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朱自清

朱自清詳細事例

朱自清3.02W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1898年11月22日生於江蘇海州(今海東縣),原名自華,號實秋。原籍浙江紹興。祖父朱則餘,字菊坡,在江蘇海州任承審官十餘年。父名鴻鈞,歷任鹽務官、釐捐局長等小官。1903年,朱自清全家遷至揚州。

朱自清詳細事例

揚州曾享有“淮左名都”之美譽,繁華富庶,人文薈萃。朱自清在揚州度過了青少年時代。揚州的靈山秀水,濃郁的文化氣息,陶冶出他溫厚謙和的品格。他把揚州作爲自己真正的故鄉,常自稱“我是揚州人”。

朱自清幼年隨父母課讀,後進私塾攻讀經籍、古文和詩詞等,其後又入小學。1912年考入揚州兩淮中學,畢業時被授予品學兼優獎狀。

1916年夏,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寒假,他遵父母之命回揚州與揚州名醫武威三先生的女兒武鍾謙完婚。這年冬天,父親賦閒,原本較寬裕的家庭經濟逐漸拮据,他自覺應當儘早分擔家庭責任,遂改名“自清”,跳級報考北京大學本科,於1917年被錄取爲哲學系的學生。爲激勵自己積極進取,乃取《韓非子·觀行》中“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的典故,爲自己取字“佩弦”。他進入哲學系後加倍刻苦,於1920年提前畢業,獲得文學士學位。

大學期間,風起雲涌之新文化運動對朱自清影響頗深。他除致力於功課外,也熱心參與學生運動,加入了新潮社和平民講演團。同時,他開始新文藝創作,先試作新詩,《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處女作,發表於1919年12月1日《時事新報》附刊《學燈》。此後,他連作《小鳥》、《光明》、《歌聲》、《滿月的光》、《羊羣》、《新年》、《煤》、《北沿河的路燈》、《小草》等多首新詩。後來,這些詩分別收錄在《雪朝》、《蹤跡》兩個集子裏。大學畢業後,朱自清應聘到杭州第一師範任教。此後一直到1925年暑假,朱自清先後在揚州第八中學、吳淞中國公學、台州六師、溫州第十中學、寧波四中、白馬湖春暉中學等處擔任國文教員。在江浙教書的五年裏,朱自清除與俞平伯共事外,還結識了夏?尊、葉聖陶、豐子愷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常常結伴同遊江浙的山水名勝,共同探討文藝創作上的問題。

這一時期,朱自清筆耕不輟,寫新詩,寫遊記,寫散文,文藝雜誌上時常可見他的作品。1921年1月,文學研究會在北京成立,朱自清是早期會員之一。1922年1月,他與俞平伯、葉聖陶、劉延陵等人創辦了《詩》月刊,這是“五四”以後第一家專門登載新詩與新詩評論的刊物。

1923年3月,朱自清的第一首長詩《毀滅》在《小說月報》上發表。

《毀滅》的寫作背景正是“五四”高潮過後的沉寂期,當時許多知識青年在“五四”中覺醒了,但又未找到社會改造的道路,因而他們苦悶彷徨,有的甚至絕望頹廢。朱自清當時也非常迷惘,不知路在何方。他在“白雲”、“天風”中飄忽,在“深淵”、“伏流”中浮沉,感到極度無助,好像正走向可怕的“毀滅”。但是,無論如何,他都要努力擺脫誘惑的糾纏,“還原一個平平常常的我”,用自己的雙腳,“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這首詩在思想和藝術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被時人譽爲新文學中的《離騷》、《七發》,由此奠定了他在新詩發展史上的地位。

在這一年,朱自清在散文創作上也達到了一個高峯。他以和俞平伯的一次秦淮夜泛爲題材而寫成的《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在《東方雜誌》21卷2號上發表了。該文巧妙地扣住月亮、燈光、河水三者關係的變化,寓情於景,抒發了自己欲掙脫糾纏,以求心靈之平和而不得的悵然之情。散文筆調細膩、真摯,發表後成爲膾炙人口的名篇。

1925年五卅案發生後,他作新詩《血歌》,對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的滔天罪行表示了極大的義憤,號召人民起來抗爭。

同年,清華進行改革,增設大學部。8月,經俞平伯推薦,朱自清前往清華任國文教授。從此,朱自清與清華結下了不解之緣。同時,他開始了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系統研究,並轉向更多的散文創作。

1928年10月,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背影》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內分甲、乙兩輯,共收了他四年來所寫的散文15篇。《背影》的出版大大提高了朱自清的聲望。由於《背影》一文被選爲中學國文教材,“在中學生心中,‘朱自清’這三個字已經和《背影》成爲不可分的一體。”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正當朱自清在文學創作上馬不停蹄時,與他伉儷情深的夫人武鍾謙竟積勞成疾,於1929年11月26日病逝於揚州家中,年僅32歲,遺下三子三女。朱自清遭受喪妻之痛,又獨自承擔撫養子女的重擔,可謂身心疲憊。而另一方面,隨着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日盛,他在學校中擔任的行政工作任務也日益加重。

1928年清華學校改爲國立清華大學,羅家倫爲校長。楊振聲擔任文學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朱自清也參與了中文系的草創工作。1930年楊振聲就任青島大學校長,朱自清被任命爲清華大學中文系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