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小班數學《數一數》說課稿(精選3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數學《數一數》說課稿(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數學《數一數》說課稿(精選3篇)

小班數學《數一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孩子對小動物天生有着一種特殊的感情,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會對它們表現出莫大的關心與好奇。《數一數》這首兒歌正是以幼兒最感興趣的動物作爲題材,能夠深深地吸引幼兒,而且兒歌中還蘊含了數字、方位這一科學方面的資訊,有着很大的教育價值。此外,它還是一首帶有繞口令色彩的兒歌,包含了韻腳相同的5種動物,能夠矯正發音部位,對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幼兒進行語言美的薰陶有着很大的作用。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也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於是我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

2、幼兒情況分析

本活動選擇在小班下學期進行。3、4歲的幼兒正是處於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讓幼兒進行一些繞口令等語言的訓練更有助於他們能正確的發音。但小班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注意時間短,興趣穩定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所以我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製作了PPT,生動的課件能爲孩子們創造一種遊戲化的情境,運用聲音、圖象、動畫,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認知對象,調動了幼兒的視覺、聽覺、各種器官,如同和動物們在森林裏玩捉迷藏一樣,讓幼兒在看看、找找、說說、聽聽、念念中自由地去學習,在活動中保持較高的興趣。

3、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感知理解兒歌內容,讀準“虎、鹿、豬、兔、鼠”的音。

(2)藉助PPT課件,初步學習運用方位詞。

(3)體驗兒歌中詼諧的情感、情緒,愉快、積極地參與活動。

4、說重點難點。

本次的活動的重點是理解兒歌內容,學說兒歌,讀準兒歌中五個小動物的發音。難點在於第二個目標,初步學習運用方位詞。

二、說活動過程

(一)匯入(出示PPT中背景圖與小動物畫面)

師:小朋友看一看,這裏有哪些動物朋友啊?我們跟他們打個招呼吧。(幼:小老虎,你好!……)

(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引出了兒歌的主角:5個小動物。形象生動、色彩鮮明,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跟小動物問好,不僅是一種禮貌,也在無形之中讓幼兒練習了虎、鹿、豬、兔、鼠的發音,爲目標一做鋪墊)

(二)分句播放PPT課件,感知理解兒歌內容,學說兒歌。

1、師:動物朋友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現在我們去把他們找出來好嗎?老虎會藏在哪裏?(幼兒自由猜測)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隻老虎到底藏在哪裏?(按老虎按鈕鍵,出示背景爲山的圖片)原來啊,這隻老虎藏在哪裏啊?(幼:山上)我們把它叫出來吧:小老虎、小老虎,出來吧。(播放老虎從山裏跑出來的動畫)有一句好聽的話也說了這件事情,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播放聲音“山上一隻虎”及文字動畫)我們也來學一學吧。

2、在討論第二、三個動物的時候,也用此方法,先猜測動物可能會隱藏的地方,然後教師利用動物按鈕鍵驗證幼兒的猜測是否正確,集體把小動物喊出來,學說兒歌中的短句。

3、在討論第4個小動物的時候,待幼兒將小動物喊出來後,提出要求:請小朋友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一說:“哪裏一隻X”,可以先與旁邊的好朋友一起說說。最後再個別回答,播放課件,集體學說。

4、最後一個小動物小老鼠被喊出來後,直接請幼兒一起來用相應句式的話說一說。

5、整理,引出兒歌最後兩句。(出示相應的動畫)師:一共有幾位朋友來和我們玩了捉迷藏的遊戲?我們一起來數數看。它們是誰呀?這一次,請小朋友用一個字來說說看。

(這一環節是活動的中心部分,運用了PPT課件,幼兒能夠主動地去猜測動物藏的地方,初步地運用一些方位詞,爲目標二服務。另外,生動有趣的動畫、多樣的形式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語言教學變得有生趣了,吸引了幼兒能夠主動地學說兒歌中的短句,更好地促進目標一的達成。兒歌的最後一句“虎、鹿、豬、兔、鼠”這幾個的發音,是本首兒歌中最難的一句,我提出了“用一個字來說一說”的要求,進行了重點強調與練習)

(三)完整播放兒歌

1、完整欣賞兒歌。師:剛纔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圖畫裏面其實還隱藏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播放PPT最後一張)

2、師:現在我們也來說一說這首兒歌吧。

(幼兒學說兒歌,教師播放課件,運用課件中的動畫幫助幼兒記憶兒歌內容)

3、接龍遊戲:

老師說:山上——幼兒接:一隻虎……(利用動物按鈕鍵點擊到相應的動畫中提醒幼兒。那麼這裏就不僅是幫助幼兒利用遊戲進行兒歌的複習鞏固,也充分突出了多媒體課件中按鈕的便捷性)

(四)遊戲“捉迷藏”。

1、師:剛纔動物朋友跟我們玩了捉迷藏的遊戲,他們藏在了不同的地方,你們想不想也來玩一玩,把自己藏起來?

