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造船產業健康發展調查報告

報告2.35W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造船產業健康發展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造船產業健康發展調查報告

20xx年,國際金融危機尚未完全消退,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造船行業仍處於復甦過程中,國際航運和造船市場形勢複雜多變。“轉方式、調結構”是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造船產業做爲我市臨港產業的重點,造船產業辦緊緊圍繞省建設半島藍色經濟區、市建設北部沿海產業帶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港口、岸線、腹地等資源優勢,大力實施“以港興市”戰略,深入產業研究,努力克服產業政策調整、後金融危機等帶來的不利影響,堅決打好“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戰,努力實現造船重工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一、全市船舶工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依託港口、岸線、腹地等資源優勢,大力實施“以港興市”戰略,把船舶重工作爲發展重點,深化產業研究,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對造船業滯後性影響,繼續加大防風險、保生存、渡難關工作力度,積極扶持企業轉型升級,強化海洋工程及船舶配套招商引資,全市船舶工業總體保持平穩發展態勢。

(一)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按照“修造船與海洋重工並舉、主導產品與配套產品並重”的產業發展思路,我市規劃了北溝鎮、經濟開發區、潮水鎮三處船舶重工配套園,加快產業培植。目前,全市造船重工企業由20xx年的2家增加到22家,新建成30萬噸級船塢1個、萬噸級以上船臺5個,年造船能力達到100萬載重噸。20xx年,全市造船重工產業實現銷售收入40.3億元,利稅4.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9%和22.5%。20xx年6月,我市被命名爲“省船舶工業聚集區”。京魯船業、渤海造船被列爲重點扶持企業,成爲全省重要的船舶工業基地。

(二)骨幹企業生產能力得到提升。產業發展關鍵靠龍頭拉動,沒有龍頭,檔次上不去,鏈條拉不長,產業做不大。基於此,我們傾注力量,傾斜資源,大力實施引大培強工程,初步形成了京魯船業、巨濤海洋重工、渤海造船等一批骨幹企業羣體。

京魯船業是全省重點項目,20xx年4月開工建設,佔地100萬平方米,已累計投入10億元,建成30萬噸級船塢1座、3.5萬噸級船臺2座、500噸龍門吊1座及各種造船專用設備700餘臺套,年造船能力達到100萬載重噸。目前正投資8-10億元進行技術改造,達產後,年造船能力將達到200萬載重噸,可進入國內各大船廠排名前五位。目前,京魯船業已交付3艘5800噸成品油船、3艘75200噸散貨船,實現銷售收入18.5億元,利稅2.1億元。目前正在洽談多艘3.5萬噸、8.2萬噸散貨船訂單。

巨濤海洋重工是市第一家單體投資超過1億美元的外資企業,自20xx年5月正式投產以來,已累計投入7.14億元,目前正在爲澳大利亞、中海油等建造LADUR淡水電站模組、PC-375370海上吊機、海洋石油161平臺改造等項目,正在洽談包含海洋石油模組、海上風電等項目將近100個。20xx年,該公司投資9400萬元建設亞洲最大的45000噸海工製造出運滑道。20xx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利稅2.78億元,實現出口14922萬美元。

渤海造船是國內全迴轉拖輪行業前六強,在做大做強全迴轉拖輪的基礎上,積極開發三用工作船、化學品船等高附加值的特種船舶。目前正在爲新加坡、荷蘭、德國、英國等建造集裝箱、多用途散貨、化學品、多用途拖輪等船舶共19艘。20xx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2億元,利稅1078萬元。

(三)經濟指標穩步增長。20xx年全市造船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億元、利潤2.3億元、稅收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4%、98%和45%。20xx年,實現銷售收入40.3億元,利稅4.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9%和22.5%。20xx年1-3月份,全市船舶重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7億元,利潤7531萬元,稅收495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8.1%,20.4%,39.5%。

