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課文

魯濱孫漂流記的作者介紹及課文簡介

課文1.53W

知識:作者及魯濱孫漂流記簡介反思

魯濱孫漂流記的作者介紹及課文簡介

笛福(約1660—1731)英國作家,十八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生於商人家庭,早年經商,1692年破產後,從事寫作。早年以寫政論和諷刺詩著稱,反對封建專制,主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1719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魯濱孫漂流記》,同年又寫了續篇。1712年,英國航海家渥地士·羅吉斯的《環球巡航記》披露一件奇聞:一個水手被拋在距智利海岸五百海里的荒島上,孑然一身,竟能生活了四年多。這件奇聞就成爲笛福寫作《魯濱孫漂流記》的題材來源。晚年開始發表海上冒險小說、流浪漢小說和歷史小說。代表作《魯濱孫漂流記》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要求“個性自由”,發揮個人才智,勇於冒險的精神。其他小說有《辛格爾頓船長》《摩爾·弗蘭德斯》等。

《魯濱孫漂流記》

《魯濱孫漂流記》是長篇小說,作於1719年。主人公魯濱孫因乘船遭遇風暴失事,漂流到孤島,獨自在那裏生活了二十多年,歷盡艱難困苦,不但供給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經營了一片肥美的`土地。魯濱孫是他那個時代的創業者。作者藉此歌頌了處在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個人奮鬥精神。小說情節生動,細節逼真,描寫細緻,語言流暢,富於深刻的哲學和社會意義。作者繼此又寫了第二部和第三部。第二部寫魯濱孫舊地重遊,以島的主人自居,開化島上居民,接着又到世界各地冒險,包括中國和西伯利亞。第三部大多是道德說教。

1719年,《英國人》雜誌刊登了一則新聞:有位蘇格蘭水手與船長髮生衝突,被拋棄在荒島上,孤獨地生活了四年多,變成了一個忘記了人類語言的野人。後來,一位航海家發現了他,把他帶回英國。有位作家感到這是個很好的題材,便很快創作了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小說《魯濱孫飄流記》。這位作家就是被譽爲“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的丹尼爾·笛福(1660——1731)。

笛福曾因參加反對復辟舊王朝而被捕入獄,在倫敦一個廣場帶枷示衆三天,人民羣衆爭相給他戴花環,表示敬意。他一生寫有許多小說和政論,主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擴展殖民地,反對封建專制政體和等級制度,反映了新興資產階段的利益和要求。

笛福的代表作《魯濱孫飄流記》,小說描寫魯濱孫不顧父親的勸阻,決心要出海經商。開頭幾次航海經商很順利,但有一次爲土耳其海資所俘,幸而脫逃,到巴西經營蔗田和糖廠。四年後往非洲販賣黑奴,不幸在大海中遇險,船上只有魯濱孫一人脫險。其餘的人全部葬身魚腹。他飄流到一座荒島,一個人在島上造屋、種麥、餵羊、造船。後來從島上的土人手裏救出了一個將要被殺的人,作爲自己的奴隸。他的島上生活了28年,最後搭一艘路經荒島的英國船回國。但他念念不忘“領地”,還專程來“視察”他“領地的居民”,並給島上帶去一些必需品,使荒島變得興旺繁榮起來。

這部小說體現了資產階級初興時期自由發展的時代精神,肯定了勞動的偉大和價值。同時也形象地表現了資產階級個人功利主義的本質。魯濱孫的形象,可以說是“真正的資產者”的曲型形象。

《魯濱孫飄流記》在藝術上有很高成就。它突破了當時文學規範的束縛,創造了新的文學體裁。它以第一人稱和日記、回憶等形式,真實地描寫了人物的行動、環境和細節,開創了18世紀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