2、幼兒自由藏在活動室裏的某一個地方。

3、交流:剛纔你藏在哪裏?(窗簾後面、桌子下面……)

(捉迷藏遊戲的加入,使得活動動靜結合,保持了幼兒的興趣;另外,交流的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爲幼兒提供了運用簡單的方位詞的機會,更好地將本活動的難點處理落到了實處)

小班數學《數一數》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以及學生的背景情況

我們知道,一年級的學生在入學前,經過了學前教育,大多數兒童在未學習這一課前,已能數出100以內的數,甚至會寫,而且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常常會接觸到100以內的數。但孩子們的頭腦中,還未必有10以內數的概念,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以內數的概念,爲以後學習數學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新課標》提出教材很注重學生數感的建立,本節課就是幫助學生建立數感的起始課。主題圖是一幅鄉村小學開學時的情景,而我這裏把其改成我們校園的情意圖(這樣使學生更有親切感與熟悉感),表面看起來好像跟數學沒有太大關係,但是,在我們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透過觀察發現,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透過數才能描述清楚,而且要經過組織才能彙報得井然有序。這正是培養學生於無聲處聽驚雷、於平淡處創造精彩的數學素養的開始。

基於以上分析,和對教材的理解,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透過數數活動,初步瞭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3)初步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

2、數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

2、用較爲簡捷明瞭的數學語言來彙報所看到的物體的數量。

二、教法和學法

很顯然,在教法和學法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動手操作學習。“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透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合作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教學全過程,注意學生之間的資訊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營造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

爲了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三、教學過程(3個方面)

1、欣賞圖片,談話交流,自然過渡。

每個人都喜歡美麗的圖片,尤其是我們的學生,因此,本節課開始,我讓小朋友們欣賞校園的風光,然後出示主題圖,問,我們的校園美嗎?你喜歡嗎?我以這樣的方式引入會顯得比較自然有效,沒有負擔。有的孩子在看到這些圖片後動作比較大,大聲的叫起來,這時就要對學生要進行常規的課堂習慣養成的教育,比如一起看圖片的時候,先要仔細觀察,不能影響其他的同學,老師提問題的時候,要先舉手再回答,當其他小朋友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要認真坐好而且聆聽等等方面。然後跟學生說,其實我們美麗的校園中存在的許多的數學問題。想不想跟老師一起去發覺他們

2、層層推進,學習數數。

(1)口頭數數

你會數數嗎?從1數到10,試試看。

伸出兩隻小手,同桌之間相互數一數有幾根手指。

集體交流:先請幾個會數數的同學數給大家聽,再請不會數或數得不好的同學試着數幾次。

(2)看圖數數

①激發觀察興趣

教師啓發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嗎?學生回答後教師介紹:我們的校園。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請同桌相互說一說。接下來全班交流,注意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我在這裏隨時提醒學生:還有什麼?由此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②數圖中的數量。

教師在學生隨意說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按照數目從大到小的順序數出圖中事物的個數。

一次教學數出數量是1的人和物;其它數量的人和物。這裏僅介紹1的教學。

一面國旗、一位老師、一座教學樓、一個國家等。學生回答後,教師及時指出:像這樣,一面國旗、一位教師、一座教學樓、一個國家等都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一可以表示一個小事物,也可以表示一個大事物。

在教學數其它數時,注意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有四個同學在小小氣象站觀測時,要及時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的教育。

③認讀1——10各數。

10個物體都數完後,我把教材第4——5頁物體與數,製作成卡片,讓小朋友們看一看每一個集合圈裏的物體的個數和旁邊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讀一讀這些數。爲進一步強化孩子們對數的認讀能力,我在這裏隨機出示數字卡片1——10,請學生搶答。

④猜數遊戲

出示1——10的卡片。允許學生提示:“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學生在幫助下所猜出的數不斷接近目標數,直到猜中。猜數遊戲的設計意圖在於培養學生的數感,使得課堂氣氛熱烈、愉快。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使知識在有趣的活動中得到鞏固。

⑤數身邊的物體。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爲,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所以,我設計了這個供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環節,讓學生自己尋找身邊的物體,並且用數量來加以描述,使學生的知識及時得到內化,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然後我在這基本上,讓學生比較自己的數跟同桌的數的哪個大,爲我們下一節課比一比打下基礎。

3、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相互補充,完成小結。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注意做到以下三點:1、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2、應充分利用教材的資源;3、倡導和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做到既突出重點,又突破難點的教學目的。

如果還有時間與學生一起看一看數字歌遊戲。

讓我們學生覺得小學的課堂跟幼兒園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讓我們的孩子感受新紀元校園的美好,感受新紀元老師的關懷。

以上是我對第一節數學的構思與設想,今天的準備還很倉促,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們給予指點。謝謝!

