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高考散文閱讀的複習學案

散文1.07W

教學目標:學會準確審題、規範答題

高考散文閱讀的複習學案

【自主學習】

一、考綱解讀

現代文閱讀

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

1.理解 B

①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 C

①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②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③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⑤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

二、散文閱讀考點分析

(一)散文的特點

內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經驗,透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表達出來。所謂自我感悟,也就是對事物的特殊意義和美質的發現、認識。

形式上:(1)以個人抒情爲主,把抒情、敘述、議論熔爲一爐;(2)從細處落筆,小中見大;(3)從側面暗示,發揮讀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結構靈活。

綜合以上兩點:“形散神不散”。閱讀散文時,要透過“形”抓住“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結構和線索(文脈),要注意欣賞優美的語言。

(二)散文閱讀策略

選作高考閱讀材料的散文,語言是較規範的,構思是較新穎的,結構是較嚴謹的。那麼怎樣才能解讀好高考散文呢?

1從整體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這個特點,決定了散文內容的廣闊和豐富性,全文好象只是一些片斷、一些場面或景物組合。因此鑑賞散文時首先要努力把握文章的結構和行文線索、感情脈絡,特別是文章的主旨,從而能儘快地剝去散文的看似凌亂的“形”。因此在閱讀時,首先要讀出文章大致的觀點(文章情感、段落中心句子等),劃出層次結構。這樣才能使其後問題的解答有的放矢。敘事散文所記之事一般較爲平凡,講究“以小見大”。寫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於景物之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詠物散文最鮮明的特點是“託物言志”,所託之物大都被賦予象徵意義。這樣整體的基調把握準了,對局部的情感或傾向才能做出正確分析,對特定語境中語句的深層含義,才能做出深刻的品味。在散文閱讀中注意文中的人、事、物、景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繫的,它們都應該緊緊圍繞“神”來組織的。所以同學們要着眼於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係,從宏觀上居高臨下地駕馭文章。

2注重因果聯繫。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散文中的形與神,情與景,內容與形式,主旨與材料等等,是近年來散文閱讀考查的重點所在。好的散文中,及沒有孤立的景和物,也不存在抽象的情。隨着事件的發展和人物情感態度的變化,其中的因果關係逐步呈現出來。如《壺口的黃河》19題:爲什麼說壺口的黃河“纔是中國的河”?文中前面說到:“中國的水應是黃色的,和我們中國人的面板一樣;而黃河也只有到了這兒,才成了真正的黃河!”“黃河站立起來也是一個飛躍,就像個頂天立地的人活了”“看看空中的水汽,聽聽大地的迴音,便會知道黃河的自信和決心”,從這些原因中我們不難得出“有中國人的膚色;有中國人強大的生命力;有中國人的自信與決心”這一答案。另外,要使“因果分析”準確,不但要保證原因的真實性、充足性還要揭示出“因”與“果”之間的必然聯繫。

3掌握基本表達方式。現代文閱讀,命題者常常從文章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方面出題對考生進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明確它們的修辭作用,對理解和鑑賞文章很有幫助。散文在創作中,作者爲了更好地表達某種情感往往會藉助一寫文學創作的手法,或“比喻”“擬人”能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或“間接抒情”“託物言志”含蓄委婉地表情達意;或“對比”“襯托”突出強調、側面烘托主題思想。有的還透過“細節描寫”“情景交融”“鋪墊”“照應”“象徵”等手法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以深刻地表現。如《壺口的黃河》第四段中透過主觀感受來寫壺口的黃河,運用側面烘托(或側面描寫、襯托)的手法渲染主觀感受(如心跳、耳聾、眼花、腦子空白等)來寫壺口的黃河,一是給人如臨其境的現場感;二是從側面烘托壺口黃河的氣勢與主命力。

散文閱讀是一種鑑賞性閱讀,不僅要回答爲什麼的問題,還要明確怎麼樣的問題,所以一定要把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回答,這就需要掌握一些散文常用的表現手法。

