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熱】端午節小學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小學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端午節小學作文

端午節小學作文1

“五月五,是端午。吃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快到了。每家每戶都在忙着打掃院子,包糉子。走到哪家都能聞到糉子的香味。每到這個時候,媽媽就會把做糉子的材料拿出來,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開始包糉子。

我不會包糉子,媽就手把手地教給我。她先拿兩片糉葉,弄成像漏斗的樣子,再用勺子把糯米放進去,肉、豆沙放在糯米中,然後把糯米包起來,再用繩子繫好,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最後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蒸。我按照奶奶說的方法做了起來。第一次我做得不好,第二次也不太好,到了第三次我就做出了一個漂亮的糉子。把糉子放到鍋裏一蒸,熟了之後,濃濃的糉子香味就會飄出來,讓人垂涎欲滴。我們一家人邊看電視邊 吃糉子,可開心啦!

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問爸爸:“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爸爸笑着說:“是爲了不要讓魚吃屈原的屍體,人們就把糉子拋入江中給魚吃。”“哦,那爲什麼要賽龍舟呢?”我的問題彷彿總也問不完似的。“因爲人們要去尋找屈原的屍體。”

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

端午節小學作文2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雖然它沒有春節那麼隆重的氣氛,但它卻寄託了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五月初五那天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爲了不讓魚蝦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糉葉包着糯米,投到汨羅江裏。我們家鄉端午節主要風俗是包糉子和插艾葉。

到了端午節這天,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媽媽拿了幾片事先泡好的糉葉,把糉葉捲成圓錐體,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再放上幾顆蜜棗,一會一個糉子就包成了,媽媽包的可好看了,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包好後,把糉子放進鍋裏煮,一鍋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清香四溢。

在媽媽包糉子的時候,我和爸爸也忙個不停,那就是插艾葉,我把艾葉用紅毛線捆好,爸爸把捆好的艾葉插在屋門上,傳說這樣可以辟邪福。艾葉還可以做藥材用,每年大伏天的時候,奶奶用艾葉燒一大盆熱水,給我泡澡,可以治療面板病。

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也喜歡我的家鄉。

端午節小學作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節時熱鬧的場面。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不爲了撈救屈原。把糉子投進江裏,是爲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往江裏投糉子漸漸變成了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糉子。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紅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喝雄黃酒。

啊,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端午節小學作文4

在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就是我國二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鍾馗像,掛艾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配香囊等等一些公益性的活動。

端午節的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這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這裏的習俗就是,端午節前幾天每家會買糉葉糯米在家中自己包,糉子裏的餡可以放紅棗、火腿、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口味,自行選擇。人們把包好的糉子,五個一紮紮起來,掛在高出這樣可以防餿。南京人在吃糉子的時候大多都喜歡放糖。

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到了端午節大家只要到街上,或菜場上都能買到現成包好的糉子,有餡的、無餡的、生熟都有,真方便。

我最喜歡吃糉子了,每逢過節,我都能吃上好幾個,它甜甜的、粘粘的,還有一股清香味,糉子真好吃啊!

端午節小學作文5

今天是端午節。這一天,我和家人都早早地起牀,準備包糉子,我們剛洗完臉就拿起昨天準備好的葦葉開始包起了糉子。

瞧!媽媽把糯米在水池中洗了又洗,衝了又衝。奶奶則吧 把買回來的豬肉切成一塊一塊的紅燒起來。爺爺和爸爸坐在一邊等活幹,而我卻邊玩邊等着香噴噴的糉子送上嘴。這時媽媽發話了:“小懶豬,快來幫幫忙,不幫的話就沒糉子吃了,嘿嘿!”我嘆着氣很不情願地來到廚房。

“包糉子了!”媽媽一邊吆喝着,一邊用力甩着剛衝完的糯米。快看,爸爸笨手笨腳地把葦葉拿在手上左一翻右一翻就是包不起來,而不一會兒一個個塔形的.糉子從奶奶手裏包出來了。“我也要包一個糉子。”手癢癢的我大聲嚷起來......

香噴噴的糉子味兒迎面撲來,這時我和爸爸口水直流三千尺。迫不及待的我們來不及等糉子冷冷就大口咬上去:“哇!好好吃呀!”我和爸爸讚不絕口。

“何駿,何駿。”門外傳來小夥伴的叫聲。我連忙拿起幾個糉子飛快地跑出去和他們一起分享......

