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家鄉習俗作文【推薦】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習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習俗作文【推薦】

家鄉習俗作文1

春節,是我國隆重而重要的日子。不同的地區過春節的習俗也就不同,來看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吧!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雞……”這首民間歌謠從早至今,一直流傳下去。

二十三,要“祭竈官”。當奶奶拿出芝麻糖要祭竈王爺的時候,我們小孩子爭着搶着要吃芝麻糖。可奶奶卻說得先祭了竈王爺才能吃。說是讓竈王爺吃了這又甜又黏的芝麻糖,到了天上對玉皇大帝說說家中的好事。當奶奶祭完後,我們就吃起甜甜的芝麻糖!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就要開始打掃房子、割肉、購年貨、蒸花饃……在我和家人去超市購年貨的時候,超市的食品琳琅滿目,滿架的食品擺的整整齊齊,甚至都擺到了超市門外。購物的人簡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結賬的已經排成了一條條的“長龍”。

大年三十那天,我們一大家子就要包餃子啦。奶奶和了一大缸子的面,爸爸和叔叔調好了餡兒。媽媽就開始擀麪皮、包餃子啦!奶奶還將一枚硬幣放進了一個餃子裏。如果誰運氣好,吃着硬幣,就說明誰在新的一年裏財運滾滾。包完餃子,就要貼春聯,還要把大大的“福”給倒着貼,寓意着“福到了”!到了晚上,餃子煮好後,奶奶現盛出一碗餃子,讓各位神仙和去世的長輩吃完後,再把那碗餃子倒進鍋裏,攪一下,家人才能吃。吃完餃子,大家吃着瓜子、花生、糖、水果……圍坐在電視機前,看着春晚節目。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人們都不能睡覺,要“守歲”!

大年初一早晨,爸爸和叔叔放了鞭炮後,大人們就去給長輩們磕頭了。初一到初六,我們小孩子們最高興了,因爲大人帶着我們去拜年,可以收着壓歲錢!收着壓歲錢,我們就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啦!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元宵早晨,城市的馬路上有走高翹的,有舞獅子的……路上和公園裏掛滿了彩燈。晚上天一黑,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一顆煙花弾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間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煙花彷彿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了花瓣,煙花既像一朵朵在空中綻放的七彩花,又像一把把五彩繽紛的降落傘!

到正月二十七,春節就已經結束了。我們把春節高興地迎來了,又把春節快樂地送走了。

家鄉習俗作文2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稱爲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裏裏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竈。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東西。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飄亮的新衣服,出門在外的人趕緊回家團圓。到了晚上,人們都要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互相拜年,祝福親朋好友新年快樂,全家平安幸福。家裏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都非常開心,因爲他們都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到處都張燈結綵的,整條街道都掛滿了燈籠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們都高興地唱起來跳起來,高興極了,家家戶戶也都掛上了火紅的燈籠,吃着湯圓。這都寓意着我們大家都團團圓圓。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着美麗的煙花,有的在放許願燈,美麗極了。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這樣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我們也開始認真的學習了。

家鄉習俗作文3

我的家鄉在廣西北流,按照我們的家鄉的習俗。過春節從臘月十二的年夜就開始了。

小年夜這天,人們要包糉子,還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買鞭炮和玩具,貼近除夕就去買年畫了。

到了除夕可真熱鬧!家家戶戶趕做年菜,貼對聯。掛燈籠。掛年畫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家家燈火通明,鞭炮和煙花徹夜不絕,出門在外的人們還要守歲。

大年初一更熱鬧,一早,人們走出家門,到親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時,風景區。遊樂園。網吧等也更熱鬧了。大人小孩特別喜歡去遊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熱鬧的時候。除夕很熱鬧,可是沒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燈火通明,家家的燈籠不一樣,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紙燈。宮燈,還有的燈籠裏面有叮噹作響的小鈴鐺呢。外面有燈,家中也有燈,走馬燈。紗燈。冰燈除了看漂亮的花燈,人們還會吃湯圓,湯圓有用紅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還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飯,人們預示新的一年快樂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往常的生活。

家鄉習俗作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鄉在石泉,那裏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會在不同的季節繪製出不同的景色,水會在不同的季節 向你展現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熱情好客,不管你們認識與否,只要你需要幫助,他們總是會放下手裏的活來幫你。最令人喜歡的不是那的環境,而是那獨特的風俗。

