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石澗記原文及翻譯

古籍7.86K

《石澗記》爲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遊記,爲《永州八記》的第七篇。文章着重寫石態水容,寫澗中石和樹的特色,描繪了石澗溪石的千姿百態,清流激湍,翠羽成蔭,景色美麗宜人,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石澗記原文及翻譯,希望大家喜歡!

一、原文:

石渠之事既窮,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橋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亙石爲底,達於兩涯。若牀若堂,若陳筵席,若限閫(kǔn)奧。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牀十八 九居之。交絡之流,觸激之音,皆在牀下;翠羽之木,龍鱗之石,均蔭其上。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後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耶?

——節選自柳宗元《石澗記》

二、翻譯:

遊賞、修整石渠的事情已經結束,上行到石橋的西北,下到土山的北坡,當地的百姓又在這裏架了一座橋。這裏的水勢之大,爲石渠的三倍。橫伸出來的石條作爲水的底部,寬達水的兩岸。石條有的像牀,有的像門堂的基石,有的像擺開來的筵席,有的像用門檻隔開的內屋。水流平鋪在石上,流動之時像織錦的花紋,流水的聲音像有人在彈琴。拎着衣服赤腳而往,折去竹子,掃去陳舊的葉子,除掉朽腐的樹木,這裏可以排列十八到十九張交椅的空地。像織錦一樣交錯的水流,其激盪觸石發出的聲音,都出於石牀之下;像翠鳥羽毛般的樹木,像魚龍麟甲般的石塊,都遮蔽在石牀之上。古時候的人有誰曾在這裏找到這種快樂的嗎?以後的人,有誰能追隨我的足跡來此遊賞嗎?

三、《石澗記》創作背景:

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運動,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到永州後,其母病故,王叔文被處死,他自己也不斷受到統治者的誹謗和攻擊,心情壓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險,許多地方還鮮爲人知。柳宗元在這漫長的戴罪期間,便到處遊覽,搜奇探勝,藉以開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記》就是這種心態之下的遊歷結晶。《石澗記》是其中之一,與《袁家渴記》《石渠記》《小石城山記》作於同時,都作於元和七年(812年)十月。

四、《石澗記》賞析:

這篇遊記緊承《石渠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七篇。文章也是寫清泉美石,但同《小石潭記》《石渠記》諸篇比較,有其獨特之處:作者善用新穎貼切的比喻來描攀景物,使其可感。

文章可分兩段。第一段先交代石澗的方位,接着描繪石澗的風光。作者用較多的筆墨寫石。作者用貼切的明喻,把鋪滿水底的.石頭描繪得如同一個房舍整齊、傢什完備的家庭,充滿了生活氣息,散發看屋室的溫馨。這裏的泉水也奇妙無比。這段文字,使石澗的奇妙一下就顯出情味來,這情味是非常悠然、清麗、明朗的。這是一個令人神往的水中世界,於是作者撩起衣服,赤着雙腳,渡水過去。這裏,作者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運用借喻和整齊對稱的四字句,構思了一個如詩如畫的意境。讀起來也琅琅上口,富有節奏感。如果說前面作者寫的清泉美石,是用視覺和聽覺感知的,這裏寫的則是用心靈感受到的。作者完全沉醉在這奇麗的世界裏。自然而然地發出感慨。這些感慨,包含着作者的複雜的情感,既有陶醉於自然風光的快樂和滿足,又有難言的優傷和哀怨,更多的則是借石潤的美好景色來自我安慰。然後交代了遊覽石澗的時間,是和遊石渠同一天。

第二段具體描述了幾處遊覽勝地的地理位置之間的關係和沿途的風景。從袁家渴過來,先到石渠,後到石澗;從百家瀨向上游過來,先到石澗,後到石渠。石澗可以找到的源頭。都來自石城村的東南,這一帶可以遊樂的地方有好幾處。再往上走是深山幽林,越來越陡峭艱險,道路太窄不能走到盡頭。

這篇遊記的'最大特色,就是景由情生,於常景中寫出奇景。其實,作者筆下的石潤,只不過是一條亂石縱橫、流水交加的普通山澗,它既無險壑奇石之趣,也無激流飛瀑之觀,甚至說不上有一點點異於其他任何一條山澗的特別之處,在一般遊人看來絕不起眼。但正因爲作者感情傾注,慧眼獨到,故小小石澗無不成景,每一景緻無不奇妙。

物我交融,主體和客體並重,也是這篇遊記的一個重要特色。當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浩嘆,亦寄寓着作者被放逐偏隅的身世之慨,但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才促成了作者化身於山水之間的強烈的渴望。作品對石澗的精雕細琢,若非凝目久思,細摩其味,是斷然寫不出的。作者對環境的領悟和感受,也不是短暫的體驗所能達到的。文章中,“我”的角色始終鮮明地佔着主動。很顯然,作者寫的不是單純的“石澗記”,對石澗的着墨,也同樣是作者的自我描繪。

五、《石澗記》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人,世稱“柳河東”。

貞元九年(793),二十一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授校書郎。二十六歲又中博學宏詞科,調藍田尉,升監察御史裏行。與劉禹錫等參加主張改革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

“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爲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並稱“韓柳”。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山水遊記多有寄託,尤爲有名。寓言筆鋒犀利,詩風清峭幽遠。著有《河東先生集》。

標籤:原文 石澗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