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五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通用5篇)

說課稿2.43W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通用5篇)

五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11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3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用畫直觀示意圖的方法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思想方法,它是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問題解決的思維素質,掌握得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學習了用列表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瞭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系統研究用畫圖的方法收集、整理資訊,並在畫圖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比較複雜的面積問題的有效方法。

教材安排的例題,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數學資訊,讓學生經歷畫圖整理資訊的全過程,再透過“尋求策略—解決問題—發現規律”的系列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畫圖整理資訊的價值,併產生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因本身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雖有一些分析類似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但一般處於無序狀態,透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規範化。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在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畫直觀示意圖的方法整理相關資訊,能借助所畫示意圖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確定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

②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用畫示意圖的方法整理資訊對於解決問題的價值,體會到畫圖整理資訊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

③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學會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圖形面積增加或減少的情況,幫助理解題意,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二、教法學法:

依據教材編排特點透過學情分析,我準備用以下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探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創設情境迎合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需求的支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

(二)整理分析主動參與。

數學活動是學生認知的基礎,能力形成的溫牀,新課標也指出,解決問題的活動價值不侷限於解決問題,更在於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對問題的理解,體會到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三)學以致用,形成策略。

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只有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體會到它的作用和意義,從而內化成自己的策略。

三、說教學程序:

鑑於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預設如下三部分展開學習。

(一)問題匯入,激趣引新:

課始直接揭示課題讓學生明確本課所學的是什麼。接着設計一個遊戲環節:一個會變動的長方形,只要你來發令,它就會變大或變小。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學生透過遊戲活動直觀感知長方形的面積變化與它的長、寬變化有關,爲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自主嘗試,體驗策略:

1、教學例1

(1)組織學生觀察題目,怎樣能將題中的條件和問題表達得更清楚?引導學生想到畫圖的策略。

(2)教學怎樣畫圖。學生先試畫,接着教師示範畫,然後觀察所畫的圖找到這兩個長方形之間的關係,最後看圖分析數量關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例題的關鍵是處理好讓學生想到畫圖、畫好圖、用好圖和感受畫圖的好處。充分突出畫示意圖對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步形成主動運用策略的積極心向。】

2、教學試一試

(1)此題是例題的一個簡單變式,即由長的增加變爲寬的減少。在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熟悉畫示意圖的方法,體驗策略的運用過程。

(2)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兩道題進行比較,組織學生觀察、討論、找出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上的共同之處,進一步明確解決有關圖形問題時,可以用畫圖的策略。

【設計意圖:教師爲學生創設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間,學生經歷兩次“畫圖整理—討論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動過程,初步體會了用畫圖的方法整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增強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三)、鞏固練習,提升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

第1題。此題與例題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要根據假定的變化情況先分別求出長方形的長和寬。這裏要信任學生,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基於對解決問題策略的已有體驗,獨立解決問題。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題。此題不再求原來長方形的面積,而是求長、寬變化後增加的面積。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正確畫出示意圖。爲了較好地突破這一難點,我先讓學生將此題與剛纔一題進行比較:同樣是長方形的.長、寬變化,它與剛纔一題有什麼不同?這裏突出此題是長方形的長和寬同時在變,學生在這個基礎上再來畫圖就容易多了。同時這題還有一個難點就是一題多解。要讓學生充分利用畫好的圖仔細觀察,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在此過程中注意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讓他們結合示意圖詳細說明是如何計算的。在完成上述幾道題目後,讓學生對整個的解題過程進行反思,從而再次突出畫示意圖對解決有關面積問題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感受策略的價值。

3、最後安排了判斷練習。既是對有關面積問題的整理,也是今天所學的畫圖法的延伸。同時也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設計意圖:我準備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透過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以上只是我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比較順利。但有一點是我沒有預想到的:有一位學生在解決試一試這題時就出現不同的解法,可見我們老師在備課時應儘可能將會出現的問題都預想到,避免到時出現意外。其次教師還要爲學生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們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過程,體會“做數學的樂趣”。

五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九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法。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用畫圖和列表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學用“倒推法”的策略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倒推法”是一種應用於特定問題情境下的解題策略。教材首先透過兩道例題讓學生解決具體的問題,體會適合用“倒推法”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的特點,初步掌握運用這一策略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和過程;再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安排了不同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靈活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進一步體會“倒推法”的策略意義及其適用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倒推法”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並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方法。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推法”的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學生學會運用“倒推法”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並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方法和步驟。

