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端午節小學作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小學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端午節小學作文

端午節小學作文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重大節日。屈原見國家走向滅亡了,不想被敵人無俘虜,所以跳河自盡。後來人們爲了屈原的屍體不被魚吃掉,就往河裏丟竹筒飯,後來,又成了糉子;爲了把魚趕走不讓它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人們賽龍舟,一代又一代傳了下來。每到端午節,人們家家戶戶就會包糉子,賽龍舟來過端午節。每到這一天,大人們還會讓孩子洗艾澡,是爲了去溼氣,不讓孩子們容易生病。

端午節一大早,我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一下樓,原來是姥姥在蒸糉子。我和哥哥偷了五個,然後就去“賽龍舟”了。

一到海邊,早已有選手在等候,我和哥哥也體驗了一場“龍舟”賽。首先每個人先找來一個泡沫艇,然後去有水流的地方,然後拿一根船槳,接着坐到艇上,用人的重量和船槳來掌握方向,以此類推,多找一些泡沫艇,新和以和小夥伴們去賽“龍舟”了。三、二、一,開始!我和哥哥一路過五關斬六將,三兩下就打敗了他們,然後我們去領獎時,發現,獎品竟然是糉子。

傍晚,姥姥煮了一大鍋艾葉水,讓我和哥哥洗澡洗頭。艾葉水倒出來,一股淡淡的艾草香味,我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香味,然後就跳進桶裏泡澡了。泡澡起來,我感覺渾身舒暢,精神清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節日文化,更多的是對我們有益的習俗呢。

晚上,媽媽叫我給大家背誦有關端午節的詩歌,我大聲背誦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小學作文2

端午節在我們家鄉特別火熱,端午節那天,鄉里就沒有幾個人在家,都上街去了。我們都要買香囊,帶五色線,我們還要把艾草放到水裏洗澡,還要包糉子,由於我們家鄉的河流都不大,所以沒有賽龍舟。

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如果不知道,讓我告訴大家吧!

我先給大家講一下屈原的故事吧!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但一直沒得到重用。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時,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期間,屈原聽說出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他悲痛欲絕下,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大石頭,終身跳入了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說屈原投江的消息後,十分悲痛。他們都含着淚水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用芭蕉葉包住米飯,扔到江裏,希望魚蛇蛟蝦別吃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糉子的由來。

我在給大家講一講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國百姓因爲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划船搶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依然不見蹤跡,這就是龍舟的起源,人們還借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現代的賽龍舟也就是以此由來。

我們家的每個人都學會了包糉子,包的最好的是我媽媽,我媽媽兩分鐘就能包了一個、姐姐四分鐘、爸爸三分鐘、爺爺也是四分鐘、奶奶需要五分鐘、而我需要十分鐘才能包好一個。

我們家每年包出來的糉子自己家是吃不完的,所以媽媽每次都會把一部分送給姥姥、舅舅和姨媽他們吃。

我們家的風俗習慣不是很多,下回再給大家多講一點,OK?

端午節小學作文3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當我讀到這首古詩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農曆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極其隆重而又傳統節日,最主要紀念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懷着對偉大詩人屈原的崇高敬意,端午節包糉子,划龍舟,以成了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節日項目。關於端午節,據說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面對國家危難的時候,多次獻計楚王,由於小人當道而得不到重用,屈原悲憤之下在汨羅江抱石投江而死,當地民衆得到消息,生怕水裏的魚會吃屈原的屍體,於是挨家挨戶的包糉子投到江裏餵魚,還自發的划船在江中擂鼓吶喊,以此嚇跑那些想吃屈原遺體的魚,這就是端午節包糉子划龍舟的由來。

在我們老家攸縣,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都會舉行隆重的龍舟比賽,今年也不例外,我和媽媽還有弟弟來到攸縣洣水大橋,端午節這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整個攸縣的人似乎都聚集在這裏,現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大傢伙都在爲喜歡的船隊加油吶喊,這個端午節,熱鬧的洣水大橋令我流連忘返。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端午節成了我們傳統的節日,在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緬懷古人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每個人有憂國憂民的思想觀念,更主要是要有屈原那樣愛國情懷,做一個像屈原那樣的愛國之人。

端午節小學作文4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曆的一個節日-端午節。

這個節日,是我們裹糉子的日子。每一年的這一天,很多人家都會包裹糉子,許很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糉子,都會在這個糉香的季節紛紛涌現。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有些人都將它視爲是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人說,這一個節日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爲“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很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後來的後來,端午節的意義起了變化。人們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將這個一直流傳的端午原意給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紀念屈原的劃龍船及包糉子等習俗,聯繫到他的身上。

現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記得端午節和屈原有關,而其實一些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屈原的故事也沒有多大的印象了。他們知道的是,這是吃糉子的`節日,如此而已。

