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愚者的親情作品散文

散文2.57W

我對任何的妖魔神仙向來是不屑於心的。一直以爲,自己從一個農家子弟一步步走到今天,雖不在騰達和富貴之列,但也衣食無憂自得其樂,靠的是血肉至親的深恩厚德,靠的是自己的勤勉努力,靠着“黨的陽光雨露”,一切虛無縹緲的所謂惠澤和保佑都是靠不住的。

愚者的親情作品散文

老家村南有條荒溝,溝中央被行人踩成一條羊腸小道,是我每次回鄉探親的必由之路。路邊有座小廟,村民稱作菩薩堂,是村子中善男信女自願捐助一磚一瓦壘成的。堂很小,頂多容納五六人,泥塑的觀世音菩薩端坐中央,一雙慧眼慈祥地注視着過往的行人,似乎長年累月地佑護着這裏的一方百姓,嚴寒酷暑風雨無阻。

往年我回家路過菩薩堂,總是旁無斜顧地昂昂而去,不時遇到些燒香拜祀者從心裏是不屑的:如今新社會新國家,破舊立新纔是正理,只要勤懇踏實,行爲端正,崇尚科學,一切妖魔鬼怪能奈我何!果真有了事,觀世音再好,她老人家遠在南海,能夠顧及芸芸衆生瞬息之間的變故嗎?持有這種觀點緣於我的父親,一個堂堂硬漢,老軍人老黨員,老人家戎馬倥傯十數年,身經百戰,戰功顯赫,而自己卻毫髮無損,這是他一生的驕傲,因爲這樣的經歷,對於一切邪魔外道的事情他都是嗤之以鼻的。而母親卻不然,受傳統文化影響,她對一切中外神佛都很崇拜,尤其對南海觀音更是頂禮膜拜,春夏秋冬焚香不斷,口中唸唸有詞,虔誠之極。爲此老兩口沒少拌嘴,甚至氣急了,脾氣暴躁的父親抓起香爐砸個稀爛,方解心頭之恨。

可也奇了,偏僻鄉下受封建迷信影響,一年之中總要鬧出一些子虛烏有的幽冥故事來,傳得神乎其神,嚇得小孩子夜間不敢出門,大人們也是憂心忡忡,總怕這故事與自家有染,而我家卻始終太平,從不曾有來自異類的造訪。爲此父親常常引以爲豪,他對人講,世上本無事,都是庸人自擾;母親卻說,那是她常年累月積善行德,有觀音菩薩保佑着。

母親生病之前,我唯一一次光顧菩薩堂實在是出於無奈。那天回家省親,剛好路過那裏,迎面邂逅兩條大狼狗,對我這“外鄉人”極不友善,瞪着兩雙咄咄的目光,張牙舞爪的樣子實在可怕。赤手空拳的我當時委實有點心怯,危急中靈機一動轉身入堂,環顧四周,泥菩薩肯定指不上,見牆角有個半截磚,順手操於手中,以防不測。說來也怪,見我進入菩薩堂,那倆不友善的傢伙只是惡狠狠的繞堂兩圈後,不情願地狂吠幾聲便離去了。看來狗也不敢冒犯神靈,世間萬物皆同一理。但我以爲是手中的半截磚發揮了威力,狗怕砸頭。

這件事過去後我並未放在心上。

我與菩薩建立友善關係起初也是出於無奈。母親隨着年齡增長,老態龍鍾步履蹣跚。那年春節,看到她拜祀菩薩時顫顫巍巍的樣子,實在不忍,出於對母親的疼愛,我便主動上前替她完成這一對她而言很重要的使命,她則笑盈盈地接受着兒子的這番孝心。

以後的日子裏,每次探親回家,焚香拜佛也就成了我的一個必修課。剛開始還覺得十分滑稽,想我一名曾經的軍人,一個受過多年科學教育的醫務工作者,如今竟然淪落爲封建迷信的犧牲品,一番無法言說的滋味縈繞心頭。但看到母親眉開眼笑的喜興樣子,心裏便覺欣然。時間一久,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原先對諸佛神仙的那種牴觸情緒漸漸消磨於無形。想母親一生當中,樂善好施,以誠待人,寧願自己受苦受累受委屈,決不願慢待親友鄉鄰,母親常說,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多做善事多積功德,,無論走得多遠,無論走到哪裏,心裏始終是平和的,平平安安纔是真福。這不就是現時現世的`活菩薩嗎?如此看來,菩薩也並非可望不可及的宗教神靈,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真菩薩,只要我們有顆慈悲善良的心。

這幾年,每當路過菩薩堂,我都不由自主地躬身進去,恭恭敬敬地三拜九叩,面對菩薩聖像不再覺得只是一蹲泥塑,而是從內心深處把她當成了真善美的化身,一個救萬民於水火的無所不能的神靈。

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您睿智的雙眼洞悉一切人間善惡,您慈祥的面容包涵一切愛恨情仇,您的微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你是我心中永遠的佛!

