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滬教版《動物的休眠》說課稿

說課稿2.29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滬教版《動物的休眠》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滬教版《動物的休眠》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動物的休眠》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層次十分清晰,分兩個部分分別了介紹了蝙蝠和海蔘這兩種動物的休眠原因、時間、和方式。

文章先透過設問句提出問題:冬天來臨,蝙蝠“是躺着等死,還是像大雁、燕子那樣千里跋涉,飛到溫暖的南方去?”吸引讀者的興趣,引入蝙蝠冬眠的介紹。緊接着,作者以“海蔘也有睡大覺的習慣哩!不過海蔘睡眠的季節不是在冬天,而是在夏天”這句過渡句自然引出對夏天休眠的動物——海蔘的介紹。

文章語言清新活潑,富有童趣,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蝙蝠休眠醒來的樣子寫得生動有趣,形象地將有關動物學方面的科學知識傳授給小讀者。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有了大量的識字量,掌握了識字的方法,但識字仍然是三年級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要堅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完成識字任務。識字教學要與低年級有所區別,要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查字典,自學生字,具有初步的識字能力。加強形近字的辨析,讀準音近字、多音字。

從第三單元開始,學生學習預習課文,從最基本的要求做起至學會質疑。而《動物的休眠》是第八單元的課文,經過近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學會預習的方法,自讀課文,學會查閱報刊書籍,或上網收集資料。教師應重視學生的預習這一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使之行之有效的持續於學生的語文學習中。

本年段的學生對於動物的瞭解有濃厚的興趣,一部分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教學本課應既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透過學習課文了解動物休眠的特點,更要適度有用地隨文學習語文知識,如:初步瞭解邏輯段,在語言環境中體會擬人句的作用等。

三、關於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學會本課生字9個;能積累“成團成簇、蠕動、三五成羣、寒氣逼人”等詞語;能根據媒體演示理解“成團成簇、蠕動”等詞語的意思。

三年級字詞教學應該結合閱讀教學展開,“眠、欠”是三拼音,“蠕”是捲舌音,檢查預習初讀課文時,應及時糾正學生的讀音,練習拼讀,鞏固漢語拼音。教學“僻、避”可讓學生從字形、讀音、字義等方面辨析它們的異同。“成團成簇、蠕動”兩個詞語的理解可在課文學習過程中結合媒體直觀理解。(“蠕動”一詞還可以透過動作演示引導學生理解)

目標二: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朗讀應貫穿全文教學。讓學生透過自讀初步感知段落及分段的方法,男女生分讀,感知文章段落的邏輯關係。在交流品讀中領悟作者語言表達的生動和活潑,以讀促感,以感促讀,在朗讀中促進學生感悟、體驗語言文字,積累語言素材。

目標三:能瞭解課文的層次;瞭解課文介紹的兩種動物休眠的特點,並用流暢的語言向大家介紹。

教學中學生學習課文,瞭解動物休眠的特點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文章可以分成哪兩個部分,分別介紹什麼內容,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習必要的基本的常用的語文知識。在交流反饋自主閱讀完成表格的同時應引導學生在充分讀文,熟記課文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填的表格,連貫地向大家介紹文中所寫的兩種動物不同的休眠方式,促進學生將書上的語言內化成爲自己的語言。

四、關於教學設計

(一)語文知識隨文學習

瞭解文章段落的邏輯關係,設問句、過渡句在文中的表達作用,在語言環境中體會擬人的修辭手法,詞語的積累,動物休眠的特點歸納和表達,都是本文教學要解決的語文知識、技能。而語文知識的教學,應該隨文學習,幫助解讀,在具體語境中感性體味,即在閱讀實踐中,在幫助理解語句、課文的過程中學習必要的基本的常用的語文知識,學習的目的`是幫助解讀語言上的難點,體會其表達效果,在具體的語境中感性體味,培養學生的語感。

如:在學生交流蝙蝠在什麼地方冬眠時,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地方共同特點——僻靜、避風寒,這時再結合區分兩個生字僻、避的字形,淡化詞語概念的記憶和脫離語言環境的釋詞,在學習過程中積累詞語,在應用過程中瞭解、掌握詞義。把擬人句“待到來年春暖花開,蚊子、夜蛾活躍了,蝙蝠財神伸懶腰,打打哈欠,開始新一年的生活”放在課文的理解當中去體味,透過做做動作聯繫上下文讀讀句子,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整體感悟,既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又透過閱讀實踐感悟它們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二)關鍵詞句細細品讀

本課教學應緊扣語言文字設計各教學環節,運用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品詞品句,在反覆的朗讀中體驗、感悟,養成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的良好習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運用能力。

在教學蝙蝠冬眠部分時引導學生關注蝙蝠冬眠的地方:山洞、屋檐……特別是這一省略號,還可以指哪些僻靜安全能避風寒的地方,從而理解句子前後的關係。交流動物休眠的共同原因時透過朗讀、比較兩句句子在表達上的區別,加深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和積累,促其尋找方法,探索規律,學會表達。

(三)拓展資料適度有效

資料運用要適時、適度。這篇介紹動物的科普說明文是學生愛讀,樂讀的文章,內容淺顯易懂,應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對於涉及一些動物休眠知識類的內容可以補充一些課外收集的資料,彌補學生認識水平的不足,如瞭解蝙蝠冬眠時,成團成簇地倒掛着睡覺,可抓住“掛”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蝙蝠的資料;瞭解海蔘夏眠時抓住“蠕動”簡要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海蔘的資料。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學會整理、篩選自己所收集的資料,幫助理解了課文,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最後,從課內延伸至課外,要求學生根據收集的資料說說還知道哪些動物也要“冬眠”或“夏眠”,完成“語言直播廳”中的表格練習,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更多的瞭解自然科學,在閱讀中獲得資訊,在交流中積累語言。此時資料的收集與交流激發了學生閱讀的期待心理,讓他們獲得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