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精品】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彙總十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彙總十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

在我們的中國有着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爲大家說說端午節吧!端午節又稱爲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還有有趣的划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糉子,開啟鍋蓋滿屋都飄着糉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糉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糉子後,爸爸帶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這裏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着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衆們興奮喊道着加油加油,在爲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裏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划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後,落後的一號終於追上了遙遙領先的二號第一個衝過了終點,觀衆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啊!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着你去找呢!

  高三:xx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2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3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後,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人海"。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着。

突然,觀衆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衆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着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裏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衆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着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爲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4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端午節那天爺爺會給我們燒“五紅”,有龍蝦、紅油鴨蛋、烤鴨、黃鱔、莧菜,這“五紅”可以去“五毒”,也可辟邪。

那是因爲傳說很久以前,玉帝宣佈,天上的毒物要等春雷響第一聲纔可以到凡間去,所以人們都叫那個時候爲驚蟄。不過有的毒物怕冷,於是,它們約好到端午節天氣暖和再一起去危害人間。這五個毒物就是蛇、蜘蛛、蠍子、蜈蚣還有壁虎。它們在端午節的時候來到了人間,剛到一戶人家的門口,就聽見這家裏女主人在說:“快吃,這是油炸的五毒。”五個毒物大吃一驚,便趴到窗戶上看,只見桌上五個盆子裏有紅紅的五道菜。那女主人一邊吃一邊說:“這五毒菜真好吃。”“五紅菜”看在五個毒物的眼裏彷彿是它們的血,五個毒物嚇得魂飛魄散,急忙從這人家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去。以後,人們都在端午節這天吃五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有毒的動物,希望它們不進自己的家裏。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並列入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也是中華民族的祖先留給我們的驕傲。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5

端午節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似乎不知道這個節日爲何而來,我在上初中以前,是不會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繫在一起的。

許是因爲老家地處平原,沒有吃米的習慣,因此糉子並不是端午節的必備吃食,即便是備受寵愛的餃子,也不是主角兒。小時候,農村條件都不太好的時候,端午節的特殊只是體現在早飯上,即糖包子和鹹鴨蛋。糖包子,用發好的白麪包成三角形,裏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紅砂糖,蒸熟即可。即便是這樣,糖包子在平時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子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顯這是糉子的替代品了,至於爲什麼吃鹹鴨蛋,就不得而知了。我推測,或許是因爲家鄉的人以麪食爲主,不愛吃甜食,而醃的很鹹的鴨蛋剛好可以中和糖包子的甜。

甜食對於小孩子的誘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時候甜食並不多,因此最喜歡吃糖包子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裏,等出鍋的時候,糖早已融化成糖水了,而嘴饞的孩子往往拿起剛出鍋的糖包子就吃,結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燙的直叫。

鹹鴨蛋平時吃的也少,因爲鴨蛋貴,一般家裏養有鴨子的人家纔會經常吃到鹹鴨蛋,若是會過日子的婦人,還會把積攢下來的鹹鴨蛋賣掉。沒有鹹鴨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雞蛋來代替了。

小時候,早飯吃好就是過端午了,因爲午飯又和平時一樣了,能吃的起餃子的人家很少。現在不一樣了,早上的糖包子和鹹鴨蛋越來越少人吃了,中午吃餃子到慢慢變成了主要的過節吃食,一到做午飯的時間,家家廚房裏都傳出“篤篤篤”剁餃子餡兒的聲音。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6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有很多奇特習俗,接下來,就讓我來爲你們介紹介紹一些習俗吧。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一首有關端午節的民謠。

全國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糉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如今的糉子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糉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至於內含的東西,則根據各地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糉、肉糉、水晶糉等等,450字作文《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50字》。到了端午節,我們可就能一飽口福了。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字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比如說端午節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

端午節小孩要佩戴香囊,傳說有辟邪之意,實際是用來當佩飾用的,以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扣成索,做出各種不同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南京過端午,每家都會準備一盆清水,在裏面加兩枚鵝眼錢和一些雄黃,家裏的大大小小每個人都要用這種水洗臉,稱爲“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眼疾!