我最喜歡家鄉的春節,家鄉的春節是最熱鬧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大街小巷到到處張燈結綵,小孩子們把作業的煩惱拋到了九霄雲外,在大街小巷中快樂的奔跑玩耍,大人們在家準備着年貨,街上到處是美食的香味,除夕那天,天剛擦黑,幾隻煙花就迫不及待的衝向天空,在天空中綻放出朵朵鮮花,除夕之夜還要守歲,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幾乎沒人睡覺,除此之外除夕還有一項大的活動,就是吃年夜飯,每當此時,在外奔波勞碌了一年的親人們都會回家感受家的溫暖,在吃年夜飯時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盤子,長輩不但不會說你,而且還會願你歲歲(碎碎)平安。

這就是家鄉的春節,這就是家鄉獨特的風俗。

家鄉習俗作文5

“爆竹聲聲除舊歲,梅花點點報新春。”說起咱家鄉的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我就給大家講講春節吧。

春節是節日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每到春節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貼滿了喜氣洋洋的春聯、福字、年畫。在外工作的親人都會趕回家來,溫暖的屋內,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着象徵着團團圓圓的年夜飯。戶外噼噼啪啪的爆竹聲、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的聲音、小孩玩鬧的歡聲笑語哪裏不充斥着過年熱鬧的氣氛?

正月初一早晨,無論男女老少都早早的起牀梳洗,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早飯後,大家都走出家門互相拜年。小孩給長輩拜年時,長輩還會給壓歲錢,見到好友、親鄰都會說上幾句“新年好”。

這時小孩子們都開心極了,追逐打鬧,其樂融融。

過了初一第二天,男子們便要帶上禮物出門去親戚家拜年,而女子則要在家裏接待客人,做上一桌子菜,魚呀,肉呀,令人饞涎欲滴。這時大家就會邊吃邊聊,有說有笑的,一切煩惱都拋之腦後。

春節可真熱鬧啊!新的一年都讓人們換了一個心情,在外打工的人也能夠好好休息幾日,調整好心情再開始下一年的奮鬥。

家鄉的習俗真多,但我猶愛春節。每到春節,每個家庭都團團圓圓,美美滿滿,真熱鬧!

家鄉習俗作文6

我的家鄉是貴州,貴州可是少數名族之一,現在我給大家說說我們家鄉的風俗習性,我們的新年很熱鬧,不亞於深圳這個大城市。

我們最重要的是過苗年,苗年是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各種地方的苗年很不一致,多數地方是“歲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歲首既是每年過去的開頭,也就是指過年,有的是在十月,有的是在冬天的臘月,近年以來,絕大多數的苗族過年以改在正月過年,但是過年習俗沒有改變,過年是最大的節日,要準備豐富的食物,我們要殺豬,薰臘肉,打餈粑,炒炒米,還要殺雞祭祖,“守歲”,開“財門”,敬“年神”,從冬天初一到十五,都要祭拜,在此期間,要舉行傳統的娛樂活動,漢譯為“踩花山”,“跳場”,“跳月”,“吃排家飯”,等,湘西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稱“趕年場”,主要內容有“打鞦韆,百獅會,玩龍燈,唱花燈”等。

過苗年最有趣的莫過於百獅會,周鄰四鄉的苗胞舞著百匹或數十匹獅子雲集與村寨或集鎮,敲鑼打鼓,放地統,打火槍,簡直要把天地翻過來,百獅會的名堂蠻多的,有迎獅,盤獅,考獅,搶獅和獅子登高等內容,土裏土氣,苗味十足,藏著厚實的文化底蘊。

還有一些活動很重要,還有接龍,苗家接龍可分為村寨接龍和家庭接龍,兩種活動僅是規模大小有別,其過程基本相同。“接龍”多在黎明時分進行,其過程基本相同,新居的堂屋燃滿燈燭,一鋪開大竹簟,擺好紅,黃,黑,白,青,五匹彩布,五色紙特別好看。

過苗年最有趣的是吃“排家飯”,苗族是一個好客的民族,千百年來,苗族人民遵守這樣一條規矩:“即同一村寨裏,也不管客人的數量的多少,全村各家各戶,有必須輪流請之,盡自家所有,熱情地招待來客,被請的客人,絕不能借故推遲,否則就會被人認為是瞧不起人。客人接受邀請,也不必帶什麼禮品,直到每家每戶都吃到了,方能告別回家。”

晉代大詩人陶淵明曾經作詩讚美苗家人是“欲遂當年漁人願,苗山就是桃花源”。

這就是我家鄉的部分活動,你的家鄉過年習俗是怎麼樣的呢?