教學難點:根據具體問題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教具準備:爲了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具;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力求借助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相結合的手段再現具體的生活情境,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觀察比較法、啓發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教會學生學會透過觀察、分析、歸納瞭解並掌握用“倒推法”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三、說教學過程

在整個教學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理念,我將教學思路擬定爲以下四個方面:

(一)自學質疑,建立模型

匯入課題我是這樣設計的:用多媒體出示老師從學校回到家的路線圖,同時提問:老師是怎樣從家回到學校的呢?透過說回家的路線,使學生體會“倒推法”的策略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隨之引出例1的教學,讓學生自學質疑,對於例1的內容,學生還是有一定的能力去完成的,所以讓學生先自己去學習,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你準備先怎麼辦?再怎麼想?怎樣推算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二)交流展示,初步感知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在交流展示中說出自己的想法,也在聽取別人意見的同時梳理自己的思路。這樣能幫助學生再次理順問題思路,初步感知倒推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自主探究,深入理解

例1是透過在兩個杯子之間倒果汁這樣一個操作性強,過程清晰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初步理解並感悟“倒推法”的策略和列表格解決問題的方法。此時的學生並沒有真的掌握倒推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於是要進一步設計類似的問題,讓學生根據感知的方法嘗試自主探究這一策略,這一部分以學生的分析爲主,讓學生相互補充,力求說具體,說完整。

(四)精講點撥,突破難點

引導透過比較解決這兩個問題過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再次體會倒推的策略以及明確什麼樣的情況下適合用倒推的策略來解決問題。在學生充分理解後,我還設計了讓學生檢驗答案是否正確。從而比較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檢驗的思路又什麼不同。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從現在到原來,是倒推的策略;檢驗的思路是從原來到現在,是按題意進行順推。

(五)矯正反饋,拓展延伸

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透過練習。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要透過一定的思考練習,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對此,我非常注意將數學的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之中,很好的發揮練習的作用。透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倒推”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六)課堂總結,課外運用

學生說一說本節課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一下本節課的內容,再次重申學習的解決問題的倒推策略。

四、說板書設計(略)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髮展爲本,以學生爲主體,思維爲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做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能學不教”;練習體現了層次性,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因而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悅。

五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二、說教法

啓發學生自主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素質。根據這樣的原則和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運用假設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確定解題思路。

2、使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假設的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並運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當假設與實際結果發生矛盾時該如何進行調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回顧策略:昨天我們學習瞭解決問題的策略,回想一下,到現在爲止,我們學過了哪些策略來解決問題?

板書:畫圖、列表、倒推、替換

2.提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揭題)

二、新課:

1、出示例題。全班42人去公園划船,一共租用了10條船。每隻大船坐5人,每隻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幾隻?

提問:你準備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交流想法。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各種假設:

假設10只都是大船

假設10只都是小船

假設5只大船,5只小船。

2、藉助畫圖,初步感知調整策略

談話:剛纔同學們提出了三種假設,下面我們先來研究假設成同一種船的情況。

(1)討論畫圖:如果10只都是大船,那我們可以藉助以前學過的什麼策略來推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隻呢?學生回答:畫圖

你準備怎麼來畫呢?引導學生:用簡明的符號來表示船和人(出示10只大船圖)每隻船坐幾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2)研究調整:

發現矛盾引發思考:問題1:假設10只船都是大船,從圖上我們發現什麼問題呢?(板書:多出8人)

追問:爲什麼會多出來呢?

引導學生明確:當我們把10只船都假設成大船時,也就是把一些小船看成了大船;當一隻小船被看成大船時,每條船會多出2人,所以會多出8人

藉助畫圖,研究調整:

問題2:那多出8人需要怎樣調整?(板書:大船小船)

先想一想,然後再圖上畫一畫。集體交流:畫法,上臺展示並讓學生說說想法

追問:你是怎麼想到把4條大船調整爲4條小船的呢?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調整策略:一條大船調整成一條小船會少了2人,每劃去2人就相當於將一隻大船替換成了一隻小船。多出的8人正好是4個2人,所以要把4條大船調整爲4條小船。

3、藉助列表,再次感知調整策略

談話:剛纔我們藉助畫圖找到了調整的策略,解決了實際問題。我們還可以藉助什麼方法來尋找調整的策略呢?(列表)

(1)觀察書上P91頁表格,發現什麼?