(四)科技創新取得一定進展。造船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爲打破技術力量不足的困境,我們在產業規劃發展之初,即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大力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高點起步,組建研發機構,開展與高等院校和國內外船舶設計公司的合作,依靠技術進步,打造核心競爭力。京魯船業在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高標準組建了技術研發中心,邊建設、邊研發、邊生產,僅一年多時間,就被德國、法國、英國船級社聘爲中國技術委員會委員,併成爲韓國現代重工在中國的唯一戰略合作伙伴。渤海造船公司依靠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產品暢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爲國內建造全迴轉拖輪的重點專業廠家之一。在中國目前港作拖輪企業中,第一條出口中東的全迴轉拖輪、最大功率的全迴轉拖輪、第一次使用可調螺旋槳技術的全迴轉拖輪,均由渤海造船公司製造。在省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中,京魯船業的冷藏集裝箱運輸船、渤海造船的多功能供應船(三用工作船)被列爲全省20個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研發項目;渤海造船的“高技術含量的海洋工程輔助船的研究與開發”被列爲全省10項關鍵共性技術;京魯船業與江蘇科技大學建立的“船舶工程技術研發平臺”被列爲全省10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及研發平臺;興華公司的“管件及舾裝件加工配送中心”被列爲全省三大生產加工配送體系。

(五)船舶配套業發展有所突破。造船產業70%-80%的利潤來自配套產品加工。發展配套項目,既是產業體系建設的需要,也是提高產業整體效益的關鍵。立足龍頭拉動,我們根據《關於加快省船舶配套業發展的意見》和市船船產業配套發展的要求,研究彙總了150多個配套品種,市內市外並舉,大力發展船舶配套項目。市外,選擇韓國、日本、歐洲以及國內上海、江、浙等產業密集區,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十一五”期間,相繼引進斯瑞爾重工、福源船舶設備、冶鑫船舶設備、星都重工、天一重工、新和重工等17個配套項目。市內,發揮汽車零部件產業優勢,鼓勵機械加工企業進入造船配套領域,加速推進本地化配套。市興華機械工業公司是改裝車和汽車配件專業生產廠家,在我市產業辦的幫助指導下,向船舶配套產品大膽延伸,目前,已有21個系列、713個品種的舾裝配件獲得船級社認可,年新增銷售收入1億元,其“管件及舾裝件加工配送中心”被列爲全省三大生產加工配送體系。

二、造船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薄弱環節

經調研,船舶重工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爲:

(一)生產設施和能力不足,產業規模相對不大。目前我市京魯船業主要建造10萬噸以下巴拿馬型船型,渤海造船主要建造1-2萬噸特種船舶,巨濤重工主要建造導管架等海洋工程配套產品,浩通造船主要維修3000-5000噸級別船舶中小船,除渤海造船公司外,均處於投產初期階段,船舶工業產值及利潤相對不高,總體規模不大,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足。

(二)船舶配套基礎十分薄弱,產品生產能力小。目前,京魯船業在發動機方面與現代重工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但其舾裝、管件等主要由大連船舶舾裝公司負責,成本相對較高,而且受大連船舶重工公司影響較大,有可能造成配套不及時等問題。渤海造船公司除船東自帶設備外,其餘大部分由江浙企業配套,成本相對較高,容易出現配套企業資金等方面出現問題而造成配套不及時等問題。而我市目前僅有船舶配套企業22家,均爲近年來引進,僅有部分企業投產,大部分企業尚在建設期間,產品主要爲舾裝件、管件等產品,生產能力小,產品檔次不高,缺乏高附加值的船舶機電等配套產品。配套基礎薄弱將嚴重影響整船企業的生產,尤其在市場低谷時間,配套成本增加及配套不及時將嚴重影響交船期,從而影響整船企業的生存。

(三)技術與創新能力不強,進階技術人才及進階技師人才不足。企業科研經費嚴重不足,企業沒有形成自主研發能力,缺乏科技後勁。由於大部分企業爲新建企業,僅能做部分生產設計工作,技術能力相對不足,高層次的設計人才缺乏,造成企業自主研發能力不足,高附加值船舶及大型海洋工程產品的開發力度不足。京魯船業正在研發多用途冷藏集裝箱運輸船,巨濤重工公司計劃開發海洋鑽井平臺生活模組、FPSO模組、深水導管架以及非海工機械等項目。

