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說課稿2.18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雙手》是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第25課,第六單元爲自由讀寫單元,主題是讀書動筆,由四篇現代文,一首現代詩和兩首古代詩歌構成,從內容來看,本單元四篇課文和艾青的現代詩都圍繞着“綠”組材;從讀書方法的指導來看,本單元着重培養學生讀書動筆,進行圈點批註的習慣;從文體角度來看,其中三篇課文屬於散文,一篇說明文。

本課是一篇散文。作者透過對普通林業工人張迎善一雙手的細緻刻畫,塑造了一代林業工人不畏艱辛,無私奉獻的感人形象。本文主題集中,特點鮮明,行文流暢。

學情分析

1、知識現狀:本文是第六單元散文的第三篇,學生透過對前兩篇的學習,已初步溫習了散文的知識;第四單元的14課《小說家談小說》也初步學習了細節描寫在表現主題,塑造人物形象上的重要作用。在本課中進行強調。

2、學生狀況:本年齡段的學生求知慾旺盛。但對於寫作往往感覺無從下手,應加以具體的方法指導。

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九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抓住特徵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2.學習透過多角度細緻的描寫,表現主人公崇高精神境界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這篇文章,能針對文中所寫事物的特點和寫法圈點批註。

2.學習抓住特徵,多角度地準確細緻描寫一雙手,表現主人公崇高精神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在反覆誦讀中,體驗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感情。

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特徵表現人物的寫法,體會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能在反覆誦讀中,體驗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本課的教學方法:

(一)對話式教學

課堂上創設特定的話題情境,引發學生討論,讓學生在羣體的交流中思維交互碰擊,產生新思想的火花。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利用多種媒體手段,增強直觀感,生動形象。

五、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匯入

前幾天剛剛學過的《中國古代寓言四則》,圍繞寓言設計了兩個問題,既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又可以引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受寵的象》。

(二)散讀課文

新課標明確在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篩選資訊。故要求學生整體感知寓言內容的基礎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三)研讀課文

1、突破口的切入不準備放過多的時間,只要設定三個恰當的問題,就可以引導學生篩選重要的語句並對所需的內容加以概括總結。

2、突破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主要是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爲主,教師點撥。從而帶領學生逐漸地走進寓言所蘊藏的深刻道理中去。至此,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得以完成。

以上散讀研讀課文,從學習形式看,採取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研究,教師導學點撥的形式,從而體現“讓學生成爲學習的最高主人”的教學原則;從理解內容看,在整體把握基礎上,有目標地、快速準確地篩選重要資訊,突破了重點;從學習方法看,在這過程中,指導學生利用關鍵詞句去篩選資訊,授之以漁,突破了難點。

設計三個步驟的閱讀程序,先初步瞭解文章的大體輪廓和主要內容,再整體理解具體內容,最後,透過合作學習探究寓意。這樣環環相扣,思路清楚。

(四)拓展延伸

讀書的首要目的,是爲了學到,而不是辯駁。

設計這一環節是進一步強調這一節課的重點引導學生感悟寓言所蘊藏的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優點,而要不斷地發現別人的優點,要真心地讚美別人。

(五)佈置作業

設計分層次的作業,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新理念,其中必做題是以寫作的形式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鞏固本節課乃至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選做題是爲了鼓勵學生進行有益的課外閱讀。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藉助視覺,作用於學生大腦的重要教學手段,它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化,使複雜的教學內容明確化。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精,設計的理論依據是:借鑑直觀教學的方法,透過文字、符號使教材內容具體化,易爲學生接受和理解,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國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22課《槐鄉五月》。

課文以生動優美的筆調描繪了槐鄉五月的美麗景色,生動地展現了槐鄉孩子純真可愛、熱情好客的特點。文中長短句的交錯,疊詞、擬聲詞的恰當運用,使文章琅琅上口,字裏行間充滿着生活情趣。

