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分數的意義》的說課稿

說課稿1.16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分數的意義》的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數的意義》的說課稿

《分數的意義》的說課稿1

一、說教學內容:

《分數的意義》是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說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在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從而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透過直觀教學和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單位“1”的含義,初步掌握分數的概念

能力目標:使學生經理有具體到抽象的認識,理解分數意義的過程,感受分數形成,體會數的發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綜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理解單位“1”。

教具準備:作業紙

三、教法、學法

1、教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採用啓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透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2、學法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於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透過然後觀察、討論,比較,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討論、觀察、比較後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並透過操作,體會由於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喚醒已知

首先,透過激趣談話問學生,把一個餅分給4個學生,怎麼分大家才公平?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明確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二)探索新知,建構概念

1、觀察比較,抽象單位1

爲了突破這難點便於理解和認識,我先引導學生聯繫每個分數觀察各是“把什麼平均分”,關注平均分的對象,感受平均分的對象包括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其中特別注意對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的理解:接着以及這些平均分的對象,說明這樣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通常看做單位1,依據各類具體事務抽象出單位1,使學生體驗與認識:忍受追問上面表示的分數中,是把什麼看做單位1,用具體對象支撐對抽象的單位1的理解。有具體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賦予具體對象,幫助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歸納分數的意義。

首先,讓學生用單位1平均分來分別解釋、說明每個分數的含義,從抽象的層面分析、體驗每個分數的含義,接着讓學生綜合這些分數“都是怎麼得到的?”思考不同分數表示的含義的共同點,抽象分數本質的特徵,然後依據交流出的本質特徵,引導學生“說出怎樣的數是分數”,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本環節主要引導學生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

3、認識分數單位

4、動手操作,領悟分數的意義

讓學生在作業紙上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單位1相同卻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數,從而得出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分數也就不同,深化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巧設練習,深化新知

練習的設計有淺入深,分爲基礎性練習和實踐性練習,不僅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還把學生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

最後設計遊戲,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分數的意義》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本節課我教學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分數的意義,這是一節概念課。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對分數深入學習和探究,認識單位“1”,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較完整建立分數的概念。透過具體的現實情境,調動學生相關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概念的內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產生的現實背景,設計了兩幅插圖,前一幅從歷史角度,表現了古人度量物體長度時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測量物體時由於得還到整數結果,而產生了將一個單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後一幅圖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發,給出了兩個小朋友分一個西紅柿、一塊蛋糕、一包餅乾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個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這樣透過測量與分物兩個實例,展示了分數的現實來源,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到分數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在建構分數意義時,教材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讓學生舉例說明1/4的含義,然後運用適當的圖片、圖示從兩方面來說明,1/4可以是一個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在引入分數單位這個概念時,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體實例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時,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逐層深入地展開概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2、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分數意義,知道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等活動來理解分數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到數學知識是在人類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意義及分數單位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進一步明確分數意義,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爲主體,採用啓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透過直觀觀察思考,讓學生充分感知,再透過分析討論,比較歸納突破了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是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將對學生學法指導寓於教學過程的始終,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歸納、概括、遷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質。

三、說教學過程

爲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構建和諧的課堂,主要透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組織教學的。

1、情境匯入。

教學中,我直接引入新課,提出“三年級對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分數,那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然後創設了兩個情景來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從歷史的角度,先創設了古人在測量石頭長度,發現剩下的不足一段,說明分數從那時就產生了。我給出了在現實生活中兩個小朋友平分一個物體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透過測量與分數兩個實際問題,從歷史的角度,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發,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使學生感悟到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教學時,我先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透過回憶想象,直觀操作來舉例說明1/4的含義,這也是對三年級學習的將一個物體平均分得到1/4的複習,同時也爲學生創新學習作準備。新知識的生長點就是讓學生感知也可以將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後也可以得到1/4。教學時,我出示了一組一些物體的圖片,讓學生表示出它們的1/4。接着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會驚奇地發現1/4可以是一個物體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體的1/4。我就順勢告訴學生這上面例子中的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將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就用分數1/4表示。這也是對教材中小精靈提出的說明1/4的含義的一個完整概括。這種以舊知作基礎,從實例引入,爲後續學習提供了具體的感知材料。

