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允許兒子打架散文

散文2.48W

我說,天底下沒有比做母親這一職業更溫暖、更辛苦的了。早上上班,開啟騰訊QQ,一眼看到石述思撰寫的《縱容與溺愛絕不是真正的母愛》一文,頗受啓發和教育。

允許兒子打架散文

作爲母親,我想,愛子女的心情與夢鴿是一樣。回想起來,我對兒子的教育,幾乎傾注了全部身心,就是現在,仍不知道失誤在哪裏。

人的天性是否與生俱來?我是真的不知道。兒子與生俱來的懦弱性格,一直是我最大的心病,所以,從小,我就有意識培養兒子獨立。聽說象棋能夠鍛鍊人的思維,我就時常陪兒子下棋。爲適應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現實,我甚至常有鼓勵兒子去打架的念頭。

記得兒子小的時候,晚飯後帶他閒逛。兒子在玩,我則無聊地端坐在燈光球場的臺階上,看兒子與小夥伴們嬉戲玩耍。無意中,看到一位年輕的母親對着自己的兒子高聲呵斥:

“過來過來!地下莫坐,你看你看,剛換上的新衣服一下就被你整髒了!想捱打!”

就在不遠處,兩個稚氣未脫的小男孩不知何故,哭着扭打起來,一旁閒聊的母親丟下了手中打了半節的毛衣,急急忙忙跑過去,拉開各自的孩子。此時,一個小孩的臉上已經留下了淡淡的抓痕。

落日的晚霞中,看着調皮搗蛋的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神情,我既慨嘆父母養育子女的不易,又羨慕如今孩子們天真爛漫的個性能夠得到自由舒展,當然,在心底裏,特別希望場景中打架的不是別人家的孩子,而是自己的兒子。

一個孩子一個性。上面那可愛的一幕,很難在現實中找到兒子的身影。愛玩本是小孩子的天性,從小就老實聽話的兒子,似乎遺傳了我膽小怕事的個性。貪玩起來,也就知道和小朋友們坐下來拍拍“怪物”打打電子遊戲。我等到現在,依然沒有見到他和人打架的惡習,作業認真完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乖孩子好啊,可乖孩子實在讓我高興不起來!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找到他的老師,讓他在班級裏承擔點責任。果然,後來聽說老師讓他當上了班裏的勞動委員,我心裏還竊喜,但有一天我去學校接他時,不免大失所望,只見他一個人汗流浹背在勞動,別的`孩子卻在一旁高興地玩着老鷹抓小雞。

這事讓我懷疑,允許孩子打架真能塑造我所希望的那種錚錚鐵骨的血性男兒!真能培養兒子敢想敢幹的衝勁,讓他的將來,不至於變成任人欺辱的小綿羊!我多麼希望,哪一天,我兒子也能和別人家的小孩子一樣,灰不溜秋地打了架回來,哪怕是哭着回來喊媽媽。

但我依然很糾結,我實在不敢對兒子說:“兒子,你去把那討厭的臭小子給我狠揍一頓!”我怕他走向我不願意看到的另一面:頭破血流、向人道歉。我只希望,兒子在沒有人爲因素的情況下,和小朋友自然而然地發生一些矛盾,而後爲捍衛自己的權利,自然而然地打一架、打兩架,在打架中明白人世間的種種兇險。

轉眼間,兒子從小學生成了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成了大夥子,名符其實的帥哥了。如今,待業在家,再想盼他和別人打架似乎不可能,也沒有那個必要,心裏多少有些失望。

也許一直以來,在處理某件事的時候,我已經萌生了對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對自己懦弱性格心生鄙視;也許自己一直有塑造兒子勇如項羽、謀如劉邦的願望,有意無意想培養兒子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江湖情懷。終於有一天,我撫摸着兒子的頭說:“兒子,要是時光能倒流,媽媽一定在很小的時候和人狠狠地打上一架!”說完,自己都覺得心裏輕鬆許多。

兒子很驚訝!他心裏或許想:媽媽是否有病?自己也吃驚不小,難道兒子都已到談婚論嫁的年齡,自己還要不顧社會和諧,誘導兒子和別人結怨不成?“不!”我笑着解釋說:“不是要毫無人性地把人打得頭破血流還出醫藥費的那種,而是要在別人辱罵自己的時候,一個箭步衝上去,給他一記響亮耳光;或者母夜差似的雙手插腰站在街心,指着對方鼻尖粗話連篇破口大罵,旁若無人的那種!”

一語即出,我彷彿在一瞬間成了頂天立地的英雄,彷彿辦成了一件值得向世人炫耀的大事。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兒子聽了,搖搖頭,笑了。婆婆也笑着說:“你肯定不敢!”

別怪我,我真的不敢!在那個多子多福的年代裏,大的帶小的如同蠶豆背豌豆。我上初中的時候,最小的弟弟就和我同坐一條板凳聽老師講課。家中有一兩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就夠父母頭疼了。女孩子家,洗衣做飯,挑水餵豬,忙不完的家務活,誰還能有時間發散思維?誰還忍心讓辛苦一天的父母生氣?說實話,要想看到父母收工回家時的笑臉,有一個辦法:乖,聽話!

有朋友對我說,孩子不惹事,你多省心啊,真是有福不會享!而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爲孩子操心的父母,每位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幸福平安。對犯了錯的孩子,也會像夢鴿一樣,爲幫助孩子獲得從輕處罰,去進行種種努力。面對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擔心孩子拿不到飯碗的母親不會只有我一個。傳統的教育模式,要求孩子聽老師的話,好好讀書;聽家長的話,忠厚老實。有的父母甚至不惜重金,爲自己的孩子買讀好的學校,或是爲孩子的將來備辦產業,留好飯碗;有的甚至鑽政策空子,因人設崗,因事設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想讓孩子憑真本事吃飯,難。說實話,中國的父母,有幾人還有林則徐一樣的思維意識:“孩子如我,要錢何用!孩子不如我,要錢何用!”能有幾人?

既然沒有必要給孩子留下物質財富,那就留些精神食糧吧。傳統的教育模式我們姑且稱之爲‘筆試’。誰都知道,只有書本知識的‘筆試’和社會知識的‘面試’相結合,纔是孩子立足當今社會之根本!實際上,精神的給予有着高深的學問,如今的孩子,很多都是李天一,是被縱容與溺愛的一代。不管是名人還是普通人,很多家長都不怎麼懂得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子女,要麼深度溺愛,在不知不覺中折斷了孩子飛翔的翅膀;要麼棍棒教育,用棍棒捆綁孩子的手腳,打掉了孩子的自信;要麼放任自由,讓孩子茫然無助。

都說父母的心有多高,孩子就能飛多遠。在道德滑坡,價值迷失的今天,我想是該爲家長們上一課的時候了,誰來擔起這個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