啊!多麼快樂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小學作文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來臨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媽媽就會給我講端午節人們用包糉子、賽龍舟的習俗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

媽媽還給我講到:1953年,屈原還被列爲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呢,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我問媽媽:“媽媽,爲什麼屈原那麼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愛呢?”媽媽說:“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他那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都感召和哺育着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時,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了。”

聽完媽媽的講解後,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身穿白衣的愛國志士正像我笑呢!

我很喜歡這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小學作文7

“節分端午爲誰言,萬古傳頌爲屈原。”一句古詩道出了端午節的由來。

我的家鄉在溫州,以前這裏是一個小漁村,人們依靠打魚爲生,生活過得很樸素。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了。可是,家鄉的人們依然保留着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前幾天,我們這裏的村民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口掛上了菖蒲,掛上了艾草,掛上了雄黃肉。據說是爲了辟邪驅魔。端午節那天,父母們都會給未成年的子女佩帶上形狀不同的香包。有的戴在胸前,有的系在腰間,還有的帶在手腕上,據說香包裏有的包着香料,有的包着中藥材,還有的包着——而且香包裏散發出來的氣味能增強我們的抵抗力,讓我們少生病。

在我的家鄉還保留着划龍舟,吃糉子的習俗。龍舟上有二十個人划槳,兩個人敲鑼。據說,最初這樣做是爲了驅趕水中的魚兒,不讓他們吃屈原的屍體,而且一邊划船,還要一邊把糉子扔到河裏。今天划龍舟是爲節日增添歡快的氣氛,糉子也成了一道美食。

吃着香氣撲鼻的糉子,看着奮勇前行的龍舟。我再一次感受到端午節的習俗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端午節小學作文8

今年的6月8日是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第一次在端午節放假。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屈原是在汨羅江投河的。在端午節這一天,有很多的民俗。大家爲了保護屈原,不讓河裏的魚類去攻擊他,就把糉子扔到河裏給魚兒吃。在這一天,還要進行划龍舟比賽呢!

我在端午節的早晨去打了羽毛球,接着和我的好朋友們一起去濱江大道野餐,做遊戲,比賽騎自行車,還跳了橡皮筋呢!玩的高興極了!

媽媽還帶我去坐了擺渡船,擺渡船可大了,很多自行車、摩托車都透過擺渡船過黃浦江。我看了船長伯伯的駕駛室,裏面有很多按鈕,看的我眼花繚亂;還看到開船前和靠岸前,有一個伯伯用很粗的繩子綁在碼頭的樁子上,幫助輪船停靠在岸邊。這次坐擺渡船,我興奮極了!

今年的端午節,真高興啊!

端午節小學作文9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端午節到來的時候,人們都會唱起這首有趣的兒歌。

我一直盼望着過端午節,因爲我知道,在這個節日裏,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我們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今天又是端午節了,我心裏洋溢着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早上起來,跑到餐桌前一看,嘿!真怪,桌上放着糯米,糉葉和牛筋草。“這是幹什麼的?難道是要我們自己包糉子?太好了!”我急忙把手洗乾淨,在媽媽的指導下,我拿出兩片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折出一個角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些浸泡好的糯米,塞上幾顆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包出形狀來,在用牛筋草纏上。把包好的糉子放到水裏煮着。只聽到糉子在鍋裏敲着小鼓,聽着那動聽的音樂,我興奮極了。

煮好後的糉子,外形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糉子的顏色很誘人,它用深綠的糉葉包裹着。我把糉葉剝開,只見潔白如玉的米團裏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小棗,紅白綠三色互相襯托出一種美的感覺。咬一口,細膩可口,糯米里包着大棗,吃起來又香又甜,回味無窮。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

端午節小學作文10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唱着這首兒歌,端午節就來到了。婆婆家是南京郊區的,因離我們很近,所以每年我們都要去婆婆家過端午節。過端午時插艾草是必做的事情。每到這時候婆婆都要從山坡上拔些新鮮的艾草掛在門頭上。婆婆說在門頭上掛艾草一是爲了辟邪,二是爲了防蚊。每當這時小孩子的手腕上都要繫上五彩繩,還要用五彩繩編成鴨蛋縷掛在脖子上,聽說這樣可爲孩子帶來好運。包糉子也是必不可少的。

每次婆婆都會用不同顏色的繩子包多種糉子,有紅豆糉、肉糉、白糉和蜜棗糉,不同顏色的繩子用以區分不同餡料的糉子。我們小朋友這時也不閒着,跟着婆婆一起包。說是包糉子,不如說是我們在做一個有趣的手工。看我們包的糉子有的像小青蛙,有的像只可愛的小雞,有的四不像,我們玩得不亦樂乎。中午的菜餚是非常講究的。