小班數學《數一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數》第一節《數一數(一)》P19-20頁教學內容,在我校三年級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課教材內容《數一數(一)》,實際上就是對“千“的認識和感受,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來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進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數位間的十進關係,發展學生的數感。這是進一步學習“萬”及以上數的認識和多位數四則運算的基礎知識,因此一定要讓學生理解掌握。

本課內容是普通學校教材,主要針對的是普通學校學生,主要包括了四個知識點,第一個問題由撥計數器的情境出發,從序數的角度,由千以內的數和一千之間的關係引出對“千”的認識。第二個問題結合拼擺小方塊的活動,體會“個”、“十”、“百”、“千”之間的十進關係,直觀感受“千”的大小。第三個問題就是結合數數活動進一步感受“千”的意義,掌握三位數的數數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試一試”,集合估計和對比想象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針對普通學生這是2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安排解決前三個問題,這對於我們聽障學生來說課時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課只有30分鐘,尤其是第三個問題數數更是難點,遇到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時的轉化更是難點,所以本節課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個問題,並且在教學第一個問題“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的內容,爲學生下節課學習數數分散了難點,提前做好了鋪墊。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體會“千”的由來,體會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即“滿十進一”的道理,初步發展位值概念和數感;掌握千以內三位數的組成;在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藉助計數器的操作與的直觀演示活動,透過引導學生動手撥一撥、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擺一擺、塗一塗等方法,使學生充分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形成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並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以上三個目標密切聯繫,相輔相成。目標的確定適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學生的認知特點。

4、教學重點:

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義;理解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本課緊緊圍繞着重點,透過誘導準備、新知探究、遷移運用三個主要環節,讓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重點知識。

5、教學難點:

計數單位“千”概念的建立與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的理解。

因爲“千”是新的計數單位,又比較大,尤其聽障學生在生活中對千以內的數接觸較少,缺乏感性認識,比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生對幾個幾的理解不夠清楚,表達能力也較差,所以對四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的理解也是本課的難點,不給定義,只需理解就可。

二、說學生:

本班共7名學生,年齡在9——15歲之間。整體上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能力都較差,需要在老師的引導啓發下才能進行。其中A類生4名,有較強的學習意識,B類生3名,需要老師的不斷關注,1名學生聽力特別好,語言清晰能正常的溝通交流。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本課教法主要是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誘導啓發法、講解法。

本課創設了生活圖畫情境與問題情境,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較抽象,利用計數器與中方塊動畫的直觀演示,既直觀又生動,便於學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成爲學習的主人。三年級聽障學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課堂上必須透過老師不停的誘導、啓發才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二)爲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體驗樂趣,發展創造性。本課重視學生在實踐中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興趣盎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爲此我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計數器、方格圖等

四、說教學設計

本節課安排了五個環節。1、誘導準備;2、探究新知;3、遷移運用;4、回顧總結;5、拓展延伸。

(一)、誘導準備:

首先讓學生看圖讀話,感受生活中的大數,體會數學於生活,以及學習大數的必要性;其次順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課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再添一個珠子是多少?

就是9——10,99——100,999——1000的變化過程

本環節藉助計數器上的撥珠活動,幫助學生從序數角度體會到“千”的由來,同時也強化了“滿十進一”的道理,這一環節有利於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位值概念的體會。同時這也是下一步學生具體數三位數時的一個難點,教學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幾十九加1、幾百幾十九加1的訓練,爲下一步數數分散難點提前做好鋪墊。

2、探究二:裏面有多少個?

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自己猜想,小組討論說說自己是怎麼樣想的,然後進行彙報,最後在老師的帶領下集體觀察演示活動,依次得出結論。

然後讓學生觀察並感受一千個笑臉圖、一千元人民幣、一千米的長度(學生親身跑過)來進一步體會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應用。

本環節主要藉助展示的數方塊活動讓學生認識“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發展學生的數感,並在活動中讓學生理解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爲今後學習三位數加減運算的計算方法做好鋪墊。

(三)、遷移運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題:看圖說數、用圖擺數和填空題。

這一環節緊緊圍繞本課重點,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的組成、理解數位間的關係及變化,觀察性、操作性較強,學生比較有興趣,達到了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四)、回顧總結:

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說說透過本課學到了什麼,這既是對本課知識的一個回顧總結,也是發展學生語言表達的極好方式。

(五)、拓展延伸:

1、佈置拓展延伸題:你能從八百八十七數到一千嗎?

這是把下節教學內容佈置給學生進行提前預習嘗試,爲下節課學習做好鋪墊,也是考察學生能否用今天所學知識獨立解決新的問題。

2、佈置作業,完成《練習冊》P16——18頁習題。

五、說板書設計:

數一數(一)

一個一個的數,10個一是一十

十個十個的數,10個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的數,10個一百是一千

一、十、百、千都是計數單位。

主要展示三種數數方法,體現相鄰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體現了“千”概念建立的過程。板書內容色彩分明,重點突出,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一目瞭然,符合聾啞兒童以目代耳的認知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