家鄉習俗作文7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着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不同的風俗有着不同的過法和吃法。我今天要講的就是我的家鄉過春節的一個習俗-吃餃子。

我特別喜歡過年,更喜歡過年時吃餃子。上至頭髮白花花的老孩子,中至四處遊玩的大孩子,下至牙牙學語的小孩子,一說到餃子,不管是誰,腦子裏都會立刻生出一種香噴噴、熱騰騰的食物--餃子。

大年三十下午,街坊鄰居都爭先恐後地去超市買做餃子餡兒用的食材:豬肉、蘿蔔、蔥、姜,一樣都不能少。大家都怕晚了,買不到新鮮的。我們家也全員出動,爸爸媽媽挑出好的食材裝袋,弟弟推車,我負責排隊打稱。

食材買好了,開始做餡兒了。先把買來的所有食材都剁碎,再倒入食鹽、味精等調料攪拌均勻,這樣,餡就算做好了。然後開始包餃子,拿出事先擀好的餃子皮兒,用筷子夾起一小團餡放在皮上,兩手輕輕一捏,一條小魚似的餃子便誕生了。包完數十個後放起來,等第二天初一再吃。

爲什麼要等初一再吃呢?這跟它的來歷有關。我聽媽媽說,根據古代的計時法,每到年底除夕這一天爲“交子”,是新舊交替的一天,要舉行一些儀式來辭舊迎新,“餃子”諧音“交子”,後來就慢慢形成了初一吃餃子這個習俗。

第二天早上,媽媽起牀後將餃子放入沸水滾滾的鍋裏,這些“小魚”在裏面上下翻騰着,不一會就爭先恐後地露出水面。開啟鍋蓋,一股濃濃的肉香撲鼻而來。剛睡醒的弟弟正迷迷糊糊,一聞到香味就趕緊跑到廚房去看。“哇!是餃子!等一會兒我要吃三碗!”嘴饞的弟弟一看到是餃子頓時機靈起來。“好好好。”媽媽笑着說。

不一會兒,煮熟的餃子出鍋了,媽媽把餃子撈出來放到盤子裏,一個個餃子排在一起特別漂亮,跟元寶似的。我迫不及待的夾了一個,蘸了蘸醬料,輕輕咬了一口,醇厚的濃汁頓時衝擊了我的味蕾。這餃子油而不膩,味道鮮美,我一口氣吃了四十個。在看那嘴饞的弟弟,肚子已撐得像是放了一個西瓜,雖然沒有吃夠三碗,但也吃了近三十個,這對他來說已經不少了。

家鄉習俗作文8

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我縣農民有自發跳班龍舞的`習俗。班龍由長凳相連,每座橋長約1.8米。它是用竹條做成的,用來做水龍頭、牛肚、牛尾,塗上棉紙或絲綢,再塗上或貼上龍麟、雲鉤。龍身飾以紅色蠟燭或燈籠,長100多米。

2月14日,秦琴村的村民早早地打扮好了班龍的龍頭和尾巴。晚上,整個村子都在等着班龍跳舞。夜幕降臨,伴隨着鞭炮聲和20xx多人的笑聲,一個巨大的班龍在夜風和燈籠中來回舞蹈,讓人眼花繚亂。伴隨着鑼鼓,打得慢可以跳得慢,打得快可以跳得快。勁舞激情四射,大開眼界。

所謂“板凳龍”,是由龍首、龍腹、龍尾組成。有鑼鼓開路,有煙花鞭炮帶路,陣容很大。表演過程中,家家戶戶都有一個男人拿着一條長凳參加表演,長凳首尾相連。一般有幾百條長凳,200多米長。跳舞時,龍遊走了,勢不可擋。跳龍舞的村民們齊心協力,要麼舉,要麼舉,先是小步,然後快跑,再快跑,繞圈跑,牽着龍尾,“火龍”變成了“火圈”,閃閃發光。隨着激動人心的鼓聲,流動的光圈越轉越快,越轉越詭異。有時形成“同心圓”,有時扭曲成“大麻花”,有時上下跳躍.鞭炮聲更加密集,夜晚升起白煙,“火龍”在煙霧中出沒。龍不見尾,讓人眼花繚亂,歎爲觀止.

