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朱自清

朱自清《春》的教案設計

朱自清1.02W

[教學設想]

朱自清《春》的教案設計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從而把思想品德教育寓於語文教學中去。語文學科由於自身的特點,教師不僅是課堂各種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活動的促進者,也是學生的對話者。在《春》一課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運用CAI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教師組織、啓發、鼓勵、指導學生按正確的思維方向、路線、探求未知領域的知識,使學生儘可能獨自去開掘知識寶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透過知識的拓展延伸,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和感知課文,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課文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1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課文語言之美。《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不但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春》之後繼而學習後幾篇課文來加深理解人們熱愛自然的感情,並在誦讀中體會、學習觀察自然的方法,學會用形象的語言描寫景物。因此,學好本文對學生學好後面幾篇文章是很有幫助的。

[教學對象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了解寫景的特點,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徵,還要欣賞作品準確生動的語言。透過學習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透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學習這篇優美的散文。

[學習目標]

1 .反覆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感。

2 .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3.聯繫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學習重點]

1.感受作品優美的語言,學習觀察、描繪、抒情的寫作方法。

2.體會各種修辭方法和運用和效果。學習本文的語言藝術。

[教法設計]

1. 本課以合作、探究爲主。結合自主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多讀少講。特別是描繪的幾幅畫面,讓學生取代老師的重複教學活動,並從反覆的讀寫活動中細細品味文中節奏明快、樸實清新、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學法指導]

讀-講-讀-賞-讀。讀書分三個層次:讓學生熟悉課文,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領悟作者表達的感情和文章遣詞用語的妙處。夾在讀書之中的講與賞分別是指: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理清文章的結構;賞,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運用實例賞析,體會作者選用詞語和句子的妙處和所抒發的感情。運用此法,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精要的指點下,在迴環往復的讀書中,自己體悟,加深理解。

[媒體設計]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採用多媒體設備,欣賞配樂朗誦的錄音,或給學生的朗誦配上音樂,提供春的精彩畫面。

[ 預習指導 ]

1.掃清文中的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課前準備]

1.閱讀課文,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預習生字、生詞。

2.蒐集整理一些關於春的古詩句;瞭解朱自清其人其事。

[教學過程]

一、課文匯入:

1、(導語)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爲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請你給大家舉一兩個例子。

全班交流,鼓勵學生朗誦佳句。

課件展示,圖文結合,欣賞感受詩的意境、春的神韻,爲課文教學做情感鋪墊。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絕句》,韓愈的《初春小雨》,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憶江南》,杜牧的《江南春》等等------

2、(導語)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

請學生說說自己瞭解的朱自清生平經歷、淵博知識、走遍世界、作品成就等等。意在引發學生對作者的敬佩之情。

課件作恰當展示:朱自清(1898.11.22 -- 1948.8.12)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辭世。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綠》、《背影》。

二、誦讀欣賞:

誦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特別是學習文學作品,更要在誦讀中體會其美感。

1、朗讀指導: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熟悉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前提;細心體會,理解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基礎;以情帶聲,隨課文的思想內容與作者的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2、四人小組朗讀交流:指正讀音,互相間合作討論朗讀情感的處理。

3、學生代表朗誦展示,配以音樂《秋日私語》。

三、結構之美:

《春》的結構嚴謹精美,作者總寫春天,繼而又分幾個方面描繪,最後又總寫,以收束全文,畫龍點睛。其構思佈局,頗巨匠心。

問:美文都有一個精美的結構,《春》的結構嚴謹精美,你能發現文章結構的精美之處嗎?

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理清課文的思路,討論內容寫在白紙上。

四、品味探究: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體會字裏行間所蘊涵的感情。

《春》的語言秀雅清新,樸實雋永,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極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合作探究:

1、問題設計:

a、你最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說說喜歡的理由。

或文中哪個句子、哪個詞語運用最妙?說說理由。

或這幅春景圖中,有人有物,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遠有近,有高有低,你能說說這樣描繪景物的妙處嗎?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

[明確]

(1)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

鑽字用得好,鑽字表現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

偷偷地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偷偷地要輕讀,將鑽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2)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前面,爲什麼放在句末?

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爲了強烈,突出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字重讀,後兩字要輕。將嫩嫩地,綠綠的放回原來的位置,作比較,體味不同的效果。

(3)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寫花色的美,不直接說出紅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作比喻,不僅使色彩更鮮明,而且激起讀者豐富的想象力。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叫)着。

鬧字不僅有聲音,而且有熱鬧的氣氛,繪聲繪態,表現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熱鬧的氣氛。

(5)花散(開)在草叢

散有分散的意思,寫出了野花之多。

(6)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古木陰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母親的手撫摸地感覺:溫暖、親切、慈愛、幸福、深含感情。

(7)四幅春景圖寫法和特徵把握。

名 稱特 徵角 度寫 法修 辭

春草圖嫩、綠、多、軟由物到人正面與側面

結合擬人

春花圖多、豔、甜由高到低虛實結合排比、比喻

春風圖和悅觸覺、嗅覺、

視覺、聽覺多感官描寫擬人、比喻

春雨圖細密、輕盈由物到人,

由近到遠動靜結合排比、比喻

(8)課文最後三個比喻。

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9)體會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麼殷切。

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

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b、文中你還有哪些疑問?

(這方面教師要有充分準備,必要時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

c、作者要表達怎樣的感情?

惜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愛春:熱愛自然,讚美春天

------

2、交流分享:(讀一讀,讀出情,品一品,品出味)

五、拓展延伸:

美好的想象又需要藉助生動精美的語言爲它插上漂亮的羽翼,在讀者頭腦中騰飛,以便激起讀者同樣的想象,受到生命的啓迪、人生的感悟、美的陶冶。

1、有氣勢、有感情地齊讀一遍最後三節,。

2、在《秋日私語》的音樂聲中,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分鐘:你覺得春天還象什麼?你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讚美春天嗎?

3、讓學生抒發內心的感受。

六、積累知識:

1、把你認爲精美的語句認真地摘錄在日記本上。

2、 繼續蒐集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選擇一篇自己最喜歡的進行有感情地朗誦,準備班級詩文朗誦會。(也可準備朱自清先生的其它散文。)

七、學以致用:

練筆我的四季情,擇一你喜愛的季節,寫一300以上的隨筆,題目自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