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精美散文《蟬意》

散文2.29W

我第一次讀到虞世南的詩句:“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就怦然心動,就格外親切,就立刻想起兒時常常和蟬的緣來。

精美散文《蟬意》

記憶裏,母親曾告訴我,春日到了,父親就在房子周圍的槐樹上尋找蟬衣,然後洗淨煎湯給我喝,說是我兒時有夜啼不眠之恙,至於飲此湯藥多少次,多久,療效如何,母親沒說,大概是逐漸好起來了吧,不然,母親會愉快地反覆在我耳邊嘮叨個不停。

我知道蟬會給我帶來如此恩惠,是在我長到童年後,常在夏日裏捉蟬,母親覺得我應當罷手才告訴我的。

大約在我十歲左右,每到初夏時節,不知會在哪一天,彷彿被誰呼喚的樣子,蟬就亮起了喉嚨,起初是一聲高亢嘹亮的蟬鳴,接着,就是羣起大合奏,徹天徹地的,震顫着耳鼓,嗡嗡的,好一陣子,那聲音似乎還在耳裏迴響。我們家鄉房子周圍、路旁,就數槐樹、pào樹最多(pào,查過字典,無相對應意思的漢字,家鄉人都這麼說,其學名不知爲何,只是葉子寬大,樹木生長快),枝間蔭翳,他們最喜隱逸其間,常常是隻聽見它們悠揚的`鳴叫,但卻難以尋覓到它們的蹤影。有經驗的大人告訴我,雌蟬和雄蟬的鳴聲是有區別的,雄蟬高亢嘹亮,遠播其響;雌蟬則尖利而短促,兩種聲音的交織如同天籟之音,宛然大合唱一般。尤其是在午間,它們也並不停歇,勞累的人們伴着這聲響更覺倦意濃濃,眠意尤深。我們這些夥伴也不會午休,就用牛尾毛系一個活套拴在一根長杆上,去設法把它們捉來,放在籠子裏,有的小夥伴只是捉來後,爲防止它們飛去,便將它們的羽翅裁去。現在想來,如果非憐於兒童的頑劣心性,如此幾近殘忍之行,幾乎是不可饒恕的罪過。但那時,捉蟬的遊戲倒伴我們這些農家孩子度過了許多童年時光。

它們的歌唱常常在午間時刻、夕陽西下和雨後初霽時最爲活潑、濃釅,彷彿它們心裏有共同的約定似的,也彷彿只有此時的歌唱才能呈現它們最燦爛的音色,也似乎是它們覺得此時是最爲沉悶的時候,因此,它要在此時演繹一曲內心最華美、動人的霓裳。

後來知道,它們的生命是短暫的,只是一夏一秋而已。春,給了它們生命的甦醒,夏,給了它們生命的歌唱,秋,給了它們生命的餘響。

自古以來,世間人,有悲於蟬意的,有借蟬明心的,也有託蟬寓志的,也有甘願化蟬欲飛的。其實,它一夏一秋裏,在林間,常常櫛風沐雨,僅以清露和樹木的汁液爲食,自在期間,可稱其爲“逍遙君”。短暫歲月裏,駐影留聲,唯有素羽而無綵衣,有翅而難以高翔於無垠的天際,但卻給人的總是或高亢,或尖利的歌唱,一味地歌唱,從不管光色變化,季節轉換,哪怕時光老去,直到長眠在淒冷的秋風裏。不管怎樣,它曾風走過,雨走過。也許它知道,一個生命的旅程裏,只有從無苦求,達觀無慾,方有新生的輪迴。

待到下一個春意萌動時,蟬卵孵化後又會一個個從泥土裏鑽出來,艱難地蛻去蟬衣,長出羽翅,隱逸於枝葉間去唱夏,去唱秋......

標籤:散文 精美 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