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三篇

說課稿6.17K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三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關於教材:

我所說課的篇目是兩千年前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它是高中二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冊第一單元(古典詩歌)的第二篇。該單元所選中國古代古體詩8首,其中《詩經》中3首,漢魏晉五言詩3首,《孔雀東南飛》並序以及《離騷》節選。在該單元中,《離騷》節選佔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以屈原的作品爲代表的楚辭是繼北方黃河流域出現《詩經》之後,在南方長江流域出現的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新詩體,其本身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楚辭作品,尤其是屈原的《離騷》從詞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鮮明,學生理解的難度較大。從作品的內容看,《離騷》是一首規模宏偉的政治抒情長詩,全詩373句2400餘字,既具有詩人自傳的性質,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義成分,整首詩歌感情迴環激盪,撼人心魄。課文節選了長詩的第一節,內容主要是詩人自述身世、品質、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誠不爲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二.關於教學方法結合作品特點

按照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在古典詩歌方面閱讀能力的要求,我把《離騷》節選的教學目的確定爲以下兩點

一是瞭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培養學生的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二是反覆誦讀,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評價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高中二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詩歌的評價能力,但對於時代久遠的楚辭作品,評價的前提――讀懂詩歌的內容方面,仍存在困難,根據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文特點,我確立本文重點及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

鑑賞重要的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學難點:

關鍵詞句的疏通。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教材特點和麪臨的具體學情出發,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

具體教學措施如下:

第一,充分預習。要求學生課下預習,早讀檢查(內容包括:A作家作品;B寫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詞;D熟讀課文),逐步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自學能力。

第二,分解重點、難點。本課將分兩課時進行,把教學難點,即詞句的疏通安排在第一課時中,把教學重點,即作品思想內容的理解安排在第二課時,以確保學生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第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的內容確立課型。第一課時:誦讀、討論相結合;第二課時:討論、訓練爲主。

三.關於學法指導:

1.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篇課文儘管難度較大,尤其是語言方面的障礙較大,但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上,仍以教師的引導爲主,透過切合實際的引導和點撥,使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目標。

2.檢查學生的預習這一步必不可少,這是由我校的校情、學情決定的。我們華亭一中的具體情況是:高中學生中城鎮多農村少,礦區學生多,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學習主動性不強,教師必須加強督促。

3.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積累,猶如堆沙一樣,一層一層的積澱。課外的閱讀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強調,並做好示範作用。因此,本課的匯入和課後作業均要體現教師的這一教學思想。

4.課文的背誦方面,教師要充分把握楚辭的語言特點,比如楚辭作品,包括《離騷》,兩句一節,大量使用語音詞“兮”以表達情感,調整節奏等特徵,使學生在掌握語言特點的基礎上,理解背誦。

四.關於課堂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1.匯入要求學生列舉自己掌握的《詩經》和《離騷》中的名句。明確我國文學“風騷”並舉。

2.感知、理解課文。鼓勵學生充分挖掘利用課文註釋,力求自己動手疏通詞句

第一步,範讀——讓學生耳順。教師範讀,學生感受,正音。

第二步,誦讀——讓學生口順。指導學生朗讀,注意情感和節奏,逐步積澱語。

第三步,解難、疏通。這首詩古奧難懂,應當先掃除語言文字障礙,然後再欣賞詩句。課文註釋較爲詳細,而且句句有翻譯,這對學生讀懂詩作是一大幫助。但學生在自習中會遇到不少困難,可以提出討論,老師作一些點撥。

第四步,課堂練習。可讓學生嘗試背誦課文,並動手默寫,記清楚難寫難讀的字。

第二課時

第一步,鑑賞課文。透過引導學生欣賞藝術手法和可感可觸的藝術形象,理解詩人內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1.品味詩歌的藝術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詩中比喻用法,使全詩的形象化特點非常鮮明。另外,每兩句都有“兮”字做停頓,抒情性也非常鮮明。(這一點對背誦的指導非常有用)

2.分析詩中屈原形象。

3.欣賞詩人內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課文節選部分的詩句,突出表現丁詩人的憂傷心事、高尚情操、純潔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惡如仇的品性。

第二步,進一步指導背誦前6節。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字句含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讀之後,獲得了良好的語感再背誦。可以創設競賽氛圍,看誰背誦最快最好。

第三步,引申、拓展。賞析屈原名句,諸如——

1.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3.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附:第二課時板書設計