三、下步工作建議

面對當前的新形勢、新變化,要實現造船產業健康平穩發展,就要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開展工作,我們將積極貫徹落實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部署,積極發展面向國內外的船舶及配套業和海洋重工產品,重點發展造船、海洋工程、修船、船舶配套及遊艇。以市場爲導向、以重點企業爲龍頭、以北溝、開發區兩大專業園區爲載體,以自主創新和有效投入爲動力,堅持船舶製造與海洋重工、船舶配套並舉,以“高技術、高端產品、高配套率和較大產業規模”爲目標,優化產品結構,推進產業集聚,實現船舶工業跨越式發展,將我市建成省重要的船舶工業基地。

一是加快建設、重點發展北溝船舶工業園、經濟開發區海洋重工產業園。北溝船舶工業園在繼續發展現有造船產業的基礎上,重點引進海洋工程、海洋石油鑽探設備、海洋工程船舶和重型裝備製造等項目,重點推進京魯海洋工程裝備、齒輪箱裝配出口基地、大馬力船用柴油機等項目。20xx年內爭取將北溝船舶工業園列爲省級船舶工業園區。

經濟開發區海洋重工產業園要依託巨濤海洋重工項目,大力發展海洋鑽井平臺、FPSO等高科技產品。依託大金重工,加大海上風電零部件的引進力度,發展海上風力發電設備製造、安裝的總裝,打造海上風力發電產業園。依託浩通造船,大力發展修船,並向現代遠洋漁船建造發展。依託現有港口岸線資源優勢,積極利用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大型人工島等項目優勢,大力引進海洋空間利用大型裝備、跨海橋樑工程裝備、重大成套設備、高技術裝備以及高技術產業發展所需關鍵裝備,建設省級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園區。

二是加大與中央直屬企業、世界500強、國內500強、高等院校、行業龍頭企業的聯繫,爭取以訂單、投資、技術等方式開展強強聯合、戰略合作,爭取產業培育取得新突破。重點推動京魯造船與中集集團、華彬集團、省海洋投資公司等企業的全面戰略合作,渤海造船與國外石油公司的戰略合作。加快大金重工項目建設力度,依託大金上市公司雄厚資金實力,積極引導大金公司擴大在蓬投資規模,新上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三是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船舶製造方面:在努力實現10萬噸以下散貨船、油輪、集裝箱船及特種工程船舶的批量生產、系列化、標準化、品牌化的基礎上,加快開發低溫冷藏船、化學品船、豪華遊艇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搶佔發展先機。

海洋工程裝備方面:在做好現有石油導管架、鑽井平臺模組、單點繫泊、海水淡化裝置、三用工作船等產品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大型石油鑽井平臺、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起重鋪管船、多用途工程船等。加快大金重工項目建設進度,積極開發海上風力發電塔架基礎等新產品。

船舶及海洋工程配套產品方面:重點推動國內外設備著名企業以品牌、技術、組裝等方式與我市企業在發電機組、柴油機、螺旋槳、齒輪箱、焚燒爐、海水淡化裝置、通信導航設備、深海鑽機成套設備、井控設備、水下生產系統及海底電纜、繫泊鏈、螺桿鑽具、鑽井泥漿泵等產品開展合作。同時,大力引進船舶配套物流配送中心項目。

四是幫助企業積極調整,加強內部管理。透過召開企業座談會、外出考察學習,瞭解國內外造船重工產業動態,探討產業發展思路。引導企業抓住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格局調整機遇,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增加國內訂單比例;鼓勵企業多承接海洋工程、修船及改裝船等訂單,規避造船訂單風險。加強與船東的聯繫力度,加大訂單及在建船舶生產管理力度,保訂單、保交船。

五是強化校企合作,促進人才建設和產學研聯合。爭取引進國內外研發設計力量,強化海洋油氣裝備的概念設計、基礎設計,深化詳細設計、生產設計,提升我市海洋油氣裝備自主研發設計能力。同時引導我市企業與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江蘇科技大學、職業學院、商貿進階技工學校、進階職業學校等開展合作,共同打造產學研聯盟,建立人才實習實訓基地,實行訂單式培養,培訓行業技術工人。

六是組建行業協會,推動行業協調發展。籌備成立我市船舶重工行業協會。爲了增進全市船舶行業的溝通與交流,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爲行業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推動行業又好又快發展,擬籌備成立由船舶製造、海洋重工、船舶維修、船舶配套、人才培訓機構等單位組成船舶重工行業協會,爲企業提供資訊、技術、人才、市場等服務,幫助企業更好地開拓國際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