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節日常識

莆田冬至的民族文化

不同的地區,都有着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化,尤其是在一些傳統節日當中,並且每個地區的習俗活動都有所不同,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莆田冬至的民族文化,希望有所幫助!

莆田冬至的民族文化

冬至暝

冬至節的前一夜,俗稱“冬至暝”。莆仙民間,尤其是農村,家家戶戶廳堂上都上紅蠟燭,在祖先神位前的晾箔上裝紅福橘。並插上”三春”(三春”是一枝貼着2個鮮豔的胖大娃娃的紅紙片,福祿壽齊全,一般插在大柑橘上面),又用紅紙封着10雙筷子,以及生薑一排,板糖一塊,供奉在桌子上。

冬至早

冬至當天早上,當家女人起早給全家人下搓好的湯圓。吃完湯圓,舉家上山掃墓。由於“冬至暝”夜最長,小孩子又愛吃“丸仔湯”,故有“愛吃一碗丸仔,盼啊天不湯光”的俗諺。

拜祭祖墓

吃完湯圓該去掃墓啦!在莆田,有些地方清明節掃墓,有些地方則是冬至掃墓。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說,冬至掃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可以避開春耕,不會耽誤農活;也有傳說是因爲古代農民糧食少,清明前後無法辦理“三牲”祭品,冬至前後則是秋收後糧食充足的時候。

冬至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爲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爲“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標示着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時間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不是最低。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又稱爲冬至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爲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執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標籤:莆田 民族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