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初中作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

初中作文教學設計

(一)單元教學目標

1.用多種表達方式表達對古詩文的感悟、思考。

2.借用文體法:

(二)寫作要點:

1.初中,我們已經接觸過不少古詩詞了,古詩中有春花秋月、山水風光、名勝古蹟,寄託了無限的文人情思。請你以“古詩中的”爲題,表達對某個詩人、或者詩歌的體會感受。

2.學習古人寫景、敘事、議論的藝術。

3.寫作訓練點:借用文體法

借用文體法,即借用某種體裁形式來表現另外體裁應承擔的思想內容,甚至還可借用別學科、別領域的文字形式、事實過程來表達自己的感悟、情感。

常借用的文體一般可分爲三種:

文學作品類、應用文體類和特別類。

文學作品類可藉助詩歌、小說、戲劇、童話、寓言、科幻等形式。

應用文體類可借用書信、日記申請書、辯論稿、合同、說明書、會議紀要、演講稿、播音稿、啓事等形式。特別類可借用理化生學科的相關實驗報告、成果報告等形式;借用數學的公式推導、證明或解題過程等形式;借用法律文書,如判決書、申訴狀等形式;借用醫生的診斷書、就診報告等形式;借用影視劇本、電視欄目,如訪談錄、實話實說、新聞調查、相聲等形式;借用商業的如策劃書、營銷方案、招標書、廣告等形式;借用網絡的種種形式,如個人主頁、博客、論壇等形式。

其他的一些特殊形式,如故事新編、試卷式、通話錄音、電話留言、菜餚製作等。

借用文體法,一般具有這樣的優點:

一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人眼前一亮。

二是省去了一般記敘文中照應、過渡等等的累贅和麻煩,其材料直奔主題,中心更加突出。

範文

1.古詩中的月

“月亮”是歷代詩人寫不完的永恆題材。像晉代:陶潛《歸園田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唐代: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宋代: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雖然同是寫“月”,但月在詩中的功能卻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詩詞中大概有三種。

一、表時間。《詩經?君子于役》中寫“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歸?”這句詩的意思是“丈夫被國君徵去服役,將外出很久,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與他重聚。”這裏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計算”表時間長久。同樣,陶潛的歸園田居中有這樣一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帶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這裏指夜晚。

二、月還有烘托氣氛的功能。李煜的《相見歡》中“月如鉤”兩句寫登樓所見的景色,擡頭新月如鉤,低頭桐陰深鎖,寫景逼真而悽情尤甚。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先寫作者夜泊秦淮河時所見景色。即寒涼的秦淮河上瀰漫着朦朧的水霧,清冷的月色籠罩着沙灘,景物顯得悽迷而冷寂。詩人先把人帶到一種特定的環境氣氛中,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和感染。同時,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寫也映襯出了作者淒涼感傷的心境。

三、“月”還有達意抒情的功能。借明月抒發感情是詩文中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段,但縱觀千古,我最欣賞的還是李白對月的描寫。月亮本是無情物,並不能表達任何感情,但李白卻賦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傳達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寫道“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懸,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見面,但都可以看見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這一顆關注你的“愁心”寄給明月,讓它時刻陪伴着你,隨你直到偏僻的異鄉。這裏四處漫遊的李白沒有忘記貶謫途中的友人,借明月來表達自己對朋友的一顆誠摯之心,借明月來表達自己對友人的一種問候之情。李白在這首詩中,對月的構思新奇,對月形象的描寫也非常美妙。難怪清代沈德潛在評論這兩句詩時說:“即‘將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搖曳之筆,語意一新。”這種浪漫主義創作方法,體現了李白詩歌清新、飄逸的風格特點。

2.古詩中的思鄉佳作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誰不思念自己的故鄉?中國人的鄉土情結特別濃厚。上下幾千年,從屈原的“鳥飛返故鄉,狐死必首丘”到余光中的悠悠“鄉愁”,思鄉始終是中國詩歌的一大主題。到了南朝隋唐時代,詩歌形式日臻完善,思鄉詩更層出不窮。其中,南朝江總的微山亭賦韻,唐代王維的雜詩和岑參的逢入京使特別有代表性。