家鄉習俗作文9

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着貼春聯,做年夜飯,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很多,還有很多“規矩”,怪怪的習俗也很多。弄得我二丈和尚——摸不着頭腦。無奈之下,我只好去問知道習俗最多的外公。

我和妹妹一起來去找外公,妹妹看外公貼“福”貼倒了,急忙說:“外公,‘福’貼倒了。一聽,我耐心的解釋道:“沒貼錯,將福貼倒是一種習俗,倒着貼,說明了——福到(倒)了。”妹妹一聽,恍然大悟。妹妹說“那還有什麼習俗呢?”外公停下手中的活兒,耐心的給我和妹妹講。

過年還有好多種習俗。外公說“把魚蒸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我和妹妹異口同聲的說“爲什麼呀?”“因爲這是象徵着年年有餘、五穀豐登,辣椒當然代表的就是紅紅火火了。”外公說。“原來如此!”我若有所思的說道。

“過年還要大掃除”外公說。我和妹妹疑惑不解:“爲什麼要大掃除呀,我們家很乾淨呀?”外公笑着,不緊不慢地說“大掃除是爲了掃除去年一年的晦氣,這是好兆頭!今年 就可以開開心心的度過了!”“真是越來越不懂我們家鄉的過年習俗了。”妹妹說道。

“農曆三月初三,有以地菜煮雞蛋當節日食品的風俗,說是吃了‘明月’。”外公說。“什麼是地菜呀?”妹妹疑惑不解。“地菜就是薺菜”我解釋說。“它有清肝明目,調理脾胃之功能。三月三氣候一般都反常,所以你外婆常教導你們說‘三月三,九月九,無事莫到江邊走’。你們去年就因爲這吵了一架呢。”外公說。我和妹妹吐了吐舌頭,說“我們又不知道是真的,以爲外婆逗我們的。”馬上妹妹拉着我二話不說道歉去了。

今天我們知道了過年習俗的知識,我覺得太不真實了,不過還很有趣的。只要開心就可以了。何必真實不真實呢。

家鄉習俗作文10

我家住在一個河北小鎮,大門大院大平房,而且當時爺爺奶奶和爸媽家住一個院的,兩間房,共走一個大門,那時每年中秋節一家人都在一起過,節日晚上的九點多鐘,一輪圓月升起來後,爺爺奶奶就會搬出個桌子放到院子中間,再擺上幾樣水果和一盤月餅,水果有西瓜、葡萄、沙果等,擺上滿滿一桌。接着正式的“願月”儀式開始,也就是年輕人給月亮磕頭祈福,在月下許願。拿出個椅墊鋪到院子中間,然後我們幾個年輕人開始按年齡依次朝着月亮的方向磕頭,都磕完了,我們大家就開始享用桌上的水果和月餅了,當然,吃之前要揪下一粒葡萄衝月亮的方向遠遠的扔出去,那意思就是給月亮吃了。記得小時候中秋節的晚上,天氣就挺冷了,往往我們都是邊吃東西邊凍的瑟瑟縮縮的,然後就趕緊搬桌子端盤子回到屋裏。

後來,只要每年中秋節我們能聚到一起,仍然會在節日當晚延續這樣的習俗,當然,我們隊伍也在漸漸壯大。

家鄉習俗作文11

雖然現在保留的地方很少,但還是要說幾句。

金華仍然保留着端午節和元宵節的習俗。

根據傳說,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人屈原,並有相關的習俗,如賽龍舟和餃子。在金華地區,有一些獨特的習俗。金華到了端午節,無論你在哪裏,你都別無選擇,只能不回家。那是女兒們回到母親家看望母親的日子。送到他們母親家的禮物是一包糉子(或一些禮物),俗稱“端午”,可以從第一天攜帶到第四天。方言“四”與“嗨”諧音。母親們喜歡她們的女兒來到第四天。俗話說“三天晴,四天離端午節的一個大中午還有。”農曆五月初五午飯後,端午節結束了。現在的端午節更像是一個孝敬長輩的日子,年輕一代經常在這一天送綠豆糕或者各種營養品給長輩。

其實可以說金華的端午節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金華的端午節不完整。原來端午節之前,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竈上、牀上掛菖蒲、艾草,以爲菖蒲、艾草可以辟邪。還有流行的掛香包、推端午節驅走五鬼、“驅蚊驅蟲”等獨特習俗,現在都失傳了。

