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初中生二月二習俗作文

二月二龍擡頭日,不同的地方大概有不同的風俗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月二習俗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二月二習俗

相傳農曆的二月初二是“龍擡頭”的日子,這天叫做“龍頭節”,是我國農村傳統節日一。古時候,人們認爲龍冬天在地下睡眠,從春分到秋分,在天上行雲步雨。農曆的二月二日,正是春分前後,冬天裏蟄伏的動物開始甦醒。民間紀念這一天,是盼望風調雨順的好收成。

在我的家鄉,有句諺語:“二月二,龍擡頭,大囤滿,小囤流。”在龍頭節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在打穀場或院子裏畫倉子。這件事由長輩進行,有的用竈灰,有的用穀糠,一把一把往院子裏撒(畫),先畫出尖尖的倉頂,再畫個鼓鼓的倉肚,最後畫倉門,有的還在倉門外用灰撒成梯子形狀,整個倉子的大小約一市尺左右。畫好後抓些五穀雜糧放在倉子裏,最後在上邊蓋上木板,以防雞、鳥來食。畫倉子的習俗是爲了禱告新的一年五穀豐登,糧食滿倉。

這是我家的二月二習俗,你們那裏呢?

  第二篇:二月二習俗

今天是二月二龍擡頭日,不同的地方大概有不同的風俗吧,下面我就跟大家說說我家鄉的龍擡頭風俗。

我們家鄉二月二的吃俗是炒黃豆、爆米花、炒蠍子。麪粉發酵切成小方塊,油鍋裏炒,叫炒“蠍子。福州人二月二這一天要吃鹹稀飯。原料是糯米、芹菜、蔥、蒜、蝦皮、肉等。這是因爲人民的生活並不富裕,平時很少吃到雞鴨魚肉等,只有在春節時才能大吃一番,但春節往往有好多食物吃不完,剩餘食品又不能浪費,二月二便做大雜燴的稀吃。故且叫勤儉節約日吧!

“二月二龍擡頭,大囤滿小囤流”。我們家鄉還有有一個習俗,家家戶戶,這天的早晨,在院子裏用草木灰,撒成一個園圈又一個園圈,大圈套小圈。或者是一個方塊,大方塊套小方塊,叫做糧囤。有的`還在這麼多的糧囤上畫上梯子。企盼夏秋有好收成。就叫盼豐收日吧!

我們家鄉龍擡頭的風俗是不是很有趣,同學們你們家鄉的龍擡頭有什麼風俗跟我們大家一起分享下吧。

  第三篇:二月二習俗

在我們富饒的清徐縣城裏,有一個在萬物復甦之際,東方蒼龍初露頭角的日子,那就是——二月二,龍擡頭。

二月二,龍擡頭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傳,被大家成爲“不成節日的節日”。這是爲什麼呢?

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而在清徐,只和驚蟄有關。驚蟄過後,大地復甦,陽氣上升。“二月二,龍擡頭。”在山西民諺中便出現了這種說法。於是,在這一天,老百姓都習慣於在這一天理髮,農村則是剃頭,藉以去掉昔日的晦氣,迎接來年的希望!

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驚蟄過去,二月二便也過去了。於是,在二月二這一天,民間流傳着許多驅毒活動:早上,人們起牀時,忌說“起”字,恐怕一切毒蟲也應聲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湯,遍灑屋內牆縫、牆角,炕蓆底、牀下,謂之“禁百蟲”。也有的集合村民,擡着神像,到各家門首,向院內灑米湯,意喻將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門前則圍以石灰。有的地區,畫一個藥葫蘆,內裝蛇、蠍、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蟲害,貼於牆壁謂之“闢百蟲”。也有的用豆、麥面搓成燈捻形式,埋在土中,稱之爲“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謠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蝨不敢上炕哩”。總之,各種各樣的習俗,都寄託着人們美好的願望!

人們經常說:“過了二月二,整個過年纔算結束。”的確是,二月二,是寄託着人們美好願望的節日!是辭舊迎新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