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眼睛和眼鏡說課稿參考

說課稿2.6W

各位老師:

眼睛和眼鏡說課稿參考

您們好!

我今天講的課題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四節《眼睛和眼鏡》。

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說:教材分析、目標定位 、教學流程我首先要說的是教材分析:本節課的是一節新授課,內容從眼睛的構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調節作用逐步展開,在介紹眼睛的調節作用後,進一步引出了視力缺陷及其矯正的問題,接着是《動手動腦學物理》,最後安排了《科學世界》供同學們閱讀。

本節是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中的基本組成部分,它不僅涉及透鏡的初步知識、照相機成像原理、凸透鏡成像規律等物理知識,還涉及生物學科知識。它是在學生認識了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瞭解凸透鏡如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等的應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後的一個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眼睛、近視眼及其矯正、遠視眼及其矯正等內容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節教材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發展的理念。

基於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並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本人將該節的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難點定位爲如下:

1) 知識與技能1.瞭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2.瞭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3.能利用現代資訊交流渠道廣泛地開展合作,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2) 過程與方法1.透過分析眼睛觀察遠近物體的比較和近視眼與遠視眼的比較對比,經歷、體驗和感悟比較是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常採取的一個方法2.嘗試應用已知的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和凸透鏡成像規律等科學知識來解決相關問題、解釋有關現象,獲得初步的分析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透過課堂教學和課外主題和科技創新活動,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2.有將科學規律、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的意識3.透過小組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培養科學創新精神。

重難點:人眼的調節作用和近、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

下面我重點談談我對本節教學流程的設計:

現在先談談我的本節課的設計思想:

新課程強調各學科之間的溝通與綜合,在課程綜合化的思想指導下,本節課程與生物課程相互之間有一定的溝通與綜合,所以我這節課特別注重學科的之間的滲透。同時我透過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尋找教與學的切入點,把方法的獲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將學生下意識運用到的科學方法和良好的思維脈絡展露出來,教師的引導以及合理的歸納與總結,將未知的知識和隱含的學科方法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領悟知識獲取的過程和方法,爲主動探究、解決新問題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奠定基礎,這就是我主要的設計思想接着我從教學環節上來說明:我主要是採用了目標互動教學法。

我先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情景引入,引入課題。 緊接着就進行目標展示,展示了本節課的目標。

隨後進行目標互動 主要體現了生生互動交流合作、師生互動、師生合作。先提出自學問題,然後讓學生自學並互相交流、學生自主表達、師生再互動,共同完成目標,最後進行目標練測,整節課的教學我都採用了這樣一個模式進行。從第一個內容開始,把眼睛與照相機做比較,因爲眼睛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天然光學儀器,從結構上看,眼球非常類似於照相機。眼睛的教學緊緊圍繞眼睛晶狀體的作用相當於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底片,講解眼睛的構造、成像原理。

介紹眼睛的成像原理,透過提出二個問題,引出眼睛的調節作用,爲眼睛是一個可變焦距的系統作好鋪墊,再提問引出是誰改變了晶狀體的厚薄,從而並引出了眼睛的看遠近晶狀體的調節作用和成像的情況。

再講述近視眼的成因、遠視眼的成因。讓學生了解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像過程及近視眼矯正和遠視眼的矯正方法。

在學習近視眼及其矯正時,我先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眼睛近視的同學說說自己不戴眼鏡和戴上眼鏡時看物體的感受,再讓學生提出一些有關近視的問題,並讓同學們根據他們的經驗和已學過的生物知識,分組討論近視眼是怎樣形成的、如何矯正近視、怎樣預防近視等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透過學生之間的互動、知識技能互補,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透過現場相互提問與討論、合作與交流,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無須教師做全面的講解,也避免了課堂中過於沉悶的教學氣氛,同時也可使教師有時間解決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

我爲每一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了預備知識一欄,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實際意義,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突出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把知識的產生過程以及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手段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地應用已學到的知識,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探求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手段並內化爲學習研究的能力。這樣做有利於實現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最佳配合,發展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改變重結果輕過程這種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在教學中讓學生學習比較等思維方法,並把重點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過程上,暴露知識的思維過程,讓學生透過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得到訓練,既增長了知識,又發展了能力。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更有助於培養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研究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終生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教學時要注意學生自主與教師引導的結合。然後進行了有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更好地完成目標。

最後,透過學生自己閱讀《科學世界》,介紹眼鏡的度數,瞭解眼鏡的種類和度數計算。然後進行目標感悟,讓學生小結本節課學到的內容。

另外,我還注意了課後學習,讓學生完成小論文,把過去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轉向讓學生經歷知識探索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