教學中,我結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讓學生將對“一個整體”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們身邊還可以將什麼看作一個整體?將它平均分後,可以表示哪一個分數?”我引導學生想一想能不能舉一些將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的例子,這樣學生的思維就開啟了,透過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數例子,並說明含義。接下來教學將“一個整體”抽象成單位“1”,具體來理解單位“1”的含義,這是概括和理解分數意義的需要,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讓學生將單位“1”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透過觀察比較發現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很自然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

有了這些豐富的感性認識,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單位“1”來說明什麼叫分數?根據學生的認識順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完整建立了分數概念。接着引導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義進行剖析,強化了對分數意義理解,較好突破了難點。

3、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在設計練習時我也是分層次、有梯度來設計練習。“做一做”設計有兩層意義,既是對前面剛學習分數意義描述的具體化和鞏固,也爲以後學習分數單位提供了實例,我結合這道題,引導學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數線表示含義。教學分數單位時,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採用讓學生自學方法,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師的講解來掌握這一概念,培養了學生的一種自學能力。

練習第1題兩道填空題透過具體實際來鞏固對分數概念、分數單位的認識,接下來的3題都是藉助直觀開展練習,鞏固分數概念。第2題表示的是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第3、4題是將一些物體看作單位“1”,表示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最後的小遊戲,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引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總之,透過本節課教學,我認識到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課堂上,學生透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構數學概念,並能自覺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去。當然,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到位,沒能很好處理預設學生成問題等,請領導和老師多多指導。

《分數的意義》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掌握了約數和倍數、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關於分數的意義,學生在四年級時,已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教學的。要透過教學使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根據出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個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是本單元的重點,它是解答分數四則運算和應用題的重要基礎。

2、教學目標:

(1)透過直觀教學和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單位“1”的含義,初步掌握分數的概念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根據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3、教學重點:分數意義的歸納與單位“1”的理解

4、教學難點: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5、教學準備:每小組一張圓形紙片,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6個正方體,8個蘋果圖

二、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分數的意義”一課,是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的特點,爲能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掌握這一內容,採用啓發式教學。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演示,遵循概念教學的原則,啓發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解認識,由具體到抽象,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學法

古人云:“授人一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一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現代教學認爲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而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

(1) 透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從具體直觀到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爲了使學生建立清晰的分數意義概念,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2) 引導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 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匯入,由舊引新

首先,透過激趣談話問學生:把蛋糕分給4個學生,怎樣分大家才滿意?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很快回答是14,然後出示一個不平均分的蛋糕圖,問:這樣的一份能用14表示嗎?兩幅圖進行比較,得出: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二)探究新知,建構概念分4個環節來探究

1、獨立動手做分數

如果用圖表示14 ,100個人會有100種表示方法,老師爲你們每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們能分別表示出它的14 嗎?

本環節充分利用“分數初步認識”中學到的知識,透過對具體、形象的實物圖片的觀察,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

2、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分五人一組,每組有一套學具,然後讓學生選一種材料自己動手創造分數,並提出學習要求。學生操作,彙報交流展示學生把不同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

本環節在大量感性認識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

3、觀察比較、抽象單位“1”

思考:你們能給平均分的對象分分類嗎?

引導生歸納: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中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

討論:單位“1”爲什麼要加引號?它同自然數1的意義一樣嗎?

你能舉例說說我們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單位“1”。

本環節,透過小組討論比較異同,全班交流,全面具體地感知單位“1”,這個是理解分數意義的關鍵。

4、抽象概括、歸納分數的意義

(1) 學生嘗試自己歸納分數的意義。

(2) 理解“若干”一詞的意義。

(3) 結合學生髮言,板書分數的意義。

本環節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分層練習,鞏固深化。

爲了鞏固所學新知識,設計了基礎練習和拓展練習,貫穿“講練結合,練爲主線”的教學原則,透過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理解掌握,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引導反思,全課小結

今日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請說說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總之本課教學設計,根據學生認知規律,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特點進行教學,旨在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建立明確分數意義概念。教學重點放在把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上,讓學生透過大量實例感知分數意義的基本內涵,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學生對分數意義有較深刻認識。

標籤:分數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