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徐志摩散文集》讀後感

散文1.02W

煙花之所以燦爛,不在於它有多次生命,而在於它在發出光焰的那一刻,已經留住了永恆。——題記

《徐志摩散文集》讀後感

20世紀的中國文壇人才輩出 ,燦若星辰,而徐志摩無疑是其中最光鮮閃亮的一個。他是中國現代文壇最具特色,最有才華和最優秀的詩人、散文家之一,是開一代詩風的“新月派”主將,被譽爲“中國雪萊”。有人說徐志摩是瀟灑的詩歌仙子,飄然拂過年輕中國的詩壇,憑着精靈般的詩魂,豐富了新詩的藝術世界;也有人說徐志摩是不受羈絆的野馬,無邊無際的思維總是讓他在現實中桀驁不馴,不爲世俗所累;而我更願意相信郁達夫所說的“志摩是一個淘氣可愛能使你永遠無法忘懷的頑皮孩子,詩的音樂,自我生命缺乏詩感,這個孩子的靈魂就會變得孤獨寂寞。”是的,正是因爲懷着一顆質樸單純的童心,他才能真切感受到內心的性靈神韻,並將其與自然界的溫馨靜謐的美妙彼此相融,創作出閃耀着青春光澤,萬卉奇葩的《再別康橋》,達到如行雲流水般流暢、澄澈的境界。

說來慚愧,真正靜下心來品讀《徐志摩散文集》還是在高考後那個漫長而無聊的暑假。整整兩個月我所涉獵的書籍可算頗多,但真正打動我心扉並且至今仍愛不釋手的恐怕也只有《徐志摩散文集》了。“看一回寧靜的橋影,數一數螺鈿的波紋;我倚暖了石闌的青苔,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我驚訝他竟能如此嫺熟輕鬆的駕馭語言,如此真切地將心靈深處的內在情感透過文字的音符浪漫地、自然地抒發出來,並甚至還安排得那麼和諧,柔中有力,濃厚中有淡薄,鮮明中存素雅。這該是怎樣一個文壇奇子,好奇心驅使我細細品味《徐志摩散文集》,希冀自己能夠解開心中的疑惑,感受他如繁星般點綴近代文學的傲人才華。

翻開目錄,能清楚地看到全書分成三個部分:關於名人、回憶故人和生活隨想。在“關於名人”這一部分,作爲一名浪跡天涯的漫遊者,使得徐志摩有機會親近當時的文壇巨匠,用一顆空靈而單純的童心去歌頌真善美,用詩一般優美的語言表達對名人的崇敬仰慕之情。在《泰戈爾來華》一文中,徐志摩坦言對於泰戈爾的來華,他心中甚是歡喜,就連夢也多了幾分顏色,增了幾分嫵媚。他真切地希望泰戈爾的來華能給百年來只在精神窮瘻中度活,給生命只是追憶不全的中華民族帶來精神的安慰,喚起民族的覺醒。“每想及過去的光榮,不禁疑問現時人荒心死的現象,莫非是噩夢的虛景,否則,何以我們民族的靈海,曾經有過偌大的潮跡,如今何至於沉寂如此?” 20世紀的中國風雲變幻,波瀾壯闊,歷史的烙印不可磨滅地震撼着徐志摩的心,置身於亂世,雖不能沙場點兵,卻希冀泰戈爾高潔和諧的人格,能給我們安慰,可以開發我們原本淤塞的心魂,喚起民族的覺醒。源於性靈深處的期盼讓我們看到質樸善良的徐志摩憂國憂民的一面,可愛至極。

曾經說徐志摩像熱情的雪萊一樣,把心靈深處的情感,透過文字的音符自然流瀉而出,他的散文蘊藉着一種絢爛的春光,一腔跳動的激情,即便是哀傷也如升騰的火焰,熱烈而奔放。在回憶故人這一部分中,徐志摩回首往昔,細數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人,追尋絢麗的煙花怒放後散落在地的火星和哀怨。在《我的祖母之死》一文中,徐志摩引用了英國詩人華茨華斯的一首有名的小詩《我們是人》:“一個單純的孩子,過他快樂的生活,興沖沖的,活潑潑的,何嘗識別生存與死亡?”在爛漫童真的孩子心中不曾感到生與死之間的阻隔,幼年的徐志摩雖遭祖父的變故,卻是不甚明白生命終止的可怕。及至成年,遭逢祖母的大故,給了他不少寂靜的時刻,不少深刻的反省,感慨如果生前是盡責任的,是無愧的,我們就會坦然的走近我們的墳墓,我們的靈魂便不會有慚愧或悔恨的齧痕。

在“生活隨想”這一部分,我們時時可見徐志摩把心靈深處的情感,透過文字抒發出來,濃得化不開,無比豔麗,無比嫵媚。在《想飛》一文中,徐志摩插上想象的翅膀,飛上雲端去,飛上天空去浮着,凌空去看一個明白——這纔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權威。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飛翔的渴望和追求,人類開始用石器的時候已經想長翅膀,想飛。遠古洞壁上畫的四不象,它的背上便掮着翅膀。瀟灑如仙子的徐志摩始終抱定童真質樸之心,雖然現實是墮落、孤寂、死靜的,但他卻用海灘上種花去呼喚真善美和童心的迴歸。青年的朋友,是春雷響時不曾停止破綻的芽,絕不能填平童真走向墮落,勸告青年們保持信心、精神和勇氣,在人生的海灘上種花——也許會消滅,但這花的精神是不滅的。

在如今,雖有百花齊放卻良莠不齊的文化界內,一本好書能教育人,而一代文豪才子——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更能喚起我們對當代文化的反思和質詢。讓我們沿着徐志摩的思想軌跡,伴着他對文學赤子般的熱愛和豪情,開始一段心靈旅行,讓靈魂在美麗的文字流淌中得到淨化和提升。雖然徐志摩的燦爛生命就在一團幻影般的光焰裏消逝了,但煙花的燦爛不在於它有多久的生命,而在於它在發出火焰的那一剎那,永恆已經留住。而徐志摩濃得化不開的才華,卓爾不羣的風采,時至今日仍震撼我們的靈魂,啓迪我們思索智慧的人生,掩卷遐想,體驗心靈激盪後內心的安靜與祥和。

徐志摩簡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出生於浙江省海寧市,現代詩人、散文家。

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

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爲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

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