(三)散文答題技巧

類型一:考查“是什麼”。主要包括“說說這個詞語或句子的意思”“某某詞或句子的含義是什麼”。答題對策爲:

1.掌握語句的特點。一般說來,一篇文章中的關鍵語句總是有表徵可尋的。從內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語句,抓住每一個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語句。從表達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發表議論的語句。從結構上看,要注意領起後文或收束前文的語句、前後呼應或承上啓下的語句、有重要指示代詞的語句、位於全文或全段開頭和結尾處的語句等。從修辭上看,要注意那些運用了比喻、反問、排比、象徵等修辭手法的語句以及語意比較含蓄的語句等。

2.理解本義,內引外聯。詞語或句子的本義,即詞語的詞典義、句子的淺層意義。可先將詞語的詞典義、句子的淺層意義把握準確,然後聯繫語境對其本義進行引申。如《燈火的溫情》(2013年高考山東卷現代文閱讀材料)文後設定了這樣一道題:“作者最後說:‘我不會怕冷,卻會怕這荒野沒有一盞喚我歸去的燈……’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深刻含意?”這道題主要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答這道題,應先把握“冷”和“荒野”的詞典義,然後理解它們的語境義,最後聯繫上文就可以知道:“冷”是指外部環境(人生)的艱難困苦,“荒野”指的是心境的黑暗。由此不難理解作者的觀點:外部環境(人生)的艱難困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溫暖,沒有自我救贖的靈魂!

類型二:考查“怎麼寫”。主要包括文字怎樣佈局謀篇、思路層次如何安排、使用了何種表現手法等。答題對策爲:

1.明確謀篇佈局的方法。散文最基本的表現手法有借景抒情、虛實相生、託物言志、動靜結合、想象、聯想、象徵、白描、細節渲染、反語、烘托、對比等。

2.掌握基本的答題程序。考查文章謀篇佈局、思路層次類題目的答題程序一般是:首先,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得出謀篇佈局或思路層次的特點。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現在文章的取材、線索、順序、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段落層次的關係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散文的結構層次主要有總分式、承接式、並列式、遞進式等,理出結構層次,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其方法通常是從綜合歸納各段內容入手,有主句的文段,把主句畫出來,內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併概括。其次,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分析文章是如何體現該特點的。

考查文章表達技巧、表現手法類題目的答題程序一般是:①判定使用了什麼表達技巧、表現手法;②指出該表達技巧、表現手法的作用;③結合文字具體分析這樣寫的好處(即表達效果)。如《總想爲你唱支歌》(2013年高考全國卷Ⅰ現代文閱讀材料)文後有這樣的題目:“文章第五段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來描寫枯死的胡楊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道題是考查表現手法的。解答該題,第一步,要指出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和想象。第二步,要回答比喻、擬人和想象的作用:使所描寫的對象生動形象、具體可感;第三步,結合文字分析,得出結論:這樣寫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胡楊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類型三:考查“爲什麼”。比如開頭爲什麼這樣寫、結尾爲何要這樣處理等。答題對策爲:

1.掌握寫作技巧的作用。散文的結構手法有伏筆、線索、轉換、過渡、照應、詳略等;其作用爲:統攝全篇,領起下文,渲染氣氛,奠定基調,承上啓下,首尾呼應,深化主旨,卒章顯志,等等。

2.遵循基本的答題程序。首先指出題目中的內容使用了什麼寫法(用術語),其次結合文字具體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所在,然後結合文章主旨對其作用進行總結。如《爐火》(2013年高考遼寧卷現代文閱讀材料)文後的題目:“第一自然段,作者寫了‘秋去冬來’的景色,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這道題考查文章首段的作用。解答時,第一步,要指出寫法:伏筆(引出下文)。第二步,要具體分析:文章的主要描寫對象是“爐火”,卻從“秋去冬來”寫起,主要考慮“爐火”和“秋去冬來”之間的關係,自然而然引出下文的“爐火”。第三步,結合主旨分析:由自然環境的變化寫到作者的感傷情緒,爲下文寫“爐火”的意蘊留下了空間。