課文語句優美,對我任教班級的學生來說,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文中情景交融的寫法,語句中蘊涵的意境,對學生來說,可能有一定的困難,而且文中所描寫的槐鄉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有一定的距離,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應該重視的。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課文10個生字,認識綠線內10個

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感受槐鄉五月優美的景色,體會槐鄉孩子純樸可愛、天真爛漫的特 點,培養審美情趣。

我設想透過兩課時與學生共同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打算採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首先在揭示課題後,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讀課文。接着,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指導正音“浸和襟”、“醇和陳”,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薰醉、大大咧咧”等詞語,比如“薰醉”這個詞,根據我以往的經驗,學生對這個詞的意思很難有真切的體會,因此,在這裏我引導學生讀前面的有關詞句,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使學生感悟到槐花香味的濃烈,令人陶醉,同時,也爲第二課時的學習做好鋪墊。在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感知槐鄉花的美,槐鄉孩子的可愛。

以上是我對第一課時的簡要設想,下面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思路。

第二課時,我主要採用3個環節進行教學,1、品味探究,體會槐花之美;2、入境體驗,領悟槐鄉孩子的內在美;3、拓展延伸,內化表達槐鄉美。

一、品味探究,體會槐花之美

透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學生已初步感受了槐鄉優美的景色。第二課時,上課伊始,我播放多媒體課件,呈現五月槐花盛開的美景,(圖景由遠到近,由全景到特寫)然後請學生談談看到的景象,接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後四人一組討論,你認爲槐花美在哪裏,討論後進行集體交流。在交流中,孩子會談到多種感受。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會說,我是從“槐鄉的山山窪窪,坡坡崗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中的“白茫茫”感受到槐花的美麗的。也有的學生可能說:“我是從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這句話體會到的,當學生說到這句話的時侯,我首先表揚學生會讀書,找得好,接着鼓勵學生繼續細細地讀課文,找找有關表示槐花動態的詞,引導學生想象“槐花抱在一起是怎樣的情景,槐花掛滿枝頭有時怎樣的情景呢?”之後,我又播放課件,展示槐花像玉雕的圓球,進一步幫助學生直觀真切地感受槐花的美;接着透過感情朗讀再現情景,增強感悟。

就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積極捕捉語文資訊,體驗閱讀帶來的成功和喜悅。

接着,我以“槐花開滿了各個地方,你聞到香味了嗎?”爲過渡,引導學生讀下面的一段文字,讀後請學生以“我聞到了槐花的香味,因爲———”開頭練習說話,如:“我聞到了槐花的香味,因爲小蜜蜂飛來了,採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

我聞到了槐花的香味,因爲桌上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春香、濃香……”這樣結合具體的語詞,透過學生創造性的表達,再配以師生合作賞讀使學生充分感受槐花遍地、槐香飄散的令人神往的美景。

二、入境體驗,領悟槐鄉孩子的內在美

透過以上教學活動,學生的知覺、情感被調動起來了,這時,我與學生輕鬆談話:“假如你來到槐鄉,你會看到些什麼?請選擇一個你覺得最有意思的鏡頭來說說”,然後請學生自由品味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同桌先進行交流,我在學生中間巡迴指導,作適當點撥,再組織集體交流。這裏我主要引導學生進入槐鄉,去體會槐鄉孩子的熱情好客,感受槐鄉孩子天真爛漫、充滿情趣的童年生活。比如,有的學生在交流中可能會說:“我來到了槐鄉,看到了一位小朋友被香氣薰醉了,傻乎乎地臥在槐樹下不想回家。”我就抓住“薰醉”這個詞,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槐花的濃烈香味,同時結合“傻乎乎、臥”這些詞,引導學生品讀、想象、表演,體會槐鄉孩子天真可愛、充滿情趣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再透過感情朗讀再現情景,加深體驗。當然,針對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其他語句都表現了槐鄉孩子純真可愛的特點,(板書:純樸可愛)學生可能還會說:“我來到了槐鄉,好客的槐鄉孩子會把我拉到家中,請我美美地吃上一頓槐花飯……”