關於端午節賽龍舟,其實現在不是端午節的到來賽龍舟的比賽項目也是處處有。從驅邪避疫,到紀念屈原,端午節的意義起了很大的變化。

這個節日的原意,在年復一年的社會變遷中漸漸的受到“蠶食”。

今天,這個節日變成了一箇中國人美食的節日。從舊有的角黍,糉子製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包糉。很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點在糉子中。

端午節小學作文5

又要到農曆五月初五了,端午節就要到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都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五節,在我的家鄉都習慣的叫它爲五月節。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一個傳統節日,主要都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賽龍舟就是南方的一個傳統的活動,我的家鄉在北方所以就有到了端午節戴五彩線、在門上、房檐下插艾蒿草的習慣。每年的端午節這天人們都要早早的起來,把前一天準備好的五彩線戴在脖子、手腕、腳踝上,然後趕在太陽沒有升起的時候,來到山上、小溪邊,採集樹葉、青草上的露水來洗臉,涼涼的,感覺很清爽,回家的時候順手摘取一些艾蒿草插到門上、房檐下。

說到端午節就一定要說到吃糉子了。每年要到端午節的時候奶奶就要早早的買些糯米,選些寬寬的竹葉,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包好,上鍋蒸好,等到端午節早上醒來的時候滿屋子都飄着糉子的清香,一個個的躺在鍋裏好可愛。以前的糉子都是糯米的,但隨着時代的變遷糉子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了,肉糉、蓮蓉糉、蜜餞糉、火腿糉、鹹蛋糉等等,但不管怎麼變,人們吃糉子的習慣卻一直沒有變。另一個習慣就是吃雞蛋了。每

到端午節蒸煮糉子的時候都要買上一些紅皮雞蛋一起煮上,今天的雞蛋不是爲了吃,很大的意義是在“撞”上,兩個人各拿一隻,瞄準了之後狠狠的撞過去,勝利的喜悅其樂無窮。沒有賽龍舟,撞雞蛋會北方人爲了紀念屈原的方式嗎?端午節每年都要來到,我每年都高興的期待着。

端午節小學作文6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涪陵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在這些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因我可以吃上香味可口的棕子和觀看到聲勢震撼的龍舟賽。

那天,人們都包糉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並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裏,人們知道了,怕江裏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糉子扔進江裏,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爲端午節,以示悼念。

到了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就開始包糉子了,奶奶拿了些先泡好的糉葉,把糉葉捲成圓錐體,然後把糯米放進去,在糯米中間再放上幾粒蜜棗,一個一個糉子就包成了,奶奶包的可好看了,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包好後,把糉子放進鍋裏煮,一鍋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清香四溢,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那香味直往心裏鑽。

在奶奶包糉子的時候,我和媽媽也忙個不停,在門上插石菖蒲、艾葉等東西,希望這些東西給我們帶來平安;在這一天,奶奶還會把早已準備好的艾葉、石菖蒲、魚腥草等燒一大鍋水,給我泡澡,希望我一年不生病,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溼氣,洗了以後,不會長痱子。

在這一天,最精彩的就是龍舟賽。在浩大的江面上,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比賽,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獨特之處所在。

家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也喜歡我的家鄉。

端午節小學作文7

昨天是端午節,是傳統節日,在這裏是第二大節日,熱鬧無比。

家家戶戶門前掛着一對艾草,艾草莖頭用紅紙包兩道,倒掛在門的兩邊,紅綠相間、芳香撲鼻、驅邪招福,增添了節日氣氛。

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糉子是用糯米、糖、豆、肉、棗等做的,用一種特別長的竹葉包的,再用竹線或稻草捆住。形狀有無角的(圓柱形的)、三角形的、四角形的。有豆砂糉、肉糉、棗糉、糕糉等,以糉餡料而命名,味道各異。把包好的糉子放入鍋裏,加水後還要加草木灰水一起煮,煮四、五個小時才熟透,又香又甜。

清晨,村東頭鑼鼓聲、鞭炮聲響成一片。人們排着長長的隊伍從廟裏出發,猶如一條兩里長的巨龍慢慢向石拱橋蠕去,好不壯觀!隊伍前頭是幾位爺爺敲鑼打鼓,接着是一羣身穿黑衣道士口中唸唸有詞,緊接着是老奶奶們手捧經盤邊走邊念:屈原頌、增壽經、消災經等,再後面就是善男信女們,她們手拿着糉子,經過石拱橋時每人都向河中投二個或五個糉子給屈原“吃”。祈求保佑人們無災無難。

今天城裏要進行龍舟競賽,延平河邊的公路已是人山人海,當延平區那身穿黃衣隊來時,不小心龍舟撞到橋墩,龍舟翻個四腳朝天,人們不歡而散。

端午,古老的中國節,我們的驕傲,我愛這個節日。

端午節小學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讓我想起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它廣泛流行於漢、壯、布依等民族地區。

