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課文

課文吆喝教學實錄

課文1.63W

蕭乾的《吆喝》一文中,商販的吆喝聲,在無心人聽來,或許頓生厭煩,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聽來,卻是優美動人的音樂。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吆喝教學實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文吆喝教學實錄

師:上課。

生(齊):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師:非常高興能和同學們共同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先去認識一下作者——蕭乾先生。(幻燈片:作者簡介)來,請你來讀一讀。

生1:蕭乾,蒙古族,原名蕭炳乾,北京人,著名記者、作家、文學翻譯家。

師:非常好。請坐。蕭乾,北京人,而且是老北京人,非老北京不能寫出這樣濃郁北京味道的文章。大家已經預習文章了,看看這幾個生字詞能不能讀準。(幻燈片:五個生字詞)(給學生一分鐘時間)

師:誰來讀一讀。

生2:囿於、餛飩、餑餑、秫秸杆、吆喝。

師:讀的非常好。第二個詞與我們這裏的方言有點詫異。我們這裏叫——

生(齊):餛飩(發頓音)。

師:其實它念——

生(齊):餛飩。

師:秫秸杆,也讀對了。但是,如果在北京的口語也就是京白裏邊,往往會加一個兒化音。怎麼讀?

生(齊):秫秸杆兒。

師:很好這就是京白的特點之一。好的,每個生詞讀兩遍。齊。

生(齊):……吆喝(生字詞讀兩遍)

師:這個吆喝的喝,輕聲,大家也讀準了。吆喝原意指的是大聲的喊叫,但是在這片課文裏邊,他指的是什麼?文章當中,有一句話明明白白告訴了我們。他說,這吆喝啊,指的就是——,就是——,什麼呢?

生3:一種口頭廣告

師:指的還不是這一句。吆喝當然是廣告,更確切的說是哪一句呢?它指的就是——

生4:背景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

師:在哪裏?

生4:第二段的後半句。

師:找到,把它劃下來。這就是吆喝,對這樣的吆喝,學們可不陌生吧。我在農村長大的。早上經常有敲梆子買豆腐的,那個算是器樂,咱不說了。有一種聲樂,唱出來的,宛轉悠揚,別有滋味,令我至今回味悠長。星期天回家,又聽到這樣的吆喝聲,是這樣的。(師模擬)“小雞來哦——,賣小雞——囉!”聽過沒有?

生(七嘴八舌):聽過。

師:對了,買小雞的是吧?這是咱們這兒的吆喝聲。但是與老北京城那大街小巷形形色色各行各業種類繁多的吆喝沒法比。這節課,我們隨着蕭乾,一起走入幾十年前的老北京,去感受下街頭那種純正京白的吆喝的味道,也去感受下《吆喝》這篇文章背後的情懷。(板書:感受 情懷)

師:教給大家一種讀書的方式或者也叫做姿態——還原。(板書)就是透過你的理解和演繹把文中無聲的文字還原成有聲有色的場景和畫面,在這種情境中設身處地置身其中,去感覺,去感受,去領悟,去理解,去表達,這就是還原。(幻燈片:小組活動要求)下面請同學們找到文章當中你最感興趣的一種吆喝,然後在四人小組當中試着吆喝吆喝,儘量原汁原味的還原出來。注意兩個提示:一是注意標點符號;二是注意前後語言的提示。然後每組推薦一兩個惟妙惟肖的吆喝聲,在全班展示一下。來,開始。

生(小組活動),師巡視指導。

師:好的同學們,吆喝聲不長,但是很有味道。我要的是這個味道。注意每組的吆喝盡量不要重複。吆喝的同學要注意作者所說的那個特點——要氣力足,嗓子脆,口齒伶俐。哪個組先來?

生5:一包糖來——荷葉糕!

師:不錯,這個吆喝,一定要抓住一個詞,那個“一包糖”要——

生(齊):尖聲尖氣。

師:對,尖聲尖氣。怎麼來?再試一試。

生5:一包糖來(尖聲尖氣)——荷葉糕!(掌聲)

師:這個吆喝很精彩,我要這樣吆喝行不行?荷葉糕來——一包糖!行不行?爲什麼不行?

生5:先說一包糖來,可以留下一個懸念。

師:什麼懸念?這個吆喝要突出一個特點,是什麼?

生(齊):甜!

師:甜到什麼程度?

生(齊):一包糖!

