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清溪情結抒情散文

散文2.15W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之際,我有幸參加中華巴渠文化千里行——走進紅軍之鄉清溪鎮文化採風活動。這次活動由達州市詩詞協會、達州市作協,宣漢縣文聯、作協以及清溪鎮黨委政府等單位聯合組織。

清溪情結抒情散文

我們乘坐的中巴車由縣城出發,穿過近年新建的明月大橋,歡快的行駛在寬闊的標美泥青路上,不到一個小時,已經站在了宏文校的操場上!我竟像久別的遊子重回故里!

藍天白雲下,工字樓頂“承王老風範,傳紅軍精神”十個紅色的大字非常醒目,樓前的花壇裏,矗立着王維舟塑像,我們深深的鞠躬表達敬意。操場邊的一排整齊的垂柳,隨風搖曳,新建的校舍整潔美麗,建築工地也井然有序。

在蘆葦草堂開座談會的時候,我從宣傳片中瞭解到,江口電站建成後,清溪鎮處於庫區尾端,由於後河、清溪河交叉入湖,將其轄區隔爲“一湖三地”,頗有江南水鄉的情調。清溪近年的農業、交通建設、城鎮建設、鄉鎮企業都取得了飛躍發展,正在打造紅色文化旅遊重鎮。

流連在這片親切的土地上,我的內心充滿溫馨,思緒隨着那雄壯的翠色山巒回溯往事,我怎樣向我愛的清溪傾述衷腸呢!

與清溪的緣分,始於上世紀90年代的第一個春天,同學旭時任宏文校團委書記。在具有世界意義的三八婦女節,我趕上早班車,風塵僕僕的踏上了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

旭帶我參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維舟創建的工字樓,也去了王家壩王老的故居。講述學校的光榮傳統:1904年,王維舟的兄長王佐卿創辦該校,開辦之初以老街上的古廟爲校舍。1923年初王維舟接任校長後,將校舍遷往場鎮對岸的清溪寺,集資興建“工字”形校舍,寓意學校教育面向工農,爲工農服務。同年秋天,王老吸收冉海昉、冉雨生等進步青年,在清溪木魚山創建清溪共產主義小組,系川東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點燃了宣漢的革命火種。至1927年建立中共宣漢共產主義小組,他們發展了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上百人,後來都成爲川東革命和川東遊擊軍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爲紅三十三軍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爲中國革命的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讓我心潮澎湃,肅然起敬。這時候初升的陽光正灑向做課間操的孩子們,運動員進行曲的旋律迴盪在青山綠水間。多年以後,每當我聽見這曲調,腦海裏總是浮現出那副潮氣蓬勃的畫面。

素稱宣漢四大名山之一的四王山,山勢巍峨險峻,綠意盎然。旭陪我登山,一路呼吸着植物散發的清新,耳畔鳥兒爭先恐後歌唱,不知名的野花悄悄的展示着風姿,偶爾還有驚慌的野兔,飛快的逃離我們的視線。汗流浹背也不感覺累。到了山頂,一副美麗的風景畫映入眼簾:大片大片金黃的.油菜花像給大地母親穿上新裝,場鎮、村落孩子般靜靜的在她懷抱中,炊煙裊裊,道路從橫交錯,而河流則像綠色的飄帶柔柔的滋潤着萬物生靈。

夕陽的餘輝灑在清溪河上,像長長的金色水袖在熠熠飄舞。岸邊蘆葦倒映在清且漣漪的河水裏,魚兒悠閒的在水草、鵝卵石間游來游去。最讓我驚奇的是,調皮的魚兒居然躍出水面,像在練習三級跳。

夜幕降臨的時候,躺在大石盤上,望着漫天的繁星,蛙聲、蛐蛐聲此起彼伏,偶爾還遠遠的傳來幾聲狗叫。這是大自然彈奏的最美妙的音樂,讓人達到忘我的境界。突然,旭從蘆葦叢出來,學着英國紳士,單腿跪下,用一枚狗尾草戒指向我求婚。那浪漫美好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我愛上了清溪,也愛上了她清貧卻優秀的兒子!美好的感覺平時是沉睡的,一旦醒來,它是那麼的明媚靚麗,充滿詩情畫意。

小家是溫馨的,一個人卻是孤獨的,我強烈要求旭回縣城工作,可是他仍然留在宏文校,領導同事們稱讚他發揚艱苦樸素的紅軍精神。20年後旭調離清溪,還是依依不捨。那天春雨綿綿,我們坐着打魚的小船,撐着傘,在青山綠水間穿行三個多小時,纔回到縣城。

再次踏上這片紅色的土地,感受到她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的脈動,我由衷的祝願清溪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