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梁實秋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關於蘋果》

梁實秋2.53W

引導語:《雅舍談吃》收錄了梁實秋談吃的全部散文93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其中一篇《關於蘋果》,歡迎大家閱讀!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關於蘋果》

我一向不愛吃蘋果,倒不是爲了西方人傳說夏娃吃了禁果而犯了世世代代的滔天大罪,亞當吞了蘋果而卡在喉嚨裏變成爲喉結,因而產生反感。我對這秀色可餐的果實發生反感,是因爲幼時在北平只有在過年的時候纔有機會親近它的顏色,年關將屆預訂的蘋果便盛在糊紙的籠筐裏挑到了家門,五隻成一單位放在高腳錫盤上,佛龕前四盤,祖先牌位前四盤,白裏透綠,綠裏透紅,看得孩子們饞涎欲滴,要等到正月十五撤供,才能每人分上一兩隻,那時節由於煙薰火燎,早已成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了!

這種蘋果後來好像漸漸被淘汰了。蘋果,像許多其他的水果一樣,大概不是我們中國固有的。《本草綱目》:“柰與林檎,一類二種,實似林檎而大,一名頻婆。”頻婆即蘋果,是梵語,據西方辭典所載蘋果最早見於高加索一帶,後來才繁衍至其他各處,傳至中國好像是很晚近的事。柰字見說文,可是柰究竟是否今之蘋果,不敢確定,因爲這一科的植物品類甚多。看我們國畫花卉蔬果一類,似無蘋果,想來大概不是有悠久歷史的東西。我後來旅居山東,知道煙臺一帶產量甚豐,但是色香味已非我幼時所見蘋果那樣,顯然是新的外來的品種,有所謂香蕉蘋果者,風味特佳。

韓國的'蘋果,大而無味。我在三十年前途經仁川,購得一簍,攜歸船上,碼頭上惡少成羣,公然攫奪,到得船上只剩了半簍。這是韓國給我的小小印象之一。

蘋果傳到美國不到兩百年。約翰·查普曼(1774—1845)綽號“蘋果種子先生”,他推廣蘋果的種植近於熱狂。現在華盛頓州雅奇瑪一帶是美國盛產蘋果的地區之一,已有一百年曆史。果熟時來不及摘取,常有大批的墨西哥人以較低工資前去應僱。顧客自行動手摘取,亦在歡迎之列。蘋果種類多達三千,最著者則不外紅黃二種,品質佳者甜脆多汁,入口稍加咀嚼即有漿汁汩汩下嚥。遇到蘋果園主人制作蘋果汁,則常被邀飲,濃濃的,混混的,甜甜的,那風味不是瓶裝罐頭的可以比的。蘋果產量太多,所以商人就捏造了一句箴言“日食蘋果一個,醫生不需看我”,上口合轍,居然騰播於衆人之口。其實這只是商業廣告的噱頭,毫無事實根據。蘋果對人健康之主要貢獻乃其纖維質,有清腸之功,然此種纖維質在雜糧蔬菜之中所在皆是。

低徊於蘋果樹下,不禁憶起兒童讀物中所描述的牛頓。牛頓二十四歲時在蘋果樹下,看見蘋果落地(說得更戲劇化一些則是蘋果正好打在他的頭上),於是頓悟,悟出了萬有引力的道理,其實這是誤會。科學上的一項重要原理,焉能於無意中得之,天下哪有這樣便宜的事?牛頓在看到蘋果落地以前,早在窮搜冥討,考慮月亮、地球及其他星體運轉的問題,他早已有所發明,看到蘋果落地不過給了他靈感,他從而獲得新的印證而已。否則落地者豈止蘋果,看到蘋果落地者又豈止牛頓一人?

那棵蘋果樹早已死了,好事者把那棵樹的木頭一塊塊的鋸下來,高價出售,作爲紀念品。

梁實秋的吃與不吃

梁實秋既是一位文學家,同時也是一位美食家,寫了很多關於美食的文章,是個典型的吃貨,尤其喜歡吃八寶飯。

晚年的梁實秋得了糖尿病,不能吃有甜味的東西,可是美味誘人,“管住嘴”確非易事,梁實秋也不例外,時不時地還是要大快朵頤一下的。

一次,梁實秋和朋友們在一家餐館小聚,事先梁實秋就瞭解到這家餐館的八寶飯最負盛名,於是就想在這裏大飽口福一下。

開飯了,端上來的是冷盤,梁實秋說自己有糖尿病,忌食甜的東西,薰魚裏有糖,他不吃,只是看着朋友們吃;緊接着端上來的是熱菜“冰糖肘子”,梁實秋說裏面放了冰糖,所以碰不得,還是不肯動筷子;第三盤,端上來的是“什錦炒飯”,梁實秋還是說不能吃,因爲米中的澱粉會轉化成葡萄糖。這也不吃,那也不吃,還來餐館幹什麼,大家都感到納悶。

最後上桌的是“八寶飯”,大家相視一笑,這八寶飯又有糖又有澱粉,不用說,梁實秋肯定不會吃。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梁實秋這次沒有拒絕:“這個我要,這個我要!”朋友對此大惑不解:八寶飯裏的糖那麼多,你不是血糖高,需要忌口嗎?梁實秋笑着解釋說:這你就不懂了吧,先前的那麼多美食我都不吃,是爲了把配額留給我最喜歡的的八寶飯呀!面對美食,我管不住自己的嘴,得管理好自己的嘴。

不吃是爲了吃,這就是一代文學大師梁實秋在吃上的一番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