看了我的介紹,你們知道一些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了嗎?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7

今天端午節,外公一大早就已經開始忙綠了。外公把從田埂那割回來的艾枝插在了門頭上。外婆在泡下午包糉子用的糯米。我和姐姐還有小弟在院子裏玩。

這時,我90多歲的太婆聽到了我們的聲音,滿臉慈祥的從房間裏走出來。手裏拿了幾個早就準備好了的漂亮香包,給我們小孩戴在了胸前。我低頭聞了一下香包,有股淡淡的艾草香味。太婆突然又想起了什麼事。轉身走進了房間裏,拿出了一支毛筆和一個杯子。來到了我們面前。太婆在我們小孩子的額頭上用毛筆,蘸了一下雄黃寫了一個“王”字。可愛的太婆一邊寫,一邊嘴裏還唸叨着“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轉眼間,到了吃午飯時間了。我的“大廚外婆”。做了好多好吃的。有肥而不膩的紅燒肉、鮮美無比的油燜大蝦、香酥味鮮的炸小黃魚清脆可口的拌黃瓜、香氣撲鼻的臘肉燒黃鱔、還有一小盤黃澄澄的鹹蛋黃。看着一桌豐富的菜餚,我可真是垂涎三尺呀!我數了一下問媽媽:“不是說要吃五黃嗎?怎麼只有四黃呢”媽媽偷笑着說:“還有一黃在這呀!手裏拿着一小瓶雄黃酒”。我們大家都笑了。

吃完午飯後,太婆和外婆都已經開始在包糉子了。只見她們一手拿着挽好型的糉葉,一手抓起一把糯米,就左纏右繞的,一個個精巧玲瓏的糉子呈現在了我們面前。精彩極了!太婆還和說了屈原的故事。讓我知道了糉子的由來

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讓我瞭解到了很多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及傳統文化知識。真可以說是收穫滿滿。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8

端午節那天中午,我們剛吃完糉子,爸爸就領着我去澄海看賽龍舟。走在往澄海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一個問題----端午節是有哪些傳統習俗?

爸爸笑眯眯地告訴我:"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很爲國家着想,苦勸楚王要治理好國家和與鄰國相好,但楚王不聽,他十分憂憤投江自盡。楚國老百姓爲了紀念這位清正的大夫,於是用竹葉將糯米包成糉子投入江中,希望魚羣吃米而不吃屈原的屍身。漸漸地,吃糉子就演變成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聽完爸爸的一席話,我茅塞頓開。

不一會兒,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只見通往江岸的條條道路,人們潮水般地涌向江邊。這時,時針指向二點正,"蹦"一聲槍響,十八條龍船從上游魚貫而下。頓時,鑼鼓聲、鞭炮聲、歡呼聲譜成一曲雄壯的交響樂。"加油,加油……"競賽到了緊要關頭,人羣中爆發出一陣陣:"黃隊加油,黃隊加油……"的吶喊聲。原來是黃隊有點落後了,它的啦啦隊在爲它鼓氣。黃隊的鼓點更緊了,哨聲更急了,黃船迎着浪花拼命地向前衝。最後,黃船得了冠軍。

船隊的團結奮鬥精神鼓舞了廣大觀衆,岸邊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哇,賽龍舟真刺激,這又是端午節的另一個傳統習俗。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開心又有收穫。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9

細心的同學一定不難發現,在市場上會經常見到一種發着陣陣清香的綠色長葉子,與這相配的還有雪白雪白的糯米跟紅紅的大棗,聰明的同學們一定會猜到,這是爲了包糉子呀,因爲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也稱“端陽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等等,其中爲佩香囊跟包糉子最爲盛行。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這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於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終投汩羅江而亡。楚國民衆知道後十分憂傷,駕船奮力營救,爲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着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糉葉包米飯作成糉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年年歲歲,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

每逢端午節,小孩子們都要佩戴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當然,除此之外,很多家庭還會在門口插艾葉、飲雄黃酒,有的地方還會舉辦龍舟賽,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0

在我們的中國有着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爲大家說說端午節吧!端午節又稱爲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還有有趣的划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糉子,開啟鍋蓋滿屋都飄着糉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糉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糉子後,爸爸帶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這裏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着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衆們興奮喊道着加油加油,在爲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裏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划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後,落後的一號終於追上了遙遙的二號第一個衝過了終點,觀衆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啊!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着你去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