(2)藉助表格調整:

填入假設,發現矛盾:假設5只大船5只小船,就會比42人少2人(板書少了2人)

引導思考,表格調整:還少2人,也就是這2人還沒坐上船,那要讓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數量應該怎麼調整呢?先想一想,然後在表中填一填。再在小組裏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學生展示方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少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調整爲大船。一條小船調整爲一條大船可以多做2人,所以調整爲小船4條,大船6條。

4.還有其它方法嗎?想一想,在小組裏交流一下。

5、檢驗結果

想知道結果是否正確怎麼辦呢?你有辦法檢驗嗎?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65+43=42(人)這是對什麼進行檢驗?如果還需要對船隻進行檢驗怎麼辦呢?6+4=10(條)

6、小結策略

同學們,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剛纔我們是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板書:1.假設2.調整3.檢驗)

三、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要知道雞和兔各有多少隻?我們可以怎樣來假設呢?(學生提出各種假設)讓學生完整說一說,是怎樣畫圖、調整,來推算出結果的)

2.練一練第2題:

出示題目:估一估:可能會是各幾塊?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會出現畫圖和列表兩種,這時可以讓學生選擇,並說說爲什麼你們都選擇列表的方法?

五、小結反思,分享收穫

今天,我們學習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什麼收穫呢?

六、鞏固提高

你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

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

五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上的這節課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的第一課時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用畫圖、列表、一一列舉和倒推等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在學習和運用這些策略的過程中,感受了策略對於解決問題的價值,同時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識。這些都爲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透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運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增強策略意識,體會不同策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不同價值。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並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的推理的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弄清在有差數關係的問題的中替換後總量發生的變化。

下面,爲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1)引導發現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逐步啓發學生探究用替換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增強學生探索的信心,體驗成功。

(3)練習鞏固法。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擴大學生知識面,使每個學生穩步提高。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節課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在課的引入部分,從替換的意義入手,出示《曹衝稱象》圖片,再現典型的小故事,喚醒學生潛在的與替換有關的經驗,一下子就扣住學生心絃,喚醒了他們頭腦裏已有的生活經驗,爲下面的探究過程做好了心理準備和認知鋪墊。

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替換的策略

1、課件出示兩道準備題與例1,讓學生透過比較題型,體會到什麼是用替換的策略解決的問題。

2、教學例1: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一是能夠由題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換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換成“大杯”;二是正確把握替換後的數量關係,從而實現將複雜問題轉化爲簡單問題的意圖。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討論: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有着什麼樣的關係呢?引領學生髮現替換的依據。根據這句話你能想到什麼呢?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

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把大杯換成小杯B、把小杯換成大杯

學生彙報時,教師同時多媒體演示以上兩種替換過程。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替換方法,進行計算。集體評講時,讓學生說說替換的方法,重點說明算式:720÷(6+3)中“3”的含義以及720÷(6÷3+1)中“6÷3”的含義。

本課教學任務較重,爲了讓學生堅信今天所學的替換策略是正確可行的,並檢驗例題1所求答案是否正確,因此要進行檢驗,這是嚴謹的態度與科學的精神,是教學中應該倡導的。

接着教師追問:在替換的過程中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替換”的策略:杯子的數量發生了變化,但總容量沒有發生變化。

三、拓展應用,鞏固策略。

1、課件出示改編題: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滿。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20毫升。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將“練一練”進行了改編,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改編的目的在於:不讓學生的思維中斷,繼續思考大杯和小杯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替換。在兩個相差關係的量之間進行替換時,學生在上面例題的思維定勢下,比較難理解爲什麼替換以後總量變了、總量是怎樣變的。透過電腦課件演示替換的過程,能引起學生關注替換後總量的變化,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學時,先讓學生在紙上畫一畫具體的替換過程,然後說說爲什麼可以這樣替換。再獨立計算,集體評講,千萬別忘記檢驗。

2、討論交流:兩種替換的方法有什麼不同?我們要注意什麼?

