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明吏》譯文及習題答案

古籍1.5W

馮勝,定遠人。生時黑氣滿室,經日不散。及長,雄勇多智略,與兄國用俱喜讀書,通兵法,元末結寨自保。太祖略地至妙山,國用偕勝來歸,甚見親信。太祖嘗從容詢天下大計,國用對曰:“金陵龍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爲根本。然後四出征伐,倡仁義,收人心,勿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太祖大悅,俾居幕府,命國用典親兵,委以心腹。卒于軍,年三十六。太祖哭之慟。

國用之卒,子誠幼,勝先已積功爲元帥,遂命襲兄職,典親軍。

洪武元年兼太子右詹事。坐小法貶一官,爲都督同知。引兵溯河,取汴、洛,下陝州,趨潼關。守將宵遁,遂奪關,取華州。還汴,謁帝行在。授徵虜右副將軍,留守汴梁。尋從大將軍徵山西。

久之,元太尉納哈出擁衆數十萬屯金山,數爲遼東邊害。二十年命勝爲徵虜大將軍,以步騎二十萬徵之。帝復遣故所獲納哈出部將乃剌吾者奉璽書往諭降。勝出鬆亭關,分築大寧、寬河、會州、富峪四城。駐大寧逾兩月,留兵五萬守之,而以全師壓金山。納哈出見乃剌吾驚曰:“爾尚存乎!”乃剌吾述帝恩德。納哈出喜,遣其左丞、探馬赤等獻馬,且覘勝軍。勝已深入,逾金山,至女直苦屯,降納哈出之將全國公觀童。大軍奄至,納哈出度不敵,因乃剌吾請降。勝使藍玉輕騎受之。玉飲納哈出酒,歡甚,解衣衣之。納哈出不肯服,顧左右咄咄語,謀遁去。勝之婿常茂在坐,遽起砍其臂。都督耿忠擁以見勝。納哈出將士妻子十餘萬屯松花河,聞納哈出傷,驚潰。勝遣觀童諭之乃降,得所部二十餘萬人,牛羊馬駝輜重互百餘里。而都督濮英殿後,爲敵所殺。師還,以捷聞,並奏常茂激變狀,盡將降衆二十萬人入關。帝大悅,使使者迎勞勝等,械繫茂。會有言勝多匿良馬,使閽者行酒於納哈出之妻求大珠異寶,失降附心,又失濮英三千騎,而茂亦訐勝過。帝怒,收勝大將軍印,命就第鳳陽,奉朝請,諸將士亦無賞。勝自是不復將大兵矣。

時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藍玉誅之月,召還京。逾二年,賜死,諸子皆不得嗣。

(選自《明吏》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十七,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先拔之以爲根本拔:攻取

B.遂命襲兄職,典親軍 典:掌管

C.金陵龍蟠虎踞 虎:猛虎

D.使使者迎勞勝等,械繫茂系:拘囚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國用之卒,子誠幼 胡爲乎遑遑欲何之

B.因乃剌吾請降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C.爲敵所殺若屬皆且爲所虜

D.時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馮勝喜好讀書,通曉兵法,英勇多謀略。元朝末年,他和哥哥馮國用一起築寨自保,後來,歸順了太租。

B.馮勝在歸順太祖以後,屢立戰功,當了元帥。在哥哥馮國用英年早逝以後,他承襲哥哥的職務,掌管親軍。

C.馮勝征討遼東時指揮有方.節節勝利。但是他藏匿良馬,勒索珠寶,受到太祖處罰,從此不能再領兵作戰。

D.馮勝在明朝開國功臣中威望很高。但是因爲太祖的猜忌,再加上他多次因小事違逆皇帝心意,蛙終被賜死。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太祖略地至妙山,國用偕勝來歸,甚見親信。

譯文:

(2)師還,以捷聞,並奏常茂激變狀,盡將降衆二十萬人入關。

參考答案:

4.C(名詞作狀語,像猛虎一樣。)

5.A(用在主謂之間/動詞,到。B項:透過。C項:被動結構。D項:定語後置標誌。)

6.C(原文有“會有言”,不一定是事實;“從此不能再領兵作戰”錯,原文是“勝自是不復將大兵矣”,馮勝從此以後不再統領大軍了,而不是“不能再領兵作戰了”。)