“我來到了槐鄉,看到槐鄉孩子大大咧咧的,不時就朝嘴裏塞上一把槐花……”等等。

在學生思維火花不斷碰撞的過程中,我引讀課文最後一段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拓展延伸,內化表達槐鄉美

當孩子們對槐鄉美景流連忘返,爲槐鄉風情所陶醉時,我趁熱打鐵,引導孩子們策劃一個槐花節,鼓勵學生寫寫邀請函,設計廣告詞會歡迎標語,也可以介紹槐鄉風情等等,這樣,鞏固和提升了課文內容,培養了學生語文能力。這也正是本課教學的意義所在,也是新課程理念的突出體現。

以上是我對這篇課文的初步的教學設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會隨着學生的學習情況作不斷的調整和改動,不足之處,懇請評爲老師批評指導。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可謂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彷彿聆聽悅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瞭解西湖的願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彷彿”、“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透過朗讀品味,瞭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樂磁帶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兒童的表象,激活兒童的思維、情感、聯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優美的語言,藉助色彩鮮明的圖畫和悠揚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營造了一個有利於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

二、朗讀體驗法

教學中我以讀爲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我透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並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薰陶。

說教學過程

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師:透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杭州被稱爲——,而西湖就是——

師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這麼美,你們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

這一環節是對前一堂課學習的第一段的複習,讓他們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於讓他們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家是什麼》是三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課文,這篇課文極富真情,筆墨不多,卻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但耐人尋味。我主要抓住“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這條主線,透過富翁有別墅卻沒有家,熱拉爾雖然無家可歸,但有女兒就有家這兩個故事揭示“家”的含義,“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教學的:

一、氣氛渲染,調動情感

這篇課文的關鍵是要讓學生走進文字,設身處地的感受和理解。本文的故事簡單,但真正要讓學生懂卻比較難。所以一開始,我透過教師講故事,配合媒體畫面音樂,使他們較快地進入故事情景中。

在課後拓展階段,我聯繫了今年春運,那場大雪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考驗着中國的春運。我們班也有許多外地的小朋友,他們在春節回家的途中也遇到了類似的事情,加上媒體的宣傳,許多學生是有感受,瞭解的。所以在課後拓展中,播放春節前廣州火車站人山人海的場面,以及滯留旅客滿懷期望的眼神,再一次調動了學生的情緒。

二、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這篇課文生字只有3個,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進行了隨機滲透。有幾個詞語也比較難理解,本課中我採用多樣理解的方式,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到達對課文的認知。如透過出示竹籬茅舍、高堂華屋的圖片,使學生直觀的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透過故事講解,引讀等理解“離散喪生,悲喜交集,輾轉數地”,透過提出問題理解“無家可歸”。

三、反覆讀文,讀中感悟

語文課要有語文味,這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誦,透過學生的朗讀,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感悟和積累。一開始我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找出文中具體描寫家是什麼的句子。再讀讀重點小節,劃出讓你感動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到,理解後,再進行反覆誦讀,回到家是什麼。其實這一個句子也貫穿了我整堂語文課的教學,反覆出現。加深感悟。透過理解“然而”表示轉折的詞語朗讀帶有轉折及反問的句子。同時增加了讀的形式,個別讀,齊讀,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積累語言,感悟道理。

四、發揮想象,訓練說話

語文課應該積極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透過豐富的想象暢遊在語文天地。複述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父女倆再見面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根據課文目標,讓學生想象:將父女倆見面時的情景說具體。以及熱拉爾冒着哪些生命危險尋找女兒,感受他爲了找到家不顧生命安危。想象富翁爲什麼覺得自己沒有家體會他的孤獨等,抓住契機,進行想象和說話訓練。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去年的樹》講述了這樣一個哀婉動人的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鳥兒天天唱歌給樹聽,冬天即將來臨,鳥兒將要飛回南方時,鄭重承諾明年還要回來唱歌給樹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時,她的朋友樹卻不見了。鳥兒在樹根、大門和小女孩的指引下,四處尋訪,歷盡千辛萬苦,最後找到的卻是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她心裏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着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這篇童話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發展。童話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讀過之後,我們會爲小鳥與大樹之間的純真友誼而感動,會讚賞鳥兒信守諾言的品質,會產生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願望。