師:吆喝中,誰在前,誰在後,誰大聲,誰小聲,這裏面都是智慧,都是講究。不錯,吆喝的好,你站着。(笑)第二個吆喝,你來。

生6:葫蘆兒——剛蘸得!

師:這個吆喝很能體現京白的特點,這裏有個兒化音,要處理的不留痕跡。怎麼辦?再來!

生6:葫蘆兒——剛蘸得!(較好)

師:好的。葫蘆兒就葫蘆兒唄,爲啥還要強調剛蘸得呢?

生(齊):新鮮。

師:文中還有個買糖葫蘆的。誰來?

生7:葫蘆兒——冰塔兒——(很精彩)

師:你是不是北京賣過?特別的京味兒十足。你來說一說,你的這個吆喝好在哪裏?(語塞)葫蘆兒,冰塔兒,這兩個詞什麼關係?

生7:做的像冰塔兒似的。

師:一個冰塔兒,你似乎看到了葫蘆怎樣的特點?

生7:晶瑩剔透的糖稀厚厚的'。

師:用課文當中的那個詞怎麼說的?形容的怎麼樣?

生(齊):晶瑩可人。

師:什麼叫晶瑩可人?

生7:閃着光,特別漂亮

師:可人呢?

生7:可人就是看着就想吃。

師:非常讓人喜歡,是吧。前邊那個吆喝不是說新鮮嗎?我就不吆喝新鮮,我吆喝好看,做的像冰塔兒,模樣好看,角度不一樣,智慧。你也站着。下一個。

生8:吆——蕎麥皮耶!

師:有意見,這個“吆”應該如何?

生(齊):高

師:再來。

生8:吆——蕎麥皮耶!(很到位)

師:很好,注意啊,這個蕎麥皮可不比糖葫蘆。蕎麥皮不好看,不好吃,不好玩,怎麼吆喝讓人家記得住呢?他就有辦法,怎麼辦?

生9:嚇唬人。

師示意生8再來:吆——蕎麥皮耶!(極好)

師:我嚇你個馬趴,看你記住記不住!蕭乾就記了一輩子,對吧!什麼叫馬趴,知道吧?

生(齊):倒了。

師:對,這是京白語言中特有的詞,指的是倒在地上了。你也站着。誰還有精彩的吆喝?你來。

生10:蒸而又炸呀,油兒又白搭。面的包兒來,西葫蘆的餡兒啊,蒸而又炸。:

師:挺好,這個比較難,但是有點節奏在裏邊。吆喝的好,精工出細活啊。站着。還有,你來。

生11:又不糠來又不辣,兩捆蘿蔔一個大。

師:你的節奏感把握的很好。這種感覺就是文中那個詞,說的是什麼?

生(齊):合轍押韻。

師:合轍押韻的特點。對,你能把它吆喝好了,也能把下邊那個吆喝還原好了。你試試。

生11:老太太(那個)真行好,給個餑餑吃不了。東屋裏瞧(那麼)西屋裏看,沒有餑餑賞碗飯。

師:好不好?再來一遍,大家打着拍子,就知道合轍押韻是怎麼回事兒。來,起。

生11吆喝,學生打拍子。

師:合轍押韻,最有藝術的味道。站着。還有嗎?

生12:冰棍兒——三分嘞!

師:冰棍兒,三分嘞。降價了,愛買不買,不買,你吃虧。站着,還有嗎?

生13:餛飩喂——開鍋!

師:對了,快捷方便,誰來都開鍋。看看還有嗎?

生14:硬麪——餑餑——

師:這個“面”,在京白裏邊往往會加一個什麼?

生(七嘴八舌):兒化音,面兒。

師:如果加上兒化音,什麼樣?

生14:硬麪兒——餑餑——(極好)

師:就這個味道,你的這個吆喝有怎樣的特點呢?

生14:簡潔。

師:只是簡潔嗎?文章當中怎麼說的?

生14:聲音厚實,詞兒樸素,光宣佈賣的是什麼,一點也不吹噓什麼。

師:由此你發現,這個賣餑餑的買賣人又怎樣的特點?

生15:實在。老實。

師:你從哪裏看出來的?特別從哪個詞兒上看出來的?一點也不吹噓什麼。做人實在,樸實,像他賣的那個硬麪餑餑。我說的是樸實,不是說長的像。(笑聲)看看還有沒有?

生16:滷煮喂,炸豆腐吆!

師:好的就你了,站着。在看,還有嗎?來,後面的那個男生。

生17:喝了蜜的大柿子!