另一個是金華最有特色的民間藝術和娛樂活動。人們迎接燈籠是爲了表達他們驅邪消疫的願望,祈求豐收,保護人和動物的安全。在過去,元宵節是在元宵節舉行的。所以元宵節,又叫‘元宵節’,通常從農曆正月初十開燈,20日散燈,14、15、16日最受歡迎。

金華燈籠顏色多樣,形狀各異。七彩龍燈是元宵節的主要燈籠。龍燈最具代表性的數量‘橋燈’一般有一百多座橋,上百座老人橋,甚至上千座橋。橋燈分爲兩部分:“水龍頭”和“燈橋”。水龍頭用木板支撐,搭支架,竹簡綁在板框上,形成刺龍形的外校棉紙。背面有幾個條幅,背面是“天燈”,底部是“地燈”,在燈裏做極細的蠟燭用來照明,燈橋下支撐木板,顏色鮮豔。每塊木板長2 3米,寬18釐米,厚5釐米,兩端各有一個孔,間距70釐米。燈支架安裝在連接燈的板上,每塊板上的兩條龍尾是最後一座橋,呈龍尾形狀。

金華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城市。希望越來越好,而且會日新月異。

家鄉習俗作文12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昆明過的春節。

除夕的晚上,桌上的菜非常香、非常多,雖然只有七個人,但我們還是很開心!桌上是最好吃的是八寶飯,八寶飯是我的姥爺做的,上面還用紅豆擺着幾個大大的字:牛年大吉!

很快,年夜飯就吃完了。我們馬上開啟電視,都在期待今年春晚有什麼好看的節目呢!晚會開始啦,今年在現場看春節聯歡晚的觀衆可真不少,不僅1號演播大廳人很多,而且2號演播廳也同樣熱鬧。

也許是因爲今年是牛年,所以春晚的吉祥物也取名叫“牛牛”。幾個精彩的節目過後,主持人說:“開啟手機微信,開始搖一搖,快來搶紅包!”搖了一會兒,我就已經感到,今年春晚的微信搖紅包太火爆了,大家一邊看春晚,一邊搖紅包,最後,只有我非常幸運的搖到了全家唯一的一個春晚微信紅包。

我最喜歡的節目是《喜樂街》,春晚主持人小尼扮演小品裏的導演,節目也編排的特別搞笑!真是讓我興奮!華仔的《回家的路》、李谷一的《難忘今霄》,還有《歌曲串燒》,都非常精彩!

我發現春晚的節目一年比一年更精彩!

寒假快結束了,祝大家新春快樂,牛年大吉!

家鄉習俗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不覺中,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

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還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不僅有利於傳遞親情、尊崇孝道、弘揚正能量,而且有利於傳承文化習俗。所以,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要祭奠英烈和先輩。

還記得,小時候,跟着家人一起去掃墓時,經常看到人們在燒香、燒紙錢、燃放煙花爆竹。大量焚燒紙錢造成灰燼遍地,濃煙紛紛,甚至引發了不少山林火災。這樣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空氣質量還能好嗎?

令人欣慰的是,這幾年,在國家的號召下,在新聞媒體的宣傳下,在學校的教育下,家鄉的祭掃習俗悄然發生着變化。

鏡頭一:網上祭祀

清明節快到了,我們五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安海烈士陵園開展祭掃烈士活動。在烈士墓前,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獻上自己親手製作的小花,齊唱歌曲《烈士墓前》,緬懷烈士們拋頭顱、撒熱血、挺身而出的革命精神。

在老師的號召下,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網上綠色祭祀,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將“鮮花”獻給烈士,並寫下自己的感受,表達我們對英烈的緬懷。

鏡頭二:綠色祭掃

清明節這天,爸爸媽媽一大早就帶着我們去祭掃祖宗。在祭掃時,我卻發現,周圍的人都沒有什麼人在燒紙錢、燒冥物、燃放鞭炮了。

我好奇地問爸爸:“今年怎麼跟以前不一樣啦?”爸爸笑着說:“過去,人們上墳燒紙、燃放鞭炮,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給社會公共安全帶來隱患。現在,不是都在提倡綠色祭掃嗎?大家都很自覺配合啊。”說着,爸爸在爺爺的墳前敬了一杯酒,媽媽把一束鮮花擺放在墳前。接着,爸爸給我們講起了爺爺生前的故事,我們聽得入了迷,心裏對爺爺充滿了敬重與懷念。最後,全家人一起動手,在爺爺的墳前種了一棵樹,爸爸說:“明年我們再來的時候,這棵樹就長大了。”離開時,我戀戀不捨地回頭看了一眼,“爺爺,小樹,明年再見……”

網上祭祀、綠色祭掃,真好!家鄉的綠色習俗,我爲你點贊!

