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推薦】家鄉的習俗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家鄉的習俗作文

家鄉的習俗作文1

我的家鄉在山西,那裏盛產煤炭。那裏過年的習俗很有趣。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

早飯過後,家裏的男的就去貼對聯,女的就在家裏做飯。我和哥哥一起去貼對聯。他們那裏貼對聯不用膠帶,用一種叫漿糊的東西。我們把對聯抹上漿糊,端端正正地貼在門上。紅豔豔的對聯很喜慶。

正在這時,爸爸在家裏已經把紅燈籠準備好了,掛在了門框上。

快開飯時,爸爸從家裏拿來了一些磚。我很好奇,這是幹什麼呢?原來是要做個火爐,晚上點上火,願明年紅紅火火。

我一進家門,就看見大媽正在做年糕。只見大媽把豆沙放入面裏,捲成一個卷。我們一定認爲下一步是用刀切,那就錯了。這裏不是切年糕,而是割年糕。用什麼割呢?找來一段白線,然後抻直線,放在年糕上用力向下割。把年糕割好,放入鍋中炸。就做好了香噴噴的年糕。

初一,大家爭先恐後地來到山上的廟中。我們也去了,願自己風調雨順。我們每個人領了一條平安繩,興高采烈地下山回家了。

家鄉還有好多風俗,我就不細說了。如果你感興趣的,可以來我的家鄉親自體驗一番。

家鄉的習俗作文2

我家住在一個河北小鎮,大門大院大平房,而且當時爺爺奶奶和爸媽家住一個院的,兩間房,共走一個大門。那時每年中秋節一家人都在一起過,節日晚上的九點多鐘,一輪圓月升起來後,爺爺奶奶就會搬出個桌子放到院子中間,再擺上幾樣水果和一盤月餅,水果有西瓜、葡萄、沙果等,擺上滿滿一桌。接着正式的願月 儀式開始,也就是年輕人給月亮磕頭祈福,在月下許願。拿出個椅墊鋪到院子中間,然後我們幾個年輕人開始按年齡依次朝着月亮的方向磕頭,都磕完了,我們大家就開始享用桌上的水果和月餅了,當然,吃之前要揪下一粒葡萄衝月亮的方向遠遠的扔出去,那意思就是給月亮吃了。記得小時候中秋節的晚上,天氣就挺冷了,往往我們都是邊吃東西邊凍的瑟瑟縮縮的,然後就趕緊搬桌子端盤子回到屋裏。

後來,只要每年中秋節我們能聚到一起,仍然會在節日當晚延續這樣的習俗,當然,我們隊伍也在漸漸壯大。

家鄉的習俗作文3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一個節氣,它排在第二十二個,這一天是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也是從這一天開始,正式進入寒冬。在我們這裏冬至也算是一年中的大節,諺稱“冬至大如年”。在這個節氣裏,流傳下來很多的習俗。

在這一天,我們都要吃餛鈍。在民間,冬至還要祭祀祖先,俗稱“做冬至”。有些人要焚燒棉襖,把燒成的灰燼放到墳前去,俗稱“燒寒衣”。而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吃飯,俗稱“冬至酒”。有的人家還要到炆頭去加泥,除草,修墓。在這個節日裏會非常的熱鬧。

隨着冬至過後,家家戶戶都要準備迎接春節的到來。以前,人們都要做春年糕,寓意“年糕,年糕,年年高”象徵着在新的一年裏節節高。那個年代,春年糕都是用手工做的,用木槌一槌一槌的在石臼裏搡出來,把浸漲的大米加水磨成漿糊狀,然後炸壓成粉餅,最後,把它蒸熟,這個時候變成了糕花。再把糕花放到石臼裏,用粗大的木頭“搡臼”。這樣,一槌一槌的搡下去。最後,就變成了年糕。那香噴噴的年糕,熱氣騰騰的.年糕,看得人直掉口水。

這就是傳統的冬至節氣,不知道你們那裏有什麼習俗呢?

家鄉的習俗作文4

我的家鄉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臨岐鎮吳峯村。那裏可好玩了。

我們這裏有有趣的方言。比如,說:我是阿,你是儂,他是科,我們是阿儂, 乖的小孩是乖伲,麻雀是麻葉,你們是拉,什麼叫他裏,今天是根日,明天叫明招,閃電叫天喬,白天叫日裏,晚上是葉幹,父親是大大,毛巾叫面布,男人=男伲噶,蝦=沙公公。

還有有趣的民間故事

每年立春節,淳安民間有接春的習俗,意在迎春接福。然而,有趣的是吳峯村姓魯的人從來不接春,這種奇怪的現象有何來由嗎?

聽老人說起: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在稱帝之前,曾在臨岐一帶祕密進行招募鄉勇的活動。就在那一年立春的一天,朱元璋路吳峯村山腳時,突然聽到火炮聲,以爲後有追兵,吃驚不小,急忙向山後逃去,那山腳下是一片竹林,竹子被村民砍伐後留下密密的尖尖的竹樁,朱元璋穿得是草鞋,竹樁把朱元璋的腳刺得鮮血直流,疼得朱元璋叫苦不迭。後來才知道那一天的炮聲是吳峯村人接春的炮竹發出的,虛驚了一場。

