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項羽的祕密經典散文

散文1.85W

這是一個傳說了兩千多年的傳說。

項羽的祕密經典散文

傳說的主人公項羽,號稱西楚霸王,是秦末漢初響噹噹的人物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帶着左丞相李斯、宦官趙高、少子胡亥等重臣親隨,出咸陽經雲夢,望祭虞舜於九疑山,然後順流東下,渡浙江登會稽祭祀大禹。

這天,秦始皇巡行至會稽郡山陰縣城西的雞頭山麓,正在山嶴裏忙活的農民,得知一統天下的始皇帝駕臨,便隨迎候的地方官一起至山道邊跪迎。這一跪,足足跪了有一個多時辰。等秦始皇巡行的隊伍過完,時年二十歲出頭的項羽站起身,望着漸行漸遠的秦始皇,俯身在其叔父項梁的耳邊說:“彼可取而代之”。用現代的話來說,這個皇帝我也能當。

項梁也是位天不怕地不怕的漢子,只因在家鄉殺了人,才帶着侄兒離開中原到江南避仇。但其畢竟在世面上多混了幾年,說話很注意分寸,也善於把握利害。項梁見左右沒人注意,趕忙伸手捂住項羽的嘴巴,很嚴厲地訓斥道:“小祖宗,這話能隨便說嗎?傳出去要滅九族的!”

次年七月,陳勝、吳廣率900名戎卒在蘄縣大澤鄉舉起抗秦大旗,各地飽受秦苦的百姓聞訊,紛紛“斬木爲兵,揭杆爲旗”。消息傳到江南,項家叔侄在山陰縣令厲狄支援下,殺了會稽郡守殷通,率8000餘名義軍渡江北伐,參與中原逐鹿。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項梁敗於秦將章邯,楚懷王命項羽爲上將軍,統率天下諸侯。兩年後,項羽大軍攻佔大秦帝國首都咸陽,隨着西楚霸王一聲令下,世界上最可怕的暴行發生了。阿房宮的熊熊大火燃燒了三天三夜,火焰直衝雲霄,遠在百餘里外的潼關也能看到滾滾濃煙。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據傳,項羽的首席智囊范增是反對這次掠殺的。范增爲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爲“亞父”。亞父,是僅次於父親的人。范增性格直爽,得理之處更不饒人,即使對項羽也不客氣。范增看到城市被焚燒,人口被屠殺,昔日繁華之都化爲一片廢墟時,便氣急吼吼地衝着項羽大罵:“豎子不可謀。你得到了咸陽,就應該好好經營它。以關中的人口和地勢,你將成爲繼秦始皇之後,第二個統一天下的男人!”

但項羽認爲“我是無人匹敵的英雄,何必要在仇人家鄉建設自己的基業?我將回到老家江東,在那裏,我會成爲萬人敬仰的霸王!”富貴不回故鄉,就像是穿着錦繡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誰能知道呢?

項羽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燒殺以後,他還要將秦始皇的財富佔爲己有。據《水經注》記載,項羽率兵掠奪秦始皇驪山大墓的財寶,“以三十萬三十日運物而不能窮”。秦始皇陵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隨葬,項羽派30萬大軍前去盜掘,所獲寶物運了30天才運完。若問這批財富去向何方,《史記·項羽本紀》的答案是“收其貨寶婦女而東”。這裏的“東”,有學者認爲就是項羽起兵的江東。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爲爭奪統治權,爆發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歷史上稱爲楚漢爭霸,最後以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從漢王朝建立之日起,便有人關注項羽的寶藏。但因爲斯人已逝,所以誰都不知道寶藏埋在哪裏。千百年來,想要找尋項羽寶藏的.人們,或成羣結隊,或孤軍奮戰,滿天下尋找項羽寶藏的蛛絲馬跡。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項羽叔侄起兵的紹興項裏村,還真讓他們發現了項羽的祕密。

所謂項羽的祕密,其實是項裏草灣山一處裸岩上的字元,也不知是哪朝哪代遺留的。鐫刻字元的裸岩呈拱形,青灰色,表面有淡淡的綠苔。字元所有筆法都是橫和豎,方方正正,組成幾個大小不等的矩形。字元樣式古樸,不似篆文,更不像金文,看似一幅不完整的巖畫,讓人猜不透所要表達的意思,顯得很神祕。

據傳,曾有人稱這幅神祕字元是項羽的藏寶圖,但其所藏的不是火燒阿房宮時蒐集的財寶,而是起兵反秦那年埋藏的12面金鑼。那麼,這12面金鑼又是怎麼回事?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氏叔侄避難吳中時,曾經在項裏村一帶隱居。他倆當年召集六國舊貴族子弟,用12面金鑼爲令,鳴鑼教戰,演練陣法。這12面金鑼系用黃金與紫銅合鑄,鑼大如輪,聲宏音清。反秦大軍北伐前夜,項羽決定將12面金鑼暫留項裏,令士兵在村邊擇地挖坑藏鑼,然後又在周邊山頭選擇堅巖鑿下字元。項羽認爲,即使自己不再返回江東,只要集齊字元,能夠破解者,便是有緣人,就能得到這12面金鑼。

兩千多年來,不時有人到項裏村尋找這幅神祕字元,但無人能夠解讀其中的祕密。清朝順治年間,名士張岱在項裏江邊的雞頭山結廬隱居,也曾試圖解開字元之謎,但終究未能如願。張岱爲有明一代文史大家,出身仕宦世家,鑑賞水平極高。這樣有大學問、真見識的名家,都未能解開字元的奧祕,可見其難度之高。

但是,專家們沒有研究透的東西,民間的“大智慧”們卻琢磨出了門道,他們認爲神祕字元向後人傳遞的信號,是“廟前廟後,三角田頭,三眼橋頭,三岔路口”的藏寶方位圖。據說,一位愛好歷史文化的市民還到項裏村實地考察,最後做出的判斷是項羽當年的寶藏,很可能埋藏在村口一口枯井裏。

這位市民認爲,“廟前廟後”,就是說寶藏在項羽廟的前後;“三角田頭”是離項羽廟不遠一塊三角形的農田;“三眼橋頭”的位置比較難找,當時找遍全村,也沒有發現有“三個眼”的橋。後來在村裏走訪時,有老人告訴他說,項羽廟附近原來有一座三個橋洞的小橋,後來修路時拆掉一個橋洞,“三眼橋頭”的問題,這樣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後一句的“三岔路口”,那就更好找了,因爲石板橋附近就是一個三岔路,三岔路口恰好有一口古井,但古井已經被拓寬的馬路填平了。

難能可貴的是項裏村民那份淡定,當寶藏埋藏之地有些着落時,村裏人卻不爲所動,甚至沒有挖開馬路看一看的想法。他們的願想是讓那塊刻有神祕字元的岩石,依然在項裏村安靜地守候着,因爲它守候的不是一份寶藏,而是有關項羽的一個祕密,是一縷傳承兩千多年的牽掛。

標籤:散文 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