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精選】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彙總十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彙總十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 篇1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與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 篇2

傳說龍戲水好飛、善於變化,有行雲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職,所以自古以來龍就受到江海湖泊地區人民的頂禮膜拜,北方雨水缺少地區百姓更要向龍祈求風調雨順。賽龍舟活動,固然說是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也首先是要讓天龍、水龍高興,保佑五穀豐登。江南龍圖騰崇拜中的祭敬,就含有希望龍保佑雨水不缺、洪水不濫而年年豐收的目的。人們還把端午節時死去的伍子胥奉爲長江水域的水仙、濤神、潮神和江神,也曾經把屈原封爲廣源順濟王,產生了“江神即楚大夫屈原”的說法,這是把人神化了,也是把神龍人格化了,人就是龍、龍就是人而爲一體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 篇3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早上,聽到奶奶嘴裏唸叨着這首歌兒,讓我想起了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插艾枝。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楣中央或隨身帶着,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更得吃糉子。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裏頭包的東西而命名。其中,摻紅棗兒的最多。摻紅棗兒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風俗習慣。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村民百姓划船追趕。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屈原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 篇4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今天我早早起牀到廚房,看見奶奶在包糉子。奶奶包糉子的技術可真高明,兩隻長滿老繭的手靈巧地拿着已經泡好的蘆葦葉一捏一折一裹,放一些泡過的江米,再把口了嚴嚴實實封起來,最後用繩子把糉子包緊。就這樣,一個個糉子在奶奶的手中誕生了。

我十分好奇,也跟着奶奶學包糉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把糉子包好,用繩子把糉子捆住,終於完成了完成了,這包糉子也太簡單了吧。就在我洋洋得意之時,糉子“散架”了,米粒漏了一地。奶奶對我說:“包糉子要認真,不能追求快,奶奶也是做多了,熟能生巧,才做得快了。”原來如此,我又做了一次,這次我做得很認真,把蘆葦葉折成橢圓後再放米,把口子用蘆葦葉封的緊緊的,用繩子繫好,終於一個好糉子做成了,我高興極了。奶奶把煮好的糉子從鍋裏拿出來,我吃着自己做的糉子,心裏樂滋滋的。儘管我做得不夠好,但是我仍舊吃得很香。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 篇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從古到今有許多關於端午節的典故,如屈原,伍子胥等。

每到端午節,我家門上都會掛上一把菖蒲和艾草,那是媽媽買的,門口就飄着一股特殊的香味了。我搞不懂這是爲什麼,就去問媽媽:“媽媽,爲什麼要掛菖蒲和艾草呢?”媽媽摸摸我的頭說:“端午節有許多的傳說,其中就有說這一天是個惡日,有各種蚊蟲妖邪出現。艾草是用來除蟲的,它的香味能驅趕蚊蟲,菖蒲是用來避邪的,意寓着健康平安。而且乾的艾草葉用來給你們洗澡可以保護面板哦。”聽了媽媽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它們都是好東西呀。

在端午節的這一天,我家的菜會特別豐富,媽媽總會按照外婆家的風俗,給我找與“黃”字有關的菜:紅燒黃魚,涼拌黃瓜,蒸鹹蛋黃……而爸爸也會親自下廚燒一盤大肉,裏面有整個雞蛋和大蒜。不管我們愛不愛吃,爸爸都要求我和弟弟每一樣都吃一點。要是在老家過節,奶奶還會給我們的脖子上和手上綁上由幾種顏色組成的綵線。

現在有許多國家都過起了端午節,韓國已向世界教科文組織申請了端午節。希望我們的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 篇6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株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株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 篇7

端午賽龍舟可以說是端午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活動之一,又被稱爲“龍舟競渡”、“龍船賽會”、“划龍舟”、“劃龍船”等。在南方水鄉地帶,由於河湖衆多,這一習俗是興盛異常。關於划龍舟的來歷,民間普遍認爲也與屈原有關。

傳說屈原投江後,當地老百姓便順江打撈,但一直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他的屍身。他們便想渡過洞庭湖去找,可八百里洞庭天水茫茫無法渡過。此時恰巧下起了瓢潑大雨,湖上的漁民紛紛搖槳歸來,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漁民們聽說百姓是爲了打撈國家的賢臣而來,便爭先恐後地相幫,於是形成了後世五月五日賽龍船的習俗。對此,《荊楚歲時記》說:“五月五日競渡,俗爲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到唐代,人們則說競渡是爲屈原招魂,並在今湖南湘陰汨羅江北岸的玉筍山上修建了招屈亭,據說這就是當年賽龍船的終點。其實龍船在西周穆王時期就有了,湖南長沙出土的一幅戰國時期楚墓的帛畫上面就有男子站在龍船之上的圖畫。而賽龍船這種競技活動,據《紀纂淵海》的記載,起源於越王勾踐時代,《物原》則考據在吳王夫差挖成運河時就有了競渡之俗。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 篇8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曆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這其中寓含着很豐富的意義。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 篇9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爲卯,順次至五月爲午,因此稱五月爲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爲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壓邪。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 篇10

端午節的風俗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這天,全國最爲相同的是吃糉子。關於端午節有許多說法,比如我的故鄉;在農曆五月初一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迴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驅蚊蟲。洗完臉後就開始吃糉子,糉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把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說但故鄉的人都很相信。

母親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故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