帶領學生歸納認識出:當兩個量成倍數關係,替換時總量不變,數量會變;當兩個量成相差關係,替換時總量變了,數量不變。

四、拓展應用鞏固策略

1、完成“練習十七”第一題

學生獨立解決,集體評講時,請學生說說體現兩個量之間關係的條件。接着用課件幫助演示替換的過程:邊演示邊說替換的方法,注意檢驗。

3、課件出示:“練一練”

將“練一練”作爲習題鞏固相差關係之用。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評講。

五、總結反思,優化策略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策略是什麼?運用替換這一策略解決實際問題,你覺得需要注意些什麼?(學生總結反思)

結束語:

以上就是我對《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這一課的設計,不足之處,由於剛接觸六年級教材,很多方面都考慮不夠成熟,敬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五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2013新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3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

列表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問題解決的思維方式,掌握得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鍛鍊與提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係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系統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資訊,並在列表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類似歸一、歸總的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學好本課知識,將爲以後學習用畫圖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奠定知識、思維和思想的基礎。

本人安排的例題,主要是呈現同學們熟悉的學校生活情景,提供數學資訊,讓學生經歷列表整理資訊的全過程,再透過“尋求策略―解決問題―發現規律”的系列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數據資訊策略的價值,併產生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中,有一定的整理資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經驗,但一般處於無序狀態,透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規範化。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從條件出發展開思考,學會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並能根據具體問題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價值,發展分析、歸納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列表整理、分析數量資訊,決策問題解決策略,並列式解決問題,體會列表這一分析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並能運用該方法、決策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教學難點

正確整理、分析數學資訊,處理好數量關係,學會透過所整理的資訊決策問題解你才能決的策略,並內化成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

(六)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及打印好的表格。

二、說教法

本節課主要學習用列表法篩選、整理有用的數學資訊,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對同學們在面對應用題時,引導學生如何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分析其中的數量關係,最終解決問題提供了方法。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學生創設生活和活動情景,利用同學們的已知知識和生活經驗,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索精神。採用情景教學、啓發式教學、直觀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本人在這節課中儘量充當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

三、說學法

學生透過自己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採用獨立嘗試,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在探索中鍛鍊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爲同學們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動,體會“做數學的樂趣”。

四、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困難?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談話詢問同學們生活中遇到問題怎麼辦?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自然地引出課題。】

2、ppt出示同學們的英語兩次考試成績草表,讓同學迅速找出宗加豪的兩次成績,引出用表格整理混亂的數據思想。

【設計意圖:成績是同學們最在乎的,一提到分數,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找出本班同學的成績,大家熱情一下調動起來了。同學們參與體驗,透過比較,大部分學生化很長時間才找到宗加豪的兩次成績,而老師一張表卻能在找到宗家豪的名單後,分數全出來了,分數一目瞭然,花費時間簡短。爲引出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課題作鋪墊。】

(二)出示學生學習場景圖,激趣引新

ppt出示情境圖:邁克在面對只有31分的試卷,擔心自己的屁股而嚎啕大哭起來。陳老師安慰邁克,只要你每次進步5分,你一定會考及格的,甚至是優秀的。

【設計意圖:用學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考試不及格對一部分同學來說是再平常不過了,讓同學們感受到事情好像就發生自己身邊,自己就是“邁克”,面對此景怎麼辦?下次能考及格,甚至能考到優秀是“邁克”的心願,也是穩定情緒的良藥,同時也爲問題的提出做好了準備。】

(三)合作探索,領悟內涵

1、感知列表整理的方法

(1)問題產生:假設邁克按照老師的要求進步,那麼他第三次多少分?第五次?

【本例題是把猴子摘桃改成考試分數,是一種借鑑和創新,同學們對考試成績最感興趣,對提高學習成績最有期待,從而抓住兒童內心世界】

教師組織學生觀察並交流從上述情景中得到的數學資訊,引導學生隨即整理條件及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透過表格整理篩選資訊,小組合作交流。

本節課主要是透過條件分析問題,藉助表格整理有用資訊,關於如何畫表格,由於教學的側重點和教學時間關係,表格都是由本人課前製作好的。後面的練習題所用的表格也是由本人提前製作的。

(2)引導學生觀察所填表格,小組交流表裏有些什麼,體會每次都比前一次多考5分是什麼意思?利用題目中的數量間的關係尋求問題解決的思維策略,初步感知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資訊對問題解決的作用。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經歷列表整理的全過程,一方面在現實情境中收集數學資訊,另一方面找到各個數量在表格中的位置。並使學生理解表格的結構和內容,是爲了積累列表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經驗。】

