣?給我們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4)完整欣賞錄像。樂曲告訴我們大草原上有什麼景色?講了什麼事情?請你用一句好聽的、完整的話告訴大家。(討論)

2、引導幼兒感受樂曲中由於速度、力度變化而產生的不同音樂形象和情緒

1)教師範唱兩段的第一樂句,注意速度、力度的不同。引導幼兒感受同樣的旋律由於速度有快有慢,力度有大有小,所以給我們的感覺不同。問:老師唱的是同一樂句嗎?感受一樣嗎?爲什麼?

2)教師邊小結邊出示字卡和圖片。這首樂曲可以分成二段,第一段優美安靜;第二段歡快熱鬧。

3、引導幼兒用創編動作的形式,繼續表現對樂曲的感受,並注意人與音樂、人與人之間的協調。

1)幼兒邊看錄像,邊靜靜地想表演的動作,並請個別幼兒示範表演。

2)集體討論:這個動作適合在哪一段表演?爲什麼?

3)集體邊看錄像邊表演:提出要求:表演的動作和音樂的感受應該很合適、很相配,還要注意找一個合適的位置。

4)師生共同歸納出兩段樂曲中三個不同的動作,要求幼兒一個樂句表演一個動作。

5)完整跟音樂表演,教師邊表演邊用語言提示。幼兒隨樂曲自由表演,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動作。

活動延伸

在其他活動中,引導幼兒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演奏熟悉的歌曲和樂曲,繼續感受由於速度、力度、節奏等因素的變化而產生的不同形象和效果。

《森吉德瑪》說課稿2

教學內容:歌曲;聲樂練習

教學重點:歌曲

教學目的:透過歌曲教學,指導學生感受和表現歌曲中歡快、活潑的情緒,並練習清晰的咬字和吐字。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律動。

2、唱師生問好歌。

二、聲樂練習

要求:吐字咬字清楚

三、新歌學習

1、簡介:此曲是電影美術片《小貓釣魚》的插曲。歌曲生動活潑,形象鮮明,兒童情趣頗爲濃郁。

2、教師範唱

3、教唱過程中採用聽唱法進行教學。鼓勵學生辨認歌曲中的重複與變化,注意培養學生的聽覺感受能力和聽覺記憶能力,完美地唱好歌曲,爲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採用先唱歌詞,再學歌譜的方法。

4、歌曲的難點是跨小結切分節奏。克服的方法有:

①學生聆聽教師範唱,然後模唱。

②跟隨教師的琴聲輕聲演唱。

③在律動動作中進行演唱。

④引導學生創編表演動作,邊唱歌邊表演。,也可以引導學生遍配打擊樂伴奏。

《森吉德瑪》說課稿3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正確合拍運用動作表現欣賞草原風景和馬跑的姿勢

2、感受優美寧靜和快樂奔放兩種不同性質的音樂,並能根據音樂創編各種合適的動作,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準備:

電腦、電腦課件製作

活動過程:

(一)、透過談話引導幼兒瞭解草原及草原牧民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叫什麼名字嗎?(中國)。我們中國地大物博,有坦蕩的平原、高高的羣山、還有非常遼闊的一望無邊的大草原。小朋友,你們知道遼闊的大草原上有些什麼動物嗎?(幼兒自由回答出了馬、羊、牛、兔子、蛇、狼鹿等)。草原上的'馬、羊、牛特別多,它們是草原上的人們飼養的,我們把這些人叫做牧民,幼兒學說新詞:牧民。

(二)、透過看課件、欣賞詩歌,引導幼兒感受大草原的美麗風光

1、有一位草原小牧民拍了很多美麗草原景色的照片,小朋友我們來一起看看大草原上有些什麼美麗的景色?有些什麼動物?(幼兒看課件)

2、提問:剛纔你看到了什麼?(藍天、白雲、遼闊的草原、許多羊在吃草、牧民在吹笛子、馬兒在奔跑、牧民在跳舞、許多的鮮花開放了……)

(三)、引導幼兒欣賞樂曲《森吉德瑪》

1、小朋友,有一首樂曲也把美麗的草原表現出來了,這首曲子的名字叫《森吉德瑪》,請小朋友聽聽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曲子裏好象表現了些什麼?(幼兒聽樂曲後自由回答)

2、分段欣賞樂曲:

引導幼兒聽出第一段的優美、寧靜,好象是表現藍藍的天空飄着白雲,羊兒在草原上吃草,牧民在吹着笛子……引導幼兒聽出第二段的快樂、奔放,好象是表現馬兒在大草原上奔跑,牧民們在唱歌、跳舞……

3、幼兒邊看課件邊聽音樂,透過畫面與音樂的結合,再次感受音樂所表現的內容。

(四)、引導幼兒創編各種合適的動作,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1、小朋友聽了這首樂曲很想把它表現出來是嗎?(是)那你想聽着這首曲子表現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出了想做牧民吹笛子、藍天上的白雲在飄、小羊在吃草、馬跑、鮮花開放、牧民唱歌、跳舞……)師將幼兒的回答簡單總結後,請幼兒聽音樂根據音樂的節奏創編動作。(幼兒創編時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創編情況)

2、師根據幼兒的創編情況,由教師來模仿幼兒的動作或由部分動作表演好的幼兒來表演自己的創編動作。在表演的同時,教師引導幼兒理解第一段(優美、恬靜)的音樂時動作應如何表現,第二段(快樂、奔放)的音樂時應如何表現,要求動作符合音樂的力度、節奏。師提示幼兒在優美的、慢的音樂的時候動作做的優美一些,慢一些;在歡快、奔放的音樂的時候動作做的快些、力度大些。(如:表現馬的動作,第一段時可表現馬兒在草原上散步,悠閒自得地吃草;第二段可表現馬兒在草原上奔跑……)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幼兒再次創編。(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創編情況:幼兒創編出了白雲飄、羊吃草、牧民騎馬、牧民跳舞、花兒開放、馬奔跑、馬吃草……)

3、請部分幼兒聽音樂表演,同時請該幼兒講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幼兒的創編引導全體幼兒創編一些動作。如:牧民吹笛子、小羊吃草、馬奔跑、牧民跳舞……

教學反思

音樂欣賞課《森吉德瑪》,我感覺很難,真的很難。它不像唱歌課,當我們看到課題,稍加思索馬上就會有清晰的教學思路。它不像唱歌課讓你上起來那麼輕鬆那麼自如。更不像唱歌課讓你感覺那樣歡快活潑。把這節課上了幾遍,每一次我都有不同的感觸,因爲講臺下的孩子對音樂的理解是不同的,對音樂的想象是不同的,其實包括我們聽課的老師在內,哪一位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是一致的呢。有的孩子說音樂是悲傷的,也有的孩子說樂曲是優美的,還有的孩子感覺是沉悶的。音樂的不確定性在這裏表現的淋漓盡致。所以我不敢給學生加框架,所以有時候我有些無措。所以這幾天我靜靜的思考,深深的反思。領悟了:教無訂法,學無止境,在音樂教學的路上我還只是個新手,還是個需要加倍努力的探索者!

標籤:說課稿 吉德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