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春天來了》音樂說課稿

說課稿1.95W

導語:人教版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春之聲》”中的一首欣賞曲《春天來了》。小編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介紹!

《春天來了》音樂說課稿

《春天來了》音樂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是以“春天”爲主題的單元,作曲家雷雨聲於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民樂三重奏曲《春天來了》是本單元的欣賞教學內容。這首樂曲是根據福建民歌《採茶撲蝶》、雲南民歌《小河淌水》等音樂素材改編而成,既發揮了原曲歡快喜悅的情趣,又以各種演奏技巧以及巧妙的配器等,生動地表現了山泉淙淙,鳥語花香的明媚春光。

樂曲爲帶引子和尾聲的復三部曲式:引子+A+B+A+尾聲。引子部分由高胡在兩架古箏強有力的琶音伴奏下,響起了昂揚的旋律。樂曲主題第一次由高胡奏出,下襯古箏輕快的伴奏音符。這個旋律是原來民歌《採茶燈》的末尾部分。在主題得到充分陳述之後,以漸慢的過渡段引出抒情的慢板。音調舒展,與前面熱烈歡快的情緒形成對比。之後突發性的轉折,再現快板,並在末尾加以展開。最後以再現快板段落結束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易受環境、氛圍的影響。形象思維處於主導地位,對抽象的知識難於掌握。可以用音樂的節奏,氛圍加以鋪墊,引導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

我校處於城市邊緣地帶,外來務工人員子弟較多,對音樂的認知和感知起步較晚。經過三年多的音樂課學習,他們具備一定聽賞能力,節奏感尚可,對民族樂器中的古箏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對高胡和揚琴還是首次接觸,因此聽辨音色會有一定困難,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另外,第三部分中揚琴與古箏的音色非常相似,估計學生聽辨起來會出現偏差。

三、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要求,我設定了以下3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本課有三個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目標:

第一是能夠辨認高胡、古箏、揚琴的音色,對樂器的表現力有所認識。

第二是能夠從體驗中初步感知復三部曲曲式結構,並能在聆聽中展開想象,用肢體語言和身體簡單的律動來表達聆聽音樂時的感受。

第三是知道樂曲主題旋律取材於《採茶燈》。

2.教學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準備採用四種方法,來引導學生參與體驗活動,解決難點。 使用的四種方法分別爲:A。古詩匯入激趣法; B。分段配不同聲勢體驗法; C。形象感知與音畫結合使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D。關聯與提升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夠從音樂作品中感受和體驗到人在大自然中的愉悅,感受到快樂和美好隨處可見。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孩子們對生活與自然的熱愛,樂於參與表現音樂的活動。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樂曲的主題取材於福建民歌《採茶燈》,分辨三種民族樂器的音色,知道演奏方法;透過樂曲速度、情緒等的變化對比初步感知復三段體結構。

難點:能夠辨認高胡、古箏、揚琴的音色,對樂器的表現力有所認識;並能夠從體驗中自主分析樂曲的曲式結構。

五、教學方法與策略(說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的要求,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古詩匯入激趣法 分段配不同聲勢體驗法

形象感知與音畫結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法 關聯與提升法

六:說教學過程設計

1.匯入,欣賞引子部分

出示古詩《春曉》,朗讀之後聽兩小段音樂:《春天來了》引子部分和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開頭部分,請學生爲古詩選擇配樂,並說說爲什麼。

介紹樂器以及演奏方法,出示樂器圖片及演奏圖片,並模仿演奏方式。引導學生髮現:高胡是拉弦,古箏是撥絃,揚琴是擊弦。

分別聽三種樂器的音色,對比音色的特點,教師簡單總結。再次聽引子部分,根據音色特點聽辨所用樂器,教師板書。

音樂情緒 慢,高昂 所用樂器 高胡、古箏

設計意圖:透過爲熟悉的古詩選擇配樂,引起學生興趣,瞭解三種樂器的演奏方法和音色,爲後面欣賞中分辨所出現的樂器打基礎。

2.分段欣賞樂曲 (重點)

