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張公諱閱讀原文的翻譯

古籍3.25W

導語:當時張英都是很早進來很晚出去,剛剛退朝總是又被召見,有時停止吃飯就奔向宮門,小心謹慎細緻周到,時間久了,皇上更加器重他。以下是小編爲大家分享的張公諱閱讀原文的翻譯,歡迎借鑑!

張公諱閱讀原文的翻譯

張公諱英字敦復,康熙六年進士,選庶吉士。累遷侍讀學士。十六年,上始選儒臣置左右。設南書房,命公入值,賜第西安門內。當是時,三番擾亂。凡戰陳兵餉方略一皆取斷宸衷。而上尤勤學問,故事經筵有常期。上日御乾清門聽政,後即適懋勤殿召儒臣講論經義無期。時公率晨入暮出,暫退輒復宣召,或輟食趨宮門,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每巡幸輒以公從。一時典誥之文多出公手,遷翰林學士。充經筵講官。遷工部尚書,再調禮部。公自躋卿貳至典秩宗,皆兼掌院學士並管詹事府。尋坐不祥審編修撰擬諭祭都統佟國綱文引用悖謬。罷尚書,仍管翰詹教習庶吉士。三十一年復職,先後充《國史館方略》、《一統志》、《淵鑑類函》、《政治典訓》總裁官,三十六年會試正考官。再乞休,不允。三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主知立朝數十年未嘗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內含絕遠權勢雖異趣者莫能媒孽其短。上嘗語執政,張英始終敬慎,有古大臣風也。

公爲人淡靜寡慾,自□壯盛,即有山林之思。四十年冬,遂請告歸。瀕行,賜宴暢春園。公既歸裏,冬日城居,自餘三時多在龍眠雙溪間,自是徜徉山中者。凡七年,爲《聰訓齋語》、《恆產瑣言》,教子弟以務本力田隨分知足之義。四十二年,聖祖南巡,迎謁行在至江寧。上將返蹕,□公再留宿。是時總督阿山愈加錢糧耗銀供南巡。江寧知府陳公鵬年持不可。總督既積怒知府素強項,欲□是以罪,供張故不辦,扈從王大臣及侍衛多言知府誹謗巡遊,罪不赦。及公見上,盛稱鵬年,總督意沮,陳公得免罪,反以是見知,竟爲名臣。四十七年薨,年七十有二。賜祭葬,諡文端。

【參考譯文】

張公名英字敦復,康熙六年進士,選爲庶吉士。屢經升遷任侍讀學士。康熙十六年,皇上開始選擇儒臣放在左右。設立南書房,命令張英進入當值,在西安門內賞賜宅第。當時,三藩擾亂。凡是作戰佈陣兵晌策略一都取斷於皇上的心意。而皇上特別用功學習,按照舊例皇帝講論經史的講席有常期。皇上每天到乾清門聽政,然後就到懋勤殿召見儒臣講論經義沒有定期。當時張英都是很早進來很晚出去,剛剛退朝總是又被召見,有時停止吃飯就奔向宮門,小心謹慎細緻周到,時間久了,皇上更加器重他。每次巡視就讓他跟從。一時間典章詔令的文章多出自他手,升任翰林學士。充任經筵講官。升任工部尚書,又調任禮部。張英從上卿副職到掌管祭祀,都兼任掌院學士和掌管詹事府。不久,因不仔細審覈撰寫的祭祀都統佟國綱的擬旨引用荒謬。罷免尚書,仍然掌管翰林詹教習庶吉士。康熙三十一年又恢復原職,先後擔任《國史館方略》、《一統志》、《淵鑑類函》、《政治治典訓》總裁官,康熙三十六年任會試正考官。張英又請求退休,皇帝不允許。康熙三十八年,被任命爲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主持朝幾十年,不曾有一天離開皇上左右。不隨流俗內斂含蓄,斷絕疏遠權貴,即使和他不同趣味的`人也不能誣罔構陷他的缺點。皇上曾經談論他的執政,張英始終恭敬謹慎,有古代大臣的風範啊。

張英爲人淡泊寧靜寡慾,從他壯年開始,就有歸隱山林的心思。康熙四十年的冬天,張英就請求退休回鄉。臨行,皇帝賜宴暢春園。張英回到家鄉,冬天住在城裏,其餘三個季節多住在龍眠山雙溪間,從此,安閒自在閒遊在山中。一共七年,寫了《聰訓齋語》、《恆產瑣言》等書,教育子弟以從事根本努力耕田隨分知足的道理。康熙四十二年,聖祖康熙南巡,張英迎接皇帝到江寧。皇上將返回行在,被張英再次留宿。這時總督阿山想要增加錢糧耗銀供應南巡。江寧知府陳鵬年持有不同意見。總督已經久積怨恨知府陳鵬年素來剛強不屈,想借此因爲供應獲罪。張英故意不辦理,扈從王公大臣和侍衛都說知府誹謗巡遊,罪在不赦。等到張英見到皇上,大大稱讚陳鵬年,總督阿山感到沮喪,陳鵬年得以免罪,反而因此受到皇上知遇,最終成爲著名的大臣。康熙四十七年去世,七十二歲。皇上賞賜祭祀安葬,謐號文端。

張英老家住宅旁邊有塊空地,和吳氏緊鄰,吳氏越過使用了。家裏人寫信快馬送到京城,張英讀後寫了一首詩隨後寄回,說:“一紙書來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到張英的信,於是退讓三尺,吳氏聽到了被他的大義感動了,也退讓了三尺,所以就用“六尺巷”作爲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