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清明雨上抒情散文

散文1.9W

許嵩的《清明雨上》,比起那個調調,更喜歡裏面的詞。

清明雨上抒情散文

又是一年清明時。

臨近清明,天驟變,寒風襲,霧瀰漫,冷沉暗淡,再無昨日那般驕陽嫵媚,通透明朗,卻又應了此景此情,該是沉下心來之時。也許總有那麼一刻,你會想起曾經失去或逝去的人,或至親,或摯友,亦或路人;會沉默、會追思,亦或哀傷。

氣清景明,思情懷遠。“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清明,是那細雨紛紛,哀思纏綿不休的寄託;是那去來匆匆,滿腹心事無從訴的陌路;也是那借酒消愁,牧童遙指處的釋然。清明,是緬懷,是思念,是追憶,是珍惜,是尊崇,是傳承。是自帶憂傷:“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也是自享暢快:“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清明節,總是個矛盾的日子。一面憂傷,一面愉悅;一面悲慟,一面開懷;一面是激烈,一面卻又溫情。像生活亦像人生,轉折、起伏、窮途末路卻又柳暗花明,總是精彩。

記得小時候讀《春秋戰國列傳》,不記得是不是這個書名了,反正是講春秋戰國的.故事。那是當時很愛的一本書,半文言文,剛開始是半看半猜,後來讀的次數多了自然就懂了,裏面的人和事大概都記得,但一下想起來的總會是公子小白和公子重耳。想起小白絕不是因爲他是淄博人,那時年紀尚小誰還管地域,但想起重耳卻是因爲他手底下有個人被活活燒死了。當然,後來漸漸懂得,那是介子推,那是忠君愛國,那是禁菸禁火,那是爲了紀念,那是延續到今日的“寒食節”。

對於泛泛之交,我們來去孤獨,似不曾來,也不曾去,在他們的人生中泛不起一絲漣漪,最後,時間鑄就了遺忘,再也沒有我們的任何痕跡。但走過世間滄桑,終有至親摯友,之於他們,這些人這些事便永不會忘懷。誰都有值得懷念的那個人,也總會有想起他(她)的那一刻,故人即使逝去,心底留下的回憶惟有美好。

昨天廣播上說現在有了“代祭”服務,可以按你的要求幫你完成祭拜項目,錢可以買來服務,不知可不可以買來祭拜的心。其實,只要心裏有,不如“遙祭”、“心祭”,以情而祭,與距離無關。

又是一年清明時,等待風清,雨清,天晴,心明。

傳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徐志摩說,我寧願是隻魚,7秒一過就什麼都忘記, 曾經遇到的人,曾經做過的事 都可以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