據說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曾經有位詩人,名叫屈原。當自己的祖國被佔領時,他無比絕望,於這年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楚國人民十分悲痛,用種種方式來追思他。我們吃糉子、賽龍舟,據說都是爲了懷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說起吃糉子,那算得上是最主要的習俗了。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糉子的傳統形狀爲三角形,也有長方形的。一般根據其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在糉子裏撒上白糖,吃起來味道好極了。

除此之外,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當屬賽龍舟。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從那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龍舟賽來紀念他,借划龍舟驅散江中的魚蛟蝦蟹,以免吃掉屈原的遺體。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記得小時候,媽媽用具有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我的手腕和腳踝上。聽說這叫長命縷,也許戴着便能“長命百歲”吧。不過,現在這個習俗已不常見了。另外,在一些較爲傳統的家庭中,還要插“五端”,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我猜這些東西和辟邪有關。

總之,端午節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小學作文9

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前一天的晚上我盼望着早一點過節,吃上糉子。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這一天,我早早的起牀,如願以償地吃上了糉子。吃完了糉子我回到了房間,爲了讓這一天過得很有意義,我寫起了今天的計劃。 今天由於過節,我不想讓爸爸媽媽生氣,所以我顯得格外聽話。我早早地寫完了作業,以前我的計劃裏都寫着“玩”這個字,但是今天我覺得我應該做些什麼。“我應該做些什麼呢?”我正想着。忽然,媽媽叫我。原來爸爸媽媽要去看爺爺奶奶,要留我在家看家。“太好了!”我高興地說。我真盼望自己呆在家,我還要給爸爸媽媽一個驚喜。爸爸媽媽終於走了。我先把地掃了一遍,確認乾淨後,拖地,再擦傢俱,最後洗碗。這些活都幹完之後。我真的不知道幹什麼好了。我突然想到,我還可以洗衣服。我雖然小,不能洗大一點的衣服,我可以洗手絹等一些小的東西。洗完之後再晾,按媽媽的方法用衣夾夾住。我又戴上手套,開始刷鞋。我能做的事都做了,我還可以做什麼呢?我實在想不出什麼還可以讓我做的事。突然,一個想法閃過我的腦海:“我可以幫助鄰居家的小朋友學習!”說到就做到,我拿起鑰匙就走。學習到幾點我也不知道,直到爸爸媽媽來找我,我才知道天黑了。爸爸媽媽沒帶鑰匙,所以剛進屋就滿臉的笑容問我:“是你把家整理的這麼幹淨的嗎?”我沒說什麼,只是點了點頭。“那你上鄰居家幹什麼?”媽媽問。“我去鄰居家給小朋友補習。”我說。爸爸神祕地開啟一個袋子,抱出來一隻小貓咪。這是奶奶給你的禮物。“它太可愛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今天我不僅過得有意義,我還得到了禮物。我覺得這是我過得最愉快,最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節小學作文10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

清早,媽媽上街買糉葉。回到家,外公、外婆和媽媽就開始包糉子。只見他們先用兩三片糉葉捲成漏斗形狀,再舀一勺糯米,放上一顆蜜棗,再舀一勺子糯米蓋在蜜棗上,再幫糉葉捲起,最後用棉線紮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外婆告訴我:“因爲糉子的形狀象古代女子裹的小腳,所以這又叫小角糉子。”糉子包好後,開始煮,特別的是外婆放了好多雞蛋放在一起煮;我很好奇!媽媽告訴我跟糉片一起煮出的雞蛋,會帶有采葉的香味,雞蛋吃起來味道更好!媽媽還說:她小時候最喜歡端午節那天,帶上雞蛋或者鴨蛋到學校去,同學們會在一起進行碰蛋遊戲,最後還評比出一個“蛋王”了!

端午節一早,外公就起了個大早,清晨五點就起牀去上山去了。要採艾草、大浦和桃樹枝這三樣是要插在門上的,居說可以辟邪!當然這都是我們這一直遺留下來的傳統!最麻煩的是要找帶露水的草藥,特別是香草和桔梗等,這是中午給我們這些孩子洗澡用的,老人家說,用這帶露水的草藥洗過澡的孩子,會一年健康!我想這都是大人們的美好願望吧!洗完澡後,每個孩子都會穿上準備好的新衣服。帶上香草做的香囊,說是蚊蟲不盯!還要在脖頸、手腕和腳踝上帶上用紅、黃、藍、綠、白五色系的絲線,這稱之爲“長命縷”。

中午吃飯時,外公告訴我:“端午節,是爲了記念楚國時,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我國的南方,有更多的祭祀活動,特別是南方的賽龍舟,已經是世界聞名的了!”我現在才知道,端午居然還有這麼有趣的!