二、學情簡析

對於步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讀通這篇課文並不困難,課文的語言非常質樸,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但在通俗易懂的語言背後卻蘊含着深刻的人文道理,要讀懂並不容易。在教學中以鳥兒與樹根、大門和小女孩的三組對話爲主,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到鳥兒和大樹之間深厚真摯的友誼,從而激發他們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字。能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詞。

2.理解文章內容,訓練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培養語感,體驗小鳥和大樹內心的不同情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能讀懂本文。

4.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深厚、真摯的友誼,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體會誠信的可貴以及環保的重要性,體會人、動物、植物(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

四、教學重點

1.有感情朗讀,體會小鳥和大樹內心的不同情感。

2.讀悟文中的角色對話,體會童話角色的心理。

五、教學難點

懂得童話故事蘊含的信守諾言這一道理。

六、說教法

俗語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採用了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同時準備了有效的多媒體課件,讓鳥兒對樹的那種濃濃深情躍入學生腦間。

七、說學法

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方式是多樣化的,主要有:讀、品、悟、議、辯、入。爲了讓"閱讀教學成爲教師、學生、文字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結合本課的教學實際,我用到的是:讀、入。

讀:採用自由讀、找朋友讀、演讀等多種方法,真正做到以讀激情。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注意啓發學生的感覺,比如在指導最後一段時會在前三段的基礎上讓學生帶着焦急、牽掛、擔心的心情去讀。

入: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我會讓學生兩次研讀課文,設身處地體驗小鳥的心情。

八、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重溫舊知,夯實基礎;媒體激趣,體會深情;研讀對話,訓練朗讀;體悟中心,昇華情感的教學思路.

(一)藉助媒體,激發情感

恰當適時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往往能成爲整堂課的亮點。所以在課堂教學一開始就播放課文動畫,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故事開始自然的愉悅、和諧,與後面描寫的第二年鳥兒再回來尋找大樹時,大樹已不復存在的情景形成強烈的反差,使學生在最快的時間內進入課文,而且爲後面理解詞句,練習讀文,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環節設計主要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初步感受本文的寫作是以對話爲主的,爲下面的精讀課文作好鋪墊。另外,我讓學生根據所給提示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意在幫助學生把握全文內容。本文篇幅不長,但故事情節曲折,直接說出內容大意對學生來說有些困難。而給予一些必要的提示,學生稍加整理語言,即可在初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整體結構,從而達到整體感知的學習目標。

(三)反覆讀文,讀中感悟

教學中,始終把學生看做是學習的主體,以讀爲本,肯定學生,賞識學生。學生在讀書實踐中感知、感悟,在想象朗讀中提高語言感受能力,在評讀中獲得了方法,提高朗讀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把學生的學習、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調動了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

初讀課文,重點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上。雖說學生已經進入了第三年的語文學習生活,但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這個讀文的基本要求在朗讀初期還是要作爲重點予以關注,這是每個年級都必須做到的。所以在初讀課文時,字字音準和句句通順仍然是朗讀的要求,對學生容易讀錯的字音教師都要充分的關注,並不是把注意點僅僅放在幾個生字上。同時結合生字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因爲是三年級了可以在初讀時在加強寫思維的力度,如:藉助提示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再讀課文時,要求邊默讀邊思考,用直線劃出文中鳥兒與樹根、大門和小女孩的三組對話;細讀課文時,抓住這三組對話讀好,體會鳥兒和大樹之間真摯的友情。讓孩子學得愉快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期望。課堂中要努力創設輕鬆、活潑、愉快的學習氛圍,如挑戰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讓學生的朗讀更富有生氣,使學生更熱愛語文。