飯桌上必須有“五紅、五黃”“。“五紅”就是五種紅色的或紅燒的菜,有紅莧菜、紅燒肉、龍蝦、烤鴨、西紅柿;“五黃”指的是鴨蛋黃、黃瓜、黃鱔、黃魚、黃豆,這也叫“端五”。我們小朋友呢,圍着桌子邊跳,邊叫:“快吃飯,快吃飯,口水都要流出來啦!”端午節是歡樂的節日,歡迎大家來南京過端午節。

端午節小學作文11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令流”,聽到這句古詩,我不禁想起了端午節。

相傳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結果,遭到貴族子蘭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言去職,被趕出了都城。在流放中,他寫下很多詩歌。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而死。後來,人們爲了紀念他,把這天稱作“端午節”。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划着小船來到江上紀念他,一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投入江中。從此,這就演變成了划龍舟、吃糉子的習俗。做糉子先要用鹹肉做餡,再加入少許味精、白糖、酒、鹽和生抽,然後用糉葉把它裹起來,最後用繩子把糉子捆起來,放入鍋中煮,一小時後就可以取出來吃了。

聞到糉子的清香,讀着關於端午節的詩,我感受到了祖國曆史悠久、文化輝煌,我期待着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小學作文12

“端午節,豔陽照,家家門上查艾蒿。掛絲線,戴香包,娃娃樂得蹦又跳。吃糉子,劃龍船,紀念屈原永記牢。”這首童謠唱的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衆說紛紜,有傳說是源於紀念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有傳說是源於紀念孝女曹娥,有傳說是源於紀念春秋時期吳國大夫的伍子胥等,而流傳最廣的是紀念屈原,因爲屈原他不僅愛國,而且是一位偉大的詩人。

端午節和數字“5”聯繫也比較緊密,據說南方會在端午節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還有人們會用紅、黃、藍、白、黑絲線,系在一起,掛在小孩子的手上、腳上稱爲長命縷。另外就是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怎樣端午節是不是很有趣呀,好期待端午節早點到來!

端午節小學作文13

今天是端午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我想端午節應該是每個地方都有的吧,可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這下我可明白了。

我和奶奶來到大街上,四處都會傳來熱情的喊聲,聽“賣糉子啦!甜的,鹹的,香噴噴哦!”但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們的脖頸,手腕或足裸上都繫着紅,黃,藍,白,黑五色的絲線,奶奶說,那是長命縷。

奶奶從大街上買了些艾草和蒜頭,中午12點,就拿出去放在太陽下曬,說是可以避邪。

晚上,一家人吃着飯菜,當然少不了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還有一道菜叫黃龍出海,媽媽說:"今天是龍的紀念日,所以要燒這道菜。"電視機裏,小朋友們正在做遊戲,瞧他們的頭上畫着"王"字,身上還佩戴着五色香囊。

端午節可真是有意思啊!

端午節小學作文14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和中秋節稱作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大家都很清楚吧!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後,老百姓爲了不讓小魚小蝦吃他的身體,扔糉子到河裏,給它們吃。

端午節的賽龍舟非常熱鬧!有一人打鼓,好幾人划龍舟。等全部的隊伍都準備好,就聽見裁判一聲令下:“各就各位,開始!”運動員們就如一支離弦的箭一般劃了出去,比賽非常激烈,他們你追我趕,不相上下。最後一起繞完了一圈,衝過了終點線!

還有,端午節的糉子也很好吃,一剝開外面的那層葉子,又香又軟的糯米就露出來了,一口咬下,軟軟的糯米就慢慢化了開來!

我喜歡看賽龍舟和吃糉子,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小學作文15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大家就用賽龍舟、吃糉子的方式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雖然沒有賽龍舟,但家家戶戶都在包糉子,吃糉子。而我最喜歡品嚐的就是媽媽包的牛角糉。牛角糉用葉子包裹得嚴嚴實實,從各個角度看去,外形都像三角形,用一條細繩緊緊固定,拉開細繩剝開糉子葉,糉子裏面軟糯的米,加上紅豆、香菇、豬肉,閃着光澤,飄着誘人的香味,讓人垂涎三尺,咬一口,細細咀嚼,真是人間美味啊!每次我都把肚皮撐得飽飽的。

到了中午,爸爸媽媽就帶我去河邊洗龍水澡。據家鄉的習俗,洗了午時龍水澡就能一年健健康康,無病無災。河邊格外熱鬧,很多小朋友在大人的陪同下,盡情地戲水,享受河水帶來的陣陣清涼,大家的歡聲笑語把小河都填滿了。

標籤:端午節 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