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文言文

如何挖掘一篇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文言文2.86W

文言文閱讀是高考閱讀理解必考題型。一篇文言文,透過翻譯,我們需要深入挖掘文章所表達的主要內容,那麼如何挖掘一篇文言文的主要內容呢?小編給你支支招。

如何挖掘一篇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文言文閱讀之把握主要內容:綱舉目張,披沙揀金

考試說明

新課程標準在對古詩文閱讀的評價建議中提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查他們能否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查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可見,課標對學生把握文言文主要內容的能力是十分重視的。

誤區提醒

有些同學在進行文言文閱讀時,只注重詞語解釋和句子的翻譯,而忽略了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把握。這種做法顯然不妥。要知道能否正確理解一篇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是考查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核心和基礎,因爲主要內容往往融合着作者的思想觀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只有弄清主要文意,才能準確地翻譯句子、解釋詞語,否則就可能出現偏差,甚至會出現與作者原意背道而馳的理解。

複習策略

以下內方面是正確而且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有效因素:

1、克服輕敵心理

文言文相對現代文來說,試題素材、題目相對穩定,閱讀規律容易摸索,許多同學容易產生輕敵的心理,出現文言文的題目簡單、分數易得的錯覺。實際上,課標提倡同學們多讀我國優秀的古典名著,大家看得多了,文言文閱讀能力提高了,中考文言文試題的難度也會有相應的提高,同學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2、克服急於求成心理

磨刀不誤砍柴工,拿到試卷切忌急於做題。首先應速讀文段,讀懂文章,要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作者的主要觀點,在疏通文章的基礎上才能思考具體題目。平時的'訓練尤其要養成良好的文言文閱讀習慣,以免考試時出錯。

3、克服就文論文的心理

就文論文,確實能快速而有效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但不是百分之百地成功,有的時候能達到目的,更多時候可能會與作者本義相悖。文合時而著,所以,要對作者情況和寫作背景有一定程度的瞭解。例如:一位生活在戰亂中的作家,整日顛沛流離,朝不保夕,其作品往往反映出兵荒馬亂、統治者視民衆之命如草芥的社會現實;一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作家,其作品最能體現平民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疾苦;一位對仕途避而輕之的作家,其作品的主要內容多描寫秀山麗水之景,抒寫兒女情長之意;而一些懷才不遇、政治失意甚至屢遭貶謫的作家,其作品也往往排遣鬱悶傷感之情、報國無門之意。瞭解這些資訊,解題時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標籤:一篇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