(四)研讀對話,訓練朗讀

我先讓學生快速地默讀課文,學生自然就找到了小鳥尋找大樹時的三組對話,然後引導學生交流(媒體出示3組對話)讓學生在小組裏面分角色合作朗讀這3組對話,彙報點評。而後讓學生透過"加提示語"的方法練習朗讀。(出示課件加提示語)

熟讀對話後,鼓勵學生表演,師適時進行角色採訪。

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的那份真情,這種演繹朗讀和情境表演等手段,利於學生體驗小鳥當時的心情,實現對重點難點的突破。

爲了實現學生與文字之間的零距離接觸,我設計了換位體驗的角色採訪,把學生帶入課文,達到了文我一體,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境界。

(五)體悟中心,昇華情感

教師引讀最後1節。齊讀課文後,學生質疑,引導學生抓住兩個"看"字,補充對話,(出示填空課件)體會小鳥兩次看的不同意義,揭示有關奉獻、真情、誠信的人文內涵。在體會小鳥的深情基礎上將文中的小鳥改成"我",使學生又一次進入文字,在學生了解了小鳥的心理後,將守信這個主題滲透到課堂中。 (我認爲這樣就能夠使情感的薰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完美地結合起來。)此時,大樹這一單一角色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表達需求,所以我就因勢利導,進行拓展說話練習。把單一角色擴展成多位角色:想對誰說就對說誰,包括小鳥、大樹、伐木工人、小女孩,也可以是作者,甚至是樹根。

這樣的設計,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新理念,讓學生在學文前積累,學文中積累,學文後積累,從而爲提升孩子的文化底蘊,提高語文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六)總結 總結是昇華文章情感的佳徑,師生共同總結達到一種師與生,生與文字間的情感共鳴。

九、板書設計

(出示課件)

去年的樹

去年--------今年

友情 守信

這樣的設計既增強了直觀性,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又增加了自主性,有助於學生對對話學習的自主選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奇異的植物世界》是小學語文S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3篇課文。

這是一篇參觀記,寫小星和同學們在嚮導李叔叔的帶領下參觀植物園的過程,從中展現了一個奇異的植物世界。

全文共8個自然段,可以分爲三個大部分,是按總分總的結構來寫的,其中第二部分,也就是2——7自然段描寫的是整個參觀過程,課文一步一景,一個自然段寫看到的一種植物。透過小星的看、聽、嘗、摸、問和嚮導李叔叔的介紹寫了每種植物的特點,充分展現了各種植物的奇異之處。課文脈絡清晰,前後銜接自然,抒發了作者對奇異的植物世界的讚美和熱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單元目標及作文學評的要求,

第二課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透過朗讀使學生體會到植物世界的奇異,加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學習課文從幾個方面把一層意思寫具體的表達方法,瞭解“總分總”的構段方式。

3、基於對作文學評的理解,我將第三個教學目標定爲: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充分利用眼、耳、口、鼻、手等感官去感知大自然,並努力將這種寫作方法運用於自己的習作當中。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透過感官來感知大自然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是充分體會植物世界的奇異,激發探索植物世界奧祕的興趣。

四、說教學教法。

本課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以“導——扶——放”的形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五、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安排了三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回顧,整體感知。1、師生共同書寫課題(我板書,學生書空)2、出示本課要求掌握的字、詞,讓學生快速認讀。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檢查了學生對第一課時字詞的掌握,又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打下了基礎。3、提問複習: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情?(學生會回答: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小星和同學們在李叔叔的帶領下參觀了植物園,看到了許多奇異的植物,感到植物世界的神奇這樣)一件事。這一問題的設計,能夠帶領同學們對課文內容作整體把握。

(二)、精讀課文,品學體味。

1、首先讓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明確這段是全文的總起段,告訴我們小星和同學們在(板書)農藝師李叔叔的帶領下去參觀植物園。

2、提問:課文中哪幾段對這些奇異的植物進行了描寫?請快速的找出來!(學生會發現哈哈樹帶電花蠟燭樹醉草捕蠅草水笛荷它們分別在第2—7自然段,而且是每一段只寫)一種奇異的植物。