血統高貴,器宇不凡

身披香草,美麗華彩

勤勉修行,自強不息、憂國憂民,至死不渝的人格魅力

赤膽忠心,胸懷熾烈

嫉惡如仇,鄙視羣小

實現理想,不懼危難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父愛深深》選自人教版語文A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七冊第六單元。

本單元教材主要圍繞“誠信、真愛”這一主題編排了四篇文章,其中《比金錢更重要》一文,讓學生感受到了誠信的魅力,而《父愛深深》一文則用樸實的言語,抒寫了人間真愛,字裏行間流露出父愛的深沉和含蓄以及兒子對父親深深的懷念。此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探討了什麼是真正的人間真愛,既能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又能使學生從中學習到寫作的技巧。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和新課標準要求以及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我擬定“三維”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驗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心情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以讀爲主,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文字;創設情景,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與寫中昇華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感悟父愛的深沉,教育學生學會感恩父愛。

3、教學重點、難點:課文命題爲父愛深深,因此引導學生體會做音箱的不容易和作者心情變化的過程,是達到感受深深父愛的重點。而理解作者的心情由“窘”變爲“自豪、幸福”則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爲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用新課標理念指導教學的全過程,遵循“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將情境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用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對真情的感悟;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感情朗讀、讀中悟情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真正把握父愛的真諦;同時,積極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以讓學生掌握到學習的技巧。

三、說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掌握了預習的方法,所以,課前讓學生預習文章是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必要鋪墊。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對於父親的深情和關愛,教師只要把握生活本色,稍加點拔,學生便會感受深刻。

(以上均製作成課件)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四個環節,(出示課件:教學程序:入情——動情——移情——抒情)即:“入情——動情——移情——抒情”。

(出示課件):

(一)、情景匯入,在視聽情景和對比讀題中——“入情”。

本色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開啓學生真情實感的“閘門”。爲了讓學生對新課的學習形成強烈的慾望和關注心理,我是透過“創設視聽情景”和“對比讀題感悟”匯入新課的。(課件出示教學片斷)首先播放《父親》這首歌曲,讓學生初步感知父親的愛心,然後透過課題的兩次板書和學生的兩次對比讀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父愛的深沉。(課件出示教學片斷)這樣就將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爲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出示課件):

(二)、感受文意,在初讀課文和合作探究中——“動情”。

兒童的情感總是與他們對事物的認識相連的,因此,重要的一環是要讓學生去認識、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在匯入新課後,我首先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選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透過讀後的資訊反饋,全體學生都明白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即:文章講述的是“我”和“爸爸”一起做音箱的故事。接着引導學生自己質疑,過渡到第一、二自然段的學習。學習這兩段主要透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和小組合作探究(課件出示教學片斷二),解決“爸爸爲什麼要和我一起做音箱”以及“我們是如何做的”兩個重點問題。透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質疑、合作探究以及找重點語段和關鍵詞等方法,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做的這隻音箱來之不易,爲文章裏這位父親的舉動而動情,而且開啓了學生學習的“竅門”,培養了他們的'朗讀、理解、質疑和合作學習等能力。

(出示課件):

(三)、創設情境,在精讀課文和交流感悟中——“移情”。

移情,是學生在感受人物形象爲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的體現。教師應牢牢把握學生的興奮點,順勢推進教學過程。在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從細讀進入精讀,把學生的情感移入到課文描寫的對象上,從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深刻體會到父親的愛是“深深”的。主要教學策略有:

1、提出目標,孕育鋪墊。在學生自讀之前,首先用多媒體出示精讀第三、四自然段的要求:劃出“我”心情變化的句子,並思考我的心情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爲學生自主探究引路。

2、創設情景,交流感悟。一是創設表演情景。爲了讓學生理解作者由“窘”變爲“自豪”與“幸福”的這一引入深層關鍵處的心情變化過程,在教學時,我從“窘”字入手,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窘”從何而來。爲了達到目的,我讓多名學生上臺表演朗讀【出示課件:朗讀表演的場景。】這句話:“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在同學的表演和老師的點拔下,學生深深的體會到了作者的“難爲情”。二是創設生活情境。在上個環節的基礎上,爲了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另一個學生的“羨慕”與“妒忌”,我引導學生充分聯繫自己生活中與父母一起歡度美好時光的事例,交流感悟自己父母的真愛,【出示課件:聯繫生活實際的場景】。學生說的真,感的深。同時在說的過程中瞭解了作者由“窘”變爲“自豪”和“幸福”的原因。