師:這個吆喝,好在哪裏?

生17:因爲它喝了蜜,給人感覺就特別甜。而且和樸實的餑餑的吆喝成鮮明的對比狀態。

師:對,他用了一個修辭,就是——

生17:擬人。

師:所以,那麼簡單的一個吆喝,但是在吆喝的人的嘴裏邊,就變得那麼生動形象,幽默風趣,這就是口頭的藝術。還有嗎?

生18:就剩兩掛了!

生19:栗子味兒的白薯,蘿蔔賽過梨!

師:好的,就你了。還有一個。就是那個乞丐。這個不賴同學們,太難了,老師來。還原這個,要抓住幾個詞兒,顫音,挑高了嗓子,用低音。是這樣的:行好的--老爺--太(哎)太”,過好一會兒,(好像餓得接不上氣兒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飯--剩菜--賞我點兒吃吧!(掌聲)聽這樣的吆喝,你什麼樣的感受?

生20:就給點吃的吧。(笑聲)怪可憐的。

師:自然的生髮出一種——同情之心(齊)。用課文中的一個詞叫什麼?

生(齊):淒厲動人。

師:這麼複雜的一種聲音,作者只用一句話就完完整整的描摹下來,這就是大作家筆力的功夫。

師:剛纔同學麼都還原的很好。接下來,咱們一起把這些聲音還原到課文當中,去聽一聽,蕭乾那純粹的京白的語言的連綴下,北京街頭這形形色色的吆喝的風采,也同時感受一下吆喝背後,你都感受到了什麼,撲面而來的是什麼?現在起我蕭乾,你們老北京小商小販,我讀課文,吆喝歸你們。咱們都惟妙惟肖的還原老北京話,也就是京白,感受京白的特點,就是快,有時候有點含混不是特清楚,再就是兒化音多,重。注意體會,開始。

(效果:師生合作讀課文,唱吆喝合作讀完,掌聲起)

坐着的同學請閉上眼睛。如果時光倒流幾十年,你走在老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你一年四季不論颳風下雨,從早到晚,都會看到形形色色各行各業的商販們,聽到這樣此起彼伏的吆喝聲——

(師示意,生陸續演繹吆喝,教室裏響起陣陣吆喝聲)。同學們,睜開眼睛,透過這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中,你感覺到老北京買賣人的什麼呢?你覺得撲面而來的是什麼呢?

生21:樸實,熱愛生活,極富地方特色。(師板書:樸實,地方特色)

生22:叫賣人的靈活。(師板書:靈活)

生23:幽默風趣。(師板書:幽默風趣)

師:還有嗎?越來越多了。

生24:別出心裁的創意。(師板書:創意)

生25:厚重濃郁的地方特色。

生26:生動誘人的叫賣藝術。(師板書:叫賣藝術)

生27:自然而種類繁多,有藝術性。(師板書:藝術性)

生28:叫賣千奇百怪,有藝術性和複雜性。

生29:質樸自然,有獨特的魅力。

生30:熱情。

生31:文化的積澱。(師板書:文化)

師:同學們,大家感悟了很多。我們不妨把你的感悟再推進一步。你說它是藝術文化。這個來自底層老百姓的藝術文化,蕭乾先生對它是怎樣的一種感情呢?

生32:熱愛與懷念。(師板書:熱愛與懷念)

師:你怎麼讀出來的?

生32:他是個老北京人,他寫的那些叫賣聲特別符合那個時代,對人物的描寫,吆喝的描寫很生動形象。

師:所以你認爲有種故土的情懷在裏邊,是吧?不錯,請坐。還有嗎?一種怎樣的感情呢?有個句子體現的很好。他說“現在北京倒還剩一種吆喝”。你從這裏讀出了什麼呢?

生33:我覺得是一種惋惜的感覺。

師:惋惜的感覺,爲什麼?

生33:過去北京城的吆喝種類繁多,而現在還剩一種,這前後的差異,突出了這種惋惜的感覺。

師:所以他希望這種藝術要怎麼樣?

生33:保留下去。

師:對,或者叫傳承下去。在惋惜之餘,最後,“並沒有失傳”,還帶着點什麼感覺?

