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詞曲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

詞曲2.95W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他赴陝西救災途經潼關所作的。此曲撫今追昔,從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一起來看看原文,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原文

山坡羊·潼關懷古⑴

峯巒如聚⑵,波濤如怒⑶,山河表裏潼關路⑷。望西都⑸,意躊躇⑹。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⑻![1]

詞句註釋

⑴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

⑵峯巒如聚:形容羣峯攢集,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

⑶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波濤的洶涌澎湃。怒:指波濤洶涌。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裏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表裏:即內外。《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表裏山河,必無害也。”注:“晉國外河而內山。”潼關:古關口名,在今陝西省臨潼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扼秦、晉、豫三省要衝,非常險要,爲古代入陝門戶,是歷代的軍事重地。

⑸西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因此稱洛陽爲東都,長安爲西都。

⑹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感慨萬端陷入沉思,表示心裏不平靜。一作“踟躕(chí chú)”。

⑺“傷心”二句:謂目睹秦漢遺蹟,舊日宮殿盡成廢墟,內心傷感。傷心:令人傷心的事, 形容詞作動詞。秦漢經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8~8)的都城長安都在陝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宮闕:宮,宮殿;闕,皇宮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⑻興:指政權的統治穩固。興、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白話譯文

(華山的)山峯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涌。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遙望古都長安,陷於思索之中。從秦漢宮遺址經過,引發無限傷感,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解讀

山坡羊:曲牌名,又明“蘇武持節”。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

作者行走在地勢險要的潼關路上,目睹萬千流離失所的災民,不禁觸景生情,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遙望古都長安,秦漢帝王用人民的血汗經營起萬千宮闕,而又在歷代統治者你爭我奪的戰火中化爲焦土,這其中踐踏的都是百姓。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精闢而獨到,一針見血,作者在對歷史的反思中,深刻地認識到不管封建王朝是興還是亡,百姓都一樣遭難受苦。朝代的更換隻是統治者的遊戲,而與百姓無關。

全曲俯瞰古今,氣勢宏大,感情濃烈,爲元人散曲的壓卷之作。

作者

張養浩(1270年—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雲莊,又稱齊東野人,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生於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於元文宗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經歷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數朝。少有才學,被薦爲東平學正。歷仕禮部、御史臺掾屬、太子文學、監察御史、官翰林侍讀、右司都事、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等。後辭官歸隱,朝廷七聘不出。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出任陝西行臺中丞。是年,積勞成疾,逝世於任上。

元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追贈張養浩攄誠宣惠功臣、榮祿大夫、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濱國公,諡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尊稱爲張文忠公。

張養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個人品行、政事文章皆爲當代及後世稱揚,是元代名臣之一。與元明善,曹元用並稱爲“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關懷古》等。

中考語文文言文重點字詞:《山坡羊 潼關懷古》

⑴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

⑵峯巒如聚:形容羣峯攢集,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

⑶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波濤的洶涌澎湃。怒:指波濤洶涌。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裏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表裏:即內外。《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表裏山河,必無害也。”注:“晉國外河而內山。”潼關:古關口名,在今陝西省臨潼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扼秦、晉、豫三省要衝,非常險要,爲古代入陝門戶,是歷代的軍事重地。

⑸西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因此稱洛陽爲東都,長安爲西都。

⑹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感慨萬端陷入沉思,表示心裏不平靜。一作“踟躕(chíchú)”。

⑺“傷心”二句:謂目睹秦漢遺蹟,舊日宮殿盡成廢墟,內心傷感。傷心:令人傷心的事,形容詞作動詞。秦漢經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8~8)的都城長安都在陝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宮闕:宮,宮殿;闕,皇宮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⑻興:指政權的統治穩固。興、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教案

一、教學目的

透過這首散曲的學習,使學生把握古代詩詞的多種體裁,體會蘊涵在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本情懷。

