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豐樂亭記的原文翻譯

古籍3.25W

《豐樂亭記》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除記述建豐樂亭的經過及與滁人共遊之樂外,還描繪了滁州從戰亂到和平的變遷,從而寄託了安定來之不易,應予珍惜的命意和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下面請欣賞小編爲大家帶來豐樂亭記的原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豐樂亭記(歐陽修)

◇原文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①。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爲亭,而與滁人往遊其間。

滁於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於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鳳於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②。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傑並起而爭,所在爲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剗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於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於百年之深也③!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大,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爲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④。

◇註釋

①滃(wěng)然:大水洶涌的樣子。

②太祖皇帝:即宋太沮趙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嘗以周師破李景”二句:周師,指五代時後周世宗柴榮的部隊。李景,即李璟,五代南唐皇帝。當時趙匡胤爲後周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公元956年,周世宗徵淮南,南唐將領皇甫暉、姚鳳退保清流關(在滁州西南),周世宗命趙匡胤突陣而入,皇甫暉等逃入滁城,被趙匡胤活捉。

③涵煦:滋潤化育。這裏頌揚宋王朝功德無量,養育萬物。

④名:用作動詞,命名。

◇翻譯

醉翁亭、豐樂亭,都因爲歐陽修在天下聞名。我三次經過滁州,都沒有遊歷。甲辰年的冬天,仲山林先生在太僕寺聽說我要路過滁州很高興,準備了器具在豐樂亭請我喝酒。清晨遊覽了醉翁亭,在琅琊山喝酒。在此時我平生內心向往認爲無法償還的心願,到此才償還。看那光禿禿的山乾涸的水,尋求(歐陽修)所說的樹林山谷之美,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景色,差不多全沒有了。我聽到的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四角翹起的亭子,倒塌於地上;潺潺流淌的釀泉,橫臥堵塞卻沒有治理。我暗暗爲之嘆息。州里的太守盧君正謀劃着修葺還沒有完成。

第二年,我又到留都,仲山先生給我寫信告訴我說:我不久前第二次遊醉翁亭,這已經不是我和你上次同遊的醉翁亭了。我觀察那道路很是不同,那些像堂像閣像祠堂的地方,沒有不加裝飾的。那繁茂成蔭的泉水,疏浚河道水香甜,並且泉水四周用牆加以圍護,以免渣滓污穢(弄髒泉水)。歐陽文忠親手栽種的梅樹,好像也增加了美麗動人處。環繞亭子的池水,鑿開泉水使之流入池中,以免它乾涸,四周用石頭圍護,可以依靠着靠近池水來欣賞梅花。順着池水向東拐彎再向南轉彎是皆春亭,很久已經坍塌,也壘磚石新建築成了,旁邊題字是“山高水清”。又掘開水池的水使之環繞皆春亭,注滿了半池水,像玦像鉤,疏通後成爲山間流水的溝,可以用來作爲流觴的曲水了。所有這些都是太守盧君的籌劃。公款和百姓的錢款,一點沒有花費,所有這些花費都是太守捐資。我和你同遊,到現在半年罷了,可是景象不同,到了這樣的地步。我遺憾不能和你在其間飲酒,共賞現在的勝景,我希望您記下這件事。

我只找到在元祐以前,琅琊山的山川寂寥無名,到歐陽文忠才著名。從歐陽文忠以後,琅琊山的山川雖然著名,時間久了漸漸荒廢,現在才恢復。計算時間,都是在國家興盛,百姓教化成功的時候。當宋朝興盛時,滁州介於江淮之間,舟車商人沒有來的。可是現在的'滁州,是南北車輛人員往來的必經之地,那裏的百姓被徵發所困,而失去他們本來謀生的手段,蕭條窮困,沒有什麼用來生活的辦法。作爲長官也每天奔走逢迎,盛裝相迎,供應過客食宿、車馬的處所而忙碌,尚且沒有空閒,哪裏有在空閒時間顧及山水之樂,又使百姓跟從遊玩而享受快樂?大概是時勢不同,纔有這樣的情況,太守盧君勤勉於事,安撫他治下疲憊的百姓讓他們一起休養生息,所那裏的老百姓(生活)雖然困苦卻有了好轉,雖然勞累困窘卻常常有生活寬裕自足的感覺。而太守盧君能夠在他閒暇時,搜尋名賢的故跡並恢復它的舊貌,使滁州的百姓老老小小前往遊玩,差不多就像歐陽文忠當年的盛況。用現在來衡量過去,太守盧君的困難不下十倍啊。而歐陽修作太守,雖然有容顏蒼老頭髮斑白醉醺醺地倒在兩座亭子中間之樂,卻沒有聽說那時有像林先生這樣的人,以一代名流從容觀賞美景,來增加山水之美,這是太守盧君和歐陽修比可以自己驚詫的地方。

◇鑑賞

豐樂亭位於安徽滁縣豐山北麓,是歐陽修被貶到滁州後建造的,這篇文章寫於此亭建成之時。本文主旨是歌頌宋王朝統一中國,結束戰亂,使人民能休養生息的功德。文章運用今昔對比的手法,既描述此時滁州山高水清,民樂歲豐,又回顧百年前這裏戰亂的往事,在記敘中反覆抒發感慨,筆端常帶感情。

閱讀題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治具飲餘於豐樂 飲:飲酒

B.顧其山童水涸 童:光禿

C.則砌而新之 新:翻新

D.以今程昔,其難易不十倍哉 程:衡量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放於琅琊觴焉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B.且護以周垣 臣死且不避

C.可倚而臨池且望梅也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D.其民困於徵發 而君幸於趙王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曾經三過滁陽都未能完成遊覽琅琊二亭的心願,等到有機會遊覽時,發現歐陽修描繪的各種景象已不存在。

B.滁陽太守親自籌劃主持修復琅琊山各處景觀,使醉翁亭和豐樂亭煥然一新,修復這兩座亭的費用都是太守捐獻的。

C.琅琊山因歐陽修名揚天下,其揚名之時都處在國運昌盛之時;滁陽地理位置特殊,歷來是南北交通必經之地。

D.文章對當時的滁陽太守的讚美之詞溢於言表,認爲在當時複雜困難的局面下,時任太守甚至比歐陽修做的還要好。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吾頃者再遊醉翁矣,是非與子同遊之醉翁也。(5分)

譯文:

(2)故其民雖病而有起色,雖勞頓困蹙而常有寬然自裕之意。(5分)

參考答案:

4.A【解析】飲,使動用法,是喝酒,即“請(我)喝酒”。

5.D【解析】均爲介詞,表被動。A項,句末語氣詞/代詞,哪裏;B項,連詞,並且/況且;C項,語氣詞,句末語氣詞/句中表停頓。

6.C【解析】C項,“歷來是南北交通必經之地”錯,於文無據。

7.(10 分)(1)我近來第二次遊醉翁亭,這已經不是我和你上次同遊的醉翁亭了。

(2)所以那裏的老百姓(生活)雖然閒苦卻有了好轉, 雖然勞累困窘卻常常有生活寬裕自足 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