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推薦】家鄉習俗作文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家鄉習俗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家鄉習俗作文4篇

家鄉習俗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新疆,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新疆有着濃郁的民族特色,也有特別的風俗習慣:新疆的服飾非常優美,富有特色,只是現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時裝。

少數民族有着較高的藝術水平,他們製作的地毯、刺繡、樂器,尤其是服飾製作的十分精湛。

各個民族的人都有不同的時裝,比如:蒙古族的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蒙古袍,富有特色的蒙古袍上,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盤扣,像珊瑚碧波中閃耀,裝飾在圖案古樸的'蒙古袍上,猶如錦上添花。而服飾上有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那就是腰帶。腰帶不僅抗風抗寒,方便攜帶蒙古刀,而且還是一種漂亮的裝束。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裝,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爲特點。小花帽爲硬殼、圓形或四楞形,帶棱角的還可以摺疊。花帽布料採用墨綠、黑色、白色、棗紅色的金絲絨和燈芯絨,帽子頂端和四邊繡有別具匠心的幾何和花卉圖案,花帽到處珠光閃閃,帽子的四周圍都是閃閃的珠片。在燈的明光下非常的美麗,五顏六色閃閃發光,比喻不出的絢麗多彩。

新疆服飾非常優美,富有特色,而且色彩鮮明,工藝精湛,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隨着時代的前進,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作爲帶有民族風格的服飾,自然也發生了變化,這種風俗習慣會逐漸加有現代化。

家鄉習俗作文 篇2

除夕夜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而此時也是讓孩子瞭解傳統春節,接受傳統教育的最佳時機。

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飯、守歲。

祭祀

即祭祖,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我國華人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這個傳統活動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意義。這個活動,不僅能使孩子對自己的家族有所瞭解,還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長輩。

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各式各樣的年夜飯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爲白麪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着“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着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

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習俗,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纔有了宇宙四方;

長面,也叫長壽麪。新年吃麪,是預祝壽長百年。

家鄉習俗作文 篇3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寫了詩人陸游對桃符的喜愛,桃符就是現在的春聯,除了這個習俗之外,春節還有很多習俗,如打掃房屋、買年貨、守歲、拜年等。接下來我爲大家介紹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吧!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服換舊符,是寫貼春聯的習俗,你別瞧這是一件小事,其實可複雜了,首先準備一些麪粉裝在盤子裏,之後在盤子中倒入少許熱水,直到變成一盤沉甸甸的漿糊之後再把一幅幅春聯展開,看到那春聯鮮豔的模樣,都不忍心拿那漿糊去塗它了,之後再把那春聯一一對稱的貼好。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入暖送屠蘇。放鞭炮也是一個的環節。每當大年三十的時候,我都會買幾十種鞭炮來放,晚上將煙花點燃之後,五彩繽紛的煙花四散開來,再趁着晚風,將一年所有的煩惱都吹走,那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呀!

家鄉的春節在古詩詞中,也在我的腦海裏。

家鄉習俗作文 篇4

到了臘月27,28,就是大家在家準備過節的菜餚和燉肉的日子,滿大街飄的都是菜和肉的香味兒,也是孩子們開心的日子,因爲可以在幫大人帖好各種年畫,窗花和花紙之後,抱着大骨頭大啃特啃,那個香啊。父親的手很巧,能煎出各種各樣的窗花和帖紙,許多鄰居也都喜歡請父親爲他們剪一些花紙或者福字帖在牆上或大門口,而我和弟弟把家裏的樹和豬棚上也帖得到處都是花花綠綠的,看着甚是喜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