(四)關於開放性試題

1.鑑賞、賞析類試題。這類試題要求考生對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進行鑑賞。如2013年高考浙江卷《泰山之思》文後第21題:“聯繫全文,就‘我看不清來路,更找不到去路’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解答鑑賞、賞析類試題的一般方法爲:讀懂題幹,領會要求;依託文字,把握內容;亮出觀點,鑑賞分析。

2.分析、評價類試題。這類試題要求考生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進行分析、評價,屬於創造性思維範疇。它強調閱讀與認知的關係,既要透過閱讀豐富和深化認知,又要根據自身的認知對作者的觀點或文字的重要語句進行分析、評價。解答該類試題,首先要弄清原文結構、材料與觀點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還要進行一定的分析、概括。

3.認識、理解類試題。此類試題要求考生針對文中某個話題或與文字相關的某一生活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如2013年高考山東卷《夢碎雅典》文後第22題:“作者在文章結尾說:‘她的世界百米冠軍夢雖然沒有實現,但在世人心中,奧蒂何嘗不英雄!’請結合奧林匹克精神,談談你的認識。”解答這類題目時要用第一人稱,可以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然後再談理由。要擺事實、講道理,如果題目有相關要求,還應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要做到看法明確,舉例恰當,表述清楚,言之成理。

4.聯想、想象類試題。這類試題要求考生聯繫實際,展開聯想,談談文章給自己認識事物帶來的啓發。這類試題以文字爲基礎,但又不侷限於文字,要求融入考生自己的感受、體驗、觀點和認識,是考生自身的認識能力與文字解讀能力的完美結合,也是今後試題設定類型的發展趨勢。

【典例評析】

總想爲你唱支歌 (2013年全國卷)

走一趟大西北,忽然覺得像走在一塊失去平衡的地塊上。

這是一個怎樣傾斜了的世界呵!

夕陽裏“左公柳”默默佇立着。大漠的風沙在它們身上刻下了斑斑駁駁的傷痕。我曾見到一幕震懾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虐風暴中被擊倒的“左公柳”。這老柳並沒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軀下,龐雜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殘留在地下。於是,殘留在地下的根系便頑強地負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我看見茂密的枝葉在倒下的軀體上依然生長得非常美麗,每一片葉子都綠得發藍,在陽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瑩發光的綠寶石。

去民勤縣拜訪蘇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擁沒。民勤被喻爲沙海中的孤島,四周爲浩瀚沙漠所包圍。蘇武牧羊的故事聽說就發生在民勤已經乾枯的北海邊。有話流傳:“民勤無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曰民勤之艱苦,外鄉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來安營紮寨;二日民勤礴君石人肯吃苦,敢於外出闖蕩安身立命。在民勤,常常能見到這樣的畫面:一個農人,一匹駱駝,一輛小板車,在泥沙的路上踢蹈走着。落日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那農人裸露的臉和手是黑的而且皺裂着;那農人轉動的眼珠是遲緩的卻是渴望的。他們就在這一派灰黃的鴻蒙中往返着。由於降生在這樣一個巨大的空間裏他們已無所謂大。由於生存在這樣一塊沒有生跡的土地上他們亦無所謂無。他們知道屬於自己的只有一個;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運抗爭。

在戈壁上趕路,還能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壯結實的胡楊林,因缺水而死亡了。彷彿是一個剛剛經歷了惡戰的古戰場,死亡的胡楊林死後仍高舉着一條條痙曲的千枯的醜陋的胳膊一齊對着藍天,仍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密密麻麻粗粗細細的胳膊匯成了一片吶喊的海洋,爲活着的夥伴和爲死去的自己。荒摸戈壁上隨處可見被榨乾了最後一滴水的枯枝敗草的屍體。惟有枯死的胡楊林的方陣總使我熱淚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趕路,滿目皆是這巨大的悲壯。走一趟大西北人會堅強幾分;走一趟大西北,長不大的孩子會長大。

