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真義堂記》譯文及習題答案

古籍3.19W

崑山治之西,有地名真義。其水曰真義浦,其裏曰真義村。太湖之水,遶①郡城婁門東出,經崑山入海。自昔湖瀼②相連,茫然巨浸,疑古之所謂三江、五湖,或有在於此者。其後通漕築塘,水跡之非其故久矣。真義在今所謂致和塘上,今之塘,蓋即古之江也。其浦則自巴城湖南來,並其村之東,而南入於塘。巴城以西,有包湖、傀儡蕩、鰻鱺湖。諸湖相灌輸,或束或放,乍大乍小,而陽城湖最大。從西北望之,水與天際,真澤國也。

世傳樑天監時,於此置信義縣。而後人失傳,遂以“信”爲“真”。或謂天監所置即真義,以“真”爲“信”,蓋爲宋昭陵諱也。前元時,其地爲金粟道人所居,極一時園池臺榭之盛。四方名士,如張翥、柯九思、楊維禎、李孝光,皆館於其家,號爲玉山佳處。予嘗訪其遺趾求所謂百花之坊館不可得而見未嘗不慨想其人又嘆其高標絕俗如冥冥飛鴻而猶不免自掊擊於世俗也。

予之外高祖太常卿夏公,嘗求顧氏之處,買田築室焉。然公自居城中,歲時一至而已。最後魏氏復盛於此,其田廬童僕,未知與往時顧仲瑛何如也?而餘從舅恭簡公,講明河、洛之學,海內之士,往往來聚星溪之上。吾舅光祿典簿東溪先生,能將順其兄之志,以慈孝愷悌稱於鄉里。故真義雖村落小聚,而名聞四方。

嘉靖甲辰,舅氏分析諸子,而仲子浚甫築新居於故宅之南,而名其堂曰真義。舅父母嘗往來過諸子家,就其養。未幾,二親繼謝。尋以倭奴侵掠內地,時湖上煙火不絕,獨浚甫之堂無毀。於是尚僦居城中,欲俟寇平,將還其舊。而旦暮西顧,未能忘也,因求予作堂記。

浚甫有二孫,皆已勝衣,能趨拜。可知其後之繁衍昌大,而吾外舅厚德之報未有涯也。(選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①遶,rào,同繞。②瀼,河名。

16.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自昔湖瀼相連,茫然巨浸 浸:淹沒

B.諸湖相灌輸,或束或放 放:水流出

C.極一時園池臺榭之盛 極:成爲最……

D.尋以倭奴侵掠內地 尋:搜尋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水跡之非其故久矣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

B.而名聞四方 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C.買田築室焉 急於義而死焉者也

D.因求予作堂記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先寫真義浦地理位置,河湖交會,“水與天際,真澤國也”,交代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背景。

B.金粟道人建起了美麗的亭臺樓閣,吸引四方名士來開館講學,使這裏形成超塵脫俗的人文氣質。

C.我外舅魏家買田築室,家業興旺,兄弟懂河、洛知識,守孝悌之德,舅舅東溪於是建了真義堂。

D.以水爲源,以人爲主,以真爲性,以義爲本,文化內涵深厚;行文娓娓道來,自然而真切動人。

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予嘗訪其遺趾求所謂碧梧翠竹蓬萊百花之坊館不可得而見未嘗不慨想其人又嘆其高標絕俗如冥冥飛鴻而猶不免自掊擊於世俗也。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其浦則自巴城湖南來,並其村之東,而南入於塘。(3分)

(2)吾舅光祿典簿東溪先生,能將順其兄之志,以慈孝愷悌稱於鄉里。(4分)

參考答案

16.D尋:不久

17.C(A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代詞,他。B連詞,但是/連詞,表承接,不譯。C均是兼詞,在這裏。D副詞,於是,就/介詞,透過……,由……)

18.C(建忠義堂的不是“東溪”而是“浚甫”)

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予嘗訪其遺趾/求所謂百花之坊館/不可得而見/未嘗不慨想其人/又嘆其高標絕俗/如冥冥飛鴻/而猶不免自掊擊於世俗也。

20.(7分)

(1)(3分)真義浦的水從巴城湖的南邊流過來,與真義村的水匯合向東流去,向南進入致和塘。

(2)(4分)我舅舅光祿典簿東溪先生,能順從兄長的心願,憑着孝老愛幼的人品在當地出了名。

【參考譯文】

崑山(治:一個地方政府的所在地,此處翻譯可略去)的西面,有個地方名叫真義。那裏的河叫真義浦,那裏的地名叫真義村。太湖的水,繞(遶同繞)郡城(婁:中空的,意爲不直衝城內,可不譯)從東門流出,經過崑山進入大海。從前太湖與瀼(ráng)河相連,無邊無際的洪水淹陸地,我懷疑古人說的三江、五湖,也許就在這裏。後來這裏通船運輸,築壩圍塘,水情不如以前洶涌也有很長時間了。真義村座落在現在所稱的致和塘上,現在的致和塘,大概就是古代的大江了。真義浦的水從巴城湖的南邊流過來,與真義村的水匯合向東流去,向南進入致和塘。巴城湖的西邊,有包湖、傀儡蕩、鰻鱺湖。這些湖水互相交流,有時進有時出,有時大時小,但陽城湖最大。從西北看望它,水一直流到天邊,這一帶確實是一個水的世界。

世人傳說,樑朝天監年間,朝廷在這裏設定信義縣。但後人沒有繼續沿用,就把“信”字改爲“真”字。有人說天監年間設定的就是真義,用“真”作“信”,大概是避宋昭陵的諱了。元代,這地方是金粟道人的住地,這裏有樓臺亭榭,一時間成了最美的園池景觀。四面八方的名人,如張翥zhù、柯九思、楊維禎、李孝光,在金粟道人家設館講學,號稱爲玉山佳處,我曾遊覽他們的居家講學的舊址,尋找人們所說的百花坊館,結果沒有找到,不能不感嘆他們當時的讀書活動;又感慨他們清雅非常,好像無聲無息的'飛雁,始終與世俗相對抗(pǒu)。

我的外高祖太常(字卿夏)公,曾找到這塊地顧姓主人的住處,在這裏買田建屋。但他自己還住在城裏,每年去一次罷了。最後魏氏又在這裏繁盛起來,他們的田地房產、奴僕,不知道跟以前的顧仲瑛相比又怎麼樣了?但我的小舅恭簡公,能講明黃河、洛水的學說,天下的讀書人,常常來到聚星溪畔相會。我舅舅光祿典簿東溪先生,能順從兄長的心願,憑着孝老愛幼的人品在當地出了名,所以真義村裏雖小,但名聲傳揚世界。

嘉靖甲辰年,舅家給孩子們分家,二兒子浚甫新家建在老房子的南邊,並給堂屋取名叫真義,舅父舅母曾經來看望孩子們,讓他們贍養。沒多久,兩個老人先後去世。不久因倭寇入侵內地,當時太湖上戰火不停,只有浚甫的真義堂沒被毀壞。在這期間他堅持租在城中住,想等敵寇平息後再搬回到舊屋。但總是不斷西望,不能忘記自己的真義堂,於是要求我寫一篇真義堂記。

浚甫兩個孫子都已經長大,能向人行跪拜禮了。可知以後家庭繁衍會非常快,對我舅舅深厚恩德的回報也沒限量(更報答不完)了。

標籤:譯文 義堂 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