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內容摘要:英語教學作爲語言教學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學中如果正確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幫助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行,也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情感教育,英語教育

目前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把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滲透到學科教育和教學之中。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且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與其他學科領域相比,語言與情感態度的關係更爲密切。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應該重視情感領域的研究。

一、用平等的師生關係溝通情感教育

良好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創造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感、親近感、親切感。教師可輕鬆愉快地透過英語教學上的藝術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語教材本身的魅力,達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用無私的愛心表露情感教學

有人說:“愛是啓迪學生心靈的基礎,愛能開啟學生心靈之窗,愛能醫治學生心靈的創傷,愛是迷惘的燈塔,愛是師生情感溝通的橋樑。”也有人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一種出自崇高目的的普遍、持久而深厚的愛。它來自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對社會發展的高度責任感。這種愛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創造良好的情境,使教書育人和學習知識都變得生動活潑,可轉化爲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尊敬和熱愛,也可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師愛猶如春雨,不論滋潤什麼樣性格的學生的心田,都會產生巨大的效應――使學生看到自身的價值,產生向上的力量,進而自勵進取。一件事驗證了這句話:去年的寒假很冷很冷。這樣寒冷的夜晚9:30之後的校園很安靜。即使是初三補課的學生也都鑽進被窩了。那天晚上10點多鐘,我已躲在暖暖的被子裏。燈依然開着,享受着牀的溫暖,似乎那手一伸出被子就會被東僵。“咚咚咚”有人敲門,是初三補課的女生。“有事嗎”?懶懶地問了幾聲,沒有回答。只是敲門。我忍受着寒冷起來開門。原來是宿舍大門的鑰匙被撬斷了。所有上第三節晚修的女生都被鎖在門外。“去問後勤主任拿鑰匙吧,就在對面。”我打發了他們。飛快逃往被窩,沒有睡意。只聽見“又沒得鑰匙。”天很黑,風很大,我的學生就在門外,但他們這次沒有敲門。這樣反而讓我感覺到什麼:難道就讓他們在外面凍着?是我的學生啊!我立即穿好衣服,找到唯一的一把鐮刀,去撬門。但無用,鎖頭太大了。怎麼辦?這個時候,誰還會知道這裏有一羣勤奮的學生被“拒”之門外?帶着幾個學生,無論如何也得想辦法讓他們進宿舍。後來,驚動了後勤主任的家人,校長,校長的親戚。終於開啟了宿舍大門。就在那一刻,“老師,你冷嗎?”這個聲音很暖很暖。我流淚了。後來,這羣學生學習英語非常積極。成績進步也很快。情感教育必須以“愛”爲核心。在英語教學中,整個班級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這是許多教師都不可迴避的一個現實,尤其是農村的英語教育。教師的愛心不僅體現在優秀學生身上,更要傾注在學習困難的“學困生”身上。那麼教師不僅要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要做到因人而異。2004級1班的樑貴武同學,他在初一、初二年級時的英語成績相當差。到了初三,儘管他很刻苦,但英語成績仍不見好轉。幾乎要放棄的時候,我給了他繼續努力的信心,用課餘時間幫他補課,給他制訂合適的學習方法。透過努力,他考上了高中。

三、用言語來表達教學內容中的情感。

教師上課時應充滿激情,心理學家的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如果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麼他會在不自覺的狀態中給予學生肯定、讚揚和鼓勵,學生在得到鼓勵後,會激起對老師的更真誠的信賴和尊敬,產生上進的信心和決心。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冰心說過:“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所以我們應該從每位學生身上找閃光點,特別是所謂的差生,這纔是教師智慧的表現。我們要不惜地給學生肯定、讚揚和鼓勵的語言。而且要隨時間、對象的不同而不同。如學生緊張了,要不失時機地對他們說:“It doesn,t matter.”學生回答問題不完全或答錯了,我們應鼓勵說:“I am sur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當然,有時教師會因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他們的違紀而失態,但我們應時刻記住最燦爛的還是那真摯的情感澆灌出的美麗花朵。

四、用細微的身教體現情感教育

英語作爲學生的第二語言,缺乏的是一種交際環境,這便要求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示範作用,課堂上儘量多地使用英語,形成用英語來表達的氛圍,以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但即使是簡單用語,在初學者看來仍有些難度。於是發揮身教優勢,便成了課堂教學中一項不可缺少的藝術。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來說都具有很強的感染性。試想一位整天死氣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師,學生怎麼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說讓他們和你一起走入課堂內容,積極思考和解答問題;教師用細微的肢體語言對有聲語言進行恰如其分的補充、配合、修飾,使教師的表情達意,更易於被學生接受。當老師說:“Say it together.”時,可以雙臂前伸,掌心向上,擡起雙手,作鼓勵狀……長此以來,耳濡目染,循序漸進,學生必會掌握這些語言。細微的身教因素在表情達意上有時比語言因素更加淋漓盡致,更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教師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簡單的愛撫,一個高高豎起的大拇指,都會盪漾起學生心中的漣漪,都會給學生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總之,教育的關鍵是學生,一切以學生爲中心,沒有學生就沒有教育。教師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感情。在英語教育中運用情感教育,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希望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視情感教育,在實際工作中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1、《跟隨榜樣成長》,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2、《情感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3、《教學藝術論》,山東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