親情的傳遞

今天又是週末,我照例回老家爲母親診療疾病。這次回去帶去了兩位客人:一位是多年的好朋友小劉,另一位是自己的兒子。

小劉人聰明,也仗義,常年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很會經商,只要靜下心,一筆生意做下來,掙個三五萬十分容易。可有一樣,小夥子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愛賭,一進到賭場那眼睛就像放了金光一樣,不鬧個昏天黑地不算拉倒,常常三萬五萬塊錢一眨眼的功夫便輸得精光,然後是很長時間的舉債度日,過着悽悽慘慘的生活。因爲這緣故,小夥子一年之中很少回家探望母親,爲此我平時沒少勸告,但效果甚微。

這次回家前我突發奇想,何不帶上小劉現身說法一回,或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臨行的前一天,我撥通了他的手機,說哥求你辦個事咋樣?小劉問啥事。我說送哥回趟老家,哥有要緊事兒。小劉說沒問題,哥的事兒就是弟的事兒。

第二天搭乘小劉的車回到老家,開始了一天中辛苦忙碌又揪心的工作。我爲母親聽診了心肺,觀察了全身的病情變化,與當地醫生溝通協商,佈置了下一步的治療方案。這些工作完成後,又與家人一起爲母親翻身擦身處理褥瘡等等,忙得不可開交。整個過程下來,累得腰都直不起,一身塵灰和難聞的氣息。小劉靜靜地目睹了全過程,爲我的敬業更爲我的孝心所感動。

返回的路上,小劉無限感慨:“我明白哥的用心了,您這哪是求幫忙,分明是在教育弟弟嘛!”我笑笑:“哥是在提醒你,路是自己走的,該怎樣走更踏實更值得,自己一定要想想清楚。”小劉激動地說:“哥我明白了,今後向哥哥看齊,做一個敢於擔當有責任心的人!”我說“好的,哥就拭目以待吧。”

兒子是個很陽光帥氣的中學生,自幼在城裏長大,衣食無憂,從來不知愁滋味。叛逆的年齡叛逆的性格,說出話來一套一套的,但以“歪理邪說”居多,常常讓我哭笑不得卻又無可奈何。因爲學習的關係,兒子極少回鄉下老家,與家人很生疏。提起老家親人,掛在嘴邊的話便是:愚昧、無知、落後、土氣。閒暇時,有時跟兒子講小時候的苦難,爺爺奶奶如何艱辛。兒子嘴一瞥,都什麼年代了,憶苦思甜那一套早過時了。這讓我十分煩惱,又苦無良策說服,常常想:現在的孩子都怎麼啦?追根朔源、崇尚孝道和親情怎麼就過時了?無論社會怎樣發展,如何與時俱進,如果連本質的東西都丟了,那這個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這次趁兒子放假休息,帶回老家是想讓他親自感受一下啥叫親情。

畢竟還是孩子,可塑的年齡最易受環境影響。兒子在那間土得掉渣的老屋裏親眼目睹了他父親的另一面身影:父親一改城裏人的做派,親自整理老屋的一切,親自護理重病在牀的祖母,喂水喂藥無微不至;親自設計、佈置治療方案;用地道的家鄉語言與姑姑們親切交談。那份濃濃的親情深深感染了兒子。那天兒子一改往日的活潑好動和玩世不恭,一直靜靜地注視着老屋裏發生的一切,眼圈紅紅的。

回程的路上兒子哭了,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動情地說:“爸,我懂了,您平日裏常常教導我要有感恩之心,今天全看明白了,謝謝爸爸!”

我凝望兒子,覺得兒子突然間長大了,頓時在內心深處涌動出另樣的感恩:謝謝兒子,你讓爸爸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標籤:愚者 散文 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