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有關中考滿分作文彙編五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考滿分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中考滿分作文彙編五篇

中考滿分作文 篇1

小時候,同大多數孩子一樣,我也有許多的夢想:我想做一名航天 員,在太空中遨遊探索;我想做一名大集團公司的總經理,過上豪華富裕 的生活;我甚至想做國家政要,爲中華興盛做出自己的貢獻……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心中的夢想發生了變化。航天員固然偉大,總 經理固然富有,國家政要固然光耀,但今天的我更願意做一名普普通通 的勞動者,去寫下屬於自己的篇章.。

我願做一名平凡的教師,用手中的粉筆勾勒出我生命的全部—孩 子們的未來。記得有這樣一句話:如果說孩子們是天上的星星,那麼老 師就是點亮他們的人。我願意點亮孩子們的人生,我渴望點亮孩子們的 未來。我希望用我微弱的力量爲祖國培養棟樑之才。當我看到孩子們 獻身祖國建設時,我會無比自豪!

我願做一名建築工人,揮舞手中的鐵鏟爲國家的工業化建設盡我的 微薄之力。工人這一職業固然微不足道,但國家建設離不開他們:三峽 大壩的建築工地、西藏鐵路的建設現場……哪裏沒有他們的身影?做一 名工人是光榮的。等到有一天,我鬢髮斑白,看着我親手參與建設的高 樓大廈,我會無比驕傲!

抑或我可以做一個農民,中華大地上最普通的農民,用我辛勤的汗 水爲國家奉獻出優質高產的糧食作物。我要投身農業科學研究,研製出 更加科學的播種機、插秧機哥收割機……研製出更加有利於人體健康的 肥料、農藥……我會做一個新型農民。聽着人們稱道我提供的高營養的?大米、玉米、白麪……我會無比激動!

真的,做一個平凡的勞動者不錯!大家都願做紅花,誰來做綠葉? 沒有綠葉的陪襯,紅花怎能顯現出它的美麗?一座沒有打好基礎的高樓 大廈又怎能屹立得長久?我願做那奠定高樓大廈基礎的基石,我願做共 和國建設的基石。無怨無悔!

中考滿分作文 篇2

公交車上,我一手提着包裹,一手緊抓扶手,一條腿支撐着全身的重量,另一條腿小心的躲閃着衆多豎立着的腿。我的腳扭傷了,又沒有座位,“金雞獨立”的滋味真不好受。這時,我最想做的是,別人下車時,我要搶一個座位。機會終於來了:車停了,車門開啟了,我旁邊的乘客站起了身。我的身手突然敏捷起來,在他剛剛離開座位的一剎那間,我便拖着傷腿,連人帶包裹,一起佔領了那個位子,當時,我特別的美,除了腳還疼之外,渾身上下都是爽的.。

車門又一次開啟了,上來一位老奶奶,頭髮花白,臉上刻滿皺紋,雖然年過花甲,但眼角眉梢卻透着霸氣,手裏扯着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孩子無法擠出擁擠的人羣,一個勁兒的喊奶奶,奶奶腳步蹣跚,一邊哄着孩子,一邊問售票員有沒有座位。售票員沒有答話,而是讓其他乘客往裏走走,給奶奶和孩子留出一塊可以站的地方。我想站起來給奶奶和孩子讓位,無奈我的腳一直在告訴我:“可憐可憐我吧,我可正疼着呢!”正在我猶豫之際,奶奶發了脾氣:“什麼破車,連位子也沒有。你這售票員也是的,就不能給我們孃兒倆找個位嗎!上了你的車倒了八輩子黴了。”售票員有些不高興了:“人那麼多,沒有位,我怎麼給你找。”老奶奶不願意了,“你就眼睜睜的看着我一個老婆子一直就這麼站着嗎?你怎麼當售票員的。”售票員很聰明,不再搭理她,把頭扭向了一邊。衆多目光都落到了老奶奶身上,有的冷漠,有的同情,有的憤怒。老奶奶也不再說話。我心裏想,這老奶奶,太霸道了,我僅有的一絲讓位的念頭也消失了。

車繼續走着,儘管人很多,車上卻出奇的靜,能清楚的聽到汽車馬達的聲音。奶奶吃力的站着,不時的扭動着自己的雙腳。我突然感覺到坐在老人身邊是那樣的不舒服。我站起身子,可偏偏受傷的腳又碰到了前面的椅子,痛的鑽心。我重新坐了下來。這時,老奶奶一邊小聲說着“頭暈”,一邊扶着身邊的椅子蹲了下來。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對奶奶說:“老人家,你坐這!”奶奶一臉感激的神情,慈祥的微笑掛在了眼角,連忙說:“謝謝,謝謝!”