3、我用過渡語:李叔叔向同學們介紹了這麼多植物,到底這些植物奇異在什麼地方呢?讓我們一起到文中細心地找尋答案吧!指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我設計了這樣的思考題:①這一段寫了什麼植物的什麼特點?②作者是怎樣感知到它的特點的?(學生讀第二自然段後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將依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哈哈樹……出笑聲……聽)“這兒明明沒有別的接着指導學生讀出哈哈樹的奇異,用好奇、驚訝的語氣,老師範讀:遊客,哪兒來的笑聲呢?”指導李叔叔介紹要用平和親切的語氣,表現出長者的平易慈祥,循循善誘,充滿智慧。這樣的設計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根據學生讀文的情況進行指導學習找出植物的奇異的特點,又使學生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習第三自然段默讀第三段,猜一猜老師會問什麼問題?(暗示同學們可看着板書,讓學生猜到會問寫)了哪種植物?什麼特點?怎樣感知的?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學生學習後,重點指導朗讀:’他驚叫着把手“小星越看越喜歡,便伸手去摸……‘啊!”縮了回來,顯得很緊張。(透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小星的心情和他的情感變化。)幫助學生整理學法,我們是用通讀全段——找準重點內容——體會特點——怎樣感知——朗讀感悟的方法學習的。

4、學生自學4—7段出示自學提示:文中各段分別寫了那種植物?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感受到的?首先自主學習,圈出文中重點內容,再進行小組內合作交流。依據學生彙報適時板書。(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2、3段學習了學法的基礎上,在自學提示的引導下自學,透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辦法解決問題,體現了老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5、學習第8自然段,體會作者感想聽到哈哈樹的笑聲,觸摸到帶電的花朵,瞭解到能點亮的蠟燭樹,品嚐到酒味四溢的醉草,觀察到本領強大的捕蠅草,聽到清脆柔和的水笛荷發出的笛聲。我們怎能不感慨:“多麼奇異的植物世界呀!”指導同學們讀出驚訝,讚歎,激動的作者之情!(板書:奇異)

6、引導學生觀察板書,體會作者透過多種感官感知事物,讓事物的特點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的這一寫作方法,強調在平時的作文中一要充分利用眼耳口鼻手這五個作文好朋友。

7、通讀全文,再次感受植物世界的奇異,用讀來抒發自己的感受。

(三)、總結昇華,拓展延伸。這篇課文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奇異的植物世界,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奇異的植物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看會走路的樹,跳舞草,生石花,吃人樹,大王花。同學們,大自然的奧祕是無窮無盡的,需要我們去了解,去探索。課後請同學們藉助課外書,藉助網絡去了解更多的奇異的植物,瞭解大自然更多的奧祕!

六、說板書設計。

15、奇異的植物世界去參觀(總起)哈哈樹——出笑聲——聽

帶電花——帶微電——摸蠟燭樹——能點亮——問(分述)醉草——含酒精——嘗捕蠅草——吃蟲子——看水笛荷——可發音——聽奇異

(總結)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能向學生傳遞給清晰直觀,便於理解和記憶的課文內容。

本課的板書設計突出兩個特點:

1、將課文主要內容清晰直觀的呈現給學生,一目瞭然植物的特點及感知方法。

2、整體呈現“總……分……總”的構段方式。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散文。讀着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進一幅如詩、如夢、如世外田園般的畫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媽牽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過村頭,走過大道和小路,走過小溪和水塘,走過溪岸和拱橋,走過果園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靜,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蟲鳴、鳥飛、溪流、人語,無不充盈着溫馨、甜美之情。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①讀與想象結合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教會學生學習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不會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引領學生透過文字向畫面,抓住詞語理解文章。解決教學重點。