朱元璋登基後,沒有忘記在吳峯村吃過的苦頭,於是,便下旨,不準吳峯村接春,這就是爲什麼吳峯村不接的原因。

我的家鄉還有很多有趣、好玩的故事,我下次再寫。歡迎大家過來玩。

家鄉的習俗作文5

然後便是烤制。將月餅一個個整齊的擱置在一塊巨大的長方形鐵板上,幾個人合力把它平放進巨大的、用紅磚壘成的爐子裏,下面燒着旺旺的木柴。月餅慢慢烤熟的香味兒會漂的很遠很遠,烤制月餅的時候周圍總會圍着像我這樣的一羣小孩,一邊好奇的盯着師傅在根據月餅的色澤掌控火候,一邊急切的等候着自家的月餅可以快快的做好,第一時間拿幾個在小夥伴們一起嚐嚐,那時的月餅總是擱置了幾個小時,還是留着火爐裏帶着花生油香味的餘熱。

中秋節快要到了的時候,各家都是要要走親戚的。我有一個叔叔一個姑姑,六個小姨還有一個最小的舅舅。而我的爸媽都是奶奶家外婆家的老大,而叔叔阿姨們都漸漸各自成家,所以闔家團圓的日子各家的小孩子聚在一起就熱鬧非凡。

中秋節那天天將黑未黑的時候,爸爸就會幫我拎着好多好多酒還有月餅,沉甸甸的,走一段路敲開大奶奶家還有三奶奶家的門,給她們送去這份禮物。這個時候的她們總是很開心,挽留我留下來吃飯。

家鄉的習俗作文6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很開心吧!

我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是多種多樣,在端午節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條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在這一天人們也要帶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其中,讓小孩戴在手上、脖子上。

端午節最閃亮的一顆星也就是吃糉子了,這糉子來歷據說是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的懷抱大石投江自盡,人們懷念屈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屈原的身軀,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祭奠屈原,到後來演變成了糉子。

在這一天也要看賽龍舟,但在北方是很少見的,所以我們只能在電視上目睹龍舟的風采了。比賽時,有十幾條龍舟,每條龍舟有十幾個人,一人擂鼓指揮,一人在船尾掌舵,他們依着節奏井然有序。

端午節,我們的生活才豐富多彩,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7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裏過。在家裏,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裏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家鄉的習俗作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使我想起我們的祖先,想起爲國犧牲的烈士們。隨着清明節的到來,人們都紛紛回家鄉掃墓。

我的家鄉在xx,大家知道xx的清明節習俗嗎?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xx每逢清明時節這天,家家戶戶都去掃墓,xx人還把清明節掃墓稱作“掛主”或“ 拜山”。這天大人們準備好一些物品:有金銀元寶紙錢,爲的是讓自己的祖先生活有錢;有紙紮的房子、車子、傢俱等,爲的是讓祖先生活得更好!還有燒豬、燒鵝、包子、水果、酒飯、鮮花等等帶上去“掛主”。清明節的“掛主“習俗,表達了人們對祖先的紀念,也教育年輕人不忘祖先的教導,要孝順老人,孝順父母。

xx的清明時節還要“踏青”,因爲清明節也被稱爲“踏青節”。“踏青”就是春遊,出去有花有草的地方遊玩…。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習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9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最有趣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人稱爲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裏裏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

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竈。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油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門上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

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都要趕回家團員。到了晚上,鞭炮聲徹夜不絕,人們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相互拜年,祝福親朋好友來年快樂平安。

家裏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很開心,因爲他們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燈火通明,有魚燈、有福娃燈、有火箭燈......。人們都從四面八方來涌來,圍到廣場上看煙花

各種各樣的煙花將夜空裝扮的更加絢麗多彩。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家鄉的習俗作文10

只要提起習俗,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春節了,春節與其他節日不同,春節要放鞭炮、去拜年、吃團圓飯等等,但是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家人團聚的時刻。

除夕晚上我們一家人吃着團員飯,給遠方的親人打視屏通話,開開心心地聊聊天看着春晚節目,吃完飯就休息,因爲大年初一天還沒有亮,鞭炮的聲音就四處的響起,果然,天矇矇亮時,四周的鞭炮聲就已經響起,我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爸爸媽媽也早早地準備好了我的新年禮物“紅包”,我便喊了一聲:“新年好”。

按照習俗,大年初一的早上要吃餃子,媽媽和奶奶包餃子,外公和外婆下餃子、我負責燒火,爸爸和爺爺準備放鞭炮,都忙得不亦樂乎。

早上七點鐘我們吃着熱乎乎的餃子,在我的記憶裏,以往的春節初二要開始拜訪親戚和朋友,爸爸、媽媽和我一同去親戚家串門,到了親戚家都熱情的招待我們,我們每個人聊着天、笑着。到誰家都那麼的親熱,一點也不拘束,我和姐姐、哥哥弟弟們玩耍,心中滿是歡喜。吃完晚飯親戚們都出來送我們,直到看到我們走了很遠才進屋裏。

然而今年的春節卻十分特別,因爲疫情的原因我們不能出去聚餐,只好待在家裏,等到明年我們在過一個熱熱鬧鬧的春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11

春節的時候,是一個熱鬧非凡的新氣象。大年三十上午家家戶戶貼春聯,但如果誰家過世了老人就例外,據說是晚輩要守孝三年才能貼喜氣的大紅春聯。三十晚上的餃子也是必不可少的,老人說吃餃子有着非常的意義。餃子諧音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象徵團圓和財富。吃餃子前,我們還要放鞭炮,以此來警示“妖魔鬼怪”。

五更串門拜年,長輩們都會發給我們壓歲錢,預示着對我們這一代的關懷,對我們這一代的祝福,希望我們能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一帆風順。關於壓歲錢,有一個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妖怪叫“祟”,除夕夜裏出來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頭,孩子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着燈坐着不睡,叫做“守祟”。又叫“守歲”。

到了正月十五,我們還需要點旺火,這一把火燒得越大,就預示着你家將在新的一年裏生意紅紅火火,一帆風順,也預示着你會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