家鄉習俗作文14

從縣城坐個多小時的車,再走十七、八里的山路,就到了我的家鄉。

家鄉有二、三十家人,我家住在寨子的中央。由於爸爸、媽媽待人和藹,所以來我家拉家常的人特別多,我家也自然成了聚會點。

對於大自然我沒有多大的欣賞能力,但我只知道家鄉草青、水綠、山可愛。近年來,經常看到許多外地人來我們這裏什麼寫生、照相、吃農家飯等等,還不時聽到他們在議論什麼“原始風貌”、“世外桃源”等好多我們聽不懂的語言。

家鄉的節氣很多,小朋友們最愛過節氣,但我最喜歡的是重陽節。

每年的九月,糧食收穫,糯谷進倉,大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

“重陽不打粑,老虎要咬媽”,那幾天大人們碰到就愛說這句話。聽說“老虎要咬媽”,我們小孩非常害怕,但看到他們嬉笑的臉色,我就知道是逗我們玩的。

初八的晚上開始泡起糯米,第二天大清早就上蒸,我們只知道拼命的往竈里加柴。餈粑是非常耗柴的,蒸了快兩個小時,糯米飯的清香已經由廚房溢進堂屋再散到院壩。我們認爲已經蒸好了,但老爸老媽此時纔開始搗炒香的黃豆。待它全部變成細面面了,又加上一大包白糖。豆麪制好了,他們就起蒸,把雪白的糯米飯倒進窩。窩是大力士的樂園,你有多大的力都可以盡情往裏使。大概有半個多小時,糯米飯完全變成了餈粑,此時男女老少就開始動起手來。

農家人從不吝嗇,餈粑好了,總是對着周圍的人家高喊大叫“我家餈粑好了,我家餈粑好了”,希望有更多的人分享這種無盡的喜悅。

夕陽照在山坡上,金黃的石蒜花光彩奪目。“走啊走啊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家鄉的大大小小都愛唱這首歌,而那“重陽不打粑,老虎要咬媽”的古老歌謠將隨風而散,爲此,我真的有些感到惋惜。

而今,九月九又要來到了,朋友,來家鄉嚐嚐我們的餈粑吧!

家鄉習俗作文15

美麗的焦作,那兒是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焦作的雲臺山最爲有名,還有四大特產,懷菊花是去火解毒的。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清明節、元宵節、端午節、植樹節、建軍節還有重陽節……春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不同的地方過春節的習俗會不一樣,民間流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食物,殘害生靈。有一年的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村裏,兩個牧童在比試牛鞭子,“年”忽聞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了。它又竄到另一村莊,又迎頭望見一家門口晾着件大紅衣裳,裏面燈火昏黃,刺得他偷頭暈眼花,它莫名其妙,夾着尾巴慌亂的逃竄了。後人透過他的這個弱點,想出了對付他的辦法,慢慢的演變成了現在的習俗。我家鄉的春節是這樣過的。

還沒過年,大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收拾東西,貼好火紅的對聯,趕往老家和家人們團聚準備過年。即使再忙的人也要回家過年。

大年三十,準備好包餃子的材料,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各有分工,大人們擀餃子皮,包餃子。小孩子就端着盤子一趟趟的把廚房的大人擀好的餃子皮,送到客廳包餃子的大人們那。當然,餃子裏是會包硬幣的,誰吃到的硬幣多,就寓意着新的一年就會有福氣。孩子們互相攀比自己吃到硬幣的數量,一發現別的孩子比自己吃到的硬幣多,就會拼命的吃,直硬幣吃完爲止,大人們吃到的硬幣通常會給自己的孩子,他們也會拼命幫孩子吃。晚上,家人們會坐在一起看春晚,共賞歌舞,共同歡笑,除了兩三歲的小孩子,誰都不睡覺。

到了初一,人們就會提着大箱小箱,四處去串親戚,有時候親戚們會擺一大桌魚肉請我們吃,關係好的親戚來拜年,我們也會準備一大桌好菜款待他們,親戚有時還會給孩子們帶來糖果。我們見到大人只要說新年好,就可以得到壓歲錢。

家鄉的春節充滿年味,我喜歡我的家鄉,我喜歡過年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