中考滿分作文 篇3

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題記 史鐵生,幾十年的輪椅生活,殘缺作了岸,限制了他奔騰流廣的釋疑意汪洋,給他的生命界定了殘缺的限定。怎奈何他的心化作嫋嫋水霧,化作旖旎堅定的水蒸氣悄悄升騰,掙脫了岸的限制,在廣闊天地間盡情揮灑他睿智的言辭。豁達與樂觀變作一葉扁舟護他在重重艱難下踏上彼岸,用蒼勁的筆風照亮他人幽暗的內心。

殘缺是岸

“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這句話放在史鐵生身上,是那樣讓人心酸的契合。多年前,陝西偏僻小山村的一場大雨,淋溼了他的身,更淋溼了他的心,雨藉着風的掩護,在崇山峻嶺間偷走了他的雙腿,從此在他的命格江河間,築起堅實的河岸作限。他不是沒有翻江倒海、衝擊岸邊,試圖摧毀限定的,只是他的母親,那個眼看自己二十歲的兒子忽然高位截癱卻又無能爲力的可憐女兒,積鬱在肝,在那個北海菊花盛開的季節,悽悽死去;母親的辭世好像一計悶棍,敲醒了混沌度日的他,他彷彿一夜之間長大,開始寄居在殘缺的河岸間,尋找心靈騰飛的出口。

史鐵生在他一生中最爲輕狂肆意的年紀,他的二十歲,被套上岸的枷鎖,但這無法妨礙他心靈的揮灑,只因他有豁達作舟,乘風破浪,英勇前行。

豁達作舟

“人的一生如果只去求得兩點一線的一帆風順,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他比誰都深諳困難與挫折之於存在的魅力,就如他明白河流需要有岸作限才能更好地平穩流淌。面對面對命運的冷漠與嘲弄,他挺直了脊背,給世人留下一記深邃而豁達的回眸。剛做完透析的他,臉色蒼白卻面帶微笑的乘坐輪椅,屹立在領獎臺前,平靜地接受記者的採訪。他的臉上絲毫找不出透析後刺骨劇痛的痕跡,他只能是微笑,蒼白而堅定。幸而,彼岸包圍,他有豁達作一葉扁舟,雖載不動千斤愁,卻能助他的心靈騰飛,助他的思想遠航。生命的打擊與磨難歷練了他,對生命價值的探索,對人生意義追尋,以及對人心的思考,成爲了他哲理寫作的靈感源泉。殘缺使他清明,清明使他屹立人類思想尖端。是殘缺造就了他,又是他成全了殘缺。

史鐵生運用他人生的智慧,完美演繹了安居彼岸卻能以豁達作舟奮勇前行的人生境界。

他的生命奔流,殘缺是岸作了束縛,豁達成舟助他騰飛。命運阻截了他腳下的路,卻不能奪走他手中的筆。

“永遠扯緊那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背後那無字的白紙??”

中考滿分作文 篇4

邊接那兩岸的,不只是這座外婆橋,還有親人間怎樣也無法剪斷的,愛與親情。

——題記

初夏的薄雨像一泓清泉,氤氳着的哀思,我,一位遠方的遊子,腳步躊躇着,心遊離着。

“搖啊搖,搖啊搖,搖過外婆橋……”

不知爲何,我的腦際中,一直反離迴盪着這首歌謠,久久不願散去。

外婆——你在橋的那一岸,過得還好嗎?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事,便是在外婆的閒暇之餘,坐在她的膝頭,聽她唱那首我百聽

不厭的《外婆橋》。儘管年邁的她十有八九會忘記詞兒,但我仍是執着地要求她繼續吟唱下去。

仍記得有一次,也是在初夏的薄雨之中,我與外婆攜着手一起到院落中散步。望着片片被雨打落的玉蘭花,我兀自傷感,外婆卻釋然地笑了:“人啊,也和這花一樣,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有一一,我也會這樣離開你們的啊……”

年幼的我好像明白了什麼,卻又不盡明白,於是哇地一聲大哭起來:“不要!我不要外婆離開!外婆要一直陪着我!”