2、感受列表的價值

(1)圍繞邁克第三次、第五次考多少分這個問題,教師組織學生結合表格所整理的資訊,獨立思考解題方法,並在小組中討論。在此基礎上,集體反饋。

(2)引導學生用列式法進行計算對列表法進行檢驗,並比較列表法與列式法。透過不同方法的交流反饋,使學生進一步認定正確的解題思路,結合學生反饋,教師隨即板書本題解法。

【設計意圖:列表法是整理篩選數學問題的資訊的,在獲得問題的解決時,對於數量關係比較簡單的可以直接做出來,可以藉助列式法進行檢驗。對於數量關係複雜的要藉助列式法求解。其實列表得出的答案也是藉助列式法,哪怕是口算的,而列式法可以單獨作爲一種方法】

3、考試及格是每位同學的希望,那麼邁克第幾次才能及格?及格時的分數是多少呢?組織學生繼續借助表格整理數據,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

【設計意圖:考試及格是同學們所期待的,調動學生探究的慾望。同學們可以沿用之前的表格,也可以藉助表格進行觀察、比較、討論思考其中的規律。即每次比前一次多考5分,第六次比第五次多5分,第七次比第五次多考兩個五分】

4、成績差不要緊,只要不斷進步一定能提高成績,大家從陳老師對邁克的教誨中,悟出什麼樣的學習道理?這是一個開放式的提問,啓發式教學,人文教學,德育培養,培養同學們不怕困難,堅持不懈,一定能夠改變落後的局面。

(四)練習鞏固

1、“輕鬆練習”:本題是個開放式的題目。同學們平時大多是解答,這次是自己做主提問,發揮學生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散了學生思維。透過學生的回答,老師最後出示預設的問題,學生透過列表法解決問題。本課在求解一小時行駛的路程,如果改爲平均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會更科學,更易理解。學生透過分組交流,相互監督,相互學習,鞏固列表法解題的方法和技巧。

【設計意圖:本題數量關係比較容易掌握,學生剛接觸到列表法,透過簡單題目來鍛鍊同學們整理資訊的能力,增強同學們的學習自信心。】

2、“更上一層樓”:細菌大多是肉眼看不到,大家對此有點陌生,圖片的插入是及時且必要的,增加同學們的感觀認識。對後面解題壓力的舒緩有一定的幫助。

細菌繁殖這道題也是透過列表法解決問題。不要列表也能解決問題,但是鞏固列表法練習以及例題講解,本人都是列表法與列式法分別出示,在講解時加以聯繫、對照。本題數量關係是已經變爲倍數關係,難度加大了,而且解題思路是倒推法,同學們在剛開始有點無所適從。透過簡單的引導,同學思路開啟。

本題最後提出的問題:從細菌繁殖的速度,我們平時應該注意什麼?主要加強學生衛生習慣的養成,包括個人衛生,公共衛生。滲透科學知識,人文關懷,進行健康教育。

3、“能力提升”:求第三堆水泥有多少包?此題的條件有兩個。要想求出第三堆,可以透過條件1(第三堆再用去12包就與第二堆同樣多),怎麼理解此條件是關鍵,讓同學說出。那麼現在就要求出第二堆水泥的數量,而第二堆水泥的數量需要根據條件2(第二堆是第一堆的2倍),透過此前知識的學習,此條件比較好理解、運用。而第一堆水泥數量是已知的,因此運用條件2就能求出第二堆。求出第二堆,第三堆水泥數量就迎刃而解。

【設計理念:本題數量關係是一環扣一環的,邏輯性很強,單純列表不能順利地解決問題,需要透過深入的探討,小組交流合作,實踐創新才能解決。】

(五)小結

您天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理念:開放式題目,啓發式教學,讓每位同學都動起來,積極總結。在民主輕鬆的氛圍下,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六)作業

邁克需要透過幾次考試才能考到優秀(80分及80分以上)?如果考到100分呢?

【設計理念:考試及格了,大家都想優秀,,甚至100分,這抓住學生上進的心理,提高同學們探究熱情。可是本題如果透過常規列表法會很麻煩,表需要很長,同學再做題時遇到困難時就會想到老師的提示:還能透過列表法解決問題嗎?這是打破常規,破除思維定勢,有助於培養自主探究的好題】

五、說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表法

列表法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31分

列式法

第二次31+5=36(分)

第三次36+5=41(分)

第四次41+5=46(分)

第五次46+5=51(分)

解決問題時,可以列式計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設計理念:簡明扼要,抓住重點,清晰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