二、教學要求

1.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

2.反覆吟詠誦讀,推敲品味詩歌的語言

三、作者簡介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監察御史,因批評時政而免官,復官至禮部尚書,又辭官隱居濟南雲莊,天曆二年(1329年),徵拜陝西行臺中丞,到官四月病卒。

張養浩自幼好學,上自儒家經典,下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筆記小說,無所不讀,又詩賦、文章無所不能,尤長於散曲。他隱居濟南雲莊8年期間,“寄傲山林,縱情詩酒”,創作了大量詩文散曲。其作品流傳下來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詩近400首,各類文近百篇。

四 、散曲簡介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新興的`體裁就是曲。曲大致分爲兩種,一是劇曲,一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包括散套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爲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爲跟,如果兩三支合爲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天淨沙》《山坡羊》都是有標題的小令。

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標題。

五、寫作背景

《元史》載,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養浩陝西行臺中丞。既聞命,即散其家之所有與鄉里貧乏者,蹬車就道,遇餓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到官四月,未嘗家居,止宿公署,夜則禱於天,晝則出賑饑民,終日無少怠。每一念至,即撫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張養浩目擊人民遭受的災難,寫下了七題九首懷古散曲《山坡羊》:《驪山懷古》(二首)、《沔池懷古》(二首)、《北邙山懷古》、《洛陽懷古》、《未央懷古》、《咸陽懷古》、《潼關懷古》等。這是一組系列的懷古之作。其弔古傷今,對壯麗山河的詠歎,對史事人情的感慨都表達了他對勞苦羣衆寒餒交加痛苦的心疼和體恤,對官僚當權者驕奢淫慾無恥行爲的憤怒。《潼關懷古》是張養浩自己以難民的身份和眼光,對陝西這一空前災害的寫照。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民性和警醒的歷史認識,感動了數百年!

六、文字分析

(配樂朗誦)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曲分三層。

第一層(頭三句):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第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峯巒。

“聚”:表現了峯巒的衆多和動感。讓讀者眼前呈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羣山攢立之狀。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爲動。

第二句,寫怒濤洶涌的黃河。

“怒”: 一方面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讓讀者耳邊迴響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另一方面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詩人弔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黃河水是無生命的, “如怒”則賦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

第三句,寫潼關位於羣山重重包圍、黃河奔流的險隘之處。也由此引發下文的感慨。

第二層(四一七句):寫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化爲廢墟而產生的深沉的感慨。

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第四、五句, 寫作者遙望古都長安,憑弔古蹟,思緒萬千,感慨橫生,激憤難平的樣子。

第六、七句,概括了歷代帝業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點出了無限傷感的原因。

面對繁華過後的廢墟所發出的“傷心”實乃悲涼:

爲秦漢舊朝統治者悲涼。

“阿房宮,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宮未成而亡,始皇廣其宮,規恢三百餘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屬,閣道通驪山八百餘里。”後來項羽引兵西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見《史記·項羽本紀》)故曰:“阿房一炬”。

爲百姓悲涼。

秦漢的一宮一闕都凝聚了天下無數百姓的血和汗,秦王朝爲彰顯一個時代的輝煌,集國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築,民之苦不可言;然而輝煌過去,隨即而來是朝代的變換,百姓在戰爭中苦不堪。

第三層(末四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寫作者沉痛的感慨:歷代王朝的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興則大興土木,亡則兵禍連結),這是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論,是全曲之眼。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深化,正因爲這兩句使得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題材的其它作品。

“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洛陽懷古》

“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驪山懷古》

“興,也任他;亡,也任他。”陳草菴《山坡羊 嘆世》

“山,空自愁;河,空自流。”趙慶善《長安懷古》

“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北邙山懷古》

這首曲可貴之處在於它有深切的人文關懷,有對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與關懷。三層意思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思想越來越顯豁,感情越來越強烈,渾然形成一體。

歸納總結:這首小令語言精練,形象鮮明且富有人民性,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