外婆一下子着了慌,連忙蹲下身來爲我拭去眼淚:“好好,外婆哪兒都不去,就在這兒陪着乖囡囡……”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伴隨着外婆輕柔聲音的響起,在熟悉的童謠聲中,幼小的我,又漸漸心安了。

上了小學之後,我便移居他鄉,此後便許久不與故鄉,與外婆相會,再也聽不見兒時香甜的童謠了——我時常感覺到,我與外婆彷彿正站在湍急河流的兩岸,聲嘶力竭地呼喊着彼此的名字,然而卻什麼也聽不見到。

我們不過站在時間長河的兩岸,然而距離卻是那樣遙遠。

再次見到外婆時,我驚異於她的憔悴——病痛已然把她折磨得不堪,她癱坐在輪椅上,目光黯淡,嘴中吶吶着,卻再也不能吟唱出那着我日夜夢寐的《外婆橋》了。

我無言,推着輪椅,準備帶外婆出去透透氣,然而剛出了家門沒幾步,外婆便嚷着:“家,我要回家……”

淚水從她蒼老的眼角滑落,此刻的她,哭得儼然像個孩子。

我俯下身,在她耳邊輕輕吟唱着:“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在我絮絮不止的吟唱中,外婆竟漸漸地止住了哭泣,安然地睡去了—— 一如當年的我。 那一刻,我彷彿感到,在我與外婆所佇立的兩岸之間,架起了一座不知名的橋樑,而我與外婆便彼此走過了這座“橋”,在時光的流轉中,交換了彼此的位置。

然而,連接那兩岸的,不只是這座外婆橋,不有親人間怎樣也無法剪斷的,愛與親情。

中考滿分作文 篇5

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似乎很少見到“感激”的言行了。公交車上,學生給老人讓座得不到一聲謝謝,坐在座位上的卻是她的寵物狗;青年抓了小偷,被偷的人卻膽小怕事矢口否認自己丟了錢;春節的時候爺爺奶奶給點壓歲錢,孫子不但不謝反而嫌少了……

我小的時候也不知道什麼是感激,更不知道爲何要感激,這個問題一直伴隨着我到了初二。

我深深地記着那年學校舉辦了“感恩系列班會”,其中有一首歌叫做《感恩的心》。正是因爲這首歌,才讓我一下子懂得了什麼是感激。歌中的那個小女孩爲了報答母親對她的愛,頑強拼搏戰勝了各種困難,而她也在這個過程中成爲了生活的強者。

在我國悠遠的歷史長河中也有過許多知恩圖報的人。陸游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牽動着無數遊子的心,牽動着他們對母親的思念和不盡的感激;白居易《觀割麥》中的“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也表達了自己身爲朝廷大臣卻對辛勤勞作的農民的感激之情慚愧之心。他們都心懷感激,時刻沒有忘記他人給預過自己的幫助。

在電視上看過這樣一則報道:在山中有一位農民上山砍柴,無意發現一隻受傷的猴子並帶回家中,經過一個多月的細心照料,猴子的傷好了,農民把他又放回到原來的山林中。有一天深夜,農民家門口想起了一陣奇怪的叫聲,開門一看原來是那隻他曾經救助過的猴子正在那裏次牙咧嘴呢。就在這時,地震發生了,農民得救了……

看完這個報道,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動物尚且懂得知恩圖報,作爲有着高度文明的人類爲何就不能心存感激之情呢?

“感激”之情就是感恩,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應有的、最起碼的良知和情懷。感激父母的生養,感激老師的教育,感激同學的幫助,感激親人朋友的關心,感激這個國家給預我們的一切。這些純真美好的感情怎麼能丟掉呢?怎麼能被學分和市場交換規則所替代和遮掩呢?

“感激”是大公無私的基礎,不懂得感激的人無法作一個好人,更成不了賢人和聖人,也就無法受到別人的尊敬和幫助,進而也就無法完善和發展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成了空談。

我們應當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