生34:欣慰。

生35:慶幸。

師:對,慶幸。表現了他對這種藝術的一種熱愛,一種懷念,一種留戀,希望傳承下去的這樣一種情懷。

師:另外,同學們還感受到了很多來自吆喝的種種體驗,但是這些體驗都是吆喝的表面。同學們,你就沒有透過吆喝去關注一下那些吆喝的人嗎?文章當中啊,這些語言哪,並不都是詼諧和幽默啊。

(師沉抑的讀這些句子:我小時候,一年四季不論颳風下雨,衚衕裏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可夜晚過的,並不都是賣吃食的,還有唱話匣子的。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聲機和半箱唱片。那時夜裏還經常過敲小鈸的盲人。至今我還記得一個乞丐叫得多麼淒厲動人。他幾乎全部用顫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爺--太(哎)太”,過好一會兒,(好像餓得接不上氣兒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飯--剩菜--賞我點兒吃吧!”)

師:你明白了些什麼?

生36:我覺得這些吆喝的人很多是迫於生計,迫於無奈,然後表現了作者對他們的同情和無奈。

師:迫於生計,迫於生活的壓力,對吧?

生37:這些人,他們爲了生活其實也很辛苦,看似幽默的背後也有他們的辛酸。

生38:我感覺作者用吆喝來襯托吆喝人的那種不容易。

生39:我感覺作者用吆喝來體現出老北京那種獨特的吆喝背後的艱辛。

生40:我覺得蕭乾用這篇文章來描寫社會中下層人們……

師:底層。

生40:對,是底層生活,他們迫於生計一年四季都要奔波,大冷天不管颳風下雪都要勞作。感覺蕭乾的心情也是很心酸,對他們的同情和憐憫。

師:說的多好啊,同學們。老北京的那些買賣人爲了維持一家的生計,他們一年到頭無論颳風下雨,無論春夏秋冬,從早到晚,他們都走在大街小巷裏做買賣。儘管生活是這樣的艱辛,但是隻要他們挑着擔子,推着小車走在街頭做買賣,那他們的吆喝就是——(板書:唱)唱出來的,以聲樂的形式唱出來的,以唱的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一個“唱”字,你又明白了什麼呢?

生41:他們比較樂觀,熱愛生活,比較積極。他們不是屬於比較悲觀那樣的人。

生42:他們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

生43:他們不是悲天憫人,自怨自艾,透過自己的努力來堅強的生活下去,不放棄生活的希望。

師:真好。從來沒有放棄,從來都是以熱愛生活的姿態出現,儘管他們是那樣的艱辛。這就是老北京人。蕭乾說,我寫這些文字,就是爲了找到早已失去的老北京人的尊嚴和自信。他因此寫了很多文章,收錄在一本書中叫《北京城雜憶》。冰心奶奶,大家都知道是吧。她也算是個北京人,她在北京度過了青少年時期,她把北京當做她的故鄉。當她讀到《北京城雜憶》的時候,這樣評論道“讀蕭乾的《北京城雜憶》,他那流利而俏皮的京白,使得七十年前北京的色、香、味,頓時縈繞而充滿了我的感官,引起我長時間的含淚的微笑。”同學們,咱們今天學了《吆喝》這篇文章,你有沒有理解什麼是含淚的微笑呢?

生44:含淚是因爲故鄉具有濃郁特色的藝術都快失傳了,非常可惜,眼眶含淚;微笑是因爲有人把故鄉的特色藝術保留,勾起了童年時故鄉的記憶……

師:於是很欣慰。所以就微笑,這是一種理解,還有嗎?

生45:含淚的微笑裏包含兩種感情。都跟家鄉有關,一種是見到多年前的家鄉風貌,是一種懷念,多少有點悲哀,好久未見了;微笑是每一個在外的遊子看到曾經的故鄉都會有一種親切感。

師:大家要結合《吆喝》這篇文章去理解。

生46:含淚是因爲他想到吆喝的那些人,他感到心酸。欣慰是因爲,現在不比從前的生活,他們的處境應好些了,所以欣慰。

生47:微笑是因爲小販對生活的熱愛,充滿希望,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含淚是對他們生活的心酸的一種同情。

師:真好。微笑的是幽默詼諧的京白,樂觀積極的精神;含淚則是由於對艱辛生活的關注。原來在文章的背後,有着的是蕭乾那雙關愛的眼睛,有着的是他那一腔悲憫的情懷啊!(板書:悲憫)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以還原的姿態來感受了京白的特點,探究了《吆喝》這篇文章的主題情懷。大家感受到了很多,我很高興。最後再說一句,當我們以還原的姿態來探究文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文字的——語言!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