3、理解填空,體會情感。爲了體會文中父親對兒子深深的真愛之情,我用多媒體出示:我會地說:“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讓學生填空,很多學生分別用到了“自豪、驕傲、大聲、幸福”等詞,並帶着這種神情去讀,【出示課件:學生理解填空的場景。】與先前的“窘”形成鮮明的對比,體會到“我”有一個多麼了不起的爸爸!這種前後對比朗讀感悟法,爲理解課文、激發情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舒緩氣氛,配樂朗讀。當學生學習興趣進入高漲之後,需要舒緩下來,讓學生慢慢回味,細細感受。在學習第五、六段時,我採用配樂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舒緩的氛圍中感受到父愛的深沉,並解答:父親爲什麼和“我”一起做音箱,然後我又一次讓學生飽含深情的吟詠課題“父愛深深”,學生讀起來感情真摯、意味深遠,再次昇華了他們的情感。

(出示課件):(四)、迴歸生活,在描寫父愛和拓展延伸中——“抒情”。

文中有情,人更有情。在這個環節裏,我爲學生設計了一張“真情卡”,引導學生迴歸生活,暢想父愛:(課件出示:真情卡)首先我再一次爲學生播放歌曲《父親》,在音樂的感悟中讓學生把自己爸爸關心“我”的話語,關心“我”的事兒,記在這張卡片上。之後,將學生作品在全班進行展示和交流。這樣,學生在想一想、寫一寫、展一展、說一說的活動中感受到了來自爸爸最深最真的愛,並迸發出感恩於父愛的真情。之後,我採用拓展延伸的方法讓學生自主設計感恩父愛的卡片作爲禮物獻給自己的父親,讓學生在對父親的感激中結束課文的學習。

五、說板書設計:

1、板書

父愛深深

爸爸我

真情

2、該板書設計抓住了課文描寫事件的脈絡,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體現了教與學的思路,“真情”則是體現了教學的重點,是課文教學的縮影和教學目的的體現。

六、說教學反思:

反思本課教學,我認爲,在以下幾個方面是比較成功的:一是激情引趣,注重開啓學生真情實感的“閘門”,體現了課堂教學的生命本色;二是開源導流,引導學生開啓已有知識倉庫的“大門”,體現了本色課堂教學的生活本色;三是傳知悟法,引導學生開啓學習的“竅門”,體現了本色教育的生態本色;四是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並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斷產生思維與智慧的撞擊,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進一步得到了提升。人無完人,課無完課,本課教學仍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誠望各位專家、同仁給予指正。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後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的默讀、朗讀、理解能力。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並媒體,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二)學生學法

讀、思、畫、議、批註、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二)難點

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

(三)疑點

這塊琥珀對於研究昆蟲有何價值呢?

(三)解決辦法

討論、交流並媒體(琥珀的圖片、動畫顯示形成過程)和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組織學生閱讀、思考、討論、交流。

2。藉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理解。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討論、交流。

2。感情朗讀課文。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疑

揭題,板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麼?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藉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麼?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琥珀有何特點?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

(1)自己拿不準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詞虛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學請教,答對者給小組加分,激勵同學自學、上進的意識,增強小組榮譽感。在同學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2)第3個思考題,小組議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本文所講的琥珀裏面裹着一個蒼蠅,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這塊琥珀形成和發現的過程,並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三)(電腦出示琥珀圖片)學生對照圖片,練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四)聽課文錄音,動畫顯示琥珀形成發現的過程,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五)學生複述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明確目標

課文寫了關於琥珀的哪些內容?哪方面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生回答)。

那麼作者想象的依據是什麼?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默讀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點擊課件,出示問題)。

(l)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由一人執筆把小組意思記錄下來,以便全班交流。)(2)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過程中師相機引導板書。

(4)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

(第一,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爲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捱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裏面。)

(5)出示課件。松脂球——琥珀。直觀感受琥珀的形成。

2。科學家又是怎樣想象發現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

(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

(2)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透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麼了嗎?

(討論後學生歸納: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創設情境。)3。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

(l)默讀思考最後一自然段。

(2)小組討論後回答。

4。濟覽全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並想一想本課與《黃河象》一文敘述順序有什麼不同。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三)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擴展延伸

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象的?和同學交流交流。

(六)佈置作業

以《未來的××》爲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