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初中生二月二習俗作文精選

農曆二月初二,民間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也稱爲“春龍節”。小編收集了二月二習俗作文,歡迎閱讀。
 

初中生二月二習俗作文精選

  第一篇:二月二習俗

一個古色古香的小山村,一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蘊的土地,清秀,安靜,深沉,這就是我的家鄉,這裏有許多的風俗、節日,在我心中,最讓人興奮的要算過二月二了。

二月二,龍擡頭,祭祀龍神,祈求風調雨順。家鄉主要的習俗是吃豌豆。二月二的前一天,村裏的孩子就已經討論起豌豆了,那種熱情勁兒,甭提了。節日這天,各家都起得很早,主婦們下廚炒豌豆,男人便忙裏忙外把家裏的活兒全包了,孩子們眼巴巴地守在竈邊,等到鍋裏的豌豆蹦出來一個,撿起來,在手裏搓搓,便塞進嘴裏,燙得用手直往嘴巴里扇風,不燙了,才“咯噔咯噔”地嚼起來。炒熟了,便抓一大把,裝進口袋裏,邊吃邊往學校趕。我挺貪心,抓一大把還覺得不夠,再來兩大把,直到被媽媽嚷得不耐煩了,才拍拍手,頭一擰,往學校裏趕。一次和哥哥搶豌豆,還被哥哥揍了一頓,真丟人!不過,媽媽替我“報了仇”——我得到了很多本應分給哥哥的豌豆,可樂壞我了。

二月二最熱鬧的,莫過於學校了。這天,孩子們都穿新衣服上學,你看看教室裏,女孩子個個都花枝招展的,男孩子也是全身上下簇新簇新的:男生就是調皮,每人掏出一把豌豆,聚在一張桌子上玩彈豌豆的遊戲,勝了,輸的一方便給你5個豌豆、照此下去,最後勝的人不就佔大便宜了嗎?不過,這有什麼辦法呢,大家都得守規矩。有時在玩的過程巾也會發生爭執,嚴重的,使用拳頭解決問題,直到被老師叫去才罷休。事過後,兩個又像搓泥巴一樣,粘在一起了。女生們則三三兩兩坐在一起,拿出各自的豌豆,你吃我的,我吃你的,邊吃邊聊,不亦樂乎! 女孩兒嘛,總要文靜一些,她們可不像男生那樣:不過,也有的女孩兒與衆不同,拿着一把豌豆加入到男生行列中,與他們玩猜單雙的遊戲,直到自己的.豌豆輸得精光,才灰溜溜地敗回到座位上。接着,便是男生們快意的笑聲。

男女生各自吃豌豆的方式不同,但歡快的味道足相同的.上課鈴響了,這不,老師腳還沒邁進教室呢,同學們便朝老師嚷嚷着要豌豆,老師一高興,同學們便拿出自己的豌豆,和老師一起分享。如果遇上老師心情不好,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

如今過二月二,吃豌豆也少了,也吃不出我小時候嚐到的那種美味了,不知道是家鄉的豌豆變了,還是我變了。

  第二篇:二月二習俗

農曆二月初二,傳承千年的這一時令節日,被附會了各種有趣的民俗內容。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烏丙安教授說,“二月二”與天文、氣候、農事、衛生、學業都相關,這一天故事多、講究更多。

“二月二”在北方稱爲“春龍節”,在南方稱爲“踏青節”。據說,“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個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變成一個民俗節日。

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這句話的來歷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二十八個星座,稱爲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四宮,並按照它們的形象附會爲四種動物。其中,東宮七宿被想像成一條巨龍。每到農曆二月,處於龍頭位置的角宿會在東方地平線顯現,所以俗稱“龍擡頭”。

“二月二”是一個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日子。北方一些地方舊俗,這一天早晨家家戶戶要打着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裏要燒香上供,這叫“引田龍”。但也有相反的,有的地方這一天忌擔水,生怕帶回龍卵或驚動青龍,把風調雨順的好年景破壞了。這一天的食品也多以龍命名:吃麪條稱“挑龍頭”、吃油炸糕稱“吃龍膽”、食煎餅稱“揭龍皮”、吃麻花稱“啃龍骨”,以示吉慶。

“二月二”也是一個企盼學業有成的日子。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佔鰲頭”。學生們也會念叨:“二月二,龍擡頭,龍不擡頭我擡頭。”

“二月二”還是一個媳婦回孃家的日子。舊俗規定,媳婦正月裏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孃家。所以民間又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心態。 傳統習俗:“龍擡頭”吃麪條

3月20日是我國農曆二月初二,民間傳說,每逢這天,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這天又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地流傳着“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中國的節令活動十分豐富,設計安排相應的吃食。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麪條、炸油糕、爆玉米花,爲的是祈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二月二”還有一種說法叫春龍節。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爲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裏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裏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着:“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裏用竈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麪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從科學角度看,農曆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二月二“龍擡頭” 農家人講究多

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龍頭節”,又稱“青龍節”。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委員會委員哈達奇·剛說,由於民間流傳着“二月二”與龍的傳說,加上“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所以農家人這一天的講究頗多,他們把樸實的願望寄託在俗事中,祈盼這一年過得更加美好。

依照我國北方一些舊俗,“二月二”早晨起來後,農家人會找來長竿敲擊房樑,把“龍”喚醒,然後用草木灰向井臺引一條“灰龍”,再用穀糠從井臺向水缸引回一條“金龍”;早餐吃年糕和豬頭肉,午餐吃春餅,還要吃炒豆子;天近黃昏時,家家戶戶都要用竈膛裏的灰圍繞房子撒一圈,叫圍社,爲的是把所有的邪祟災禍都擋在外面,凡是有親人遠在他鄉的,這個圈一定要留一個口,意爲盼其早回家鄉。

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意味着“龍擡頭”走好運,給小孩理髮叫“剃龍頭”;婦女不許動針線,恐傷“龍睛”;人們也不能從水井裏挑水,要在頭一天就將自家的水甕挑得滿滿當當,否則就觸動了“龍頭”。

民間流傳“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天,農家人對年景充滿祈盼,他們爲即將進行的春耕播種而激動,祈求傳說中的“龍”此時能擡頭,抖動身子下一場透雨,以滋潤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