過程:分爲三個小部分,即分別欣賞《春天來了》三個樂段的主題但不出示課題,同時要用自制樂器和老師一起打節奏或者做動作,每段復聽時要引導學生根據音色聽辨出現的樂器。每段聽完後由學生總結速度、情緒以及所用樂器,老師寫板書。

重點:聽第一樂段時要感受和發現速度的變化。學習《採茶燈》的旋律,簡單介紹福建民歌《採茶燈》,瞭解欣賞曲主題的來源。

引導學生從音色上分辨所用的樂器以及樂段的.情緒。 音樂情緒 慢,高昂快—稍慢—快,歡快 慢,舒展 快,歡快熱烈 所用樂器 高胡、古箏 高胡、古箏 高胡、古箏 高胡、古箏、揚琴。

設計意圖:透過學唱《採茶燈》的旋律使學生知道欣賞曲主題旋律是取材於《採茶燈》。透過用自制樂器和道具與老師一起爲樂曲配上伴奏或律動體會樂曲情緒和樂曲的段落變化,在體驗中理解情緒,感知曲式,使學生熟悉樂曲的脈絡,爲完整欣賞樂曲做準備。引導學生從音色特點聽辨每個樂段所用的樂器,解決難點。

3.揭示課題,完整欣賞樂曲 (重點)

先把學生分爲幾個組,一組朗誦古詩,一組拿自制樂器,一組拿紗巾。教師放完整的音樂並指揮學生隨音樂配上不同表演。

然後引導學生總結活動順序,教師板書並揭示曲式與課題,在學生對樂曲內容、曲式結構和情緒有了瞭解的基礎上配以春天美麗景色的圖片再次聽賞。

春天來了——民樂三重奏 引子 A B A+尾聲 活動形式 讀古詩 打節奏 舞紗巾 打節奏 音樂情緒 慢,高昂快—稍慢—快,歡快 慢,舒展 快,歡快熱烈 所用樂器 高胡、古箏 高胡、古箏 高胡、古箏 高胡、古箏、揚琴引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這種“引子+A+B+A+尾聲”就叫做復三部曲的曲式。三段體曲式的複雜化: 就是原來的A、B、A三段中有一段或兩段本身就是由二段體或三段體等構成的。這首樂曲中的A段就有一個小小的變化,形成了小的三段體。

樂曲用了高胡、古箏和揚琴三種樂器一起演奏不同的聲部,所以是三重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體驗,總結出“引子+A+B+A+尾聲”的結構,以及幾部分的音樂情緒。滲透曲式概念。完整欣賞全曲,加深體驗。

4.課堂小結和思想滲透

首先透過幾個問題帶領學生回顧曲式結構、器樂知識、以及樂曲主題來源,並告訴學生,樂曲的B樂段其實取材於雲南民歌《小河淌水》,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自己找來聽。然後透過談話,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與生活的關係以及對人情緒的調節作用。

設計意圖:鞏固當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包括樂器知識,主題來源並做一點小拓展,音樂表現,曲式結構。然後,就音樂內容使學生們懂得音樂可以疏導情緒,並從簡單易懂的“冬天過後就是春天”這個道理,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生活學習中的各種困難以及不良情緒,把音樂作爲一種有效手段,來激勵自己克服困難,疏導不良情緒,快樂的生活學習。

七、課後小結反思

本節課,我首先用與音樂密切相關的、學生熟悉的古詩作爲切入點,然後把樂曲按照不同的情緒分爲小段落,再帶領學生用切合樂曲內容的簡單律動來熟悉樂曲,降低欣賞難度,突破難點,用符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的方法來達到讓學生會聽、樂聽、聽懂的效果,並從中學到知識。最後,在聽懂音樂的基礎上提升一步到對學生的情商有一個引導和正面培養作用。

對於三段體曲式的複雜化,如何通俗易懂的給七年級的學生講清楚,設想起來應該是稍有困難的。在實際教學中,會找個相似生活中的例子,做個類比說明。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音樂欣賞課的一點小小的思考,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