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野菜如詩,冬意暖的短文散文

散文6.55K

季節更迭,景緻轉換,大自然的生態律動,總是在大地原野的無盡因緣之中,不斷地盤旋、迴轉,幻化出多樣化的生命奇蹟,令人驚豔,讓人回味……

野菜如詩,冬意暖的短文散文

歷史長河綿綿流淌,四季景緻悠悠輪迴。成、住、壞、空,大地法則綿延;春、夏、秋、冬,自然因緣不墜。一季接一季,一年復一年,生命總是如此不可思議,不斷復演,不停流轉。只是,這番景象,就猶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意境一般,總讓人在不同的年輪階段,有着不同的心靈體悟。

走過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歲月足跡,每屆冬寒歲末之際,我家樓頂園圃,在那秋收過後的休憩土地裏,就會綿綿從疲憊的土壤裏頭,陸續出現密密麻麻的綠色斑點。這些不請自來的野菜幼苗,不僅綠化了枯黃的地表,點妝了潛沉的生機,也成就了我家餐桌上的蔬餚美食,尤其是在風行健康自然的現代生活氛圍之下,更加顯現出其珍貴與價值。

其實,在這塊秋收過後的土地下方,僅系埋藏着乾枯的山藥藤蔓以及一些有機的堆肥養料,準備做爲未來作物生長所需的基肥而已。只是,爲了加快藤蔓的腐化速度,我總會在這片已經鋪平的土壤上面,連續數天來回澆水,藉以維持土壤的溼潤。

只是沒想到,這種不經意的人爲因緣,竟然能夠讓這些原本蘊藏於泥土裏面的野菜種子,爭先恐後地發芽、成長,開展一番外表看似卑微,卻是蘊涵無限意境的動人詩篇。讓人不禁回味起了南宋詩人陸游的〈遊山西村〉中,“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首膾炙人口的詩來,因緣果然是不可思議,總在曲折迴盪中盤旋。

這些出現於園圃中的野菜,主要是龍葵和莧菜兩類。只是回想起來也十分有趣,當初不知究竟是什麼因緣,讓它們來到這五樓高度的園圃區域?而且還能年復一年,旺盛地繁衍下一代。由於它們是自然長成,而非人爲的刻意播種,因之往往長得相當的密集,在有限擁擠的空間之中,自然形成了一種高高瘦瘦的生長格局,就猶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哲理一樣。

這羣生機勃發的龍葵和莧菜,它們看起來相當的青翠鮮嫩,幾乎是整株可以食用。然而,在市場販賣的.莧菜都是整株連根拔取,而龍葵則是從根上截取莖葉。因爲這兩種野菜的根部結構是有所差別的,莧菜的紅色根部細緻可供入菜,而龍葵的白根較易木質化無法食用。

雖然,這兩種野菜,都和我的成長歲月,有這緊密的關聯,莧菜可以勾芡調理,龍葵帶有一點苦味。不過,在喜愛的程度方面,我和龍葵的情感,顯然比莧菜來得密切許多,而這種特殊的情懷,則似乎與童年的農村悠遠記憶有關。

猶清楚記得家鄉農田更迭的視覺景象,在秋收稻子之後的廣袤田野大地上,甘薯和蔥、蒜等植物,便會成爲跨越冬季的旱田農作物。因爲這些植物需水較少,比較適合冬季乾旱的臺灣氣候,只要熬過冬天,待春天來臨之後,綿綿的春雨沾衣欲溼,便會及時滋潤大地。只是,春雨有時未必及時,也並非一定綿延不絕,此時抒解旱象的契機,就得仰賴於埤塘之水的灌溉了。

在這旱作的田地之中,一些野菜也會趁機從土壤裏冒出,尤其是在種植蔥和蒜的土地上頭。由於其植栽較爲稀疏,自然成了野菜適合萌生髮展之地。小時候,總是跟隨着姊姊到田間採摘這些野菜,作爲養豬的飼料。而那些高高瘦瘦的龍葵,就成了我們採擷的主要對象。

龍葵這種野菜,在家鄉稱其爲烏籽菜或烏甜仔菜。主要系由於龍葵開花後,會結成綠色小果實,這些果實隨後會逐漸轉變成爲黑紫色,摘下品嚐,有着一種甜甜的味道。每一粒圓滾滾的果實,裏頭總是藏着相當多的細小種籽,除了落子於在地土壤中之外,也經常藉由鳥類的啄食,將種籽帶往其他較遠的地方。

龍葵是一年生草本,高約 20至60公分,莖直立,多分枝。早期在鄉下,人們喜歡用龍葵煮粥,龍葵粥微苦帶甘,思古幽情,至今仍爲人們所懷念。因爲這種特殊的大地口味,系來自於孩提階段的深層記憶――那段難得有一餐白米煮粥的艱困童年時代。只是目前的我似乎就比別人幸運,因爲我可以在自家的樓頂園區,採摘一些鮮嫩的龍葵莖葉,現煮一鍋可口的龍葵米粥,回味那種童年家鄉的特殊風味與風情。

野菜綿綿如詩,龍葵絲絲入味。在這冬寒季節的夜晚時分,一碗加入些許鹽巴的龍葵清粥,配上幾片稍辣的醃製蘿蔔,清靜悠閒,怡然自得。終究,生活就是這麼簡單,而人生也能如此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