從大西北我曾揀回一枚戈壁石。誰也無法讀出它的年齡。誰也無法估着它的身價。它體不盈握,狀若鵝卵,但通體的赤紅中沁着幾縷淡淡的乳白,紅白相間的石紋如涌動的江潮,似薄驀的流雲,像古銀杏縱剖面的年輪。記得那天就是這石紋吸引了我,從此我們再沒分離。月光溶溶罩着它,珠圓玉潤般生輝,沉魚落雁般美麗。多少夜我與它默默對視,靜謐中總聽見一個聲音在喊我。那聲音蒼涼而低沉,那聲音遙遠而神祕,那聲音從不可知的地方飄來,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從沉思中醒來,心潮裏便漲潮似地涌動一層情思。

也許有一天,大家忽然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瓏剔透了,太經不起摔打了。那裏擠滿了人,矗滿了樓,停滿了車。人們會發現,大西北正在呼喚我們。儘管那裏的風是於燥的,水是鹹澀的,但那裏有可以讓鳥兒展翅翱翔的天空,那裏有可以讓生命茁壯生長的綠洲。 是的,會有那麼一天,大西北會像海市蜃樓一樣美麗。到那時,傾斜了的世界會重新平衡。

大西北並不蒼白並不無奈的黃土地呵,總想爲你唱支歌。

1. 文中刻畫的“左公柳”和“民勤人”兩個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點?作者描寫這兩

個形象的用意是什麼?(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長不大的孩子會長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方的天地太玲瓏剔透了,太經不起摔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五段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來描寫枯死的胡楊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後一部分寫到了“戈壁石”,這對錶現文章的主旨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鞏固提高】

雨韻

進入生命的夕陽黃昏,才理解了“雨”這個簡單的漢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照化學的分子式來解讀雨,是H2O的氣體,在天空合成爲水,然後返還到地面上來的物質。它在不同季節,有着變形的本能;春雨悄然無聲,充滿了孩子的稚嫩和溫柔,像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那般,形象上有點靦腆;夏雨滂沱,象徵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個人從童年進入青年時期,顯示出無與倫比的陽剛氣勢;秋天的雨聲,歡樂的音符裏摻雜進一些憂傷的詠歎,淅淅瀝瀝不絕於耳,除去讓人看見果實的成熟,感到收穫的喜悅之外,還容易讓人聯想起《紅樓夢》裏的黛玉悲秋,這是人與自然同時走向成熟的標誌;到了冬天,雨的體形變爲片片白雪,與老人的銀髮一色,這寓意人已經走到了生命暮年。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歡雨了,尤其偏愛在雨天散步。我愜意地打着一把雨傘,在雨中踽踽而行時,傾聽着人生四季中的各種音韻旋律;少年時無拘無束的童真,青年時的學海苦渡,中年時在“老君爐”中之修煉,花甲之後的心若靜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樂酸甜,與在書齋中伏案回憶往事,是迥然不同的`兩種境界。後者,因爲缺少了雨作襯托,如同人生戲劇少了背景;把記憶帶到雨中來燃燒,不僅可以昇華記憶的色彩,雨在此刻還能轉化爲助燃之劑,讓記憶銘刻上雷鳴與電閃的音韻,成爲浪漫的抒情和感傷的詠歎。

記得在一個雨天,我看見一個老者領着一個娃兒----身後還有一條小狗,一起來到公園的湖邊。那條小狗對於雨天出遊,表現出了無限驚喜,它一會兒躥到老人和娃兒前面,一會兒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後。但是那個男娃兒,與那條小狗的歡快相反----雖然老人爲它打着雨傘,他彷彿仍然無法走入雨的夢幻之中。

老人說“你看那荷葉上的水珠兒,多好看!”孩子仍然撅着他那張小嘴,向湖裏也斜了一眼,但無動於衷。孩子似乎並不喜歡雨中的靜物世界,他在百般無聊之際,把那條小狗招呼到腳下,喊了“一、二、三”之後,在雨中與那條小狗開始了賽跑。老人出說的話,對這位老人說:“孩子難得有在雨中撒歡的時機,這會寫進他的生命記憶,到你我的年紀都忘卻不了。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兒與狗環湖賽跑回來,雖然人和狗都像從水裏撈出來的一般,但那個男娃和那條狗,一個開心