上學了,我不禁背起了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小學作文11

每年一次的端午節今年又快到啦。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着開始包糉子。

這一天清晨,我一起牀,就看見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糉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隨便的洗了幾把臉,就叫爸爸一起來吃糉子。爸爸也很快的來到了桌子旁,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糉子。我對爸爸說:“糉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麼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我的話,可他隨口就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

爸爸說:“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糉子和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裏,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屍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媽媽,糉子是怎麼包的?”媽媽說:“糉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個晚上。煮熟以後,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團在裏面,很好吃,並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啊!端午節不僅讓人忘不了,還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糉子。

端午節小學作文12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糉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端午節吃糉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糉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糉子已極爲有名,市場上常有糉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糉子。小小的糉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

我們家鄉包的糉子是海南有名的定安糉子,糉子裏面是用鹹蛋黃和肉做餡,吃起來香噴噴的;奶奶是包糉子的能手,每逢過節,她都爲我們包糉子,可這次,因爲媽媽太忙,所以奶奶沒有回老家包糉子。這幾天,奶奶準備了好多葉子,要包許多的糉子送給朋友們,希望他們收到後,會有人說一個“哇”字。

雖然今天是過節,本應該去泡“龍水”,可媽媽說:“今天是過節,我們不要去湊熱鬧”。因此,我還是象往常一樣,在家裏做作業、上舞蹈課,我覺得今天既是個熱鬧的日子,又是個平常的日子。

端午節小學作文13

日盼夜盼20xx年端午節終於來到了,只見一大清早,細雨綿綿,好象在表達着自己對端午節的喜愛。突然,雨停了,幫我們把世界沖洗的乾乾淨淨,讓我們迎接着快樂的端午節。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上拿着一些糉葉和包棕的材料放到桌子上。只見,她一手拿着糉葉,一手把綠豆、豬肉放進裏面。突然,她微笑着說:我們不如做一些甜糉子。然後,往一條糉子裏放一個硬幣。誰吃上了這甜糉子,今天就可以許上一個願望。說完,我們都拍手叫好,而且,每人神氣十足的說:這一條甜糉子一定是我吃上了。

不一會兒,一條條糉子做好了。糉子一出來,我們就想蜜蜂似的涌上了桌子。然後,冥思苦想,用手摸了摸那隻,又用手摸了摸這隻。

我呢用手撓着腦袋,兩眼目不轉睛地盯着桌上的糉子,最後,拿了一隻最大的。我開始狼吞苦咽地吃起來,只見我吃完了,年硬幣影子都沒有瞧見。忽然傳來了啊!硬幣在我這兒!我們一看,原來寶貝在爸爸手裏。爸爸連忙用手揮來揮去,然後,舉起手來開始許願說:我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天天健康,天天快樂!頓時,傳來了一片熱烈的歡呼聲,我們沉浸在歡呼中......

端午節,爸爸爲我們全家許下了一個願望。這個願望將會一直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在以後,我一定會爲爸爸給我們的願望而奮鬥。端午節的點點滴滴縈繞心頭,感謝家人,感謝國家!

端午節小學作文14

在我兒時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爲熱鬧了,由於父母工作很忙,小時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家鄉。那時的端午節使我很難忘懷。

與平時的過年過節一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外婆總會樣我乖乖坐在牀邊,給我講一些過節的規矩,列如不許亂說話,不許偷吃糉子,不許和小夥伴打鬧,不許玩水,我總是頻頻點頭,外婆讓我早早睡下,好讓明天有個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起來,穿好衣服就奔向廚房,鄉下的大竈臺是兩邊的,一邊用來燒水,一邊用來煮飯,外婆就把早已洗乾淨的鴨蛋放入大鍋裏,用木瓢從另一個熱水鍋裏滔幾票水放入鍋裏,然後還細心地放入一小勺鹽,接着就往竈裏添了幾根枯枝,便坐在旁邊,開始給我編洛子了,外婆的手由於長期勞動已經粗糙,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用紅繩子編成一個洛子,把煮好的鴨蛋放進洛子裏,掛在我脖子上,說這能給我帶來好運,這時候有小夥伴叫我看賽龍舟,可我們小孩子去看只是圖個熱鬧,外婆帶着我來到河道邊,真熱鬧只看每一條船上都有二三十人,有吶喊的划船的敲鼓的,一個個勁頭十足好不熱鬧。

到了晚上,爸爸媽媽和舅舅們都回來了,一家人坐在桌子邊吃着外婆做的香噴噴的飯菜,真有說不出的幸福,現在我上學了很少回外婆家,我特別懷念在外婆家過的端午節。

端午節小學作文15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能夠算得上隆重,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能夠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齊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此時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爲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向帶着,據說能夠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此刻濃。

標籤:小學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