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錫林郭勒大草原》說課稿

說課稿2.23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錫林郭勒大草原》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錫林郭勒大草原》說課稿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是閱讀教學的中心”。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是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將課文裏的外部語言內化爲自己的內在語言的心理過程,而促進這一過程順利進行的方式就是“讀”。我非常重視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課堂裏貫徹“以讀爲本”的理念,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培養良好的語感,與文字進行有效對話。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習內容分析

《錫林郭勒大草原》是課改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一篇寫景的精讀課文。寫的是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大草原美麗而歡騰的景象,表現了作者讚美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寬闊胸懷。本篇課文有4個自然段,依據重點句和段的關係,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圍繞重點句“草原是廣闊而又美麗的”,透過對野草、湖水、野花等事物的描寫,描繪了一幅靜態的畫面;第二部分圍繞重點句“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透過對動物和人的描寫,描繪了一幅動態的場景。動靜有序,畫面優美,生動感人,引人嚮往。

中年級重點是進行“段”的教學,本篇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其中一二自然段是總分關係,三四自然段也是總分關係。而第三自然段又是一個過渡段,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識。

2、學生情況分析

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喜歡閱讀,但草原離學生生活很遠,所以要根據課文引導學生想象,並結合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欣賞圖片直觀教學的方法,帶着問題一邊讀,一邊思考。由於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教學中讓學生透過朗讀把大草原的美麗、神奇的感覺表達出來,並引導學生自學、交流和展開想象。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大草原的美麗和歡騰。

2、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想象理解句子意思。

3、培養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產生對草原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體會。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激發情感,想象創新。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出示字詞,學生認讀:內蒙古鋪滿草灘歡騰矯健悠閒廣闊

2、能用以上的幾個詞語說說錫林郭勒大草原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二、深入學習

(一)小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課文介紹了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個怎樣的地方?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草原的廣闊美麗,請大家默讀第二自然段。同時提出閱讀要求,用鉛筆畫出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廣闊美麗?

同桌小聲討論後回答。(讀書,理解,討論,回答)

2、指名反饋,教師相機板書。

3、出示課件,對照品讀課文中各種景物所對應的句子。

(1)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

先出示相應的畫面,讓學生看圖說話,然後比較句子:

藍天底下,全是野草。

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

品句,指名說說哪一句寫得好?爲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分組讀出你的感受來。

(2)指名讀描寫野草的句子,品詞品句(這裏的草很多,到處都是;也很高,能把我們沒過,還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說明草很茂密。這裏的景色很美。能夠說出自己的理解)然後出示課件中相應的畫面感受美麗與有趣,再出示句子,男生有感情地讀出大草原的廣闊與美麗來。(有感情地朗讀)

(3)指名讀描寫湖水的句子,品詞品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學生自由發言。

(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寶鏡一樣。在草灘之中,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一窪窪說明湖水很多,清亮說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真美!)

課件展示,理解“嵌”的意思,並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水面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想想還映出了什麼?

(展開想象:映出了藍天白雲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綠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4)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寶鏡一樣的湖水,還有什麼呀?

指名反饋,相機出示課件,欣賞各種各樣的野花,感受野花的美麗迷人,全班齊讀課件出示的句子。然後細細品讀句子:文中哪個詞寫出了花多?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花美?哪個詞寫了花的味道?

男女生對讀句子後,展開想象:清香單單是花朵的味道嗎?學生自由發言。

4、師帶領學生小結:

第二自然段作者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是從哪幾方面介紹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廣闊美麗的?

學生試着填空: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是廣闊美麗的,因爲那裏有()的(),有()的(),還有()的()。

小結: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現了清亮的湖水,最後是各種各樣的野花。這樣美麗迷人的草原,像是把我們帶入了仙境一般,我們大家試着把這段背誦一次。(老師引導背誦)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麼,從哪兒能讓我們感受到草原是歡騰的,用“ ”圈出來。

2、輕聲讀一讀第四自然段,想想他們在做什麼,口頭完成下列填空。

雄鷹( )地( )

百靈鳥( )地( )

牛羊( )地( )

小馬駒( )地( )

黃羊( )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