地笑個不住,一個歡喜的對天狂吠起來……那老人陰沉的臉,終於漸漸還陽了,終於最後與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這真是一幅難覓的雨中寫意畫面。

雨絲,從其造形上看去,象是連接了天和地之間的條條琴絃;每個雨滴,是在琴絃上跳躍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無邊無垠的舞臺;它演出的,是人世間無與倫比的大自然的美麗的樂章。

14.根據文意,四季之雨分別象徵了人生哪幾個階段?爲什麼說“秋天的雨聲,歡樂的音符裏摻雜進一些憂傷的詠歎”?(4分)

15.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把記憶帶到雨中來燃燒。

(2)他彷彿仍然無法走入雨的夢幻之中。

16.文中“老人和娃兒”在雨天各有什麼不同的意趣?老人爲什麼“最後與孩子”笑在了一起?(6分)

17.怎樣理解“雨韻”的內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達方式來呈現“雨韻”這一主旨的?

(8分)

【拓展延伸】

焰火的變奏 趙麗宏

夜晚,沒有風,湖水平靜得像一面巨大的鏡子,映照着夜空;在水天相接處,夜空和湖泊構成一個軸對稱的浩瀚畫面。

湖畔積聚着數不清的人。音樂響起,彷彿是從湖水裏飄旋而出,在空曠的湖面迴盪。緊隨着音樂,湖天之間突然躥出一道道光點,猶如活潑的蝌蚪,從湖水深處向深邃的夜空騰遊;也像犀利的鳴鏑,從空中呼嘯着飛入湖底。只不過瞬間的工夫,這些蝌蚪和鳴鏑便轟然炸裂,變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們隨風飄動變幻,繼續着火焰在夜空裏演出的奇妙童話。二天上發生的所有一切,無一遺漏,都同時倒映在護理……

如果你的想象力不貧乏,那麼,在這些千變萬化的焰火裏,可以聯想起大地上所有的奇花異卉,可以聯想起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美妙風景;當然也會聯想起和焰火有關的的往事,回憶起和焰火有關的一些難忘瞬間。

天上的煙花像什麼?在聽到有人這樣發問時,除了那些美好的回憶,我的腦海中竟出現了一些和此時氣氛毫不相干的景象。那是戰爭中的夜景:槍彈和炮彈在夜空中劃出耀眼的弧線,隨之而來的,是爆炸,是火光,是驚悸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

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人,都有這類恐怖的記憶:飛機在天空中隆隆飛過,從天而降,如飛蝗,如黑鵝,成羣成片,大地搖撼,火光四起,城市彷彿在地震中顫抖。“地震”之後,空中依然白雲藍天,但人間已是慘象遍地:火焰裏血肉橫飛,到處可以看到死者的鮮血和肢體,連樹枝和電線上也掛着血淋淋的生命碎片……更悽慘的是失去親人的哀痛景象:在被炸燬的火車站的站臺上,一個未諳世事的孩子,坐在死去的母親身邊,驚惶無措地放聲大哭;那個孩子的身邊,也使煙和火……

這樣的惡夢,和眼下舒展在湖天之間的美妙焰火,沒有任何關係。然而,我卻無法驅散火光中生髮的遙遠苦痛的聯想。

炮火與焰火,都是火藥爆炸產生的光芒,兩者的目的和效果卻是天差地別。炮火,是爲進攻,爲征服,爲反坑,爲破環,爲殺戮,是人間最可怕最慘烈的景象,是戰爭、災難和死亡的象徵;焰火,是爲慶祝,爲團圓,爲展示和平的歡樂,爲表現人間的繁華和喜悅。同樣是火花,同樣是爆炸,兩者所展示的,卻是人類生活中完全不同的兩個極端。

在滿天滿湖絢爛的焰火中,我默默地爲人類的和平祈禱。但願有這樣一天,人間本來用着準備戰爭的火藥,都被改做成了煙花,在一個全人類共慶的夜晚,讓象徵和平團圓的火焰之花開滿地球的上空,萬紫千紅,此起彼伏。

有什麼花朵能比這樣的煙花更美麗呢?

