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春天來了說課稿

說課稿6.64K

尊敬的各位評委:

春天來了說課稿

大家好,我叫任愛玲,在寶坻區城關二小,教《品德與生活》課。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春天來了》.

《春天來了》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走進大自然的第一個學習主題。本課內容是<<課程標準>>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而編寫的。本單元總體目標是:使學生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透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有好奇心,愛問“爲什麼”的習慣。這個單元在內容上從四個主題來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今天我說的是第一主題<<春天來了>>。這個主題教育主要是讓學生透過找春天的活動,發現春天的變化,感受春天的美。〈〈春天來了〉〉這個主題我計劃教學爲兩課時,今天說的是第一課時。人教社的〈〈品德生活〉〉教材圖文並茂,精選了很多卡通圖片,這些精美的卡通圖片,他們的言談舉止、面目表情非常貼近教室中的小朋友的生活,小朋友非常愛看,都願意與課本中的小朋友交朋友;文字很少,大多以小兔乖乖,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問題爲呈現方式,這些問題貼近兒童生活,富有啓發性,對兒童有很強的感染力。新課程從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來看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根據教材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我覺得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的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其目的就是培養創造性的人才。〈〈春天來了〉〉這一課的主題目標是:

1.積極參加“找春天”的活動,體會親近大自然的樂趣。

2.透過觀察、感受、發現春天的主要特徵。

3.初步體會農民春耕、春種的辛勞及他們新的一年的期盼。

4.培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難點是初步體會農民春耕春種的辛勞。

我透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充分認識到,要想很好的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

1.課前讓小朋友們蒐集一些有關反映春天的資料。

2.播放電腦動化片,反映農民春耕春種的勞動場面。

3.播放春天美麗景色的資料。

4.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

制訂了主體教學目標,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後,關鍵的.問題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法與學法來達成教學目標。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一年級兒童好動、愛玩的特殊性,我預設的基本教法是:啓發式、活動式、合作探究等等我選擇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從課程性質和兒童的特性而決定的。〈〈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品德與生活〉〉是一門綜合性、活動型課程,本課程的性質強調活動,所以我設計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動、強調活動,讓兒童充分參與教學過程,參與各種活動,在各種活動中,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兒童的心靈感受世界,用兒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透過兒童的觀察、蒐集資料、討論合作、親身經歷、體驗,從中獲得感受。生活知識的獲得與思想品道德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感悟出來的,不是由老師硬性地傳授給他們的。新課程條件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主體,一切活動都是爲了學生的學服務。根據這些基理念,所以我預設了上述基本教法。

關於學法,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在很多情況下,教法與學法是緊緊的交織在一起的。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從這三個方面體現學生的學習活動。透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給予必要的具體指導。

根據本課內容,我以組織學生活動的形式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活動一:走進教科書。活動二:走出教科書,找春天。

活動三:創設情境,學生表演,介紹資料。

活動四:合作交流,春的資訊。活動五:討論交流,春天的變化。活動六:畫一畫春天的景色。

活動一:走進教科書

〈〈春天來了〉〉這一課,教科書是以圖畫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課本中展示了一幅幅春天美麗景色的圖片。課本中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春天的美麗,用不同的語言來讚美春天,同時小兔乖乖又提出了一些有啓發性的問題。我要組織學生仔細看圖,發現教科書展示的春天之美,引導教室中的兒童與課本中的兒童進行對話與交流,生活中的小朋友與課本中的小朋友一起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同時我還要引導兒童看看農民伯伯在春天裏勞動的場面,讓學生初步感知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和在春天裏農民勞動的艱辛,落實教學目標第三點。

活動二:走出教科書,找春天

本科教學內容是與我們北方氣候相匹配的。教材有一定的侷限性,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例子,春天的很多資訊它並沒有設及到,教材以外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新課程倡導品德與生活教學更緊密聯繫生活實際這一基本理念,所以我設計了這一活動。帶領學生到學校周圍或校園裏看一看、找一找,看看你眼中的春天再哪裏,再學法上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去找春天,並讓學生把自己觀察到的最能表現春天特徵的現象寫下來,這個活動的設計目的是達到主題目標的第一點,體會親近大自然的樂趣。

活動三:介紹資料,學生表演

生活在城市中的兒童一般不知道農民伯伯勞動的艱辛和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而這美好的春天正是農民伯伯春耕、春種的大忙季節。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爲了達成教學目標3,讓學生初步體會農民伯伯春耕春種的辛勞以及他們對新一年的期望,所以我給同學們放一段農民汗流浹背春耕的勞動場景,以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初步感知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讓學生分組模擬表演農民插秧的姿勢,感受勞動的艱辛,讓學生交流體會,學生透過表演感悟到農民伯伯很辛勞、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要愛惜勞動成果,這樣的活動較好的落實了德育教學內容,也有利於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活動四:合作交流,春的資訊

課本中的資源是有限的,開發運用課外資源是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講課前我讓學生收集、整理有關反映表現春天的資料,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同時我也向同學們播放介紹一些精彩的春天景象,直觀形象的畫面,符合低年級認知特點,兒童喜聞樂見,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五:討論交流,春天的變化

學生在課堂上就教學重點、難點、認識不一致的問題進行交流是合作學習的具體內容之一,新課程理念特別倡導學生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責任感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合作協調能力,所以我採用這一教學活動形式,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我走下講臺,深入到兒童中間去組織、去傾聽、去引導、去交流,蹲下身來欣賞每一位兒童,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看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活動六:畫一畫,春天的景色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也是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葉聖陶老先生早就說過:解放孩子的手,讓孩子多做一做;解放孩子的腦,讓孩子多想一想;解放孩子的嘴,讓孩子多說一說,在這些理念支撐下,我努力營造讓兒童在做中學的氛圍。教科書讓學生畫一畫春天的嫩芽,我把這個建議拓寬了,我讓學生畫一畫你所知道的最能表現春天特徵的景象畫下來,這樣教室中的兒童敞開自己的心扉,用畫筆把對春天的熱愛表達出來,告訴課本中的小朋友。這樣生活中的小朋友與課本中的小朋友一起面對生活中的幸福與快樂,一起感受大自然美好的春天給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各位評委,我預設的教學思路是否科學,敬請各位指正。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新課程條件下教學內容是有彈性的,教學過程中常會生成動態的新的資源,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面對課堂教學中臨時生成的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努力做到及時去捕捉這些閃光點,營造個性得以自由發展的寬鬆氛圍,爲每一個學生表現或發展自己創造機會,讓課堂煥發生命。

標籤:說課稿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