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課文

語文課文難句解析之我的母親

課文2.73W

1、難句解析:我小時身體弱,不能跟着野蠻的孩子們一塊兒玩。

語文課文難句解析之我的母親

“野蠻”並無貶意,“野蠻的孩子”主要是指那些身體強健、敢於淘氣、能在遊戲中冒險的孩子。

2、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裝出點“先生”樣子,更不能跟着頑童們“野”了。

“裝”,本意是作假的意思,這裏應該理解爲雖然實際上不是先生,但自己刻意追求像先生的意思。這有一點“貶詞褒用”的意味:用一個含有貶義的詞語,表達自己在母親、長者的鼓勵下刻意追求的`正當目標。“野”,與上文的“野蠻”,在文中都是遊戲、貪玩的意思,跟舉止安穩、專心讀書相對。這是長輩指責孩子只顧遊戲、貪玩的用語,表現了作者童年時代深受長輩影響的特點。

3、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底子。

雙重否定,加強對“打了一點底子”的主觀肯定。既表明了態度,又不顯得斷然和絕對。“一點”,也是謙虛的說法。

4、大嫂是個最無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個很能幹而氣量很窄小的人。

“懂事”,在這裏是明道理、辨是非、不胡攪蠻纏的意思;“不懂事”。自然是不辨是非、胡攪蠻纏的意思。“窄小”,在這裏是心胸狹窄,對他人難以寬容的意思。一個不明道理,一個心胸狹窄,自然容易“鬧氣”。介紹兩位嫂子這種脾性,然後寫到母親對她們的寬容,是運用側面描寫手法反襯母親仁慈、溫和的性格。

5、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混”,表明了作者謙虛的態度,也說明母親給“我”的教益是多麼大。

6、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如果”是假設的意思。這句話是作者講自己待人處事的優良品德來源於慈母的教訓和影響。用“如果”來假設自己只要具有那些美德。尋根溯源,就要歸功於母親。這一假設,既表現了作者的謙虛品格,又不妨礙對母親表示敬重感激之情。

7、我母親二十三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

如實道來,真誠傾吐,流露出對母親的疼愛之情。

8、大哥的女兒比我只小一歲,她的飲食衣料總是和我的一樣。我和她有小爭執,總是我吃虧,母親總是責備我,要我事事讓她。

這兩句話表現了母親待大哥一家寬厚仁慈,對親生兒子要求嚴格的優秀品質。

9、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就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這兩句話說的是母親的嚴格教育使作者很早就具備了獨立生活、自我剋制能力,強調母親對作者從少年時代就開始的獨立生活產生了極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