14、作者寫象徵喜慶的焰火,爲什麼要從平靜的湖水寫起?(4分)

15、爲什麼作者一方面說戰爭的“噩夢”與眼下的美妙火焰沒有關係,另一方面又說自己無法驅散“遙遠苦痛的聯想”?(6分)

16、本文是怎樣謀篇佈局的?結合原文簡要回答。(6分)

17、文章用“有什麼花朵能比這樣的煙花更美麗呢?”收束全文,請對此簡要賞析。(6分)

參考答案

《總想爲你唱支歌》

1 答:不畏困難,敢於向命運抗爭,用意:突出大西北環境的惡劣和人的頑強意志。

解析:本題難度一般,主要考察對所舉事例的理解。

2 (1)答:大西北環境的惡劣與生命的頑強會讓人經受歷練而變的堅強。

(2)答:南方的環境過於溫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讓人經受歷練和磨難意志。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了對文意的理解,須結合全文思考。

3 答:表現手法:比喻、擬人、對比。

好處:形象生動,能夠突出表現胡楊林的頑強意志。

解析:本題需熟悉常見表現手法的表達及作用。

4 答:以戈壁石來代表大西北將自己對大西北的感情濃縮於對一塊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

見大,深化主旨。

解析:本題較難,需體會作者對大西北的感情並將其與對戈壁石的喜愛綜合在一起。

《雨韻》

14. (4分)第一問(2分):①春雨象徵着人生的童年;②夏雨象徵着人生的青年;③秋雨象徵的人生的壯年;④冬雨(雪)象徵着人生的晚年。每答對兩點給1分。答對一點不給分,依此類推。意思答對即可。第二問(2分):秋天的成熟的季節、收穫的季節;也是蕭條的季節、悲涼的季節,所以“秋天的雨聲”中有“歡樂”,也有“憂傷”。每答對一點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

15.(4分)(1)(2分)“把記憶帶到雨中來燃燒”是指在雨中回眸人生,用“雨”開啟記憶之門,同時也爲記憶染上“雨”的色彩。(2)(2分)“他彷彿仍然無法走入雨中夢幻之中”是指小男孩雖然在雨天出遊,但是並沒有感受到雨中的樂趣。意思答對即可。

16.(6分)第一問:(3分)老人喜歡和娃兒打着傘賞雨,娃兒卻喜歡和狗在雨中賽跑,把自己融入雨中。第二問:(3分)老人先是受到了“我”的啓發,又看到孩子在雨中奔跑後“開心地笑”,終於被感染,也笑了起來。意思答對即可。

17.(8分)第一問(4分)①雨韻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韻是增強生命記憶的媒介③雨韻是大自然美麗的樂意。第二問(4分)①先議論,談四季之雨與人生四季②再敘事,講老人與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③最後抒情,表達作者對雨中的喜愛與讚美之情。每答對一點給1分,答對三點給4分。意思對即可。

《焰火的變奏》

14.答:參考以“靜”襯“動”,反襯了隨後施放焰火的熱鬧;湖水的平靜又與焰火的熱鬧相結合,共同表達了對世界和平、安寧、美好生活的肯定。

15.答:參考:炮火是戰爭、災難和死亡的象徵,焰火是和平、歡樂、繁華的象徵;它們分別指向人類生活中完全不同的兩個極端。作者說自己無法驅散“遙遠苦痛的聯想”意在提醒我們: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時不要忘記苦難的歷史。

16.答: 參考從空間上,夜空與湖泊兩相映襯;從時間上,現在與過去交織與碰撞。

17.答:參考:作者以這個反問句單設一段,卒章顯志。“這樣的煙花”不僅有形狀、顏色與光亮的美麗,更是和平團圓的象徵。這個反問句強烈的表達了作者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願望,使文章意蘊深遠,激發人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