微山亭賦韻中寫道:“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這首詩的特色是“大中融小”而又“以小見大”。作者首先展開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來:但見南天一抹白雲經不住帶着絲絲涼意的北風的撩撥,悄然北逝;而一羣北雁卻爲避寒秋而翩然南來。睹物生情,作者聯想到自己。自己的故鄉在遼遠的.北方,卻爲躲避戰亂,寄居南朝,正如這南飛之雁;然遊子思鄉之情卻因此而愈篤,如同北逝之雲,可謂“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個“逐”字,說明思鄉之切,欲逐南雲而飛去,是主觀上強烈的願望,與下句“隨”字相對照:“隨”有被動無奈之意,寫出他避亂南方的無可奈何。作者寫的是秋景,南雲飛逝,北雁南飛,都暗示北風已起,是“不寫之寫”,更寫不盡淒涼。接着,筆鋒一轉,由大入小,寫故鄉籬下之菊,暗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意,寫出對故鄉閒適生活的眷戀。民間又有“重陽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詩人卻只能寄身天涯,兩相對照,好不淒涼。“今日幾花開?”一問將思戀情結髮揮至極,將意象濃縮到極小,着意於花,實是於極小中見極大。一問之中飽含不盡情思,使小詩戛然而止,但餘韻無窮。

二、借用文體

1、訪談王勃

一位科學家終於發明了一臺能穿越時空的可視電話機,一位王勃的崇拜者有幸成爲第一個試用者,對王勃進行電話訪談。

“我是一個未來人,想透過穿越時空來了解您。您的作品《滕王閣序》千古流傳,另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更是膾炙人口,您能先爲我們介紹一下您當時是如何寫下《滕王閣序》這作品的嗎?”

“可以。唉!說來話長:其實當時我正要去看望我的父親,路過南昌時,趕上都督閻伯嶼成功新修滕王閣,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於是我便前往拜見,熱情的閻都督便請我參加宴會。閻都督這次宴客,是爲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爲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我當時是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竟不知推辭,反而接過紙筆,當衆揮筆而書,也沒有注意閻都督已經不高興了。”

2、詩歌求職

詩歌大人在中央電視臺打了一則求職廣告,招聘單位絡驛不絕。

我是一位畫家,“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可用神來之筆爲農民朋友勾勒一幅春雨圖;我是一位音樂家,“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我可用輕快的旋律奏響農家豐年曲;我是一位攝影家,“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能用奇情妙思攝下冬的潔白與寥廓,用心靈的眼睛駐目冬的壯美與浪漫。

3.古詩苑漫步之旅(冷酷天使)

在古詩苑中游覽了一些時日後,讓我領略到了詩仙李太白的天馬行空的想像,還有他詩中的浪漫主義色彩;也使我體會到了各位大詩人真摯的愛國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情;更在其中親眼目睹了常娥仙子那神祕面紗下的美麗面龐;有觀覽了四時那無限美好的風光。令我受益匪淺。

  ——題記

我來到古詩苑,在這裏遊歷四時,看過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春天;觀過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天;賞過那“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秋天;望過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的冬天。

我馳騁於春夏秋冬之時,也曾遇到過全國各地的著名大詩人。他們愛國:杜甫杜子美望着那首都爲瓦礫,遍地草木叢生的景像,不禁有感而發:“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時花濺淚,很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他們更思鄉。王維獨自遙望遠方,念着久別的親人嘆道:“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中,更有舉世聞名的詩仙李太白。他的詩歌,確如王世貞所說,是“以自然爲宗”的。李白的自然詩風是由深秀、明麗、清真、圓轉、樸美、新奇等六大美學特點構成。此六大特點皆“以自然爲宗”,相互聯繫,結爲一體;體現了李白自然詩風是多樣性與具體性的辯證統一,也是靈活性和技巧性的統一。李白自然詩風的語言表達的主要方式是豪語、快語、醉語、仙語、率語、口語六種。總之,嫺熟暢朗,多樣靈活的創作技巧和駕輕就熟、水到渠成的語言功力的結合,就是李白不假思議的自然詩風。

說到詩仙,就不得不說起他筆下的明月。李白的一生以他輝煌的詩歌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他在衆多詩篇中所詠誦的明月更是出神入化。竟無一篇詩意相同,更無似曾相識之處,千人一面之感。多姿多彩,絢麗斑斕。形成一個靈動逸趣的世界。

例如《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今天,無論男女老少,任何一箇中國人,只要他舉杯淺酌,都會吟詠“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以表他對所謂風雅與獨飲的玩味。而這首詩的獨特性,早已化入我們民族的集體無意識之中了。

我心中的李白

當初李白從西域的碎葉前往四川,成人後出三峽,進入江漢平原,開始了自己的人生歷程。我和他恰好相反,我祖上在江漢平原的襄樊,在“湖廣填四川”的時候遷入四川境內,我也是“十八歲出門遠行”,來到了新疆的烏魯木齊。雖然我們的路線恰好相反,但是我們的理想與抱負呢?