7.(1)太祖攻佔地盤至妙山,馮國用和馮勝一起前來歸順,很受親近信任。(略:攻佔、奪取。偕:共同、一起。親信:古今異義,親近信任。見:表被動,各1分,句義1分。)

(2)軍隊返回,(馮勝)把捷報上報,並上奏常茂行動過激引起變亂的情況,率領全部投降部衆二十萬人進入關內。(以:把。聞:使動用法,使……聞,譯爲報告、上報。狀:情況。將:率領。各1分,句義1分。)

參考譯文:

馮勝,定遠人。出生時黑氣滿室,多日不散。等到長大,英勇多謀略,與哥哥馮國用都喜好讀書,通曉兵法,元末築寨自保。太祖攻佔地盤至妙山,馮國用和馮勝一起前來歸順,很受親近信任。太祖曾從容詢問平定天下的大計,馮國用回答說:“金陵龍盤虎踞,是帝王之都,應先攻下它作爲根據地,然後四出征伐,倡導仁義,收攏人心,不要貪戀女色玉帛,天下不難平定。”太祖大喜,讓他留在幕府,命令馮國用掌管親兵,用爲心腹。後來他死在軍中,時年三十六歲,太祖爲他痛哭。

馮國用去世時,兒子馮誠還年幼,馮勝先前已經積累功勞擔任元帥,於是命他繼承哥哥的職務,掌管親軍。

洪武元年,馮勝兼任太子右詹事,因犯小錯降官一級,任都督同知。帶兵沿黃河而上,攻取汴、洛,打下陝州,直趨潼關。守將連夜逃跑,於是奪取潼關,攻取華州,返回汴梁,在皇帝駐地拜謁皇帝,被授任徵虜右副將軍,留守汴梁。不久跟從大將軍伐徵山西。

過了很久,元太尉納哈出帶領部衆幾十萬屯兵金山,多次爲害遼東邊境。洪武二十年,命馮勝任徵虜大將軍,率領步騎二十萬征討納哈出。皇帝又派以前俘獲的納哈出部將乃剌吾手持聖旨前往勸降。馮勝兵出鬆亭關,分別構築大寧、寬河、會州、富峪四城。駐紮大寧超過兩個月,留兵五萬鎮守,而率全軍壓向金山。納哈出見到乃剌吾,吃驚地說:“你還活着呀?”乃剌吾講述皇帝恩德。納哈出很高興,派他的左丞探馬赤獻馬,將要窺探馮勝的軍隊。馮勝軍已深入,翻越金山,到達女直苦屯,招降納哈出的將領全國公觀童。大軍突然來到,納哈出估計不能抵擋,透過乃剌吾請求投降。馮勝派少數騎兵受降。藍玉與納哈出飲酒,非常歡快,脫衣服給他穿。納哈出不肯穿,環顧左右咄咄地說了幾句話,商量逃跑。馮勝的女婿常茂在座,突然起身砍傷他的臂膀。都督耿忠抓住他去見馮勝。納哈出的將士妻子兒女十多萬人駐紮在松花河,聽說納哈出受傷,驚慌潰逃。

馮勝派觀童告諭他們投降,得到他的部衆二十多萬人,牛羊馬駱駝輜重綿延一百多裏。而都督濮英殿後,被敵人殺害。軍隊返回,(馮勝)把捷報上報,並上奏常茂行動過激引起變亂的情況,率領全部投降部衆二十萬人進入關內。皇帝大喜,派使者迎接慰勞馮勝等人,給常茂戴上刑具拘禁起來。碰上有人說馮勝隱藏了很多良馬,派守門人給納哈出之妻斟酒索求大珠奇寶,失去了投降者誠心歸附之心,又損失了濮英的三千騎兵,常茂也攻擊馮勝的過失。皇帝大怒,收回了馮勝的大將軍印信,命令他回到鳳陽府第,定期參加朝會,衆位將士也不再賞賜。馮勝從此以後不再統領大軍了。

當時詔令排列威望高的功臣八個人,馮勝位列第三。太祖年事已高,多猜忌。馮勝功勞最多,多次因爲小事違逆皇帝心意。藍玉被誅殺那一月,被召回京城。過了兩年,被賜死,他的幾個兒子都不得繼承他的官職。

標籤:習題 譯文 明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