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詩

高考古詩詞鑑賞解析

古詩2.08W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高考古詩詞鑑賞解析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爲什麼而“感傷”。

5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溼,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閒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託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託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3)對比。(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閒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誇張。(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4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爲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

早 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平實質樸、樸素自然、含蓄雋永、清新明麗、形象生動、絢麗飄逸、婉約細膩、幽默諷刺、雄渾、豪邁奔放、陰鬱頓挫、慷慨悲壯、平和沖淡、曠達飄逸。

4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爲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爲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爲人稱道,你認爲它好在哪裏?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

南浦別白居易

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爲,“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爲什麼?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爲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4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爲什麼?(2002年高考題)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小試牛刀▽

【例1◇2009年全國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次石湖書扇韻 姜夔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注]石湖:南宋詩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浪跡江湖,終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見范成大,這首詩約作於此時。

⑴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是由哪些景物構成的?請簡要敘述。

⑵有人說,詩的後兩句歌頌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趨炎附勢的人。你對此有什麼看法?請簡要說明。

【例2◇2009年全國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軍城早秋 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注]嚴武(726-765):字季鷹,華陰(今屬陝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

⑴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是由哪些景物構成的?請簡要敘述。

⑵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

【例3◇2009年北京卷】讀下面這首詞,完成題目。

西江月黃陵廟(又題阻風三峯下) 張孝祥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喚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裏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

注:張孝祥:南宋初詞人。這首詞,因船行洞庭湖畔黃陵廟下爲風浪所阻而作。作者與友人信中提到:“某離長沙且十日,尚在黃陵廟下,波臣風伯亦善戲矣。” 波神:水神。 準擬:準定。

▲在這首詞中,作者是以怎樣的胸懷對待風波險阻的?舉出兩處具體描寫,略作分析。

【例4◇2009年海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鷓鴣天代人賦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這首詞作於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

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詞的上闕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

▲詞的最後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詞題爲“代人賦”,作者爲什麼要以此爲題?請簡要說明。

【例5◇2009年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晚泊岳陽 歐陽修

臥聞岳陽城裏鍾,系舟岳陽城下樹。正見空江明月來,雲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詩中有三處寫到“月”,請就此作簡要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是怎樣表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