李白從小深受道教的影響,有任俠的骨氣“手刃數人”,在四川的時候就有“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臥白雲”的抱負,然而“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初入長安的時候滿腔熱血化爲“零落一身秋”,在以安陸爲中心的干謁也以失敗告終。人生陷入低谷,因此纔有“行路難,多歧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與“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的絕唱。

未想馮唐沒有老,在他42歲的時候,終於被皇帝召見,讓高利士給他脫鞋,楊玉環伺候他,御手賜食。可謂風光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然而玄宗只是把他當一個歌伎看待,雖然有《雲裳霓衣舞的歌詞,但是那也不過是歌伎罷了!也不算得志,最終“賜金放還”!

此時盛傳楊玉環的義子安祿山謀反,但是玄宗皇帝把告密的人全給安祿山讓他自己處置,李白聽後感覺大事不妙,就孤身進入幽州境內,很快就匆匆逃離,準備給皇帝告密,但是有知道玄宗不會聽他的,就隱居廬山,纔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安史之亂最終爆發,馬嵬坡軍士譁變,貴妃成爲了犧牲品。皇帝命太子掌握北方局勢,讓十四子統領九江水軍,掌握南方。李白復出,沒有想到,太子在大敵當前要‘攘外必先安內’,‘傾巢之下,安有完卵’,李白也被流放夜郎國,可是乾元二年,郭子儀和李光弼破僞軍,天下大赦,李白也在途中被赦免,可是功業心在他61歲的此時還沒有變,還想參軍以建功立業。纔有‘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翌年,豪飲之後要下長江撈月,沉入江底,與魚蝦爲伴,‘然後相攜臥江底’。

道與儒始終在他的心中交戰,直至晚年才‘忽驚起而長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酒也是貫穿始終的線索,而李白的酒和愁是一起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天生我材必有用——與而同銷萬古愁’。到後來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以及‘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都是他自己的人生感受。

3.春夜洛城聞笛

我,端起酒杯,慢慢地在房門外踱着腳步,一種“舉酒消愁愁更愁”的心思不邀而至。

我喝着酒,突然聽到一陣悅耳的笛聲。我驚奇、興奮,更感到無比的高興。聽着悅耳動聽的笛聲,我的腦海中出現家鄉的一切事物。真的,這聲音多麼像家鄉的樂士吹的聲音。他的臉,他的手,還有那隻漂亮的笛子。他坐在那裏,不停地吹着吹着。許多人坐在那裏,聽着那優美的樂聲,人們歡呼雀躍……

我擡頭看看天上那輪明月,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一夜飛渡鏡湖月”的情景。於是,放下手上的酒杯,沿着洛陽城去聽笛聲。我走在路上,聽着笛聲,我不禁起疑思“着笛聲從何而至”?我看着城邊那些房屋,城裏的那些鋪子大都關了門,石街上,很少有人行走,偶爾有一兩聲鳥叫。這感覺真是冷淡。漸漸地走了一圈,總有笛子的聲音。

我不解,疑惑,這聲音是從何而至呢?於是我又沿着原路返回,走在街上,偶爾吹來一陣涼風,有些冷。我慢慢地傾聽着。走了一會兒,笛聲突然停了一下,接着又吹了起來,哇!這聲音好熟。是《折楊柳曲》?對,就是,我的心更加興奮。我猛地想起了自己家裏門前那棵很大的柳樹。當春天一到,柳葉翠綠欲滴,一羣羣鳥兒棲息在柳樹上,嘰嘰喳喳地叫着。當我離家至京之時,親人、朋友們來到那棵柳樹下送我。我看到他們在哭,我想說什麼,可怎麼也說不出來。真有“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的情景……我想起了自己的朋友——汪倫,情不自禁地吟着:“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吟着這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生活的孤獨,回憶起在家中生活的溫暖;想起了仕途生活的艱難,回憶起在家中的那份快感;想起了自己在異地舉目無親的慘境;回憶起家鄉人民的熱心。我看到了家鄉人民的笑容,聽到了家鄉人民熱切的話語,更感受到了家鄉人民那一份愛。

我繼續走着,伴着那優美的笛聲,不知不覺,回到了自己那一座小屋中。端起那杯酒,猛飲兩口,來到桌旁,鋪開紙,快速地寫到: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太白題

標籤:教學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