②讀與品味語言結合法;詞語的理解仍是三年級教學的重點,文字語言精妙、別緻、富有詩意。透過引導學生品味重點詞語體悟感情,突破教學難點。

2.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採用“讀讀——畫畫——議議——練練”的學習方法,在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和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1.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教學開始,可設計這樣的導語:“孩子們,透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月光的照射下的鄉村景色美麗極了,真是令人陶醉。我和媽媽伴着蟲鳴、鳥飛以及果園那邊飄來的果香在明亮的月光下散步,我和媽媽都去了哪些地方?小作者發現的這些美麗的景色,我們大家是否曾經留意過。現在我們一定要用心來讀課文,體會作者是用了多麼美麗的語言寫出了我們也許曾經有過的感受。”

2.細讀品味,理解感悟。

要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感受力,細微之處見精神,要培養學生豐富而細膩的感情,用這種情愫的陶冶,讓學生觸景生情。新課標倡導:“以生爲本”的新理念,要我們把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所以,本課教學,以學生的誦讀爲主線,抓住了幾處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感悟。

(1)佈置學生自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要求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思考這些語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在讀的過程中想象美麗的畫面。)

(2)小組交流。

這樣富有詩意的文章,學生不僅喜歡自己反覆誦讀,更願意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與他人交流,小組交流中給每個孩子充分的時間,他們可以說、可以讀,可以爭論,在生生交流中學生對課文的認識有了一個更深的理解。

(3)彙報交流。

教師透過重點語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的語言美,蘊涵的真摯的親情。

①“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佈滿河牀。卵石問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

“流着”一詞兩次使用,朗讀時要強調。

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麼可能?但正是這種語言,纔將本無感情的自然之物附上甜美、歡快、幸福的情緒,如流水綿綿不絕。

“多少可愛”引導學生讀出喜悅的心情。

“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一個“抱”字:形象地寫出了小水塘的形狀以及倒影在水中的月景,同時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使得月亮、水塘和我們都顯得那麼和諧,那麼美好。

②“我們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

月光照在水面上,隨波盪漾,月光閃閃;而照在果園裏,果樹上結滿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團團的了。

小作者和媽媽伴着月光走過許多的地方,除了從重疊用“走過”這個詞感受到,還可以從文中的“……”看出來。引導學生想象:“我”和媽媽還去了那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兒又是什麼樣?

(孩子會有很多奇異和美麗的想象。這樣的交流也是一種美的陶醉。)

③學習反覆句

“我和阿媽走月亮!”在文中出現三次。看似重複,實則妙筆之句,充分表達了小作者和阿媽走月亮時無比幸福和喜悅之情。細細咀嚼這種情致,意趣,雖是秋夜,卻讓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3.拓展延伸.說月夜。

語文教學重在體悟,學生的感受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美的欣賞是不能缺少的。我們教給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更要引導學會他們感悟。感悟文美、景美、情美、人更美。

作者情不自禁的讚歎也同樣會感染我們,讓學生深情地讀:“多美的夜晚啊!”

(2)讀了課文,孩子們更進一步體會到鄉村月夜的美麗,鄉村月夜這是一種自然,寧靜的美麗。孩子們寫幾句廣告語向朋友介紹鄉村的月夜,有時間去欣賞月景。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課時

學習目標

①能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把香港稱爲“東方之珠”的原因。

③讓學生蒐集資料,瞭解香港的歷史與今天。

教學重難點:瞭解香港的歷史與今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①板書課題。看了課題,你知道課文講的是什麼地方嗎?(香港)

②香港,她爲什麼被稱爲“東方之珠”呢?今天我們就去遊覽一下,具體感受這顆璀璨無比的“東方之珠”。

二、整體感知

①指名讀閱讀提示,找出閱讀要求:說說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香港的。

②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

③交流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板書:萬國市場 美食天堂 旅遊勝地 燈的海洋

三、誦讀體驗

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自己特別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讀懂了什麼,還有哪兒沒有讀懂。

②交流展示。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語段,說說從課文中瞭解到了什麼,提出不懂的問題。

③師生共同釋疑。

四、拓展活動

舉行“香港的昨天與今天”發佈會。

學生自由交流蒐集到的資料,也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讀了課文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